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聊電影《八佰》呢……

2020-09-05 鞏高峰

這應該算是魚叔特別糾結的一次推送,所以看著會亂七八糟,前言不搭後語。不能算是影評,就簡單說說看了電影是怎麼糾結出這些字的吧。


電影看完兩天了,微博上不少人在催影評。按以往的習慣,電影得是戳到我,讓我有衝動說兩句的,才會寫。

但《八佰》並不是這樣的電影。在我對電影狹窄的喜好範圍,《八佰》的優缺點都太過明顯。優點就不羅列了,看的人很容易體會到。


朋友在我出影院沒幾分鐘問我,能打多少分?我說只能打七十幾分。第二天朋友自己去看了,說只願意打六十分。

這個旗幟P得也是一言難盡……

我看之前還特意發了個微博,問看過的人需要什麼準備,有的說要做點歷史背景了解,有的說要帶紙巾,煽情點多,會哭,還有的說注意後面別睡著了……


結果,這些都沒發生。歷史背景我簡單了解過,看的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想哭,沒被煽著,異常冷靜也平靜,當然也並沒有睡著。


隨著《八佰》昨天正式上映,似乎爭議更大了,一邊是很多人站在各種立場罵,一邊是強制50%的上座率卻在瘋狂刷新的票房,感覺怎麼說都不會得到啥好。

一直到晚上跑完步洗完澡,覺得還是聊幾句,也是想聽聽大家的看法。魚叔是個很喜歡看國產電影的人,雖然跟歐美甚至日韓的電影相比,經常哀嘆:差距也太明顯了。但沒有文化背景的隔閡啊,而且還是國產電影看著舒服啊,有時字幕都不用。


扯多了,說實話,《八佰》不是一部能打動我的電影。整個觀影過程,我有點像是四行倉庫對岸的普通市民,既投入不了情感到倉庫裡的士兵身上,也並不能對蘇州河對岸那些像看真人秀一樣的市民有什麼看法,戰爭中,什麼樣的人都可以理解。而這種可以隨著電影視角平靜轉換的狀態,有點隔岸觀火,感覺就是一直知道自己是在看電影,而不是在感受。


可能是因為了解了一點點歷史背景,知道這場戰爭是徒勞的,不是為了輸贏,只是為了守,不過是蔣為了爭取國際聲援的一場戲,所以那四百多個鮮活的士兵因此拼命拼得更讓人心疼甚至有點憤怒。於是電影裡那匹時不時出現的白馬就好理解了,拍電影何嘗又不是做一個明知道可能沒啥意義卻還是很多人在拼命完成?

《八佰》的導演管虎在採訪裡說這電影前前後後籌備拍攝了十年,數度超支,幾次想放棄。不是說這些可以拉來同情分,是做事情永遠比評論事情要難得多,特別是這種成本高、壓力大的戰爭題材。當年馮小剛拍《一九四二》也有點類似,票房敗了,馮小剛也再沒拍戰爭片。當然,魚叔不太喜歡《一九四二》,更不喜歡拿拍攝難度來營銷票房。

作為一個觀眾,《八佰》看得不投入當然不是因為題材,四行倉庫的歷史不僅有文字,還有圖片甚至是視頻,所以真實性不用懷疑,那些叫囂著說電影在美化果黨的說法——叔一點也沒生氣——就是放屁。


電影裡背著滿身手榴彈跳下樓的陳樹生,還有拿命在拼死抵抗的士兵,都有原型,他們有的是黃埔畢業的中央軍德械精銳,但更多的是地方保安隊的雜牌軍、兵油子,還有盲流,普通老百姓,他們會為了什麼黨?不過是反正都要死,逼到走投無路了為點尊嚴或虛榮搏一把,想死得體面一點,而且也許拼個命還能活下去……

