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典範:雁塔聖教序(下)歷史文化底蘊及偏旁部首技法結構規律

2021-01-18 網易

  

  在《雁塔聖教序(上)》中我們提到過,唐朝建立之初,因皇室姓李,為了鞏固帝位,加強統治的正當性,唐高祖李淵以道教創始人老子的後人自居。李淵對佛教的態度很明確,公元625年,在參加國學條孔典禮時,下達詔書宣稱道教與儒學是國家的兩大支柱,而佛教則被歸為外來宗教。那麼為什麼身為佛教弟子的玄奘法師地位會如此高,佛教在唐朝到底處於什麼地位呢?有沒有人作為玄奘的粉絲,重走偶像的老路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佛教在唐代的發展:

  

  佛教自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的兩漢之際傳入我國,自南北朝始,佛寺名義上都是由一位朝廷任命的僧人來統管,如「沙門統」「昭玄寺」「崇玄署」等。

  後來,唐高祖對佛教進一步加強管理。他保留了隋朝的「崇玄署」,委派官階相對較低的官員來負責佛教、道教方面的事宜,佛寺和道觀均安置一名監察。唐高祖在武德二年撤銷了以往一直由朝廷任命一位僧人統管佛教的傳統,創立了新制度,由朝廷委派「十大徳」來處理佛教事務和管理僧團。隨著「十大徳」相繼離世,朝廷並沒有對其中空缺進行填補,對佛教事務的管理權逐漸轉移到了朝廷任命的世俗官員手上。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的第一個新年,就延請了京師很多高僧到皇官舉行七天的法會,同時度僧尼千人。接著,唐太宗下令在七個不同的戰址,各建造一座寺院,讓僧人們為在唐初戰爭中陣亡將士長期通經超度。在公元627年,太宗又指令監察官杜正倫「撿校佛法,清肅非濫」。此後發布的《道僧格》,表明對佛教管理的進一步加強。

  到了晚年,唐太宗接觸到玄裝大師,逐漸改變了對佛教的態度。公元645年,唐太宗在洛陽的宮殿召見玄奘。後來,在玄奘大師的指引下,開始研讀《菩薩藏經》。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重,在太子李治和玄裝大師的陪同下,離開長安前往翠微宮。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唐太宗都讓玄裝大師在官中陪伴他。由此可見,玄奘法師地位之高。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在作太子時,便禮待玄奘法師。在李治服侍患病的唐太宗時,他目睹了父親對玄奘法師的尊崇。當他登基之後,對玄奘法師一樣禮遇,為他的翻譯事業提供必要的支持。

  到了武則天時期,佛教大盛。武則天不僅為佛經翻譯者提供財政支持,還親自參與到佛經翻譯工作中,親自為佛經題寫了《開經偈》。武則天在崇佛的同時,也沒有過分貶低道教和儒教。相反地,在武則天時代,是歷史上第一個實現「三教平等」的時代。

  公元691年四月,武則天登基後的第二年,即下詔規定佛教列於道教之上,僧尼位於道士女冠之前,這是唐朝第一次明確提出對佛教的尊崇,武則天稱這個舉措為維新運動——「方啟惟新之運」。當時有義淨和尚效仿玄奘去天竺取經,帶回近四百部的梵本經律論及佛舍利三百粒,武則天親自到東門外跪迎,大大提升了佛教在唐朝的地位。

  在唐玄宗時期,形勢有了變化。公元713年,唐玄宗登基一年後,即發布詔書,禁止王公貴族將莊園宅院改建成寺院、道觀等,因為當時越來越多的王公貴族和士大夫普遍採用這種方法來逃避賦稅。公元714年,唐玄宗下詔整肅佛教,淘汰僧尼三萬多人,約佔當時僧尼總數的四分之一。後來又下詔每三年要對全國僧尼登記造籍,加強対僧尼管理此後則有唐武宗滅佛,給佛教帶來空前災難。

