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12家經營性墓園推廣骨灰植樹還林,明年清明或可安葬首批骨灰

2020-12-23 金羊網

廣州市12家經營性墓園推廣骨灰植樹還林,明年清明或可安葬首批骨灰

金羊網  作者:符暢 廖培金 梁喻  2020-04-12

市、區兩級民政部門領導、墓園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代表參加了植樹活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4月12日上午,以「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的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和黃埔區祥景陵園同時拉開序幕。市、區兩級民政部門領導、墓園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代表參加了植樹活動。

據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和殯葬改革的深入,市民群眾對積極向上、綠色環保的生態理念更加認同,骨灰植樹還林作為一種生態文明的殯葬方式逐漸被接受。目前廣州市節地生態安葬率達84%,走在全國前列。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打造3300平方米的經營性墓園骨灰植樹還林示範區

在金鐘墓園的植樹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大家分工合作、幹勁十足,挖坑,種樹,扶正,培土、踩實,澆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空曠的草地上多了一棵棵小樹苗,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生機。

據了解,根據金鐘墓園和祥景陵園的規劃,此次組織進行植樹活動的區域共有3300平方米(金鐘墓園骨灰還林區佔地約2400平方米,祥景陵園骨灰還林區佔地約900平方米),將作為廣州市經營性墓園骨灰植樹還林的示範區,打造節地生態葬的新高地。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據廣州市殯葬管理處處長梅向陽介紹,1989年,廣州市在全國首創骨灰還林活動,選址白雲山思園,目前已安葬骨灰2.1萬多具,處於飽和狀態。「我們在白雲區物色了新的骨灰植樹還林點,約200畝,在新的骨灰植樹還林點建成前,將在全市12家經營性墓園中繼續推廣節地生態安葬,包括骨灰植樹、草坪葬、花壇葬、格位安葬等形式,供群眾選擇。」他說。

據了解,金鐘墓園是廣州市佔地面積最大的墓園,一直以來大力宣傳倡導保護生態、節約用地,引導市民群眾參與骨灰還林、草坪葬、花壇葬等多種不佔地或少佔地的方式生態葬法。

骨灰植樹還林後,是否會立墓碑?金鐘墓園總經理謝崇來表示,該墓園的骨灰植樹還林點將放置一塊電子屏幕,滾動播放逝者的名字。目前,骨灰植樹還林的有關工作還在推進中,預計明年清明節前後將安葬首批骨灰。市民如有意向,可以關注墓園的官方網站,屆時會在上面公布有關信息。

謝崇來還透露,目前該墓園的花壇葬價格為1800元,不收管理費。「骨灰植樹還林的價格也不會高,主要是為了倡導市民接受生態安葬。」他說。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今年清明網上拜祭受歡迎,已有十幾萬人次參與

據悉,今年全市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後,廣州市推出網上拜祭、居家追思、信郵哀思、工作人員獻花等替代性服務。這些服務的接受程度如何?梅向陽表示,群眾普遍反映較好。

網上拜祭方面,往年群眾參與程度不高,今年全市已經有超過十幾萬人次參與。「現在仍處於清明期間,不少群眾還會繼續選擇網上拜祭。」梅向陽說。

信郵哀思方面,目前市殯葬管理處已收到1000多封信件。梅向陽表示,「群眾對此評價很高,可以通過寄信的形式來寄託對先人的哀思。」

此外,清明節三天至一周內,全市殯葬服務機構為每一塊墓碑獻上鮮花,每座骨灰樓也進行了集中拜祭。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知多D】

近年來,廣州市堅持以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為殯葬改革方向,以滿足群眾多樣化殯葬需求為目標,積極推進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不斷拓展生態安葬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形成了以骨灰寄存為主,骨灰還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多種方式的「1+N 」的生態安葬服務體系,目前節地生態安葬率達84%,走在全國前列。

推行空間立體化骨灰存放。以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為主要載體,引導和推行骨灰集約化、立體化安放。除越秀區外,全市各區均建有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廣州市每年戶籍死亡人口約5萬人,近60%的骨灰存放在132家公益性骨灰樓。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積極推廣骨灰撒海、骨灰還林活動。自1988年、1989年在全國首創骨灰撒海、還林活動以來,廣州市先後以免除活動費用、建立生態安葬獎補機制、提升服務品質等方式,激勵群眾參與綠色節地生態葬法,得到群眾普遍認可和社會好評。

2016年廣州市依託微信公眾平臺,實現骨灰撒海活動線上線下雙預約。2017年將撒海補貼標準提升到2000元/具。2018年為緬懷30年來為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的逝者,廣州市舉辦了骨灰撒海30年公祭活動。2019年廣州市開啟骨灰撒海常態化服務,實現了預約登記常態化和出海告別多批次。至今,廣州市共撒海骨灰2.66萬具,還林骨灰2.12萬具,發放補貼564.8萬元,骨灰撒海、骨灰還林已成為我市殯葬改革的名片。

