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1857年反殖民起義成功,現在的印度會是什麼樣子?

2021-01-08 月光先生看世界

如果印度1857年起義成功,那麼現在的印度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貧弱的小國。我這麼說並非憑空猜測,而是根據起義時印度次大陸的情況來推斷的。

小國林立,無法大一統的印度

之所以會小國林立,主要是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在莫臥兒王朝末期,帝國其實已經分崩離析了。地方上不是割據就是半割據狀態,根本不聽中央政府的號令,而中央政府的皇子和大臣們還忙著在內鬥,這就導致皇權進一步衰弱。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帝國的分崩離析是歷史必然規律。

第二,起義時,各地的義軍是各自為戰的,並沒有統一的組織,這就導致在起義之時已經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政權。

其中較有名的是德裡、坎坡爾、勒克瑙以及詹西的義軍,他們在起義初期便擁立當地的王宮,成立了各自的政權。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一些小城市,甚至是農村也有大量義軍存在,作為獨立的組織,他們在慢慢發展中必定也會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政權,這些政權如果發展下去,就會形成一個個國家。

其實這個情形可以參考一下中國元末起義的時候,當元朝不足為慮之後,義軍們便開始爭奪天下。但是印度的情況可要比這亂上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勢力實在太多了,而且民族成分複雜,還有宗教信仰問題,再加上文化落後,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有能力統一全印度。最多就是出現一個西周那樣的強國,來領導其他的弱國罷了。

工、農業十分落後,民眾生活很原始

雖然英國殖民者對印度進行了一些現代化的改造,但是都還止步於起始階段,畢竟當時的統治者是東印度公司,其本質就是一群商人罷了,他們追逐的只是利益,對於治理國家毫無心得也不在乎。

沒有先進的技術工、農業落後是必然,而且這兩個行業都需要大量的土地,但是這些小國土地有限。由於技術落後,想要餵飽全國百姓就需要佔用大量的田地。至於工業用地,很難騰出足夠的地方,因此工廠應該還是會存在,但是數量肯定非常稀少,無法形成規模。

而且由於國小民窮,就更能完成原始積累,發展工業基本不可能。具體情況其實可以參考一些非洲國家,這些印度小國的情況和那些非洲國家沒有得到援建項目的時候差不多。

加上民族和宗教上的矛盾,各國之間必定會經常發生戰爭,這樣其發展就更加滯後了。估計到了21世紀,其國家文明程度還不如朝鮮。

教育落後,國家貧弱,只能依附大國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經濟發展不起來,那麼就應該先發展教育,這個難度低一些。但是實際上這個難度更高。

我們都知道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即使現在印度引進了民主以及各種西方思想,然而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依然在印度根深蒂固。那麼可想而知,在100多年前,印度教的影響力必定更大。那些佔大多數低種姓的人是沒有資格接受教育的。

民眾文化水平低,加上資源貧乏,經濟又搞不起來這些小國的貧弱是必然的。而小國弱國的生存之道只有一個,就是認大哥。因此這些小國必定會依附某些大國,成為這些大國在印度次大陸上的代理人,為大國爭奪利益。其實也就是直接殖民變成了間接殖民罷了,印度的情況其實並沒有好轉。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其實印度起義成功,趕走了英國殖民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印度人就可以過上好日子了。窮困戰亂將一直伴隨著他們,最終的結果只能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像中國一樣,革命成之後各方面飛速發展,我們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付出了巨大代價換來的,是一代代人努力才能取得的成果。