所以,《八佰》只能拍群像,蘇州河對面的觀眾是群像,四行倉庫裡四百多個士兵,也只能拍代表。個人感受,我覺得問題一大部分出在演員身上,老算盤、端午、瓜慫、小湖北、陳樹生、山東兵等角色都有血有肉,電影不用百分百拍史實,有足夠的空間通過虛構來豐滿人物。


不過因為演員對自己有不同的自我要求,有的相當出彩,比如歐豪、姜武、王千源、李晨,有槽點有熱血。

老算盤的賤慫,瓜慫的蛻變,正規軍的專業颯,都有。特別是歐豪的端午,是電影裡最完整的人物了,從普通慫蛋到熱血軍人的成長和變化很清晰,這是演員的情緒和狀態特別投入拼來的。

但也有的角色可能是個人喜好,看著就是不相信,魏晨的朱勝忠,俞灝明的上官志標,總覺得是在演。還有全程出戲的謝晉元,他本該是四行倉庫這場四天戰爭的主角,但杜淳的北方人體格加上怪怪的廣東普通話(感覺應該是配音),觀感真的很糟。電影的最高潮,過橋槍戰,鏡頭一給杜淳,他一說臺詞影院裡就有人笑……這就別說代入歷史人物了,觀眾對角色的基本信任都沒建立起來。

電影的煽情點很密集,到了後面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出場,簡直就有面對所有觀眾交代電影中心思想的效果。戰爭片煽情當然沒問題,叔到現在還對電影《風聲》片尾周迅的那段旁白印象深刻,很少有電影呈現過比那段文字更正更煽情的吧?但每次看《風聲》到結尾,聽著旁白看著長鏡頭還是會淚流滿面。所以,煽情沒問題,怎麼煽才是問題,如果為了讓觀眾在影院哭,直接懟淚點,就真的有點……沒辦法不想起讀初中時全校去看《媽媽再愛我一次》,英語老師甩著一個白色大厚毛巾給什麼都沒帶還穿著短袖的我帶來的恐懼。


類似的槽點簡單一列就很多,除了黃曉明背中心思想,還有全片主要角色人人一口方言,何香凝女士突然出現,眼含熱淚用普通話說了九個字的臺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另外,群眾代表唐藝昕的角色出現很多,但基本上都熱血得很平面;賭場裡的小馬仔炫酷煽情,跑酷過橋送電話線,號稱特長是跑得快,可鏡頭明顯加快處理還是能看出跑姿緩慢又笨拙……

當然,寫這個推送不是為了吐槽,也不想爭吵。

喜歡這部電影的別拿刪減來說事兒,據看過一百六十分鐘版本的朋友說,刪減的主要是阮經天演的一個被市民打死的記者那條線。如果有,當然好,電影的思辨性會更強一些,但並沒有改變整部電影。


恰恰相反,說它的不好,是因為希望國產電影能更好。《八佰》在看之前叔已經降低了期待,管虎導演和團隊折騰十年出一部作品,看後說心裡話,其實光是曹鬱的攝影就值回票價。可電影的面世既然如此不容易,當然希望它可以更好,配得上更高的票房。


國產電影戰爭片本來就不多,因為投資大,收回成本的壓力就很大,所以拍的導演很少。好容易有一部《八佰》,即使它有不夠好的地方,還是希望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否則拍一部戰爭大片就賠一部,以後能看到的國產戰爭片就更少了。