  直到唐宣宗時期,才開創了晚唐佛教新局面。公元846年,唐宣宗李忱被立為新帝,是晚唐值得讚許的一位皇帝。他糾正了唐武宗的政策,為佛教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下詔將長安保留的四座寺院增加到十六座。唐宣宗恢復佛教的行動是謹慎而有效的,為了避免過激的現象,他規定不得使用金銀銅鐵等金屬或者寶石裝飾佛像,指出「但用土木足以致敬」。為了表示對佛教的誠敬,唐宣宗又恢復了三齋月禁止屠宰的習俗。

  人人都知道玄奘三藏法師往天竺取經,歷盡艱辛危難,取回大批佛經,對中國佛教貢獻極大,其實,唐朝還有另外一位三藏法師,往天竺取經,返國後譯經,其貢獻不亞於玄奘法師,在當時,受到的皇室尊崇供奉,也不亞於玄奘法師,只是後世知者不多。這位被忽略的另一位唐三藏,就是義淨三藏法師。

  義淨三藏法師,俗姓張,字文明,原籍範陽,即今河北省涿縣一帶。從小出家,十五歲就立志要去天竺取經。他認為在玄奘法師取回的經文之外,印度必然還有許多未發現的佛經寶藏,仍待追尋。

  

  義淨現代雕塑

  公元670年,他在長安結識了并州的處一法師、萊州的弘禕法師,眾人志同道合,相約赴印度取經。當時往印度的道路主要有三條,陸上的「絲綢之路」因西域動亂而阻隔不通,吐蕃道則不僅道路艱險而且常受唐蕃關係的影響。相對而言,海路較為通暢,於是決心循海道前往印度。

  公元671年秋,義淨法師當時已經三十七歲,他從北方來到廣州,受到龔州(今廣西平南)馮孝詮的資助,實現了航海赴天竺的願望。馮孝詮及其家人皆篤信佛教且家資雄厚,他們敬佩義淨西天取經的志向,遂資助西行費用,馮孝詮並與波斯船主商定,許義淨等人附船前往印度。十一月,馮使君親送義淨法師登上波斯商船出發。大約二十天以後,有些暈船的義淨吐了一路,身上的袈裟已經被海浪和汗水浸溼,終於到達了室利佛逝國(今之蘇門答臘),即是當時南洋最強盛的國家,是中國通往印度的海上要道。全國以佛教為國教,以小乘佛教為主。義淨在此地居住半年,獲得國王的禮遇供養(當時國王為華裔),學習梵文及巴利文。期間唯一的同行弟子善行因病無法前行,被迫回國。

  公元672年六月左右,義淨獲得國王資助,派出專船送他前往印度。首先到達末羅瑜國(即今之蘇門答臘的佔碑埠),弘法兩月,然後北上,到了馬來西亞半島西北岸的佛教國家羯茶(今稱吉打),弘法講經四個月,深受華僑歡迎。十二月,再度西航到達裸人國,西北行半個月後到達耽摩立底。耽摩立底為東天竺的南界,義淨在此居住一年有餘,從僧人大乘燈學習梵語。

  大乘燈,是玄奘三藏的徒弟,曾在長安學習過一段時間,後來又去獅子國瞻禮佛牙,經歷頗豐。大乘燈很有師者風範,還教會了義淨巴利文。並提醒義淨此處去天竺路途艱險,常有強人出沒,萬不可擅自行動。

  公元673年,義淨終於等到了去天竺的機會,有數百名商旅結伴去天竺做買賣,不幸的是義淨途中染病,「身體疲羸」、「孤步險隘」,落在眾人後面,又遭強人打劫,受盡凌辱,幾乎喪命,但義淨還是堅持到底,趕上了大隊,來到了朝思暮想的那爛陀寺。

  公元684年,義淨法師開始參拜天竺各國佛跡勝地,包括鹿野、靈鷲山等地。次年,掛單于著名的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攻研佛典,直到公元685年才回國,留學歷時十二年之久,搜集了梵文經藏五十餘萬頌,(四句為一頌,換言之,即是兩百多萬句)。他先乘舟返抵室利佛逝國定居,進行弘法和翻譯經典。

  三年後,即公元689年,義淨三藏法師回到廣州,在廣州將軍馮孝詮的資助之下,從事譯經以及弘法,馮氏再度資助義淨法師及三位法師赴南洋弘法,三位法師是貞固法師、道弘法師、法朗法師,還有一位居士孟懷業。公元691年,義淨派遣大津將著作及新譯的佛經送回國。公元695年,義淨與弟子貞固、道宏離開室利佛逝回國。

