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擁有金剛鸚鵡,是十幾年前的一個願望,2009年一次在購買金青的過程中,在隔壁的店鋪見到一隻老闆自己飼養的人工小鳥藍黃金剛,能擁有金剛鸚鵡的想法再次湧現,機緣巧合,在09年的下半年終於找到了,因為我自己不喜歡玩別人養出來的鳥,所以就購買了兩對的藍黃金剛成鳥,希望能自己繁殖出小鳥來玩。這兩對鳥均為自然配對好的,而很幸運的是這兩對鳥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成功繁殖出小鳥,在此,我把自己對藍黃金剛的飼養和繁殖過程和自己看法歸納一下,供大家共同探討與交流。
一、飼養
① 鳥的選購
在這點上面,能買到健康的鳥才是最重要的,什麼神馬的好品相也是浮雲。我購買時,是加了500元一隻的價錢給鳥商,要求鳥商給我挑選健康,而且是野外自然配對好的鳥,而不是隨便在市場上面買兩隻放一起的,所以健康方面還是比較有保障,但是我自己也認真的看過鳥的狀態才要,特別是要看鳥是否有精神,鼻孔是否有贓物堵塞,還有就是拉的糞,確認健康沒問題了,才看鳥的品相、體型。藍黃金剛鸚鵡是喜歡群居的鳥類,所以在購買時候,我是購買了兩對;資料顯示,藍黃只有一個單獨品種,並沒有其他亞種,但還是有體型大小、毛色深淺之分,具體這個就要看個人的愛好去挑選了。
② 飼養環境
藍黃金剛是生長在美洲的熱帶雨林中,飛行力強,叫聲大,所以在飼養時要考利飼養的環境要儘量避免飼養在居民區,而且飼養籠也要做的比較大。我家的飼養籠是經華南鸚鵡會會長幫忙設計,一個2.5×2×2.8M的可拆卸不鏽鋼籠,籠內裝有兩條一高一低的木質站杆,籠子旁邊是向東的窗口,早上太陽光可以照進來一個多小時,巢箱是0.5×0.5×1M的尺寸。因為是飼養在室內,空間有限,所以兩個籠子只相隔0.5米,兩對鳥都可以互相看到對方,在室內還裝配了風扇,用於通風散熱用。
③ 飼養食物
在查閱資料,金剛鸚鵡野外主要是吃高脂高熱量、水果等在的雜食性鳥類,所以在飼養中,我是一直餵高脂類食物。在飼料選購中,我一直選用進口鸚鵡糧為主,還添加有核桃、花生、果仁、水果等,定期餵一次保健砂,一個月下來,那飼養費用真不低了,但是我覺得只要鳥兒吃的好,身體健康,那還是值得的。
二、繁殖
雖然當初養藍黃金剛,是希望能自己繁殖出小鳥,自留來玩的,但是心裡卻沒底,因此,我都是以平常心去飼養,只求把鳥養好了就算,對繁殖的事就沒有刻意去想,順其自然。
在國內,金剛鸚鵡家養環境下繁殖記錄並不多,所以也沒法去了解,也只有去臺灣網站以及諮詢鸚鵡會內飼養過金剛鸚鵡的會員來諮詢,還有就是自己不斷觀察和總結。在飼養中發現,金剛鸚鵡的智力一點都不低,而且啃咬能力強、膽子大,在自養一年多之後,鳥已經不太怕人,其中一對可以隔著籠子來接吃水果。
2011年年初,其中一對藍黃金剛鸚鵡出現大叫現象,當公鳥大叫完後,母鳥就隨之附和叫起來,那叫聲在百米外還能清晰聽到。在大叫的同時,這對金剛的食量也大大的增加了,而且特別喜歡吃油性飼料,在過了約一個星期,母鳥的腹部開始漲起來,公鳥頻繁進入巢箱整理,有一天,突然發現不見了母鳥,在巢箱小孔看進去,發現母鳥真蹲在窩裡,而腹部發現了一隻白白的蛋,當時的心情真的無法用語言表達了。
藍黃金剛下蛋數量正常為2至6枚,孵化時間約為26至28天,在人工不幹預的情況下,藍黃金剛只能孵化成功1到2隻小鳥,而其他的蛋,即使是受精了,也極少孵化出來,在查閱資料後才發現,這是鳥下蛋時間不一致,導致出殼時間不一致,親鳥在前兩隻小鳥出殼後,為了保證餵養好出殼小鳥而停止孵化剩下的蛋。由於這種原因,在2011年和2012年間,雖然藍黃下了多窩受精蛋,但是也就能成功孵化出幾隻小鳥,但是親鳥還是把小鳥餵的非常好,沒有出現過小鳥在親鳥餵養過程中夭折的情況。
在2013年年初,另外一對藍黃也進入了繁殖期,也順利產下一窩受精蛋,在聽取朋友意見後,把第一第二隻蛋留給了母鳥孵化,而後面下的蛋就拿給了專業電孵人員來孵化。在不斷的總結中,2014年的年初,藍黃下蛋後,我嘗試了一種方法,那就是在親鳥孵化出第二隻小鳥時(第一隻出殼時間的約為三天),把最大的那隻小鳥就提出來手喂,以此類推,就是使用了這簡單的方法,今年的藍黃所生的受精蛋都順利的出殼。算是比較成功了,不過這種方法的前提是要親鳥母性很好。
三、小鳥餵養
因為我家的藍黃小鳥都是由親鳥孵化,並經親鳥餵養過的,所以在餵養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很大的問題,但是在上面提到那三天大的小鳥餵養,那可以真實不是一般的容易,我採用的是韓國專業孵化機作為保溫箱的,因為溫溼度控制精準,小鳥也沒出現什麼問題。餵養的奶粉,在20天大之前,小鳥都是餵凡爾賽A21之後可選用KT高脂奶粉或者凡爾賽的A19奶粉,奶水溫度為38至42攝氏度。看著自己繁殖的藍黃小鳥一天天的長大,心裡是非常興奮、開心的,餵小鳥是一件很累的事,而且也要經常觀察鳥的狀態,通常小鳥長大了,自己身上也掉了幾斤肉了。
以上是本人這幾年玩藍黃的過程和見解,因為經驗不足,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希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能指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