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這艘飛船上沒有乘客,我們都是船員。」
——Marshall Mcluhan
本公號久未更新,只因為要以自出版的方式來做一本內容紮實的雜誌,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之外,還需要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借這個公號,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在《Be Water Journal水象》第二期的製作過程中的一些想法。
結合機械與手工的紙質品
從2004年入行做雜誌到現在,對雜誌的熱情好像從未減少,並且在數字媒體愈發達的近幾年,對於紙張和油墨的迷戀還增加了,畢竟我們人目前還是以物理的、物質的(Physical)方式存在,重視與物質事物的關聯與互動。所以,我們依然要印雜誌。既然一年一本,何不嘗試一些新的可能?在雜誌領域,我一直感受到,雜誌本身過往的很多慣性思維和方式,已經需要去突破和改變了。第二期,我們改變了刊物的開本尺寸,更換了紙張,視覺設計上也做了新的嘗試。
我們這次採用了日產的兩款內文紙,它非常嬌貴。無論是在印刷還是裝訂過程裡,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在中國,以追求效能為一切考量的現代工廠,要去降低機器的速率,耐心而細緻地對待這類型的紙張,還是個挑戰。另外,春天的潮溼天氣對這種天然材質製作而成的紙張也產生了影響,它似乎在教我們,要去感受和順應它的變化。
另外,隨刊物贈送的一套貼紙採用了絲網印刷加手工上膠,牛皮紙袋結合絲網印與手工製作,由雜誌內文紙邊製作的便籤本也是手工上膠……可以說,這是一系列半機械、半手工的紙質製品。它擁有強烈的人工的痕跡,正與本期數字科技內容,造成一種有趣的反差。
帶著覺知的群體之力
在製作第二期的過程裡,當我們開始約一個個採訪,和作者商討採訪問題,來來回回修改,收回一篇篇稿件,直到排版設計,校對,每看一次,都會從這些訪談裡、專欄文字中,獲得非常正向的力量。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並非一個個人的私出版行為,而是通過一期期內容的製作,逐漸集合了一個越來越大的群體,他們遍布在全球,從事不同的職業,卻有著相近的價值觀——通過個體身體力行的創作與實踐,讓社會/世界/地球/變得更好。這群「文化創造者」正像水那樣,柔軟卻非常有力。我們看到,這樣具有覺醒意識的人越來越多。
我相信,當你手捧著《Be Water Journal水象》,藉由閱讀,你可以感受到這些創作人的那份熱忱,那份勇往直前,那份無條件的愛——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力量,並最終實踐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你找到了那份令你感覺安身立命的東西,不論那是哪一種創作/創造,都可以幫助你從生活裡那些雞毛蒜皮的瑣碎中走出來,確認到自己的核心,清醒地、輕鬆地朝自己的方向行進。
你想要經歷怎樣的生活,你想創造怎樣的世界?
第2期,我們關注數字科技,只因為這個浪潮快速地撲向了中國,男女老少都成了低頭族;我們甚至不用帶錢包出門,無紙幣化速度很快。同時,社交媒體上不斷流傳著AI取代人類工作的文章,一種廣泛的焦慮在泛濫……當我們同時面臨著現代化(城市化)、數位化浪潮帶來的極大改變時,我們應該如何反應,可以如何積極地去應對?這是第二期主題的原點。
通過對這個主題的挖掘,對不同的採訪對象提問,我們逐漸找到了答案——無論科技如何變化,帶來怎樣的影響,終歸是人的信念在推動事物的改變。而人的思維是創造性的,與其被動地去接受外界帶來的改變,不如主動地選擇你想要去經歷的生活——如果你更偏好一個令人安心的、美好的世界,從當下,現在這一秒,去創造它,去經歷它。
「地球這艘飛船上沒有乘客,我們都是船員。」作為一個小小的媒體,《Be Water Journal水象》會持續去推動正向的改變,也希望你一起加入我們,來撒播這份正向的能量,讓自己和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1、淘寶:搜索be water journal,或登陸BWJ官方淘寶店https://bewaterjournal.taobao.com/
或
【官網現貨-Be Water Journal水象 第2期中文/中英文版/便籤本/海報】https://m.tb.cn/h.eXUy0Ip?sm=a5cfdf 點擊連結,再選擇瀏覽器咑閞;或復|制這段描述¥1Zo4Y1hqqxP¥後到👉淘♂寳♀👈
2、微店:長按以下圖片,即可識別,進入微店小程序;
或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微店。
第2期合作的實體店舖名單更新中,稍後發布!