相關焦點

  • 1857年印度起義:因為一張子彈包油紙,英軍被印度士兵瘋狂屠殺
    而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金庫」十分受重視。東印度公司為了加強對印度的管控採取「以印治印」的方式。他們在印度當地開高價招募了很多僱傭兵,然後將這些僱傭兵組成一個軍團,名為「西帕軍團」。由於殖民地不斷擴張,直至1857年,這支由印度人組成的僱傭兵軍團人數達到了當地英軍人數的5倍。起初,招募士兵是許諾給豐厚酬勞的,但是隨著人數越來越多,龐大的軍費開支已經超出了預期。
  • 印度通史:1857年5月10日,起義首先在距德裡40英裡的密拉特爆發
    1857年,英軍更新裝備,採用新式的恩菲爾德步槍,為保護槍械,表層塗有一層油脂。當時軍中到處傳言,這種油脂含有牛油和豬油的成分。豬油是穆斯林、牛油是印度教徒禁忌的,因此土兵們認為受到了侮辱,兵營中一片憤怒,「火星落到了乾柴上」,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全都燃燒起來了」。
  • 1.25印度【章西女王】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期間反抗英國
    導演: Krish Jagarlamudi編劇: Vijayendra Prasad主演: 康格娜·拉瑙特 / 拉吉·庫瑪 / Suresh Oberoi / Ankita Lokhande / Jisshu Sengupta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語言: 印度語
  • 印度人民反英大起義
    這個數字在印度歷史上是空前的。 對英國的仇恨,決不只限於平民,而且擴展到土著僱傭兵,因此,在上述時期內,還爆發若干次的軍隊騷動,其領導人多半被絞死。1857年的民族大起義是過去所發生的孤立又互不配合的起義的頂峰。甚而,這次起義梯與亞洲各大國對英國統治的普遍不滿同時發生」,和偉大的亞洲各民族所表現的對於英國權威的普遍仇恨分不開的,也是「與波斯戰爭和中國戰爭有密切的聯繫」。
  • 2020中考歷史知識點:印度民族大起義
    印度民族大起義     1、時間:1857——1859年     2、根本原因: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和野蠻擴張。(1600年東印度公司,代表人物克萊武)     3、導火線:1857年「塗油子彈事件」(民族壓迫與宗教歧視)     4、主力:土兵(在英國軍隊中服役的印度人)     5、領導:封建王公貴族(代表:章西女王)     6、結果:1859年印度民族起義失敗。印度成為英國的直屬殖民地。
  • 《印度往事》,另類的反殖民題材,的影片
    除了在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歷史事件之外,在印度電影中,還有著另類的反殖民題材的影片,由阿素託史·哥瓦力史導演,阿米爾·汗主演的反殖民影片《印度往事》,便不同於以往的抗爭題材影片,同《抗暴英雄》相比,影片捨去了槍炮、鮮血此類的反殖民形式,在影片內容裡,導演用一種看似荒唐實則卻蘊含巨大意義的形式來反對英國殖民者。
  • 中世紀印度的聖女貞德,印度民族起義的領導人
    章西女王名叫拉克希什米·拜依(1835—1858),是19世紀中葉印度民族大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由於她在起義中英勇殺敵,其帶有傳奇色彩的事跡在印度人民中廣泛流傳,被譽為「印度的貞德」。 拜依生於印度的貝拿勒斯。
  • 詹西女王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奮勇殺敵,年僅22歲壯烈犧牲
    在19世紀中葉爆發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曾湧現出許多民族英雄。他們的業績驚天地、泣鬼神,詹西女王就是一位著名的女民族英雄,她的事跡頗具傳奇色彩。詹西,是印度中部的一個土邦。像其他土邦一樣,它也牢牢地被英國殖民當局控制著,聽任英國人的擺布。
  • 推薦五部2019年上映印度戰爭片
    語言: 泰盧固語上映日期: 2017-01-12(印度)片長: 131分鐘又名: Son of Gautami, Satakarni劇情簡介:  講述公元2世紀印度百乘王朝的君王喬達謎布陀羅·娑多迦羅尼的故事。
  • 志在稱霸南亞的印度,為何不敢對尼泊爾下手,原來有這支軍隊存在
    (反殖民起義戰爭)1857年,印度爆發反殖民起義,英國組建的廓爾喀僱傭兵聯隊,在平亂戰鬥中表現英勇,不畏生死,為英國的殖民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1919年,在抗議英殖民當局暴政的阿姆利則慘案中,廓爾喀僱傭兵在英軍上校戴爾的命令下,用機槍向和平示威的人群掃射長達數十分鐘,造成數千名印度人死於非命。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廓爾喀僱傭兵,英國對南亞的統治,很難延續到20世紀。他們以遠低於英國士兵的薪水,絕對忠誠地為英國徵戰。過去200年間,廓爾喀戰士代表英國,轉戰世界各地。
  • 印度十大戰爭電影
