臺灣士林夜市二闖上海,能贏嗎?

2020-12-19 上觀

臺北人周俊佑住進上海遠郊奉賢區的一座公寓。那裡既不靠地鐵,他也沒有代步車,要走路15分鐘,才能到周邊一處更為幽僻的產業園區。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

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

可對周俊佑和他背後一群來自臺灣當地夜市的小攤主來說,眼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臺北士林夜市在上海的進擊與探索,6年間並未留下豐厚的積累。相反,隨著大陸消費群體文化意趣的轉變,以及臺灣特色美食的大量本土化複製,兩年前,大多數臺灣商家不得不離開錦江樂園,轉戰國內其他城市。

今年,全國各地大舉「夜間經濟」概念,更是催化出一批又一批的夜市運營商,士林夜市仿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固然臺北有上百年夜市運營的成功經驗,但此時此刻,也不得不虛心一問:上海,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臺灣風情夜市?

疫情前士林夜市風光一覽。圖片來源:豆瓣(侵刪)

來大陸賣臺灣小吃,可多賺20倍

2009年,長居上海的臺灣普通百姓廖信忠出版了一本書叫《我們臺灣這些年》。書中講述了30多年來臺灣現代化進程中的大事件與小八卦,分享了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這本書在當年賣出數百萬冊,一度在臺灣當地掀起一股「上海熱」,而上海人對於臺灣文化的興趣也在隨後的幾年裡逐步升溫。

借著這波浪潮,2014年,上海錦江樂園選擇引進臺灣士林夜市。此舉不僅「復活」了當時已幾近被市場拋棄的錦江樂園,甚至改變了一大批臺灣夜市攤主的個人命運。作為臺北士林夜市協會的負責人之一,周俊佑親身參與並見證了這一切。

「第一次面向全臺灣的夜市招募赴滬攤主,我們收到了100多封報名信息。」周俊佑說。彼時的臺灣,經濟已呈下行趨勢,民眾失業率高,夜市設攤成了成本最低、最普遍的再就業選擇。然而臺灣本地消費力有限,士林夜市、六合夜市等大小知名夜市商戶基本飽和,一個攤主一年的收入至多不超過20萬新臺幣。來滬發展,無疑是絕佳的翻身機會。

通過嚴格的篩選,首批攤主攜家帶口搬進上海。而這也是上海市民第一次在市內接觸到如此大規模的臺灣美食薈萃。當年前往嘗鮮的記者也曾將信將疑,這會不會是掛羊頭賣狗肉?直到聽到一個個攤主濃重的臺灣腔才勉強放下心來。

因手握「稀缺資源」,錦江樂園士林夜市一炮而紅。許多美食攤頭前一度張貼著「傲嬌」的牌子,上書:距排到還要等4小時。來自臺灣饒河街夜市的張阿嬤時至今日仍在錦江樂園經營蚵仔煎生意。她告訴記者,為了擺攤,一家人在上海租了房子,若再扣除每月的攤位費、水電雜費,以及在臺灣特產超市購買食材的成本,每賣出一碗蚵仔煎,大約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淨利潤。

張阿嬤一家從臺灣饒河街夜市而來,在滬經營蚵仔煎6年。杜晨薇 攝

但千萬別小看這個三分之一,多數時候,張阿嬤一天的銷售量在500份以上,一年下來全家可以收入100萬元以上,兌換成新臺幣,相當於過去收入的20倍。那些擠破頭想來滬營商的臺灣夜市攤主比比皆是,因為只要佔住一個攤位,就基本意味著年收入的數倍增長。

好景維持至2018年,錦江樂園夜市開始出現人流量的明顯回跌,不僅工作日遊客寥寥,甚至到了周末,也不大見得到摩肩接踵的景象。攤主,包括周俊佑自己,很快感覺到了不安。「大家畢竟背井離鄉,生活成本又高,如果賺不到錢,那就不如不做。」

周俊佑將這場危機歸因於「園方後期不願意再投入宣傳經費,導致客流減少」,但問題顯然沒那麼簡單。周俊佑說,長期以來臺灣從事地攤生意的人都年紀較長,可在上海,許多出來練攤的卻是年輕人。「只要刷一刷小視頻,就能學會一道菜,復刻臺灣小吃輕而易舉。」依靠發達的網絡,一樣人氣爆款臺灣小吃出現在大陸的市面上,不出一個月就能做到遍地都是。

「當別人用同樣的東西、更低的價格進入市場時,遊客憑什麼還來光顧我們?」最終,臺灣士林夜市協會帶著絕大部分商家撤走,僅少量商家單獨與錦江樂園續約,繼續留守經營。記者看到,現在的錦江樂園夜市內,糅雜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而臺灣美食僅佔總攤位的不到三分之一,像張阿嬤這樣的臺灣夜市「原住民」,則僅剩5家。

錦江樂園夜市上,大多數攤位經營來自全國各地美食,臺灣小吃只佔其中三分之一。杜晨薇 攝

最私密的城市空間,真的可以輕易複製嗎?

