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鬥魚的習性和繁殖方法,幾乎相同,不是難在繁殖而是小魚餵養

2021-02-18 魚兒你慢慢遊

只要一提到鬥魚,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泰國鬥魚,一種是中國鬥魚,我們也不用管它是馬尾、半月、將軍還是叉尾、圓尾的,在飼養手法和繁殖方法上都大致相同。

很多魚友一直認為泰國鬥魚就是不可以混養,其實只是因為我們的魚缸不夠大,造景或者障礙物不夠多罷了,很多魚友都以為中國鬥魚可以低溫飼養,事實是如果我們想把它們養出狀態,水溫至少也要在20度以上,否則它們的發色和狀態肯定不會太好。

而無論是泰國鬥魚還是中國鬥魚,單缸單養都是最好的飼養方法。

會繁殖藍曼龍的魚友,都會繁殖鬥魚的

鬥魚科的觀賞魚品種雖然不多,但是近似於鬥魚的繁殖方式的觀賞魚卻有很多,最普通、比較常見的就是藍曼龍,大部分魚友都可以很輕鬆的讓它們繁殖,其他的品種有珍珠馬甲、麗麗等。

它們的繁殖方法都一樣,都是雄魚構築泡巢繁殖,由雄魚看護魚卵,雌魚產浮性卵,產卵數量很多,小魚苗的孵化率也很高,但是個體很小很小。

鬥魚繁殖需要的水溫和水質

鬥魚大部分都是半年以上就可以達到性成熟了,對於水質的要求並沒有什麼特殊,中性上下的水質都可以,當然了,弱酸性的軟水稍微能好一些,養魚老道以前繁殖鬥魚或者藍曼龍的時候,使用到的都是普通的自來水,從來也沒有測試過水質,都可以成功繁殖,水溫一般的都在26度上下。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把鬥魚飼養到半年以上,能夠分辨出個雌雄來,都是可以正常繁殖的。

而鬥魚的雌雄分辨,根本就不是什麼難題,雄魚的各鰭稍長、顏色豔麗、腹部扁平,而雌魚的魚鰭較短、到了繁殖期以後,腹部就會明顯的鼓脹,看起來和待產的孔雀魚雌魚一樣大的腹部,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出來。

我們要選擇比較雄壯的、或者經常在魚缸裡吐泡泡的雄魚和一個魚缸裡腹部最大的雌魚來進行繁殖即可。

鬥魚的雌雄魚是否可以長期混養?

很多魚友近期問到了鬥魚的雌雄魚是否可以長期混養的問題,它們在幼魚期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一旦體長超過了兩三釐米以上,它們的鬥性就會展現出來,泰國鬥魚打鬥會更加的兇猛,中國鬥魚性格稍微溫順,但是若論戰鬥力,由於中國鬥魚體型的問題,泰國鬥魚就不是它們的對手了。

按照正理來講,一旦鬥魚的雄魚到了發情期,就會瘋狂的追逐雌魚,對於雌魚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即使是雌魚和雌魚之間,也會時有戰鬥發生,所以說,我們能不混養就不要去混養,除非是上文中的那個條件,魚缸夠大或者障礙物夠多,才可以把它們適當混養。

繁殖缸多大,先放雌魚還是雄魚?

還有一些魚友,糾結於鬥魚繁殖的時候我們是先放雌魚入缸還是先放雄魚入缸?

其實這並不是應該我們糾結的問題,先放哪條都一樣,只要不打架能夠成功配對就行,如果我們選擇的雌魚腹部足夠大,基本上就可以直接進入繁殖,也可以設置一個小隔離板事先觀察一下雌雄魚的動態,然後再去合缸,不管怎麼說,不可能一點打鬥情況也不發生的,那都是正常的現象。

而雄魚只要是進入到繁殖缸見到水草之後,再加上雌魚的刺激,它們就會開始在水面構築泡巢,我們都是可以觀察到的,這就是雄魚發情的表現,有些鬥魚雄魚在密度不大的混養缸裡,也會自行建造泡巢的,需要我們仔細觀察。