    2.阿育王阿育王是印度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出身於孔雀家族,前半生非常嗜殺,所徵服的領土形成今天印度的大致雛形;後半生放下屠刀,推崇佛教,將佛法遍傳天下。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梟雄人物,本片對他一生的展現不夠深刻,幾乎絕大部分篇幅都在講述他年輕時期的愛情故事,並沒有就其梟雄的一面進行深入描寫,整部影片大概只能說是拍出了中等偏上的水準吧。
  • 印度該如何被有效殖民?英國人當時猶豫難決,但決斷後卻影響深遠
    1857年的印度次大陸一片腥風血雨,一場針對英國殖民者的叛亂/起義終於爆發。 英國歷史上把它定義為「印度土兵叛亂」,印度歷史上稱之為「印度民族大起義」。
  • 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佔西女王,被影視封神
    今天給大家聊一部印度戰爭歷史電影《章西女王》,也就是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佔西女王。不要糾結女王的稱呼,無論我在文章中怎樣稱呼她,總會被有學問的挑刺,大家知道她是一個印度人就好。電影的歷史背景是莫臥兒王朝末期,王朝不僅四分五裂,還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1828年,女主出生。女主的老爸帶她去算命,神棍告訴女主的老爸,女主將來必名垂青史照汗青。
  • 印度女英雄,穿男裝背著孩子戰鬥,戰死時僅23歲
    文|書生一百多年前,印度人為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曾爆發過一次聲勢浩大的民族起義,並湧現出了多位英雄人物,其中一位還是女性,她被稱之為「章西女王」。章西女王名為拉克希米·葩依,1835年出生在印度北部的貝拿勒斯地區,這裡是印度歷史上有名的古城,也是印度教的聖地。
  • 散裝的印度,如何大國崛起?
    從 1757 年普拉西戰役到 1849 年兼併旁遮普,英國殖民者的到來,無意中實現了上千年來許多北方王朝的全印統一之夢。在殖民統治下,印度大陸上信仰不同宗教、說各種語言的人民這才開始逐漸形成了共同的被壓迫者意識。1857 年印度各民族大起義是一起標誌性事件。
  • 印度:國內多重 「反莫臥兒帝國」起義,使其走向衰落!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早期印度莫臥兒帝國國內多重起義的文章,希望你們會喜歡!印度:國內多重 「反莫臥兒帝國」起義,使其走向衰落!1656-1674年,印度中部德幹高原的馬拉特人在其領袖西瓦吉的領導下起義,爭取民族的獨立1661年他們挫敗了莫臥兒帝國軍隊的進攻。
  • 我與印度的約會(二)
    向東方擴張的障礙掃除以後,1600年12月30日,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它獲得了伊莉莎白女王的特許狀,享有好望角以東的貿易壟斷權(15年的壟斷權,實際上達21年)。東印度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表面看是為印度封建王公提供保護,實際上是為英國人服務。如果沒有這支僱傭軍,英國就不可能徵服印度。
  •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主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上圖_ 莫臥兒帝國 (1526年-1857年的印度王朝) 對於印度來說,某種意義上而言,沒有英國就沒有今日的印度。 但是到了二戰後,印度王公基本上是派不上用場了,因此英國人越發的孤立無援。當年章西女王起義之所以最終能被鎮壓下去,其實就是印度王公們支持的結果,因為章西女王的起義理由是英國無理剝奪了她的領地,印度本來是沒有國家概念的一塊土地,缺乏穩定的民族基礎,又有種姓制度的重重隔閡,所以只能用這樣的封建理念團結大眾,自然也難以成功。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17世紀初,荷蘭的尼德蘭革命成功,荷蘭的工商業和航運業飛速發展,荷蘭也成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國力也超過了葡萄牙。160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成立,雄心勃勃地要壟斷東方貿易。這個東印度公司實際就是國家的一個搶劫集團,他們被授權宣戰、籤約、佔領土地、修築要塞等。殘暴地葡萄牙人在印度名聲太臭了,荷蘭人很輕鬆就從他們手裡搶到許多地盤,葡萄牙逐漸被趕出了印度。
  • 印度農民「起義」,加拿大多嘴「惹怒」印度
    導讀:據印度媒體報導,在加拿大時間12月1日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活動中公開表示,對於那些反對新農業法的印度農民給予支持,還稱現在印度的局勢很讓人擔心。  特魯多幹涉印度內政?  特魯多的話立馬引起了印度民眾的不滿。印度溼婆軍黨的查圖爾韋迪回應特魯多,稱這是印度的內部問題,跟別的國家沒有關係,更不是別國議論政治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