  義淨留學歸來時,朝廷已是武則天的天下。武則天對義淨的歸來十分重視,不僅派出使者前往迎接,而且親自率眾人到洛陽上東門外迎接,並賜予他「三藏」之號,詔命義淨住在洛陽佛授寺。此後,義淨先後在洛陽延福坊大福先寺、西京長安延康坊西明寺、東京福先寺、長安薦福寺等寺院翻譯佛經。公元713年正月,在長安薦福寺經院圓寂,享年七十九歲。葬於洛陽北原上,建有靈塔。公元758年,以塔為中心,建立了金光明寺。

  

  義淨取經路線圖

  義淨的取經歸來,標誌著武周時期佛教發展到一個鼎盛。此後,佛教繼續走上了它的漫長發展之路……

  以上正是《雁塔聖教序》背後佛教在唐代發展的歷史文化探尋。其實,唐碑中所蘊含的文化內蘊數之不盡。在之後的碑刻介紹中,請繼續期待!

  偏旁部首是組成漢字的固定結構單位,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又有點畫和結構功能,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偏旁部首有左偏旁、右偏旁、字頭、字底和字框之別,基本能概括筆畫之間的組合規律和點畫形態,往往會因為組合而發生新的變化。現分類羅列如下,學書者自可從中找到共性的規律和要領。

  1.亻部

  亻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彳部

  彳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冫部

  冫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氵部

  氵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5.忄部

  忄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6.土部(左部)

  土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7.扌部

  扌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8.木部

  木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9.言部

  言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0.犭部

  犭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1.礻部

  礻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2.衤部

  衤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3.糹部

  糹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4.車部

  車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5.弓部

  弓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6.方部

  方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7.日部

  日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8.目部

  目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19.月部(左部)

  月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0.馬部

  馬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1.左阝部

  左阝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2.右阝部

  右阝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3.攵部

  攵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4.頁部

  頁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5.彡部

  彡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6.刂部

  刂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7.力部

  力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8.月部(右部)

  月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29.隹部

  隹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0.艹部

  艹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1.人部

  人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2.宀部

  宀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3.穴部

  穴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4.常字頭

  常字頭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5.雨部

  雨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6.山部

  山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7.春字頭

  春字頭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8.广部

  广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39.心部

  心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0.灬部

  灬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1.日部(底部)

  日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2.貝部

  貝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3.寸部

  寸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4.辶部

  辶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5.走部

  走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6.匚部

  匚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7.門部

  門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48.冂部

  冂部筆法,如圖:

  

  參考字樣:

  

  結構即指一字中筆畫之間的接連、搭配和組合。通過巧妙布置疏密、收放、穿插、迎讓、向背、呼應、仰覆等關係,使各點畫間安排妥帖、往來有情。當然,每個書法家在吸取前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都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結字習慣,結字習慣往往會隨著審美情趣的改變而有所調整和變化,故趙孟頫有「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之著名論斷。

  漢字結構的這種多變性決定了它的複雜性,歷代書家對結構法度的總結頗有一些,如歐陽詢《楷書間架結構三十六法》。下面就此帖特點,抽繹出十個規律,以益於初學。

  一、橫平豎直

  以橫豎為主要筆畫的字均須橫平豎直,以保證字的端穩,但這種橫平豎直並不是絕對的,而只是一種感覺,如橫畫多左低右高,豎畫亦非平直如鐵棍,如此才能平穩不失生動。多橫多豎一起出現於一個字中時,宜有仰俯、收放、曲直、向背等變化,力避重複單調,互不相干。

  

  二、對稱均衡

  對稱是左右兩側以中心相對,分量相等(如「由」、「重」、「卉」字)。左有撇右有捺者需左右對稱,否則重心不穩,其勢必危(如「雙」、「鹿」字)。均衡指在假設的中線兩邊,字的筆畫作同量不同形的分布(如「劣」、「堯」、「先」字)。

