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喬苗兒
近年來的國產劇市場類型較為集中,且呈現同質化趨向。古裝、IP、偶像粉墨登場,長此以往,受眾難免審美疲勞。而《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義》等優質現實題材劇目在播出後受到觀眾歡迎,引發強烈反響的現象,則反映出觀眾對植根生活,反映現實劇目的渴望,在受眾層面推動著現實題材劇的復歸。
作為一部原創的現代都市音樂治癒系暖情劇,《幸福的理由》在享有題材紅利的同時,不忘傳遞積極向上正能量的責任擔當。該劇將目光對準聽障群體,以治癒系的影像表達,傳遞出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關照。
《幸福的理由》由青春你好傳媒、海潤影視、芒果娛樂傳媒、完美世界影視、花花草草傳媒聯合出品,鍾漢良擔任總監製,張博昱導演,鍾漢良、喬振宇、王曉晨、陳燃、寧心、冉旭、陳向熙、古斌等共同主演。講述了音樂天才方浩聲(鍾漢良飾)因為失聰遭遇人生「滑鐵盧」,與語言治療師韓涵(王曉晨飾)攜手走過人生坎坷終於成就音樂之夢的故事,在講故事之餘不忘關注公益,傳遞溫情。
現實題材的深度:自愈+愈人
國內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聽障人群數量高達2780萬,居五大殘疾之首,佔中國人口總數的1.67%,每年仍有2-3萬新增聽障兒童。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以後,隨著新生兒出生率增高,加之高齡產婦增多,環境汙染等各方面因素影響,這個數字將會出現更大幅度的增長。
《幸福的理由》日前曝光的首款「愈心」片花,就將主人公方浩聲(鍾漢良飾)置於即將失聰的人生困境。
對於音樂家而言,發達的聽覺和對旋律敏銳的感知是立身之本。失聰的音樂家意味著他的藝術生命即將走向終點,乃至人生的希望都將面臨破裂,他向自己連環發問「我是不是就要失去最愛的音樂」,「我是不是要告別這一切了」,無形間透露出他當下境遇的困頓和對未來的迷惘。該劇正是以極致的人物形象,引起觀眾對聽障群體的高度關注,並將聽障兒童群體面臨的求醫、生活等方面面臨的現實問題引入後續劇情發展,相信能取得有相似經歷的兒童家庭共鳴。
劇中,在方浩聲的人生低谷,語言治療師韓涵(王曉晨飾)的出現令他重新找到未來方向,「真心愛你的人,就是要成就你的夢想,完成它。」
韓涵在溫暖陽光的外表下,同樣背負著一段難以釋懷的童年經歷,她與方浩聲之間除了愛情,還有從對方身上汲取能量和希望,互相治癒的經歷。
現實題材的寬度:職業+生活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韓涵的語言治療師這一職業設定,在近年來的現實題材劇中也是一大突破。在國內,語言治療師還是新生行業,在國外卻已經是較為完善的職業類型。語言治療師這一職業群體意在幫助講話遲、有多動傾向的兒童、或者自閉症患者乃至智障人士恢復或重建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幸福的理由》 中韓涵在與方浩聲的相處和在不斷治癒聽障兒童、交流障礙兒童的過程中,也完成了與自己童年經歷的和解,是自身成長和治癒的過程。
除此之外,劇中關於愛情和夢想之間的探討、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距離同樣值得關注。告別「撒糖至上」的情感先行敘事模式,《幸福的理由》所傳遞的愛情觀念有辯證和哲思意味。愛情是生活的一部分,卻不會是人生的全部,而能夠產生愛情的人,也同樣是在追求人生夢想,克服困難途中的精神伴侶。
方浩聲與兄弟許東安(喬振宇飾)從親密無間到反目成仇,利益糾葛和人倫情感的制衡同樣令人反思在快節奏的當代社會日趨冷漠的人際關係,「城市孤獨症」並非刻意為之的話題噱頭,而是真正值得深思的公共議題。作為影視作品,需通過藝術的表達方式,以劇中人的行動元為坐標系,折射現實生活的同時,給觀眾帶來有益思索。如果在觀看作品之後,觀眾能夠與人物情感同頻共振,引發強烈共鳴,那麼便可以說,這部《幸福的理由》完成了影視作品的文化擔當和社會擔當。
從片花來看,《幸福的理由》在拋出尖銳的社會議題之後,基調仍舊是溫暖治癒的。人物的成長過程,也是其達成自我和解以及與他人的和解的過程。「治癒系」的源動力來自生活,對於當下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現狀具有燭照意義。
現實題材的溫度和力度:公益+行動
據悉,《幸福的理由》是一部原創的公益劇本。總監製及主演鍾漢良第一時間被劇本內容所吸引,「因為喜愛所以偏愛」。
將古典音樂、社會公益等元素融入故事構架之中,方浩聲、韓涵、許東安等人的經歷是當代城市青年人群的剖面縮影,同時也證明了,身體的病痛容易被治癒,如何令受到傷害的心靈得到慰藉更值得關注。他們積極面對命運的缺口,坦蕩迎接生活的磨難,在跌宕起伏的命運面前,依舊傾聽內心的聲音,對微小的善意心存敬重,對所從事的職業熱情不減,從而完成對命運的逆襲的過程也是治癒當下年輕人「頹」「喪」等消極情緒的一劑良藥。
更為難得的是,《幸福的理由》承擔起了藝術作品的社會責任。現實題材取材於當代生活,是時代的寫照,而藝術作品的生命力不僅在於脫胎現實,更體現在反作用於現實。
通過影視作品為弱勢群體發聲,是現實題材的題中應有之義,於小螢屏中,《幸福的理由》在做著努力與嘗試。不論是劇中關注聽障的兒童群體,展現他們的生活現狀和生活困境,還是在戲外主創團隊都將公益做到了實處。拍攝過程中,鍾漢良關注偏遠地區兒童的閱讀情況,建立了「向陽」圖書館,將劇中傳遞的「公益思想」落實為「公益行動」,對於演員個人或者主創團隊而言,是邁出的一小步,而影視作品的感染力將會把這一小步放大,引領更多人關注聽障群體、聚力公益事業。
近期熱文
深度調查|《法醫秦明2》編劇署名權
對話馬筱楠| 優酷的投購制電視劇之路
2018中國電視劇出品人TOP100權力榜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15757106106
1028627745 649778177
zsh76207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