如果你也看了,有點意難平,咱們可以看《1917》,彌補一下。

相關焦點

  • 《八佰》或許該叫六佰
    從電影本身質量來說,《八佰》可能更應該改名叫六佰,所以請覺得我不尊重抗戰先烈的人暫時收了30米大刀,且往下看。終於在七月份迎來了與觀眾見面的機會,我也是在第一時間看到《八佰》的購票窗口,甚至都沒仔細辨別是哪個平臺就點進去預購了電影票。 從電影院走出來,那種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是去相親,不管是媒人介紹的也好,你們自己在微信上聊的也好,感覺都挺不錯,可就是因為種種原因暫時見不了面,在這個吊胃口的過程中,你對正式見面反而無比盼望。
  • 《八佰》是部好電影,不該被噴
    昨天看了管虎導演的新作《八佰》很是震撼,該片用鏡頭為大家呈現了在那個絕望而苦難的時刻,有那麼一群人,以寡敵眾,誓死不降,用生命譜寫的一曲抵抗外辱的壯歌,他們所代表的是四萬萬不願做亡國奴,誓死抵抗侵略,為了獨立自由而不惜捨身取義的中國人不屈的精神。
  • 電影《八佰》,如願以償
    》史觀的文章,比如電影裡把DANG在這次戰鬥中的身影都刮掉,委實不該。讓《八佰》去扛起當時的歷史全景,過於苛刻。於是,我繼續躲閃,沒有問他,罵什麼?而是問:「你的是說,這電影,就一點都沒擊中你淚點嗎?」「沒有啊。他說是歷史大片,但又沒有忠於歷史,還篡改歷史。」「篡改?比如呢……」我小心翼翼地問道,因為我對那段歷史的確不了解,而《八佰》是歷史大劇的說法倒似有耳聞。
  • 電影《八佰》背後: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我們為熱血男兒捐軀赴國難的鏡頭落淚,但是在我看來,也難掩導演對歷史的扭曲為我帶來的遺憾。這篇文章,可能沒有讚美!電影《八佰》是基於淞滬會戰,那麼當時是怎樣的歷史背景?電影《八佰》劇照這便是電影《八佰》真正的背景,這並不是正面戰場的英勇抗日,而是蔣為了媚外的一場政治作秀,但是導演
  • 是時候聊一聊《八佰》了
    去年6月《八佰》本應該是作為開幕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7月5日全國上映。但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的前一天,《八佰》因為技術原因遺憾取消放映,並且院線公映的計劃也一併取消。直到今年八月,電影院復工後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八佰》出乎意料地官宣定檔,成為當下最熱門的國產片——《八佰》
  • 是時候聊一聊那個八佰了
    去年6月《八佰》本應該是作為開幕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7月5日全國上映。但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的前一天,《八佰》因為技術原因遺憾取消放映,並且院線公映的計劃也一併取消。直到今年八月,電影院復工後僅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八佰》出乎意料地官宣定檔,成為當下最熱門的國產片——《八佰》這部電影的導演是
  • 《八佰》導演好好學學《血戰臺兒莊》,和鬼子同歸於盡該怎麼拍?
    最近《八佰》熱映,票房已經突破12億,不出意外將破20億,這麼算下來的話,它很可能是今年全球目前為止的票房冠軍。《八佰》的票房是很不錯了。但是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議卻越來越大,拋開這部電影是否美化當年的國民政府抗日這種話題不說,《八佰》作為一部電影到底如何呢?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小歷史就不好,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八佰壯士其實只有四百多人,《八佰》以一群臨時應召、本意去打掃戰場卻無意中被併入阻擊部隊的「保安團」為主視點,由一開始的怕死畏戰到最後拿步槍與敵機「單挑」的無所懼怕,由遇到敵襲就各自逃命的一盤散沙到最後全副武裝的鋼鐵城牆,電影的整個過程一方面是與日軍作戰、另一方面也是非正規部隊的成長過程、他們在迷茫怯懦中逐漸找回民族大義的過程
  • 跟孩子聊電影《八佰》,這三點就夠了
    《八佰》在大家重返電影院的時候上線,立馬就成了近期的第一爆片。有人甚至說:「如果今年只看一部電影,就選《八佰》吧。」這部電影挺不容易的,從去年等到今年才上線,又遇上疫情防控,可以說外在上映條件還是挺不利的。但還是有這麼多的人支持這部電影,願意戴著口罩在影院啜泣,哪怕喘氣都費勁。不得不說,這種歷史題材的電影是有獨特魅力的。
  • 八佰否認下發發行通知,電影《八佰》演員表及上映時間曝光
    近日,電影《八佰》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電影《八佰》並沒有下發任何的發行通知,否認之前的發行通知消息,一時間該話題登上了熱搜榜。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電影《八佰》演員表都有誰呢?電影《八佰》上映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一起來看一下。