  一般來說,凡對稱的形式都是均衡的,而均衡卻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別,與對稱相比,均衡較難把握些。

  

  三、主次分明

  一字中有主筆和次筆,主筆對調字的平衡、展示字的神採起著決定性作用。主筆和次筆相輔相成,使各筆畫間的搭配有條不紊,富有節奏感。字中至少要有一筆為主,其他筆畫為賓。主不立,賓不隨;主不穩,賓不靠。

  

  四、比例適當

  合體字中各部分筆畫多少不同,所佔空間位置並不平均,而是有大小、寬窄、長短之別。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字才勻稱協調,富有美感。這種比例關係往往有約定俗成的規則,不可任意為之。如「端」、「於」字左窄右寬,「昔」、「聖」字上寬下窄,「徵」字兩邊變窄中間寬。

  

  五、疏密得當

  疏密指結構中筆畫間空白的處理。一個字中筆畫分割的空間宜勻,不能大疏大密。尤其是豎畫、橫畫、撇畫排疊出現時,一定要間距均勻,秩序井然(如「無」、「宣」、「易」字)。在一篇字中,為達到整體章法的和諧,往往將筆畫少的字寫得粗壯,筆畫多的字寫得纖細。當然。書家在安排個別字結構時,總會富有巧思,達到一種「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對比效果。如「以」、「所」字中間部分大膽留白,但分寸把握很好,並不覺突兀。

  

  六、收放自如

  楷書多書於行列分明的界格中,難免為之所縛,畏手畏腳,不得舒展,「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董其昌)。收者,凝重穩健,以顯端莊;放者,飄揚灑脫,以燿精神。一收一放,神採飛動;不收不放,拘束呆板,一般來說,要遵循上收下放(如「忍」、「久」、「飛」字)、左收右放(如「外」字)的原則。有些字則反其道而行之,如「翻」、「能」字左放右收,「啟」、「癸」、「象」字上放下收。

  

  七、參差錯落

  左右結構的合體字中,當一邊筆畫多一邊筆畫少時,為達到左右平衡,不可方整平齊,須做一定的錯位處理。如「部」、「斯」、「則」字左右部分的上下錯位,「弘」、「教」、「敷」字的左長右短,「凝」、「何」、「燭」字的左偏旁上提,均達到了以不齊為齊,穩重協調的效果。

  

  八、穿插避就

  穿插指利用筆畫之間的空隙穿插筆畫,使得整個字咬合緊密(如「機」、「黎」、「鷲」字)。避就是指筆畫間應有避讓和依附關係,有迎有讓,既不擁擠亦不鬆散(如「隨」、「曠」、「教」字)。此規律在合體字中表現明顯,兩部合一最忌遠離,遠則疏,離則散,應互帶穿插,渾然一體(如「精」字)。一般來說應該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使得彼此疏密得宜。

  

  九、點畫呼應

  楷書儘管看似筆筆斷而後起,實則形斷而意連,一氣貫注。尤其是各點之間要有呼應,往往是或牽絲,或暗埋,使整個字活脫自然(如「海」、「飛」字)。有些字有乾脆參以行草寫法,如「勝」字的右半部分和「指」字的偏旁均一筆連成,神採飛揚,極為生動。

  

