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盛宇,臺灣紫砂手衝茶代表品牌。
10年,開了7家店。相比內地市場的百家、千家,這樣的成績「不值一提」。
但在70平米的京盛宇店內,日常只需要4名員工,客單價近200元。
如此高的人效和客單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我專程採訪了京盛宇創始人林昱丞。
作者|國君
京盛宇創始人林昱丞
-01-
法律系高材生開茶飲店,2年賠200萬
18年前,就讀於臺灣大學法律系的林昱丞,接到了表哥的一個電話,邀請他去喝茶。翹課到表哥家喝的這杯茶,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杯茶。
「這杯茶有蘭花的香氣,有自然的甘甜,而且口腔不會不舒服,喝完後茶香會殘存在口腔。」近20年過去,林昱丞仍對這次喝茶的體驗記憶猶新。
他深刻感覺到臺灣茶口感的美好,但喝茶方式卻十分繁瑣、老派。在喝遍臺灣各大茶行之後,這個矛盾在他的心中更為沉重。
傳統的喝茶方式年輕人已難以接受,圖片源自unsplash
如何讓喝茶這件事變得簡單時尚、貼近⽣活?是林昱丞思考了5年的事情。
2009年9月,在臺北市東區 216巷,林昱丞聯合幾個好友一起開了第一家京盛宇門店。這家店200平米的面積,售賣20種紫砂手衝的臺灣茶,以及一些甜品小吃,客單價50元。
這是林昱丞第一次嘗試,通過商業的方式來實現臺灣茶的年輕化。
在產品呈現上,他選擇使用宜興的紫砂手衝,以冰鎮冷卻的方式出品,希望讓年輕人快速喝到一杯冷泡茶;在商業模式上,選擇了茶飲+輕食的形式來支撐坪效。
以紫砂手衝的方式出品
在門店的視覺呈現上,摒棄了傳統茶館的復古方式,採用現代簡約的風格。
現代簡約的門店風格,圖片源自深圳美食部落
讓臺灣茶的美好更貼近每個人的⽣活,是京盛宇的初心,是林昱丞的執念。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初出茅廬的林昱丞,第一次嘗到了商業的冰冷與殘酷。
由於選址失誤,這個地區屬於美食街,來吃正餐的人很多,休閒喝茶的卻很少。其次是,茶是主業,輕食是搭售,所以輕食沒有核心競爭力,復購率很差,反而拉低了整體門店的品質。
從開業第一個月就開始賠錢,出於對夢想的執拗,京盛宇24個月整整賠了200萬。雪上加霜的是,由於門店位置好生意差,臺灣7-Eleven看上了這個鋪位,和房東談判後,林昱丞關閉了第一家店。
但探索臺灣茶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他從未止步。
-02-
2個人撐起一家店,平均客單價200塊
在第一家店時期,帶有空間的京盛宇想盡辦法提升客單價,以支撐坪效,但並沒有成功。
關店後稍作調整,2012年12月31日,敦南誠品書店的樓下,京盛宇第二家檔口店正式開業。這個店只有20平米,一個吧檯兩名員工。
但在這20平米的方寸之間,京盛宇摸索出了自己的門路。
京盛宇敦南誠品店
產品線:茶飲是副業,禮盒才是主業
茶包、禮盒等商品茶是在這個時期上市的。
「只要喝了我們手衝茶的顧客,買同款茶包、禮盒回去的人達到30%。」林昱丞坦言。
京盛宇的手衝茶客單價在20-30元,但茶商品的價格在50-400元之間。而在京盛宇20多款原葉手衝茶中,大部分的堂食產品都有茶包、茶罐、禮盒、隨行包等商品。
不僅類型齊全,充分滿足自喝/送禮需求;而且設計感簡約時尚,極具生活美學,符合年輕人的主流審美。
紫砂手衝的形式給了年輕人喝茶的初體驗,為後續商品銷售做了鋪墊。「目前,京盛宇的茶飲和商品的銷售比例是4:6,7家店的整體客單價保持在200塊。」林昱丞說。
把顧客吸引到茶產品上,助推客單價
理念:重建茶風味劃分,讓年輕人喝懂原葉茶
「我曾經也是一個消費者,當有人給我講茶的口感時,我的內心很自卑,因為我喝不出來所謂的回甘、喉韻、氣貫天靈是一種什麼體驗。
後來當我成為品牌經營者的時候,我發現,事實上大部分人的味覺差異很小,但年輕人心裡對茶有一種莫名的恐懼,認為自己喝不懂很丟人,乾脆就不去嘗試,所以茶文化在臺灣就出現了斷層。」林昱丞說。
於是,他摒棄了原有的產地、山頭、海拔等茶的劃分方式,也不再用複雜的形容詞去標榜茶的神秘口感。而是將20個茶品種按照從北到南、低海拔到⾼海拔、不同製作工藝,分成「清香、熟香、特殊、窖藏」四個系列。
並且在點單介紹時,為每一種茶找到了一種具象化的味道,比如不知春是梔子花香,金萱是奶糖香、梨山是蘭花香,讓消費者一秒get到茶的重點,降低決策成本。
把茶風味用消費者能接受的方式劃分
在品飲階段,林昱丞參考了香水的前調中調後調,把整個品飲過程拆解為前中後味的概念品茶,可感受茶湯風味的層次變化,讓品茶變得簡單易懂。
參考香水的前中後調,讓品茶變得簡單
