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由六小齡童、馬德華、劉大剛等央視《西遊記》原班人馬主演的新片《財迷》,上映一周後的分帳票房僅23.2萬,即使對於一部投入不太大的網絡電影來說,這個成績也可以稱得上是慘敗。比較尷尬的是,曾受到六小齡童批評的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如今也正在內地影院重映,截至發稿時間,重映票房已逼近500萬。
《財迷》講述的雖然是一個現代故事,但卻也是一部「西遊」題材電影,除了六小齡童、馬德華等標誌性演員主演外,影片的幾位主人公,被設定為「西遊迷」,只聽過書迷、影迷、戲迷,竟然還有專門的「西遊迷」。可以這麼說,從86版《西遊記》開播到現在,六小齡童等人的任何公開活動,似乎都跟《西遊記》有關。
如果要票選「靠一個角色吃一輩子」的演員,能跟六小齡童競爭冠軍的,恐怕只有飾演濟公的遊本昌老師。其實「靠一個角色吃一輩子」不僅不丟人,還恰恰能說明,這個演員對這個角色的詮釋登峰造極。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據說甄子丹拍攝《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每天躲在賓館觀看央視版《西遊記》,可以說無論是甄子丹,還是後來接班的郭富城,他們演的都不是孫悟空,而是六小齡童,這也足以彰顯六小齡童演藝成就。
但一個人一旦只靠一個角色吃一輩子,往往會居功自傲,有意無意地將這個角色「據為己有」,甚至不容他人染指。在六小齡童的意識裡,就有這麼點意思,不管他承不承認,也不管他是有意無意,這點意思肯定有,如果他不承認,那是虛偽,如果他不知道,那是當局者迷,但大多數觀眾對此,早已洞若觀火。六小齡童對周星馳版孫悟空的批評,在網上引發巨大爭議,正是這種將角色「據為己有」的心態使然。
六小齡童雖然被認為「靠一個角色吃一輩子」,但他並非只演了一個角色,有人做過統計,光在《西遊記》中,除孫悟空外,六小齡童還扮演了15個角色,比如《禍起觀音廟》裡的小和尚、《奪寶蓮花洞》裡金角銀角的乾娘、《鬥法降三怪》裡的元始天尊(塑像)等等。這些角色大多喜感十足,六小齡童展現出了足夠的喜劇才華。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央視版的《西遊記》就是一部喜劇劇集。
或許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六小齡童在《西遊記》之後,曾拍過幾部喜劇電影,如《周末戀愛角》《喜劇明星》《祝你好運》等,他在片中飾演的角色也多帶喜感。如果朝著喜劇路線一直走下去,六小齡童很可能成為一名不錯的喜劇演員,而在他的那個年代,喜劇演員是一個很吃香的行當,葛優、梁天、陳佩斯、馮鞏等,都是那個年代走出來的喜劇明星,而六小齡童和前面這幾位大神一樣,不僅長相奇特,而且演技高超,擁有成為喜劇明星的一切素質。
但《西遊記》太成功了,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也太成功了,這種成功最後變成了一種強大的磁場,六小齡童無論向什麼方向發展,都會被磁場拉回來,最後只能守著《西遊記》和孫悟空,繼續自己的事業。可除了央視版《西遊記》之外,六小齡童至今也沒搞出什麼像樣的「西遊」項目,《吳承恩與西遊記》豆瓣評分只有2.4分,30年前,六小齡童就信誓旦旦要拍電影版《大鬧天宮》,至今也未能兌現。據說內地導演韓延將拍攝《敢問路在何方》三部曲,通過動作捕捉六小齡童的表情和形體語言,來塑造全新的孫悟空一角,但願「六爺」這次不要再爽約了。
撰文:電影梗博士,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