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鍾愛的「冰嬉」,在清朝究竟是個什麼運動

2020-12-25 騰訊網

乾隆,1735年繼位,大清的第四任皇帝,中國歷史上最為長壽的皇帝,一生算得上是政績卓越、建樹頗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作為。

但鮮為人知的是,乾隆的執政,還使得一項知者寥寥的運動一躍成為了舉國皆知的國家典禮,甚至參與到了內政外交的方方面面,這個乾隆所鍾愛的運動就是——冰嬉。

冰嬉也叫冰戲,起源甚早,至遲在宋朝已有了此項運動,實際上它就是我們今天的溜冰。

一、清前期的冰嬉

這項運動在清朝也叫「國俗」,是八旗子弟的「必修課」。冰嬉本來被視為一種軍事技能,努爾哈赤就有曾經帶兵在冰面上日行七百餘裡的記載。

因此,在滿人入關前,這項運動就已經是眾多滿人的愛好了,在滿文老檔中就有這一時期相關的記載:「汗率眾福晉,八旗諸貝勒、福晉,蒙古諸貝勒、福晉,眾漢官及官員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賞踢球之戲。」這裡在冰上舉行的「踢球之戲」,就是冰嬉。

等到清軍入關,滿人們依然保持著冰嬉的傳統,但也只是如此了,相對於以往皇帝帶著各個王子王女們集體冰嬉的盛景而言,冰嬉已經走向了衰落。

畢竟冰嬉本身也只不過是東北三省的愛好罷了,在旗人離開東北之後,這項活動的熱度隨之下降並不是很難理解的事實。

二、乾隆之後的冰嬉

當然,這一切都隨著那個男人的上臺而改變了。

在乾隆執政期間,由於他本人對冰嬉運動的愛好,使得這一時期冰嬉運動達到了鼎盛。

譬如說乾隆執政期間每年都要舉行冰嬉大典,在位六十多年,從未間斷,累計近二百多場,而且從記載來看,這兩百多場大典,從未出現過大型紕漏,在那個時代,組織千人參與的大型慶典,卻又從未出現過紕漏,一方面這可以說明當時組織者高超的策劃組織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來乾隆對此的重視程度。

從現在文獻來看,當時的冰上運動會的運動項目不僅非常之多,而且相當成熟。

就連展示個人技巧的比賽,也是在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的隊伍中逐一展開。

當時的運動項目包括掣旗滑冰、射箭、花式滑冰、冰上樂器演奏等等。運動員們不僅僅需要完成規定的動作,還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並且照顧到前後左右的隊形,難度可想而知。更不用說當時還有冰上雙人託舉或者需要三人甚至四人一同配合的舉橦爬杆(兩人或一人舉杆,另一人爬杆)項目。

隨著運動慶典的發展,當時的運動項目難度和強度都在不斷的增加,出現了諸如冰上六裡速滑、一人託舉三人等等項目。

這些運動項目,對比今日的冰上項目,其難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在這些項目裡,非常值得一提的項目是「冰上蹴球」,比賽所用的球類,就是古代的足球,但其競賽規則卻與足球南轅北轍,因為這一比賽是允許手腳並用搶球的,具體的比賽規則,其實與橄欖球相差不大。可以理解為清代的冰上橄欖球,有詩云「鵬搏倐挾扶搖迥,觝角徐看蹴踘圓。拋向獅鉤隨錦攫,探從驪頷抱珠眠」。

其實關於冰嬉的項目設置,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速度滑冰、冰上技巧、冰上蹴球。

所謂的速度滑冰,亦稱搶等,「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爭先奪標取勝,名曰溜冰」。嗯,就是穿著冰刀溜冰,我們現代也有。

其次是冰上技巧,冰上技巧有一種項目叫做較射,也叫射天球或者轉龍射球,就是在冰上「設旌門懸的演射」。「走隊時,按八旗之色,以一人執小旗前導,二人執弓矢隨於後,凡執旗者一二百人,執弓矢者倍之,盤旋曲折行冰上。遠望之,蜿蜒如龍。將近御座處,設旌門,上懸一球,曰天球,下置一球,曰地球。轉龍之隊疾趨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復折而出,由原路盤曲而歸其隊。其最後執旗者一幼童,若以為龍尾也」。