離開上海後的兩年,周俊佑曾帶著夜市攤主們闖過西雙版納、武漢等多個城市,按照同樣思路,在大陸異鄉「複製」著臺灣風情夜市。這樣的路徑似乎並無不妥:二三線以下城市的流行趨勢和文化審美相比超大城市有一定的滯後性,在上海賣不動的東西,未必在大陸西南腹地沒有市場。

然而,實際情形並不如願。僅隔著一條街,一座西雙版納當地的本土夜市,一到日落總是人潮湧動,叫賣聲聲。反觀士林夜市,勉強支撐了一年,營業收入相當於在上海時的1/10,慘澹收場。為什麼在臺灣有上百年經營歷史、至今不衰的夜市,在大陸的本土化之路卻這般難走?背後根源值得深究。

臺灣最早的夜市出現在1908年。據記載,有人在鳳山廳旗津天后宮廟前空地設夜市,營業時間為18時至24時。這一夜市雛形決定了臺灣夜市此後的發展框架:它們往往被設在交通便利,或是有遼闊場地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它們更像廟會,可以基本滿足當地百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小商品交易需求。

如今,無論走到臺北、臺中、臺南還是高雄,紅火的夜市幾乎成了城市的標配,甚至成了最受市民認可的一種商業組織形態。一位曾在高雄居住的友人告訴記者,如果一座夜市逐漸變成外來遊客的集聚區,從而帶來物價的相對上漲,臺灣本地人還會選擇另闢一座夜市,作為夜生活的安放之地。高雄的瑞豐夜市就是這麼來的,經過20年發展,成為擁有千餘個攤位的本地人主要消費場所。

把臺灣的夜市看作是當地文化的縮影毫不誇張。夜市不光供應特色小吃,還有各樣珍奇貨品,如衣服、書包、鞋子、工藝品、鐵器,甚至是小遊戲。濃鬱的地方特色與地道的鄉土原味,能夠帶你真正融入到普通的臺灣社會中。

夜市中甚至藏著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民間智慧。像是臺灣創意小吃番茄烏梅,將新鮮的小番茄割開口子置入烏梅果乾,兩種看似不搭的食材卻可以中和掉彼此的甜與酸,混合成最適宜的口感;青蛙下蛋,你一定想像不到它其實是一種糖水。因加入其中的粉圓煮熟後中心會呈現白白的圓點,看起來像是青蛙卵而得名。從這個意義上講,夜市就是一座城市最真我,甚至最私密的空間,滿是當地人共有的市井需要和文化記憶。

高雄六合夜市上的美食。舒抒 攝

可當它在異地出現時,褪去文化外衣的臺灣美食能夠為人所記住的,只有口味。周俊佑說,此前的經驗證明,臺灣很多土產小吃是不符合上海人飲食習慣的。「比較典型的是湯羹類。我們在錦江樂園夜市裡銷售過的幾十種美食裡,只有大腸包小腸、蚵仔煎、臺灣臭豆腐常賣常新,其餘產品大多是曇花一現。」特別隨著近兩年大陸地區臺灣文化熱度的退卻,並沒有做過太多本土化改良的臺灣美食始終像一個裹緊自身的外來客,失去了當初的新鮮感後,面對市場再無招架之力。

臺灣蚵仔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夜市狂潮下,臺灣夜市如何實現二次突圍?