「這時候,消費者就會很勇敢,不會抗拒原葉茶了。」林昱丞總結。
運營:極致人效,2個人撐起一家門店
線下茶飲店除了空間之外,居高不下的人員成本也讓品牌叫苦不迭。很多行業人士感嘆新茶飲目前還處於勞動密集型階段,什麼時候通過機械化、標準化擺脫了人力成本,才會真的做大做強。
在2年的運營摸索中,京盛宇的產品從稱茶燙壺手衝到出杯,一個人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
閒時,花3分鐘既能增加產品的儀式感,還能提升店員與顧客的交互;但在顧客排隊的時候,3分鐘就顯得太長了。
「我們把手衝的流程拆解為4步,忙時四個人組成一個流水線,一個人只幹一件事,這樣能把出杯時間控制在1分鐘。」林昱丞說。
衝泡流程
據林昱丞透露,在京盛宇的門店,20平左右的檔口店,日常運營2個人足夠。1個人衝茶1個人負責商品銷售,節假日增加為4人。在70㎡左右帶座位的門店,日常4個人,節假日8個人。
設計:產品包裝先好用再好看
產品呈現上,京盛宇獨家設計了一款時尚的隨身瓶,手衝茶冰鎮之後直接放入瓶子內帶走,即買即走,符合當代人的喝茶習慣:快速、便利、有質感。
這個瓶子現在看來似乎並不驚豔,但在7年前,用這種方式喝原葉茶,獨樹一幟。
隨身瓶,圖片源自咩咩咩
在商品茶包裝設計上,不僅設計感出眾,更重要的是盒子的實用性。
首先是茶盒紙盒內側印有沖泡說明;中間圓圈可以用來計量茶葉每次的用量。利⽤商品包裝,同時解決環保、智慧、便利三個問題。四款分味組,容量輕巧,推薦給想多款嘗試的沖泡新⼿。
重設計更重實用性
客群:摒棄奶茶,瞄準25~45歲精準人群
京盛宇的門店,從第一家店開始,就有4款奶茶作為輔助產品,豐富產品線。2017年上半年,林昱丞考慮再三把這4款奶茶下線了。
「雖然會暫時輸掉一部分奶茶客戶,但能讓我們更加聚焦, 品牌認知更加清晰。」林昱丞分析。
目前,京盛宇的客戶集中在25-45歲的人群。相比於新茶飲18—32歲的目標客群,年齡偏大。
「這一屆的年輕人,經過口感豐富的產品洗禮之後,慢慢會回歸到茶的本身,在5年或者10年沉澱之後,他們不再年輕,不再追求花樣多的口感,更關注健康,懂得欣賞食物最本質的味道,那時候原葉茶的市場和空間才會真正的爆發。」樸茶創始人林茗娟曾說。
「我一定要活的久一點,才能等到原葉茶的時代」林昱丞笑談。
營銷:講故事,造IP
林昱丞很擅長講故事,講自己與臺灣茶十幾年的牽絆。
在京盛宇成立的近10年,他受邀到⼤學、企業論壇演講近百場,受邀雜誌、媒體採訪近百次,一個「如何將好茶送到年輕人手上?如何通過紫砂壺⼿沖茶開啟年輕人喝茶初體驗」的故事講了10年,不厭其煩,津津樂道。
林昱丞出過的兩本書
同時林昱丞還在做文化輸出,通過書籍出版的形式輸出茶文化,沉澱京盛宇的IP價值。
-03-
結語
「京盛宇的名字你有沒有覺得,無論是放在臺灣、大陸、還是日本都不違和,因為在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思考了很久。我希望這個名字具有東方感覺,但一定要國際化,開在哪裡都不出戲,不要地域化太濃厚」。林昱丞說。
目前京盛宇採取區域合作的方式已經在深圳開了3家店,日本的合作門店正在洽談中。問及今年的開店計劃,林昱丞很佛系,「對於合適的地區和夥伴,我樂見其成,但並沒有一年非要開多少家的計劃。」
而未來,「我希望降低泡茶的門檻,讓更多人因為來了京盛宇而愛上喝茶,希望更多人在生活中學會品嘗一杯茶的樂趣。」
6月18~24日,咖門飲力學院開啟臺灣飲品探尋之旅。京盛宇作為參訪品牌之一,將和創始人林昱丞面對面對話、沙龍。
除京盛宇外,還將參訪CoCo都可、春水堂,探訪臺灣最大四季春茶園、阿里山高山烏龍核心產區。
看下圖了解臺灣遊學詳情,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報名:
<<<點擊藍字,了解更多品牌專訪:
春水堂劉漢介 謝謝茶馬東 Tims盧永臣
奈雪の茶彭心 快樂檸檬吳伯超 Seesaw宗心曠
喜茶聶雲宸 鷹集咖啡王駿桃 蜜雪冰城張紅甫
古茗王雲安 逅唐韓剛 汴京茶寮藏北
關茶明珠 精品咖啡之神甜口護 Teavana
Teasoon江佳道 嫩綠茶廖韋佳 因味茶繆欽
雕刻時光莊崧冽 參差咖啡王森
有茶吳磊 樂樂茶郭楠 小罐茶杜國楹
統籌|政雨 編輯|若雲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識別圖片二維碼,了解更多內容
新茶飲研發必修課第5期:
咖門2019飲力學院全國巡迴課:
咖門飲力學院培訓平臺:
— 商務諮詢 —
18339988529(同微信)| 17310709150(同微信)
— 課程諮詢 —
18637102212(同微信)| 13253329903(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