  十、形態自然

  自然是藝術的最高原則。漢字儘管常被稱為方塊字,但其實是同中有異,和而不同。其外輪廓在方正的前提下,還有正斜、大小、狹闊、長短等諸多變化,要各有其姿,各得其勢(如「晨」、「蓋」、「皇」字為縱勢,「宗」、「虛」、「以」、「六」、「八」字為橫勢)。當然這種變化在楷書中往往體現得不明顯,要在整齊中有參差,參差中見齊平。絕不可整齊劃一狀如算子,否則如美術字般,千字一面,必單調板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書法風格產生的思想背景
    《雁塔聖教序》則是世人公認的褚遂良晚期書風的代表作。《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 凡二石, 皆楷書, 萬文韶刻字, 現均藏於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為序, 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 18行, 行42字;後石為記, 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 唐高宗李治撰文, 20行, 行40字, 文右行。
  • 寫好偏旁部首,是寫好行書的關鍵。王羲之聖教序是這樣寫的
    每一個複合結構的漢字必不了少的偏旁部首,寫好字首先把部首寫好。在書法的各書體中,行書的部首相對簡化而書寫也相對自由,因此寫行書的一點特點就是要寫出各部首簡省與特點。漢字的部首,是指的標誌性部件。寫好行書必須先把部首寫好,重要的是把行書各部首簡省與特點寫出來。行書的偏旁部首寫法突出了對另一邊的呼應,因此在書寫行書時,點畫間連寫縈帶、改變筆順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 掌握不好字的結構規律?那是因為偏旁部首都沒真正學會!
    偏旁部首練習的誤區其實很多人在書寫練習的時候,總是想當然地理解為,偏旁部首很簡單。一撇一豎就是單人旁,幾個點就是三點水,組個半邊就是字了。至於怎麼寫好,就不得而知了。但實際上,一個簡單的單人旁在右半邊結構不同的時候,書寫規律都大不相同,我們要學習書寫偏旁部首,不光是要學習如何把筆畫的細節體現在其中,更要去掌握與不同筆畫、結構組合成字的時候,我們要如何去正確擺放其位置並且最大程度上去體現字體結構的美觀感。
  • 偏旁部首是書法的基礎,有靈魂的字與人一樣,寫得好與壞尤為重要
    只有把握好每個字的結構,才能寫得得心應手;只有注重筆畫的章法規則,才能寫出字的風骨。字就好比是人一樣,長相有千千萬萬種,同樣都是五官,每個人的五官卻又各有千秋,組合在一起的樣貌也是大相逕庭。由此可見五官的搭配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想寫好書法就要先寫好一個字的各個組成部分,而偏旁部首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環。
  • 《聖教序》好就好在這裡!
    《聖教序》則完美地收錄王羲之行書精華,單字最多,變化最為豐富,歷來學者,無不奉為圭皋,可謂高峰。今天,我們為大家分析《聖教序》究竟好在哪?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全稱《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 帶你認識漢字文化: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
    絕大多數偏旁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筆畫組合而成的。2、部首編纂字典時,常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編在一起,稱為一部,並把每部相同的偏旁作為該部的 標目。這種作為標目的、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偏旁就叫部首。例如凡是從「 木」的字編為一部,以「木」為首;凡 是從「火」的字編為一部,以「火」為首。「木」和「火」就是兩個部首。
  • 偏旁構字,部首查字,缺一不可!
    從形體結構分,漢字有獨體結構和合體結構兩大類。獨體字是由筆畫組成,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因為作為偏旁的多數是獨體字,所以,偏旁也是組成合體字的部件。把同一偏旁的字歸為一類,這個歸類的表義偏旁就是部首。一般地說,部首是表意的偏旁。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與部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 練字不傳之秘——偏旁部首、漢字結構
    一、偏旁部首(一)結構規律1、內緊外松(中宮收緊 )、上緊下松: "扌、礻、攵 "等。2、 內齊平 、 外參差 : 部首內側端點在一條直線上而外側長短不齊 , 如 "扌 、 艹 、 攵 、 廾 "等 。
  • 偏旁部首不會讀?不會部首查字典?小學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幫助你
    偏旁部首不會讀,不會部首查字典,不認識偏旁部首名稱的都應該看看這份小學漢字偏旁部首名稱表。2、漢字的寫法要遵循基本規則,比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內的原則,要按照正確的筆順與筆畫來寫漢字。3、漢字的結構要懂,能夠將漢字的偏旁部首拆分開來。4、漢字的偏旁部首要認識、會寫、會用偏旁部首法查字典。其實說起來都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 如何搭配偏旁部首?學會了這些技巧,讓書法學習事倍功半