上海也曾擁有頗具地域特點的夜市。彭浦夜市,臨汾路、昌裡路等,很長一段時間裡作為市民重要的消費載體,經營地有聲有色。直到近10年裡,伴隨城市更新的腳步,這些市民中自發形成的城市商業組團才逐漸消解或轉移。當初錦江樂園舉辦士林夜市,也正是看準這段上海夜市空間的「斷檔期」。

曾經的上海昌裡路夜市。圖片來源:豆瓣(侵刪)

可就在今年疫情後,大量鼓勵性政策的出臺、大型商業活動的舉辦不光帶來了城市的消費回補,也觸發了夜市的回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上海已經開辦了50餘場夜市。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能激發起周邊老百姓的消費興趣,甚至專程前往、一再光顧。

位於虹泉路上的首爾夜市,已持續經營了近半年時間。夜市由所在上海井亭天地生活廣場操辦,引進的攤位檔口,基本上都是沿街的商戶。如烤肉大排檔的攤主,正是原井亭天地生活廣場內一家韓國燒烤店裡的主廚;炸雞攤的老闆,本來就在商圈裡開了一家炸雞店……因嫁接了商場的客流和業態,夜市自然成為商場服務功能的外延部分,使得經營具備了可持續性。還有諸如外灘楓徑、安義夜巷等新興夜市,也均得益於和周邊商圈的業態聯動、人員導流,逐步融入了城市原有的消費空間。

首爾夜市。黃勇娣 攝

外灘楓徑。海沙爾 攝

另一類夜市同樣也在今年廣泛興起:短則三五天,長則半月,它們以「快閃」的方式限時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並由此催生出一大批和臺灣士林夜市協會功能相類似的夜市運營商。

普陀區一家短期夜市的主辦方告訴記者,因自身不具備夜市運營經驗,為了籌備長達5天的夜市活動,他們專門引進了一家第三方夜市運營商來操辦。「對方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提供點單式的服務,夜市需要哪些美食攤位,就提供相應的配置。一個夜市運營商,手裡可能掌握著數十家乃至上百家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夜市小吃攤主,一旦有短期的夜市活動,就立馬整合在一起。」

這些夜市像是龍捲風,迅速集結了人們的關注,並在短期內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一位夜市運營商負責人透露,一場「快閃」夜市如果辦得成功,一周可達到上千萬的營業額。儘管其中個別夜市因提供的商品同質化嚴重、特色風味不足,成了「一次性消費地」——就在不久前,原計劃開設3個月的滬郊某夜市就因後期人流的跳水式下降,不得不提前結束。「但畢竟上海的人流量大,市民消費欲望強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依然可以賺到錢。」

而面對上海新一輪的夜市狂潮,老牌的臺灣夜市還能不能找到新的立足點,實現二次突圍?留給周俊佑的時間不多了。

不久前,周俊佑選定了位於奉賢區愛企谷園區一片靠近噴泉的場地。這裡預計可以闢設20個左右露天美食攤位,加上3個大型的室內輕餐飲空間,客觀上具備承載大客流的條件。

「接下來就看我們怎樣植入內容了。」周俊佑表示,參考既往經驗,此次臺灣士林夜市的推出,將不再局限於臺灣美食,而是要疊加臺灣商品銷售功能。「我們計劃設置大量臺灣文創產品、生活用品展銷的攤位,同時引入一個長達6米的貨櫃臺灣商品超市,將臺北士林夜市的原風貌更全面地展現出來。」此外,他還從上海一些運營成功的新興夜市中吸取經驗,計劃引入海派樂隊、表演等,充分融合上海地域文化和臺灣夜市風情。

「嘗試,當然伴隨著風險。」周俊佑說。很快上海將迎來冬天,這不光給戶外擺攤的臺灣夜市攤主們帶來挑戰,也將對場地的導流能力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但市場瞬息萬變,老資格的臺灣夜市也不得不捏著這張得來不易的入場券,小心翼翼地向前試探。

