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12家經營性墓園推廣骨灰植樹還林,明年清明或可安葬首批骨灰
金羊網 2020-04-12
市、區兩級民政部門領導、墓園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代表參加了植樹活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4月12日上午,以「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為主題的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和黃埔區祥景陵園同時拉開序幕。市、區兩級民政部門領導、墓園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代表參加了植樹活動。
據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和殯葬改革的深入,市民群眾對積極向上、綠色環保的生態理念更加認同,骨灰植樹還林作為一種生態文明的殯葬方式逐漸被接受。目前廣州市節地生態安葬率達84%,走在全國前列。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打造3300平方米的經營性墓園骨灰植樹還林示範區
在金鐘墓園的植樹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大家分工合作、幹勁十足,挖坑,種樹,扶正,培土、踩實,澆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空曠的草地上多了一棵棵小樹苗,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生機。
據了解,根據金鐘墓園和祥景陵園的規劃,此次組織進行植樹活動的區域共有3300平方米(金鐘墓園骨灰還林區佔地約2400平方米,祥景陵園骨灰還林區佔地約900平方米),將作為廣州市經營性墓園骨灰植樹還林的示範區,打造節地生態葬的新高地。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據廣州市殯葬管理處處長梅向陽介紹,1989年,廣州市在全國首創骨灰還林活動,選址白雲山思園,目前已安葬骨灰2.1萬多具,處於飽和狀態。「我們在白雲區物色了新的骨灰植樹還林點,約200畝,在新的骨灰植樹還林點建成前,將在全市12家經營性墓園中繼續推廣節地生態安葬,包括骨灰植樹、草坪葬、花壇葬、格位安葬等形式,供群眾選擇。」他說。
據了解,金鐘墓園是廣州市佔地面積最大的墓園,一直以來大力宣傳倡導保護生態、節約用地,引導市民群眾參與骨灰還林、草坪葬、花壇葬等多種不佔地或少佔地的方式生態葬法。
骨灰植樹還林後,是否會立墓碑?金鐘墓園總經理謝崇來表示,該墓園的骨灰植樹還林點將放置一塊電子屏幕,滾動播放逝者的名字。目前,骨灰植樹還林的有關工作還在推進中,預計明年清明節前後將安葬首批骨灰。市民如有意向,可以關注墓園的官方網站,屆時會在上面公布有關信息。
謝崇來還透露,目前該墓園的花壇葬價格為1800元,不收管理費。「骨灰植樹還林的價格也不會高,主要是為了倡導市民接受生態安葬。」他說。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今年清明網上拜祭受歡迎,已有十幾萬人次參與
據悉,今年全市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後,廣州市推出網上拜祭、居家追思、信郵哀思、工作人員獻花等替代性服務。這些服務的接受程度如何?梅向陽表示,群眾普遍反映較好。
網上拜祭方面,往年群眾參與程度不高,今年全市已經有超過十幾萬人次參與。「現在仍處於清明期間,不少群眾還會繼續選擇網上拜祭。」梅向陽說。
信郵哀思方面,目前市殯葬管理處已收到1000多封信件。梅向陽表示,「群眾對此評價很高,可以通過寄信的形式來寄託對先人的哀思。」
此外,清明節三天至一周內,全市殯葬服務機構為每一塊墓碑獻上鮮花,每座骨灰樓也進行了集中拜祭。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知多D】
近年來,廣州市堅持以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為殯葬改革方向,以滿足群眾多樣化殯葬需求為目標,積極推進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不斷拓展生態安葬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形成了以骨灰寄存為主,骨灰還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多種方式的「1+N 」的生態安葬服務體系,目前節地生態安葬率達84%,走在全國前列。
推行空間立體化骨灰存放。以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為主要載體,引導和推行骨灰集約化、立體化安放。除越秀區外,全市各區均建有公益性骨灰存放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廣州市每年戶籍死亡人口約5萬人,近60%的骨灰存放在132家公益性骨灰樓。
4月12日上午,「發展綠色殯葬,守護美好家園」骨灰還林區植樹活動在廣州市花都區金鐘墓園拉開序幕
積極推廣骨灰撒海、骨灰還林活動。自1988年、1989年在全國首創骨灰撒海、還林活動以來,廣州市先後以免除活動費用、建立生態安葬獎補機制、提升服務品質等方式,激勵群眾參與綠色節地生態葬法,得到群眾普遍認可和社會好評。
2016年廣州市依託微信公眾平臺,實現骨灰撒海活動線上線下雙預約。2017年將撒海補貼標準提升到2000元/具。2018年為緬懷30年來為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的逝者,廣州市舉辦了骨灰撒海30年公祭活動。2019年廣州市開啟骨灰撒海常態化服務,實現了預約登記常態化和出海告別多批次。至今,廣州市共撒海骨灰2.66萬具,還林骨灰2.12萬具,發放補貼564.8萬元,骨灰撒海、骨灰還林已成為我市殯葬改革的名片。
目前骨灰植樹還林點思園已經飽和,為滿足群眾生態安葬需求,廣州市正積極籌建包括金鐘墓園、黃埔祥景墓園在內的多個新的植樹還林點。
加大經營性公墓生態化改造力度。各經營性公墓加大墓區綠化整治力度,推動傳統墓區節地生態化發展。推廣使用可降解殯葬產品,實行墓碑小型化、微型化,積極開發「夫妻式」「家族式」等合葬格位、墓地,積極推出草坪葬、花壇葬、樹葬、壁(格位)葬等節地葬法,目前全市各經營性公墓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安葬骨灰3000多具。
積極引導移風易俗。大力推廣居家追思、網上拜祭、無煙拜祭、鮮花拜祭,大力宣傳節地生態葬法,通過培育和推廣現代文明、簡約環保的葬禮葬法,引導群眾崇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自覺文明辦喪、低碳祭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