    中國的書法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漢字書法注重的是漢字結構美的呈現。構成漢字字形的各種特定的點和線,也是漢字的最小結構單位。這些小的結構有的直接組合成漢字,有的就組合成了偏旁部首,而這二者又再次組合成了新的漢字。可以說,偏旁部首是漢字的基礎,同時也是書法的基礎。
  • 45個筆畫、90個偏旁部首、4大結構類型,都在這篇文章裡
    二、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筆畫的簡單應用,也是組成合體字的一部分,學好偏旁部首,對於寫好漢字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將常用的偏旁部首歸納如下,並將之共有規律進行總結,如下圖:常用偏旁部首90個帶例字1、最後一筆為提筆畫的左偏旁按照最後一筆為提筆畫的左偏旁來歸納,常用的有:兩點水、三點水、提手旁、言字旁、絞絲旁、足字旁、金字旁、食字旁等八種。
  • 你可能學了一些假的偏旁部首!
    示例: 彬(木)舊(丨)裹(亠)暮(艹)圓(囗)聞(門) 二.如果漢字的左、上不是部首,右、下是部首,則取右、下位置的部首;半包圍結構的字,如果外不是部首,內是部首,則取內。示例: 穎(頁)荊(刂)彎(弓)矍(又)島(山)載(車)三. 如果漢字的左和右、上和下都不是部首,則按照先左後右,先上後下的順序,從偏旁的位置取部首。
  • 《集王羲之聖教序》圖解
    不僅整個字的外形如此,就連字內分開的偏旁部首也同樣遵守這種外形規律。這些楷法功夫在聖教序得到了精湛體現。 七、集字高峰,後世典範 懷仁集
  • 漢字常用偏旁名稱表,附偏旁部首區別.
    偏旁是合體字中常見的組成部分。人們習慣把漢字的上、下、左、右各部分統稱偏旁。
  • 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偏旁部首訓練
    學習偏旁部首對於孩子不知道讀音的、不認識的字,需要用部首查字法很重要;對於孩子認識字的筆順和間架結構,有很大意義;可以幫助孩子識字。3.連是( )結構,部首是( ),第六畫是( )。4.拐是( )結構,部首是( ),第九畫是( )。5.波是( )結構,部首是( ),第一畫是( )。6.草是( )結構,部首是( ),第六畫是( )。7.嚴是( )結構,部首是( ),第一畫是( )。
  • 二年級語文漢字偏旁部首訓練
    2.隊是( )結構,部首是( ),第一畫是( )。 3.連是( )結構,部首是( ),第六畫是( )。 4.拐是( )結構,部首是( ),第九畫是( )。 5.波是( )結構,部首是( ),第一畫是( )。
  • 書法小知識:學好漢字,先從偏旁部首開始
    古代人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方稱為「偏」,右方稱為「旁」,如今合體字各部位的部件統稱為偏旁。漢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聲旁兩類。如「語」字,由「言」和「吾」兩個偏旁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兩個偏旁組成;「問」字由「門字框」和「口」兩個偏旁組成。
  • 【習字指導】硬筆偏旁部首——禾字旁
    ,把同一偏旁的漢字歸在一起,這個偏旁就叫部首。部首是組字的部件,又是查字的名稱。練好偏旁部首是寫好漢字的關鍵。一段時期內,相對集中地練習一些,特別是組字率較高的常用偏旁部首的寫法,不僅會為以後掌握漢字的整體結構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還可迅速掌握大量漢字的組裝規律,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果。 偏旁部首是組成字的結構,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
  • 左讓右,右對齊——記住「六字訣」,左右結構偏旁全搞定
    書法密碼微店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左右結構的字偏旁部首的書寫六字訣「左讓右,右對齊」。只要你記住它,所有左右結構字的偏旁部首書寫難題將迎刃而解。 左右結構的字在常用7000字中佔的比例大概是60%左右,上下結構30%左右,剩下10%,為獨體字和包圍結構字。
  •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結構特點和書寫方法之四:女字旁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結構特點和書寫方法之四:女字旁 「 女」字旁比較難寫,但在漢字中出現的頻率很高,通常出現在漢字的左邊或下面,象妙,好,如,姿,安,姓等,都是常見字,所以要多加練習,才能寫好。2、「安」字是下面結構,要做到上窄下寬。寶蓋頭的橫鉤略向右上斜。撇點起筆在寶蓋頭的點之下, 捺點不可寫短。長橫比寶蓋頭長,避免頭重腳輕,還要略向右上斜。3、 「姿」字也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要做到上面緊湊下面舒展,上下還要對正。長橫同樣要略向右上斜。底部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