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拍了很多版本電視劇,電影,裡邊的美猴王孫悟空也出現了很多版本。我們最熟悉的也就是86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86版確實很經典,陪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拿到現在看也是能看得津津有味的電視劇,這就是拍得優秀。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也讓我們印象深刻。
六小齡童在一次採訪中說過:自己出生於猴王世家,本名叫章金萊,一家四代都演猴戲,父親是「南派猴王」六齡童章宗義。可以說他演猴子真是很符合了,大家對他也是非常敬重,在2016那年人們對他的情懷渴望達到了巔峰,紛紛議論讓他上春晚,甚至有人呼喊哪怕他上去舞兩下棒子都行。可是最後還是讓大家失望了,他那年並沒有上春晚。
然而情懷不能拿來當私有文化,《西遊記》電視劇是拍了讓大家看的,每個人都可以想像自己腦海裡的孫悟空是什麼樣的,也可以有很多種孫悟空。別人演孫悟空就橫挑鼻子豎挑眼,這麼說孫悟空被他霸佔了,六小齡童也陷進了自己給自己戴的「緊箍咒」。他曾坦言「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我演了孫悟空,而我不是孫悟空。」
以至於六小齡童不止一次表達了對《大話西遊》的不滿,甚至說道:這樣的導演和編劇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
一次又一次,在高校公開演講中,模仿《大話西遊》中孫悟空雙臂扛起金箍棒的經典動作,並嘲諷一番:
「這不是風格問題,這就像個流氓,美猴王的精氣神沒了,那就是個傻猴!」
於是,除了他主演的孫悟空,先後對周星馳、張衛健、陳浩民、楊景賢、等發出過「章金萊警告」。那句「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成了他在孫悟空壟斷之路上的口頭禪。可是滑稽的是他還曾說過「百花齊放」。
其實孫悟空原型很殘暴,但是為了美化形象,不讓人看著不舒服才做修改,若按原著形象,黃渤演那個猴子倒挺像。原著一小段這樣描述:「黃髮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踏一雙麂皮靴;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獠牙向外生,想像一下必然是個猙獰的樣子。
孫悟空還是個小矮個,孫悟空在《西遊記》原著裡身高不滿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約是32cm,也就是說悟空身高在1.3m左右。
所以六小齡童的孫猴子形象是不符合原著的,他卻一直自信地想壟斷孫悟空這個形象。既然原著不長這樣,人家章老爺子還有辦法,修改,刪減,注釋,然後換個書皮。這下你服了吧?吳承恩老先生仙遊去了,如果再世非要和章老爺子打官司。
據說吳承恩故居裡掛滿了六小齡童的照片,很多遊客問到底是誰的故居?這照片誰掛的?真想把吳承恩氣活過來嗎?這樣肆無忌憚地消費眾人情懷還配稱德高望重?
情懷消費完了我感覺只剩下了嘲諷。對於章金萊新拍《敢問路在何方》一直在高調賣情懷,對這部戲我反正不看了,因為從宣傳開始就已經不是我想看到的東西。
孫悟空這個角色不是章金萊個人的私有文化財產,更不是你演了就成你自己的藉口。觀眾心裡還有很多種孫悟空,不是非得是你那樣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