相關焦點

  • 臺灣士林夜市又要來上海了!這次在這裡……
    「蕩馬路」據說,主打臺灣風情的臺北士林夜市也將回歸它二闖上海,能贏嗎?這本書在當年賣出數百萬冊,一度在臺灣當地掀起一股「上海熱」,而上海人對於臺灣文化的興趣也在隨後的幾年裡逐步升溫。借著這波浪潮,2014年,上海錦江樂園選擇引進臺灣士林夜市。此舉不僅「復活」了當時已幾近被市場拋棄的錦江樂園,甚至改變了一大批臺灣夜市攤主的個人命運。作為臺北士林夜市協會的負責人之一,周俊佑親身參與並見證了這一切。
  • 上海,究竟想要一個怎樣的臺灣風情夜市?
    它二闖上海,能贏嗎?這本書在當年賣出數百萬冊,一度在臺灣當地掀起一股「上海熱」,而上海人對於臺灣文化的興趣也在隨後的幾年裡逐步升溫。 借著這波浪潮,2014年,上海錦江樂園選擇引進臺灣士林夜市。此舉不僅「復活」了當時已幾近被市場拋棄的錦江樂園,甚至改變了一大批臺灣夜市攤主的個人命運。
  • 這次最正宗的臺灣士林夜市來了!
    不用飛行千裡 , 不用看偶像劇流口水, 真正的臺北士林夜市就開在你家門口啦! 由臺灣官方高度認可的臺北市士林觀光發展協會首次登陸揚州 , 在人潮火爆的京華城帶來美食文創全國巡迴品牌 : 士林嘉年華 – 揚州京華城站 。
  • 暢遊臺灣!士林夜市「名攤」大搜羅
    曾經,它們只現身於臺灣偶像劇裡,只出現在路人甲的臺灣遊記裡,只存在於「吃貨」深深的腦海裡……而現在,乘坐南航直達航班,只需5小時,就能讓你與美食親密接觸!今天,我們將給你羅列呈現士林夜市名氣響噹噹的店鋪,讓你面對琳琅滿目的小吃不再無所適從,絕不錯過這些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 臺灣士林夜市美食節,打著臺灣美食的旗號毀了哏都銀民的周末!!
    免票入場首先我爆料,士林夜市在人山人海的不要命前提之下,已經全線被崩潰了,現在已經不需要門票就可以進入了,是的你沒有聽錯,不!需!要!門!票!了!這你他麼的讓我情何以堪,勞資都已經抽獎發票了好嗎!!在上海舉辦的「士林嘉年華」,一部分攤販來自士林夜市,有的來自永和樂華夜市,此外還有臺商在廈門、瀋陽等地自創的臺灣小吃品牌。
  • 上海錦江樂園士林夜市延期開 網紅阿福表演正常舉行
    備受吃貨們期待的錦江樂園士林夜市將延期開放。記者昨日獲悉,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原本定於今日正式開放的士林夜市進行了延期,但網紅阿福的現場表演將正常舉行。   昨日,記者在錦江樂園看到,園方為此次士林夜市專門開闢的夜市區域已經搭建完畢,已經有夜市攤主開始試運營。
  • 這一次,我們把臺灣最著名的「士林夜市」請到了2018上海春浪|禮包套票銷售只到8/25
    我們將歷史悠久、所有吃貨都不想錯過的「臺灣士林夜市」本尊搬到了音樂節現場!是的,也就是說你可以在2018上海春浪音樂節現場,一頭扎進大名鼎鼎的「士林夜市」,那些聽過沒聽過的、吃過沒吃過的,幾十種地道臺灣美味,就在現場等你來品嘗!
  • 臺灣有士林夜市,上海有啥?
    但沒辦法,MAX君本著超職業的態度,忘卻一切浮念,吞下一切口水,整了整衣領,今天來和大家介紹一下臺北最著名的夜市—士林夜市! 想必去過臺灣的孩紙們對於士林夜市這四個字應該是非常熟悉了,沒到夜幕降臨,這裡必定是人潮洶湧,士林大香腸,蚵仔面,臭豆腐,廣東粥…….
  • 首屆臺灣士林夜市小吃12月24日空降花城,吃貨們有口福了~~~
    在士林上國際的小吃中,豪氣的莫過於士林大香腸,臺灣人從小吃到大的香腸,不管是包肥肉、瘦肉,還是肥瘦相間,都很美味,但你有看過像手臂一樣粗的超級大香腸嗎?三十年老店的老闆娘蔡媽媽說,以前老闆覺得大家都賣香腸,沒有什麼特色,如果能把香腸灌得大一點,也許能增加客源,結果很受歡迎,香腸也隨著名氣,越做越灌越大!在夜市真的很少買一整根了,士林大香腸的吃法就是切片伴著香氣的蒜頭,驚人的SIZE,迷人的味,還不快來排隊?【3】臺式泡菜臭豆腐
  • 士林夜市,華妃最愛
    到臺灣,有人問:「去夜市了嗎?小吃真的好吃嗎?」 。究竟哪裡,最值得一去呢?
  • 臺灣士林夜市到開封:品嘗「舌尖上的臺灣」