目前骨灰植樹還林點思園已經飽和,為滿足群眾生態安葬需求,廣州市正積極籌建包括金鐘墓園、黃埔祥景墓園在內的多個新的植樹還林點。

加大經營性公墓生態化改造力度。各經營性公墓加大墓區綠化整治力度,推動傳統墓區節地生態化發展。推廣使用可降解殯葬產品,實行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積極開發「夫妻式」「家族式」等合葬格位、墓地,積極推出草坪葬、花壇葬、樹葬、壁(格位)葬等節地葬法,目前全市各經營性公墓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安葬骨灰3000多具。

積極引導移風易俗。大力推廣居家追思、網上拜祭、無煙拜祭、鮮花拜祭,大力宣傳節地生態葬法,通過培育和推廣現代文明、簡約環保的葬禮葬法,引導群眾崇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自覺文明辦喪、低碳祭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花都金鐘墓園開展骨灰植樹還林活動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花宣 李繼宗)將先人骨灰植於樹下,這種生態文明的殯葬方式越來越被接受。4月12日上午,主題為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的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花都區金鐘墓園和黃埔區祥景陵園同時拉開序幕。
  • 廣州打造經營性墓園骨灰植樹還林示範區
    今日,記者從廣州市花都民政部門獲悉,廣州市民政局近日在花都金鐘墓園舉行骨灰還林植樹活動,該墓園將成為全市經營性墓園骨灰植樹還林的示範區。 據介紹,廣州市是全國率先開展骨灰還林的城市之一,而位於白雲山北麓的思園是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群眾性骨灰植樹基地之一。 隨著廣大群眾骨灰還林植樹需求增多,廣州市內的骨灰還林地方越發緊缺。
  • 廣州各大墓園採購鮮花敬獻先人
    隨著時間流逝,骨灰將與泥土、鮮花融為一體,原地可循環安放新的骨灰,完全符合「回歸自然」的生態理念,是重要的生態安葬方式之一。廣州市殯葬服務中心主任侯雪軍表示:「根據廣州市民政局的部署要求,我們一直推行生態葬法。10年間,共有1080位先人的骨灰安放在怡安新苑花壇葬區,生態花壇葬的規模逐年增大,綠色殯葬理念逐漸為群眾所接受。」
  • 高以翔骨灰安葬地佛光普照,墓園選址鬧中取靜,透著浪漫歐式風情
    據悉,他的墓園很快就要竣工了,相信在正式竣工之後,墓園必定會迎來大批量的粉絲前來為偶像祈福。臨近過年期間,也有很多粉絲利用自己的年假過來探望偶像,墓園的人氣一度比鄧麗君小姐的筠園還要高。熟悉他的粉絲都知道,由於墓園尚未建成,因此他的骨灰被安放在金寶山萬佛塔的大殿之內,高爸爸和高媽媽都是信佛之人,想必他們把自己兒子的骨灰安放在這裡,也是想有機會與兒子再續前緣吧,畢竟,他們的寶貝小兒子這一世走得太過匆忙了,也給二老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 遼寧下葬下錯墓坑,墓園只把墓碑挪回去,骨灰沒動
    遼寧瀋陽的一位孟先生,近日被鞍山老家一個墓園搞得焦頭爛額。 家中長輩去世,提前買好的墓地,下葬時候卻被墓園工作人員搞錯位置,下葬到別的墓坑。
  • 濟南如何將骨灰盒從殯儀館請到墓地安葬
    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使原本有計劃在上半年將故去親屬安葬的家庭,延緩了行動的步伐,隨著處暑節氣的到來,濟南的氣溫也回落了不少,這一因素又為大家近期到各個墓園實地考察、選購帶來了不少方便。有很多陵園網平臺的客戶購得墓地後,諮詢如何將故去親人骨灰從j濟南殯儀館請到墓地下葬,這個過程有什麼需要準備和注意的,今天濟南陵園網將為您解答。
  • 為何雪梨華裔終將父親骨灰遷至澳洲?
    雖安家雪梨,但因為工作需要,John常常需要兩地奔波,這也使得他對中澳兩地的風土人情都有一手了解。 John的父親生前是香港當地一位有名望的教授。在父親去世前,John就有聽聞在香港安置逝者骨灰不僅意味著巨額的花費,而且需要排隊等候骨灰龕,等上4到7年都是常有的事。與此同時,John從表弟表妹那裡聽說了其實可以把家人的骨灰遷移來澳洲安葬。
  • 高以翔骨灰暫放金寶塔,建鄧麗君式墓園安家,親友含淚送別
    12月15日,高以翔的告別式在親友的悲傷中舉行,高以翔生前暖人親和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卻在錄製《追我吧》時不幸猝逝,才35歲的他的離去讓親朋好友和粉絲都難以接受
  • 關於清明期間有序開放現場祭掃活動須知