  • 田園聊電影:《八佰》一場民族尊嚴之戰
    8月22日南陽影視家協會組織了八月觀影活動,這次我們觀看的是由管虎執導的戰爭電影《八佰》。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由謝晉元為團長的88軍駐守蘇州河岸四行倉庫,誓死抵抗日軍侵略,為國家民族尊嚴而戰的事跡。歷史背景是淞滬會戰,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這次戰役。
  • 十問電影《八佰》,我們該不該吹捧一部歷史虛無主義大爛片
    戰爭巨製《八佰》在各大院線的點映結束了,網上有很多討論這部戰爭大片的聲音,但是將近九成的聲音都是在吹捧這部大片,柳林看到這些噁心的營銷文,開始擔心一件事,我們的觀眾,到底還知不知道歷史的真相了。  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柳林決定不吃早飯也要把這篇文章寫完,就是這樣。本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
  • 電影《八佰》真有那麼好看?
    上映4天票房突破10億,當我給同事聊起這個話題時他居然不信,還說現在誰還去電影院。可是就是這麼一部電影居然能把吳京,陳思誠等導演看哭!吳京導演說:「八個月來,我第一次進電影院,就趕上了這麼一場視覺盛宴,我哭了好幾回,……《八佰》加油,中國電影加油」!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
    不出什麼意外的話,2020年度電影。《八佰》無疑。關於電影Sir已經給出正式影評——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
    不出什麼意外的話,2020年度電影。《八佰》無疑。關於電影Sir已經給出正式影評——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歷史的捍衛者」們,很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該視而不見,什麼時候該雞蛋上找縫。說白了還不就是——導演好欺負,電影好欺負唄。
  • 《八佰》作為電影,應不應該尊重歷史?
    《八佰不過說實話,按照網友的說法,華誼兄弟應該是掏不出恰飯的糧票的,因為被你們說的需要靠八佰翻身了,如果八佰票房不好,華誼兄弟可能會成為第二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言歸正傳,我們聊一聊八佰需不需要尊重歷史,電影需不需要尊重歷史。
  • 十三年前的這部電影,是比《八佰》更真實的國產戰爭片
    今年暑期檔一部《八佰》橫空出世,讓很多人討論起誰是最好的戰爭片? 我說它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大家沒意見吧! 最近戰爭片《八佰》大火,許多人去影院打卡看片,影院也漸漸復甦,這部電影的上映拯救電影院,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諸多討論。
  • 電影《八佰》,就在蘇州拍的!
    電影《八佰》,就在蘇州拍的!》作為首部定檔的國產大片累計票房已破了8億無疑給整個電影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一役,一支僅有400多人的孤軍,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對抗數萬日軍,頑強抵抗四天四夜。
  • 這部電影算「瑕不掩瑜」or「美中不足」?時光辯論會:我們該如何評價《八佰》
    在國產電影中,這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分數。「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7.8分是否複合你心中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對於這樣一部熱門電影,你又有哪些話想說?日前,時光網編輯部就電影《八佰》的優缺點展開了一場討論會,分享自己對影片的理解。首先,大家一致認為《八佰》應屬於國產商業片中的上乘之作。
  • 電影《八佰》影評
    最近,電影老廝機觀看了一部有血有肉的電影,為什麼說是有血有肉呢,是因為看完這部電影,電影的拍攝劇情確實是讓人為之一動,同時也觸動了電影老廝雞本人的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讓人熱血沸騰,這部影片也是電影老廝機本人覺得今年最好的一部大陸戰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