其實從這裡可見,冰嬉項目還是保留了不少其軍隊訓練的特色在內,乾隆說冰嬉是「冰嬉雖戲意詰武」也並非沒有道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項目是冰上倒立、舉橦、爬杆、冰上武術、冰上雜技、冰上多人技巧等等。

最後的冰上蹴球,亦稱蹙鞠、搶球。這是參與人數最多、場面最大,競爭最激烈的項目,「兵分左右隊,左衣紅,右即衣黃。既成列,御前侍衛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隊,眾兵爭搶,得球者復擲,則復搶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復奪之者;或墜冰上,復躍起數丈,又遙接之」,「或此隊之人將得,則彼隊之人蹴之令遠。歡騰馳逐,以便捷勇敢為能」。

冰嬉運動在乾隆時期開始舉行冰嬉大典,並且引為常例,其地點在於太液池,或者南苑、紫光閣等地,觀閱的人員非常豪華,包括皇帝、太后、王室成員、蒙古王公、外國使節等等。留有記載的,僅乾隆十九年的冰嬉慶典,參與聯詩的重臣就有傅恆、來保等二十位有名有姓的重臣。

而且乾隆還親自定下了當時大典的宗旨「冰嬉雖戲意詰武」,於是冰嬉就作業被賦予了崇高的政治意義,表明了旗人不忘國本的載體。

於是,冰嬉被作為國家儀典被編入《皇朝通典》。

三、冰嬉與內政

由於乾隆本身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所以冰嬉運動在他手上與政治掛鈎就並不是一件令人稀奇的事情。

在冰嬉慶典上,乾隆對其母,也就是對太后的無微不至的用心,還有對待子女,乾隆也會用冰嬉來表現自己的慈父柔情。

譬如說他的四女和嘉公主下嫁福隆安,在乾隆十年冬兩度回京,乾隆都邀她至瀛臺閱冰嬉並作詩「和嘉主第近花園,冬日親臨出禁垣。歸向瀛臺勤武備,冰鞋隊裡八旗翻」。這些看似溫馨的家庭喜劇,其背後其實都要乾隆的政治考慮。

當然,大部分時間,冰嬉也會有正經的外交活動,每年的正月初一,乾隆都會在紫光閣筵宴外藩,並舉行冰嬉,以此來「嘉其恭順之忱,俱加溫諭,用示柔懷」。

從記載來看,被如此宴請的團隊包括:四衛拉綽羅斯部、和碩特部、都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廓爾喀及內蒙古、臺灣、哈密等處的民族首領和朝鮮、安南、流求、暹羅、緬甸等國使團。

等到乾隆六十年,乾隆禪位,嘉慶登基。實際上就宣告了冰嬉輝煌的結束。

嘉慶很自然的繼承了冰嬉這份遺產,前後至少舉辦過119次大型冰上活動。但奈何一方面大清山河日下,況且其本人能力也遠遜於乾隆,冰嬉就也就宣告式微。於是,嘉慶就將冰嬉改成了「冰技」。