    士林大香腸、青蛙下蛋、起司大蝦棒、大屌燒……昨天介紹了士林夜市上原汁原味的臺灣小吃,大家肚子裡沉寂已久的饞蟲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 臺灣名片——臺北士林夜市美食一條街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美食家,可不能錯過臺北士林夜市這個吃貨的天堂,雖然窄窄的街巷只有幾塊破鐵皮覆蓋的頂端,但囊括了大江南北味道正宗的小吃,曾經士林夜市與附近的媽祖廟相通,但當時的媽祖廟周邊集中了農貿交易集市都快擠到廟裡了,於是當地管理就一聲令下,在媽祖廟的周邊建起了一堵圍牆,那些攤販就集中在圍牆外面的窄小巷子裡直接擺攤
  • 臺灣美食全攻略—士林夜市+其他臺北美食!
    周六的時候相信所有暴走花美麗(family)的家人們都收到了一條語音訊息,張敬軒為花美麗的家人們分享了他的旅途私家歌,原來他和姐妹花一樣也深愛著小野麗莎的《左岸香頌》,記得越南懶人包當中姐妹花提醒大家帶的法國香頌專輯嗎?其實姐妹花也是帶的和張敬軒同一張哦!!英雄所見略同的意思呢!今後每周周六都會有明星的旅行私家歌分享,所以大家wait and hear哦!
  • 5.16~5.25,臺灣士林夜市將整個「搬」來青楓公園!吃貨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無怪乎,各路大牌明星常常會光顧流連欲罷不能,所有的旅遊攻略也都把它列為去臺北必遊的地方之一。就像有人所形容的那般,「這個城市,最古早美妙的味道,最家長裡短的溫情大抵都能在士林夜市裡頭品嘗出來。」說起去臺灣,身邊的朋友幾乎都稱,「那是被美食誘惑的」「一覺醒來,再想到士林現場的美食,滿街的香味,總是令人猛吞口水」「毫不誇張的說,臺灣美食,簡直就是吃貨們的天堂」 !
  • 士林,士林夜市的士林
    同樣想不起北淡線鐵道是哪一年停駛?雖然google一下也不難,有時候執意跟記憶逞強,真的很糟糕。青春啊,在鐵道奔馳的哐鏘哐鏘聲中,碾碎了一些勢必要代謝掉的逞強與尖銳,我對士林的記憶也就鎖在新天堂樂園那間戲院二樓小小放映室裡。
  • 士林夜市或常駐北外灘 不設門票預計至少開10年[圖]
    為了解決人流量太小的問題,他希望能把正宗的臺灣士林夜市引入到北外灘,「市民可以一邊品嘗美食,一邊欣賞美景,是一個很有市場前景的項目。」  記者近日了解到,嚴俊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就在北外灘打造國內首個常設性的士林夜市,終結夜市的髒亂差,引進臺灣的夜市文化和管理模式,虹口區正與臺灣方面進行洽談。
  • 上海第一張夜市許可證,竟是發給臺灣夜市...
    上海的夜市以無組織無管理的形態遍地開花,屢禁不禁。在上海兩會上,韓書記指出「上海須下苦功夫成為活力之都」。因此,建議將臺灣成熟的夜市運營管理模式嫁接過來,做到疏堵結合,科學管理。此次不僅吸納了臺灣士林夜市的美食,還招募了臺灣各地區的名小吃參與,像宜蘭羅東夜市的龍鳳腿,基隆廟口夜市的色拉船,臺北樂華夜市的豪果達仕炒冰,鹿港小鎮的芋仔肉圓等都是臺灣當地口碑極佳的美食。
  • 瀋陽成大陸首個引進臺灣「士林夜市」城市
    原標題:瀋陽成大陸首個引進臺灣「士林夜市」城市  東方網10月27日消息:瀋陽從臺灣引進「士林夜市」,成為大陸首個引進「士林夜市」的城市。記者27日從瀋陽「士林歡樂街」了解到,由於東北天氣轉冷,這條露天台灣美食文化街正在加蓋天頂玻璃蓋,以便更好地服務於當地民眾。
  • 臺灣士林夜市100攤歇業生意慘不忍睹 專家:一切就是註定終局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士林夜市日前傳出已經倒閉100多家攤位,生意掉到僅剩1成,慘不忍賭,對此網絡觀察家「宅神」朱學恆今天翻出9年前寫士林夜市崩壞的文章,神準預言了士林夜市如今的慘狀,指大家都賺快錢,房東也貫徹壓榨到底的邏輯,「一切就是註定的終局啊
  • 上海人注意!錦江樂園臺灣士林夜市延期開放 小吃清單大曝光
    小編剛剛獲悉,原本鬧鬧騰騰定於今天(4月28日)要在上海開放的錦江樂園士林夜市居然要延期了,具體時間還未定,但肯定是是五一以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