合作聯繫:info@bewaterjournal.com
過往文章列表(可直接點擊標題超連結跳轉入文章頁閱讀)
第01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1|Many of Them出版人Antonio Macarro:時裝與藝術的未來史記
第02期 Purple Elein Fleiss|雜誌人之出版心酸浪漫史
第03期 Dapper Dan | 怪品味大叔是怎樣煉成的?
第04期 Apartamento 表達自我趣味的人| 西班牙生活調雜誌 第一輯
第05期 The Plant 柔軟心靈的植物書|西班牙生活調雜誌 第二輯
第06期 Openhouse 打開你的家門 | 西班牙生活調雜誌 第三輯
第07期 Another Escape|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逃逸出口
第08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2|Flow magazine主編Irene Smit 抓住時代精神,紙質雜誌才能成功逆襲
第09期 Motto Distribution|小眾書店巡禮之柏林
第10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3|戀物志 Timmy Tian:她說現在是做雜誌最好的時代!why?!
第11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4|編號223:他不僅跑遍世界去拍照,還滿世界買雜誌成癖
第12期 30本生活方式類小眾雜誌精選|時尚雜誌沒法看了,生活方式類雜誌才是未來
第13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5|The Plant雜誌藝術總監Carol Montpart 生活沒有完美,就像植物也不完美一般
第14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6|《Hole&Corner》雜誌編輯Mark Hooper 捕捉當代手藝精神
第15期 紐約美食雜誌Cherry Bombe|女孩們的美食與夢想
第16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7|彭永堅:一個資深雜誌人的最後一擊
第17期 摩登男士愛看什麼雜誌? 上篇|《The Travel Almanac》+《Modern Matter》+《Inventory》
第18期 摩登男士愛看什麼雜誌? 下篇|《Dapper Dan》+《Berlin Quarterly》⋯⋯
第19期a 《生活手帖》|日本祖母級雜誌請你認真生活
第19期b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8|黃源順+趙柏偉:自出版一本雜誌於一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
第20期《Magazine P》|文化創造者 刊首語精選
第21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9|《LOST》主編Nelson Ng:去哪裡不重要,而是旅行者的內心找到什麼
第22期《Holiday》|海明威凱魯亞克卡帕都給這本雜誌撰稿
第23期《Holiday》|No.337現實與虛構的阿根廷
第24期 Monocle|怎樣成為全球生活品質代名詞?
第25期 Monocle創始人Tyler Brulé談社交媒體、零售業、紙質信仰、電臺復興⋯⋯
第26期 Monocle|全球25個宜居都市排行+ CHAO品質生活論壇
第27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10|令狐磊:一個人的雜誌癖
第28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11|《DRIFT》編輯團隊:透過咖啡文化,探索城市
第29期《Gentlewoman》| 當代酷女性畫像
第30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12|周筵川:蔦屋書店都愛的Boven雜誌圖書館
第31期 《The Travel Almanac》| 「後旅行時代」讀物
第32期 雜誌人、出版人專訪13 | 《Berlin Quarterly》出版人James Guerin 呈現世界多樣性
第33期 6位先鋒創意人的2016藝術書單之MAGMANIA篇
第34期 《212》|從土耳其出發,洞察世界
第35期《Lost iN》|最潮的城市創意旅行指南
第36期《&Premium》|身心平衡才是美好生活
第37期《System》| 嚴肅時尚論
第38期 《The Outpost》阿拉伯世界的青年之聲
第39期 《散步達人》東京蹓躂指南
第40期 「Be Water Journal水象」|只種一畝田的傢伙們
第41期 Magmania雜誌遊擊展
第42期 《可以》四川風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