從《清實錄》來看,道光朝留有一些冰技活動的記載,但此後,就再也沒見蹤影,冰上運動就此銷聲匿跡了。直到當代,才重新開啟了我國冰上運動的新紀元。

文:未定君

參考資料:《滿文老檔》《國朝宮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仿古冰嬉表演,清朝四大國俗之一
    " 根據以上的描述,這個運動像是冰上舉行的橄欖球賽,還保留著滿人關外祖先的風格。 到了乾隆時期,天下太平,國力強盛,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大為增長。乾隆帝十分喜愛、重視冰嬉,認為"冰嬉為國制所重",正式規定為每年舉行的冰嬉盛典。冰嬉運動在清朝國力最強盛時也達到了高峰。
  • 古代的滑冰運動,清代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合繪《冰嬉圖》
    滑冰是冬季常見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古代也有這項運動。早在宋代就有了關於冰上運動的記載,那個時候冰上運動被統稱為「冰嬉」。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有宮廷畫師張為邦、姚文翰將宮廷冰上運動描繪在畫卷上,讓現代人也能一睹古人在冰上的風採。
  • 冰嬉是清朝歷年冬季「保留節目」 大慶曾有「冰鞋隊」
    如果讓時光倒退兩百年,那時候北京的冬天,冰面上又是個什麼情景呢?《冰嬉圖卷》(局部)冬至過後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氣溫降低,河湖之水凍成冰。人們穿上「土冰鞋」,到冰面上縱情馳騁——那叫冰嬉;乘坐上人力拖拽的冰床,在護城河、什剎海上兜風,那就是很當時最奢侈的享受了。
  • 冰嬉·贈票京城老少都愛玩的冰上活動,約不約?
    電視劇《甄嬛傳》中,安陵容失寵後苦練滑冰,在一年一度的宮廷「冰嬉大典」上,以驚豔四座的「冰嬉之舞」重新獲得了皇帝的寵愛。從宋朝開始,冰嬉就盛行於北方,明朝把其列入宮廷活動。但歷朝歷代的重視程度遠不如清朝皇帝對冰嬉的青睞有加。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東北作戰的過程中,遇到一個強勁的對手——巴爾特虎部落。幾次興兵攻打,都沒能如願。
  • 甄嬛傳—安陵容的翻身利器「冰嬉」到底是什麼?
    但是安陵容在最後一次翻身時所練習的冰嬉,在歷史上的真實面貌是什麼樣的呢?小編翻閱了很多資料後發現,冰嬉就是古代冰上運動項目的總稱,而我國實際上是一個冰上運動大國。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宋代我國就出現了對冰上運動的記載:皇帝「幸後苑,觀冰嬉」。
  • 《甄嬛傳》裡令安陵容復寵的冰嬉,莫不是現在的花樣滑冰?
    【文】林凡凡還記得在《甄嬛傳》中,因為擅長唱歌而獲得雍正喜愛的安陵容被祺貴人算計倒了嗓子,一時失勢,在宮中牆倒眾人推,不甘受辱的安陵容在皇后的安排下,另闢蹊徑苦練絕技,最終以冰上一舞引得龍顏大悅重獲雍正的喜愛,那麼古代的冰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1. 什麼是冰嬉?
  • 老北京的冰嬉和冰床
    《冰嬉圖卷》(局部)被稱為「水立方」的國家遊泳中心正在改造成「冰立方」。北京市民可以在現代化的冰雪世界裡盡享冰雪之樂。如果讓時光倒退兩百年,那時候北京的冬天,冰面上又是個什麼情景呢?大清有個「冰鞋隊」來」。
  • 清朝一位傳教士,讓我們見到了乾隆皇帝的真容,與電視劇反差大
    在清朝時期,雖然西方國家出現了工業革命,但是拍照這樣的事情也是沒有的。那麼古人通過什麼方式讓古代的人們留下「照片」呢?這就要通過畫畫的方式進行。畫人物與畫山水和風景可大不一樣,畫人物要畫出一個人的神態才算厲害。從這一點來看,歷史上畫人物的畫家不多,大部分都是畫風景或者山水的。
  • 【史話】「過渡時期」的一場冰嬉盛典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的第十五子顒琰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第二年(1796年)正月初一,受乾隆帝禪位即帝位,乾隆為太上皇帝,是為嘉慶元年。據《清實錄》記載,嘉慶二年臘月初八(1798年1月24日),嘉慶皇帝「侍太上皇帝幸瀛臺,閱冰技」。這裡的「冰技」就是乾隆時期開創的冰嬉盛典。
  • 清朝皇帝乾隆,「愛」的是富察皇后,「寵」的卻是令妃?
    在清朝時期乾隆皇帝一生中有兩個對他十分重要的女人,在前半期是其中一個最愛的髮妻——富察皇后,而在後半期卻是他最寵的令妃魏佳氏。乾隆對於這兩個不同的女人的態度也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對於前半期的富察皇后,乾隆的態度一直都是愛護和尊重。
  • 清朝熱門皇帝能力排行:乾隆、康熙倒數,他屬第一當之無愧
    近些年來,清朝的電視劇特別多,而眾多的影視劇題材中,有幾位清朝皇帝的出鏡率是非常高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些熱門皇帝中,究竟誰的能力最強呢?
  • 清朝皇帝能力排行榜:第四位居然是乾隆皇帝,第一位才是真正贏家