再者就是繁殖缸的大小,這個問題其實要看我們之後的魚苗飼養情況。

如果我們就想讓魚苗在這個魚缸裡待著,一直生長到可以分缸的階段,那麼我們的繁殖缸最好應該在60釐米到80釐米之間,如果我們沒有過多的魚飼料餵養,就是自己繁殖點玩玩,讓它們優勝劣汰,或者是長到一定大小就可以及時予以分缸,那麼繁殖魚缸的大小可以隨意,30釐米左右就合適。

產卵時間不會很長,雌魚腹部沒了就是產卵結束

最好是在鬥魚的繁殖缸裡放置一些浮性水草,因為它們是產浮性卵,雄魚的泡巢如果有浮性水草加以輔助,泡巢的質量和堅固性會更好。

之後我們就會看到雄魚瘋狂的追逐雌魚,不斷把雌魚往泡巢下吸引或者驅趕,然後它們就會進入正常的繁殖過程中,雄魚會把身體彎曲擠壓雌魚腹部,並把雌魚翻轉腹部朝天,受精後的魚卵會自動上浮到魚缸水面,由雄魚收集到泡巢下。

這個過程不會持續時間太長,但是會有間歇,分為幾波來進行,快的話一個小時就可以結束,慢的話也兩三個小時也足夠了。

我們會發現雌魚產卵的數量越來越少,開始到處撿拾魚卵吃,而雄魚則是忙於收集魚卵和整理泡巢,並且主動驅逐雌魚,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雌魚撈出來了,再者也可以根據雌魚的腹部大小來決定,即使它們的繁殖並未結束,我們把雌魚撈出來也是沒有問題的,這個並不算是什麼太過需要注意的細節。

自己多觀察幾次也就明白了。

最難的就是小魚苗的餵養,如果想要全部養活,洄水是必備之物

所以說,鬥魚類的觀賞魚繁殖並不難,不像是七彩之類的那麼難侍候,需要刻意調水,也不是羅漢魚那麼難以配對,關鍵就是一個繁殖後小魚苗的餵養問題。

只要是大魚體質強健,水溫、水質合適,鬥魚卵的孵化率是很高的,一旦小魚苗孵化出殼以後,我們就可以把雄魚也撈出來,或者是不用雄魚孵化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省的小魚苗出生之後,雄魚把它們含來含去的,直接讓它也去休息就可以了。

只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小魚苗就差不多可以水平遊動了,但是由於它們的個體太小,我們需要提前貯備小魚苗的開口食物,最好還是活的洄水,也就是草履蟲,網上也都可以買得到,如果買不到,綠水或者蛋黃水也可以,不過可能會有些損失罷了,有些小魚苗的搶食能力強悍,很快超過其他魚苗,反過頭來就會對弱小者發起攻擊,假以時日生長緩慢的魚苗就會死去。

