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演員泛濫的年代,爛演員自然也特別多。天下苦流量已久矣,近些年,演技類綜藝頻出。
第二季《演員請就位》上線後,多次衝上熱搜。先是爾冬陞對演員們連環拷問,再是郭敬明以選美的標準來選演員,再加上老戲骨李誠儒和郭敬明之間的唇槍舌戰,使得這檔綜藝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縱觀同時期的綜藝,八姐發現沒有一部能夠像《演員請就位》一樣強勢出圈。這檔演技節目實實在在火了,但諷刺的是,演技並不是這檔節目的重點。節目播出到現在,已經足足有4期節目了,每期播出之後,都有數十條熱搜,上百億的閱讀量,可沒有一條和演技相關。
有網友形容這是「掛羊頭賣狗肉」,《演員請就位》打著「演技」幌子,本質上卻是在追逐流量,和那些滑稽惡搞節目並無二致。
1
《演員請就位2》不乏有亮點,但槽點明顯更多。從剪輯到賽制,從演員到導師,節目組有100種方式上熱搜。
大家還記得,《演員請就位2》第一次上熱搜是因為什麼嗎?唐一菲不滿新人演員張月拿到S卡,擺出傲慢又不滿的表情,毫無避諱地說「我生氣」。
節目播出後立馬掀起熱議,性格火爆的唐一菲馬上下場,怒指節目組亂換剪輯,解釋她這段話原本是心疼馬蘇,結果被惡意剪輯。
接著看賽制,節目組讓製片人代表們把40位演員劃分為S、A、B三個級別,每一位製片人出場發言都頭頭是道,「演技」不離口,但打出來的評級相當搞笑。
在《延禧攻略》中露過幾面的陳宥維被評為S級,製片人給出的理由是:從偶像歌手到演員,值得S。(就這樣的演技,值得?)
而在《武林外傳》《過春天》《摩天大樓》裡表現不俗的倪虹潔、三料視後馬蘇以及在《錯愛一生》中有著精湛演技的溫崢嶸都被評為B級。
有製片人解釋這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年輕演員更有潛力。可下一秒跟溫崢嶸、倪虹潔同年齡層的楊志剛就被評為S級,製片人還誇他是「黃金年齡」,只因為他是男性。
楊志剛是誰呢?他是一位連臺詞都講不利索的演員,但因為哥哥郭靖宇是導演,他被哥哥捧著出道,創造了爛劇傳奇。
今年,「姐姐風」盛行,在如此強的呼聲之下,製片人也選擇無視,依舊給中年女演員最差的評級,節目內容自然引發一波又一波的熱議。
更諷刺的是,節目中鏡頭最多的也不是那些兢兢業業的演員,而是譁眾取寵的「戲精」們,比如四位導演點評張大大時間長達半小時,而王智的鏡頭只有1分鐘。
像張大大這種從臺詞到肢體語言啥也不行,演英雄像是小偷的業餘主持人,我們除了吐槽,更應該思考這樣的人為什麼也會被選到演員圈子?
總體來看,節目組這樣評選賽制和選角標準,與其說在篩選好演員,不如說在放大矛盾,製造噱頭。
2
其實,想要通過一檔演技節目來改變行業現狀,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畢竟前來參加綜藝的導師和藝人們,江湖關係都在其中,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正。
節目組一開始的評級是出於商業價值,如果導演們能將創作價值堅持到底,那這檔節目也算是成功了。然而導師們看似嚴厲,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少演員的問題,但也一直在避重就輕。
「你說臺詞像是在嚼口香糖」「你像是在演一個小偷」「你如果不能堅強,你就不要幹這行了」……爾冬陞的犀利點評,讓很多觀眾都看爽了。
爾導是一個高標準的導演,但他的標準在遇上王一博之後,就突然下降了。
和之前的凌厲語氣不同,爾冬陞對王一博的演技表現全是溢美之詞。其中原因,除了王一博現在是頂級流量,還因為倆人之間有過合作。
何昶希像根木樁子一樣念臺詞,郭敬明也把S卡給了他,一向最無法忍受爛演員的爾冬陞,他反駁了郭敬明的意見嗎?並沒有,爾冬陞在旁邊裝傻賣萌。
你看,爾冬陞並非全是對事不對人啊。說到底,爾導也只是來掙奶粉錢而已,犯不著為了工作得罪有交集的同行。
不只是爾冬陞,陳凱歌和趙薇,也無法避免人情關係。
陳凱歌參加騰訊製作的《演員請就位》兩季,就這麼恰好,陳導兒子陳飛宇的待播劇《皓衣行》也在騰訊。
鄒元清的演技也很差,但導師們一致以鼓勵為主,為什麼呢?
因為鄒元清的媽媽閆妮,和幾位導演都有交集。
整個導師席,也就只有李誠儒能講真話,因為他不追求名氣也不需要資源,所以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大膽評論。
每到導演們不願意點評的環節,四位導演就把話筒讓給李誠儒。
至於郭敬明,他有沒有能力擔任導師都還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可那又怎麼樣呢?節目組照樣接連兩年找他當導師,這體現了節目組的價值取向,直接證明了節目組非但不排斥郭敬明,甚至還很推崇他。
導演的作品沒有一部及格、審美是理髮界洗剪吹水平、把競技節目當「選妃」……郭敬明能當導師,完美詮釋了演藝行業在資本裹挾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現在的演技綜藝,連郭敬明也能當導師,連《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也被奉為經典,還談什麼鍛鍊新人,助力他們成為一流的演員。
寄希望這樣的綜藝能改變演藝圈現狀,那真的是一出笑話。
3
其實冷靜想一想,認為演技綜藝能改變行業現狀,是觀眾太幼稚了。
為什麼會有演技綜藝?就是因為貴圈缺少啊,在這個面癱男女主當道的時代,齜牙咧嘴都能被鼓吹成演技炸裂。演技綜藝對於娛樂圈,就是一個「越缺少什麼越強調什麼」的存在。
內地演技綜藝開始於2017年,八姐還記得《演員的誕生》剛上線時,章子怡罵流量明星的畫面令全網為之振奮,觀眾希望這類節目能改善演藝圈的病狀。
可到了後期,這檔節目就基本變成誇誇群,圈內同行的相互遮掩甚至閉眼吹捧。
這3年時間裡,演技綜藝更是呈井噴狀出現,市面上的此類節目不計其數。演技綜藝很多,可演技去了哪了呢?未能輸出真正令觀眾眼前一亮的演員,只留下眾多撕架「名場面」,這還算是演技綜藝嘛?
哎,說到底,這些節目也只是病態行業的一個縮影。與其說是演技綜藝,不如說這是一場大型的魔幻真人秀。
對於這類節目,八姐的觀影意見是:別再演技節目裡找「演技」,大家當下飯綜藝,樂呵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