    廣大市民應結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實際,統籌安排好時間,避免清明假期集中到墓地或骨灰存放場所扎推開展祭掃。二、實施限流祭掃。為避免人員集聚,各公墓、骨灰堂實行入園、入堂人數限流,工作日每戶祭掃不超過5人,節假日每戶祭掃不超過3人。三、鼓勵委託祭掃。各相關殯儀服務機構將免費提供委託祭掃服務(擺放白色菊花兩枝),廣大市民可通過公布的殯葬服務機構電話進行預約委託。
  • 寵物去世後,你會為Ta選擇墓地安葬嗎?
    在廣州番禺一家寵物墓園,一處不足1平方米的墓地刻上了這樣的一行字,這是家住佛山市中心的林先生為自家狗狗去世後找的安詳之地,林先生說,以後他會經常來看土豆。由於佛山沒有寵物墓園,不少愛寵人士都願意花重金前往廣州安葬自己的寵物,這種新興形式正在佛山走俏。
  • 骨灰安葬業務等預約登記
    對辦理選墓、骨灰安葬業務等,採取預約登記、人數限定等措施。工作人員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加強外來人員測溫、消毒、登記工作。外來人員要遵守公墓管理規定,需佩戴口罩、測溫、登記後方可進入墓區,每戶進入墓區人數不得超過3人。各地區要創新服務,引導居民採取多種方式緬懷紀念故人。
  • 2018年度全省經營性公墓年檢結果發布 14個整改7個不合格
    為進一步加強經營性公墓監督管理,促進我省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在省轄市和縣級民政部門進行檢查和抽檢的基礎上,省民政廳組成6個檢查組,採取「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對全省經營性公墓進行了抽檢。從檢查情況看,全省大部分經營性公墓能夠嚴格遵守國家和我省公墓建設管理政策規定,公墓經營管理規範化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美化綠化、服務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的發展。
  • 今年清明節還放假嗎?安排公布了!廣東多地暫停祭掃活動
    通告稱,中山全市殯儀館、公墓、骨灰樓(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並全面實施封閉式管理,所有殯葬祭掃場所(區域)、公共場所暫停祭掃活動。所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舉辦集體公祭、骨灰海葬、骨灰樹葬等人群聚集活動。祭掃服務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墓地管理費、骨灰寄存費等費用可延期至2021年清明節期間繳納。
  • 香港骨灰位短缺:公營骨灰位抽籤輪候,綠色殯葬漸為港人接受
    「去年6月,太太病重時為自己安排喪禮,已決定不要骨灰位,希望在紀念花園撒灰。」蘇先生認同他太太的想法,認為紀念逝者不一定要一座具體的墓碑,因為最美好的片段都在腦海裡。香港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2013年3月27日攝) 。 新華社 資料圖香港地少人多,人們死後缺乏地方安葬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課題。
  • 離世5個月還未安葬,骨灰也要搶?
    但沒想到他的親生父母卻為爭奪上億日圓遺產鬧得不可開交,連骨灰也要搶!日媒更報導三浦媽媽帶走兒子骨灰後行蹤不明,令三浦春馬離世5個月還未安葬...三浦春馬的逝世令人惋惜心痛,但沒想到他離開後也依舊不得安寧。其親生父母在他小學1年級時已經離婚,後來媽媽改嫁給牛郎,更將童星出身的三浦春馬當成搖錢樹。
  • 瀋陽陵園網:瀋陽地區安葬須知
    10、如逝者骨灰沒有保存,可以刻靈位牌代替。二、領取骨灰1、到殯儀館領取骨灰,並用事先準備好的3尺紅布將骨灰盒包好(相片為正面)2、由兒女或孫子等直系親屬手捧骨灰盒,乘車前往墓園,安葬前骨灰盒不得隨意落地。
  • 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發布2020年清明祭掃指南 下轄3陵園延緩繳納墓...
    3月25日起,為減少人員聚集,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下轄的九龍陵園、屏鼎山墓園,實行先預約後祭掃,每個墓位祭掃同行限3人,按預約時間到達,待驗證後有序入園;崇興生命紀念園有限恢復清明祭掃服務工作。上述園區祭掃服務接待日為3月25日-4月12日。入園時,祭掃群眾必須戴口罩,到達陵園後自覺接受預約查驗。主動出示預約信息(建議截屏),接受體溫檢測和身份核驗後有序入園。
  • 北京多家公墓已無現墓 市民全款購買期墓(圖)
    近年來,隨北京推出1萬元左右的骨灰安葬、零付費的海撒等低價、節地安葬形式,墓葬的比例有所降低。目前,北京1萬元左右骨灰安置率佔比近21%,不過,這種安葬形式和傳統的墓葬不同,主要是小型、環保、節地的安葬形式為主,比如樹葬等。清明將至,本報記者調查北京多家公墓,發現價額昂貴的墓地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