這就要看我們個人所提供的水體、食物是否適當,還有我們自己的想法了,是要把它們全部養活,還是任其自行優勝劣汰。

相關焦點

  • 鬥魚的繁殖方法!
    泰國半月鬥魚鬥魚:它是一種觀賞魚在鬥魚中有分為很多品種,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的原生鬥魚和泰國鬥魚的繁殖方法。鬥魚又稱為水肺魚,因為它們的身體內部有一個未成熟的肺。所以他們能透過水麵呼吸到空氣中的氧氣,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它們浮上水面,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鬥魚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他非常好逗,在成年期只要不是繁殖期,你要是將兩雄或兩雌放在一起的話,他們會互相攻擊,不是發情期的話,一公一母的話也會是相互攻擊的。
  • 中國鬥魚繁殖及治療
    因為鬥魚的生命期不長,所以它鰭的再生能力並沒有其它生命期較長的魚類那麼的好,一但因爭鬥而傷害到鰭,日後就算鰭長長了也無法完全恢復,一能辨認出是公魚就分開飼養,應該是維持公魚美麗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由於每隻小鬥魚進食的速度不同,如果餵食量不夠可能會使同一批的小魚大小差很多,大約一個月大就要注意小魚的大小,如果大小差太多最好還是分開飼養,以免發生哥哥姐姐虐殺弟妹的情形。
  • 雷龍魚如何繁殖,魚缸裡繁殖攻略來了,養魚新手也可簡單完成
    雷龍魚和鬥魚,曼龍一樣都是迷鰓科的魚類。但是雷龍魚的體質習性卻和其他迷鰓魚大不相同。所以雷龍魚的繁殖方法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並且在家庭中想要讓雷龍魚繁殖產卵孵化出小魚也並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雷龍要繁殖的話需要管理的條件比鬥魚要多出很多。
  • 鬥魚魚苗經驗來了:國鬥鬥魚如何分公母?繁殖小鬥魚應該注意啥?
    但是,中國鬥魚只是一個統稱,它們的種類繁多,如黑叉、普叉、圓尾鬥魚等,隨著改良技術的飛速發展,還出現了蛇紋鬥魚、奧火鬥魚、藍叉、白化普叉等。顏色越來越多,拉絲越來越長,觀賞性越來越好,人們對它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改良過的中國鬥魚,也不遜於泰國鬥魚了。但是,鬥魚繁殖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很多新手在飼養鬥魚魚花時,往往死傷慘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解鬥魚應該如何繁殖,如何帶苗吧。
  • 燕魚繁殖方法和經驗之談
    這一點,我一直認為是最難的,其實任何一種魚要得到一對非常可心的親魚都是很難的,而對於神仙魚來說就更難一些。為什麼呢?這是神仙魚的繁殖習性決定的,神仙魚是一種自由戀愛的魚,只有雌雄雙方相互「對了眼」才能結合,結合以後就是恩愛的夫妻,沒有特殊情況他們會白頭到老的,而你會在一年中得到8-9窩小神仙。雖然開始難一點但後來的收穫卻比卵胎生魚大的多。如何培養親魚呢?
  • 鬥魚繁殖過程及新手們可能遇到的問題
    看了很多遍大神們寫的經驗貼,也看了很多魚友分享的繁殖鬥魚的圖片,最近趁著奇溢自然鬥魚2.75元包郵搞活動,也試著繁殖鬥魚了,繁殖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是經驗貼裡沒有的,或者說每個經驗貼只有一部分內容,於是不得不摸索著、試驗著前進,下面把我繁殖鬥魚的過程和遇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分享出來。
  • 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珠頸斑鳩的生活習性和繁殖。1、珠頸斑鳩主要是以植物的種子為食的,一般主要是農作物的種子,比如 有稻穀,玉米,小麥,豌豆, 黃豆, 菜豆,油菜,芝麻,高粱以及綠豆等等。2、珠頸斑鳩是常見的留鳥。喜歡在村落以及農田的附近來進行活動。每年的5月至7月他們就會開始繁殖了。用小樹的 樹枝在準備好的樹杈上來搭建一個非常簡單 得平臺巢。每窩一般會產卵月2至3枚。
  • 藍黃金剛鸚鵡的餵養和繁殖
    這兩對鳥均為自然配對好的,而很幸運的是這兩對鳥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成功繁殖出小鳥,在此,我把自己對藍黃金剛的飼養和繁殖過程和自己看法歸納一下,供大家共同探討與交流。 一、飼養 ①    鳥的選購 在這點上面,能買到健康的鳥才是最重要的,什麼神馬的好品相也是浮雲。
  • 鼠魚的繁殖及小魚的飼養