    清朝是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朝代了,清朝的歷史也保護的特別完全。不過從清朝開始當時就有12位皇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其中的幾位皇帝。第一位,雍正皇帝。與所有的朝代一樣,清朝也有一個非常鼎盛的時期,這就是著名的「康乾盛世」,不過這其中只有雍正才是當之無愧的君主。
  • 皇帝聽不懂粵語怎麼辦?清朝的普通話推廣運動及其失敗
    今日一文,日航君便與各位看這清朝的普通話運動。一、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呢?關於推廣普通話運動,還是要從雍正皇帝說起。話說當年雍正皇帝接見來自福建、廣東一帶的官員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那些官員基本上都說著自己家的家鄉話而並非官話,導致雍正皇帝聽不懂。
  • 61歲駕崩,他是乾隆和「魏瓔珞」的兒子,但卻是清朝最平庸的皇帝
    對於我們來說,中國那麼多朝代,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清朝。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始於1636年,亡於1912年,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在這個有著近300年歷史的朝代裡,有過優秀的帝王,有過失敗的皇帝,也有過平庸的君主。
  • 乾隆皇帝以後,為什麼清朝再也沒有出現偉大的君主?
    要說乾隆之後清朝再也沒有出現偉大的君主,其實是不嚴謹的。乾隆本身,不應該被稱為偉大的君主。現在大家對於乾隆的印象大多源於影視劇中,以及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了解歷史之後就會發現,清朝到了乾隆時期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 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什麼地步?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世紀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六十年,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高壽八十九歲。歷史上有明君晚年昏聵的例子有不少,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皇帝,在乾隆皇帝晚年,也不可避免地做出昏庸之事,導致乾隆晚期吏治敗壞,農民多次起義,採取的閉關鎖國政策與世界拉開差距,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黑暗埋下伏筆。
  • 一個朝鮮女人被發現於乾隆墓中,究竟是什麼身份?能和乾隆合葬
    大家都會好奇地問,為什麼在清朝的地宮陵墓中,會出現朝鮮女人呢,那她究竟是誰?在清朝中期,女人的數量逐漸上漲,自古就有通過聯姻來穩定政局的事情。乾隆皇帝更為了加強穩固,娶了一位維族女人為妃子,目的是和新疆上層社會穩定發展,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香妃。在皇帝的後宮中,漢族妃子也非常的多,但是從來沒有通過迎娶朝鮮女子。北大歷史學教授徐凱,對清朝和朝鮮的關係頗有研究。
  • 58歲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後,乾隆皇帝為何要隱瞞死因?
    然而,作為25歲便登臨大寶、御及四海的乾隆皇帝,其著急忙慌地遮掩先帝死因的心願,甚至超過了他對喪父的哀傷。箇中緣由,實在令人所不齒。公元1735年,在位13年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隨後,雍正皇帝第四個兒子弘曆繼承了皇位,弘曆的年號為乾隆,也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當時,乾隆皇帝只有25歲。按照清朝的傳統,皇帝去世以後,需要公布皇帝的死因,同時總結皇帝一生的成就。
  • 我國古代的冰雪運動
    我國古代的冰雪運動《冰嬉圖》局部古代冰鞋上部為木製,兩側各釘兩根白皮繩,繫鞋帶,起固定作用。鞋底中間挖槽置鋼質冰刀,冰刀與鞋底鉚接牢固。《皇清職貢圖》中記錄了三隻犬用力拉冰床。冰,晶瑩剔透;雪,潔白靈動。觀冰雪運動,知競技巧妙。從目前古典文獻和遺存的古畫中,也可以了解到關於古代冰雪運動的記載。
  • 歷史上的輝發那拉氏,究竟是不是乾隆皇帝的最愛,斷髮又是為何?
    一座宮廷,究竟鎖住了多少痴情女子,帝王妻妾,深宮寂寥,千百年的紅牆綠瓦之中,究竟埋葬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往事。從古至今,深宮之中的女子看似鮮花著錦,實則烈火烹油,她們一生只守著一個男子,從天黑到天明,日盼夜盼,卻終不能得。開創康乾盛世,比肩千古一帝,乾隆皇帝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是輝煌浩蕩,無人能夠否認他是一位明君,只是,這樣一位帝王,卻有著帝王不該有的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