    對於多數玩家來說,繁殖是一件充滿探索和挑戰的事情。一般的品種只要個體成熟,有一定的數量。繁殖不是一件難事,耐心的等待和細心的照料是不可少的。以下介紹一下我的一些繁殖經驗,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一、種魚的挑選與培養種魚就是可以進行繁殖的個體了,挑選健壯的公、母魚。
  • 黑瑪麗魚生小魚前兆,黑瑪麗魚繁殖
    黑瑪麗魚生小魚有哪些前兆,黑瑪麗魚繁殖需要注意什麼?
  • 鬥魚繁殖的親魚選擇與注意事項.全程高能!內含多圖... ||【大鵝聊鬥魚】
    按照玩家的習慣是繁殖的季節了。大家在前幾個月精心挑選的鬥魚也都飼養的又肥又壯活力四射,看著公魚在角落裡天天吹泡泡寂寞難耐的模樣--不繁殖一下似乎對不起它們。 那麼今天給大家講講繁殖鬥魚的親魚選擇,這是關於鬥魚繁殖的第一篇文章。先有魚,再繁殖是這個順序。沒錯吧~
  • 異型魚繁殖,速看,太全了.
    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異型魚在野生環境中繁殖的時候多在乾旱往後的季節,這個時期食物匱乏,如果有新的水源會帶來豐富的食物和種類,我們可以參考這點,適當的調配換水,和氣候(下面解說)的狀況來恰當的添加餵養的頻率和食物的種類,推薦高螺旋藻。
  • 你家的小魚繁殖能力快嗎?
    今天小編不和大家說花和鳥,就來說說這小熱帶魚鳳尾。 一年前小編家裡只有四條鳳尾魚,現在繁殖出了幾十條,小編發現了這鳳尾魚的繁殖能力真是不錯,可以用高產來概括。
  • [繁殖技巧] 金線皇冠豹繁殖揭秘
    這次臺灣異型玩家成功繁殖金線皇冠豹的繁殖紀錄,你怎麼能錯過…10年前一個偶然的下午,我漫無目的的在街上閒逛,走到了一間水族館前,在門口的魚缸中看見了一隻很可愛的大頭魚,引起了我的注意:紅色的眼睛身體有著黑色和金屬色相間的線條,牠是一隻L190哥倫比亞白金皇冠豹異形。
  • 鬥魚繁殖的文章多了,你絕沒看這麼詳細的動圖過程!
    這期是我們繁殖鬥魚系列的第二期。鬥魚的啪啪啪~超詳解!鬥魚繁殖的成功機率,對一些朋友來說很輕鬆。
  • 最容易飼養的水草,可以用來繁殖多種觀賞魚,效果一定不錯
    竹節草雖然比較柔軟和易斷,但是只要我們小心處理,把它們壓在缸底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這就看個人的操作方法了,方法有的是,只要勤動腦。竹節草可以繁殖鬥魚、藍曼龍等關於鬥魚和藍曼龍、麗麗等的繁殖其實都很容易,它們都是需要浮性水草,我們就可以把少量的竹節草漂浮在魚缸的一角,這樣會更有利於雄魚去建築泡巢,很多魚友認為它們這類觀賞魚的繁殖可以不用水草,但是如果我們家中有一定的竹節草,
  • 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角蛙家庭寵養方法
    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角蛙家庭寵養方法蔣明健一、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蝌蚪培育角蛙的發育和變態(指受精卵發育變態成幼蛙)的歷程因種而異。主要是角蛙對長期生活環境適應的結果。雄性在繁殖季節會發出「呱呱」的鳴叫求偶。用手輕按雄蛙的腹部也可以刺激它發出鳴叫,雌蛙就幾乎不會叫或是只會發出低沉的喉音。2.交配在自然繁殖條件下雄少雌多,一般採用2~3隻雌性配1隻雄性,以保證受精效果。自然條件很少有角蛙繁殖,因為很不容易找到合適的配偶配對。目前出售的人工飼養個體大部分都是雌性,極少雄性個體。所以個人飼養者繁殖成功的也較少。
  • 「窩雛」畫眉鳥的餵養方法!
    另外它們是雜食性很強的鳥兒,除了吃一些昆蟲之外,還吃草籽和一些野果,容易飼養,深受廣大養鳥朋友們的喜愛。古代就有詩人歐陽修讚美畫眉的詩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對於靠鳴唱而出名的鳥兒,如果比較親近人那就更完美了。所以對於手養雛鳥技術日趨成熟的今天,很多養鳥愛好者喜歡從人工繁殖者那裡拿雛鳥回去飼養。對於那麼弱小的「窩雛」畫眉鳥我們如何餵養呢?
  • 熊貓異形繁殖
    因為是第一次飼養熊貓並嘗試繁殖,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經驗,一直也是在學習 ,本人暫時是分三大組飼養 ,觀察配對後單獨分小組(這個略難,魚有點多長得太像了 眼神不好)水溫27-28 ,TDS150左右,PH懶得測 也不習慣去調
  • 灰鸚鵡的介紹、習性、選購、飼養、訓練、繁殖及其它注意事項
    這屬的鸚鵡棲息地,主要位於非洲中部赤道雨林森林,分部相當廣泛,幾乎整個 中非和小島上都能見到牠的影子。 公母不易區分,需靠內視鏡或DNA來分辨公母,大多數鳥友經驗是可由外觀上 來分辨,主要是看胸部羽色,顏色較深為公,顏色較淺為母,這個辨視方法,相 差不遠,但主要還是靠專業儀器來分辨較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