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邊上的太極宗師牛春明
每天清晨,77歲的孟憲民都會來到西湖邊的六公園,帶著一幫弟子在湖邊的茶室門前練習太極拳。
「杭州大概很難找出比我練太極拳還久的人了。」孟憲民笑著說。8歲那年,他就開始在這裡跟著外公練太極拳,一直堅持了69年,風雨無阻。
「我外公當年固定選在這個地方教拳,以前沒有地磚,全是泥地,雨天一腳下去,腳印子深深的。前面幾棵香樟樹也被砍掉了,只有後面的露天茶室還在。」回憶起數十年前的習武舊事時,孟憲民頗有感慨。
孟憲民的外公名叫牛春明,這個名字,學太極拳的老人應該都知道。杭州流行的太極拳,絕大多數都是楊露禪傳下來的楊氏太極拳,牛春明正是楊氏太極拳的第四代傳人。
(楊式太極名家牛春明)
近日,當代中國出版社推出了《牛春明太極拳及珍藏手抄老譜》,書中不僅原版影印了其傳家秘籍「珍藏手抄太極拳老譜」,還特別收錄了牛春明當年親自演練太極拳的紀錄片《萬年常青》殘片。雖然年月已久,而且只剩下短短9分鐘,但這段殘片卻是我國第一部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為太極拳大師單人拍攝的紀錄片電影。提起這本外公留下來的拳譜,孟憲民難掩激動,「這個本子是他生前最為寶貝的東西,走南闖北,即使經歷戰亂,什麼東西都可以不帶,唯獨這個本子不可以丟下。小時候看他經常拿出來研讀,但絕對不會給外人看上一眼,包括我也一樣。直到小姨兩年前交給我,我才有機會第一次讀到裡面的東西。」
兩年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曾講述過民國武林的掌故,今年,陳凱歌的《道士下山》又掀起了一段和杭州有關的江湖風雲。現在,我們聽孟憲民講講他外公牛春明的故事,了解一下曾經在大家身邊的一代宗師。
機緣巧合 牛春明成為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
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開創了太極拳。而有歷史可證的太極拳,源於清代陳王廷所創的陳氏太極拳。在電影《太極張三丰》中,李連杰打出的金剛搗椎、攬扎衣、海底翻花等動作,都是陳氏太極拳的打法。楊露禪的太極拳,也來自陳氏太極拳。
楊露禪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將太極武術發揚光大的人。有很多野史逸聞講過楊露禪偷師學太極拳的傳奇故事。講楊露禪的影視劇也很多,根據宮白羽武俠小說《偷拳》改編的電影《神丐》,陳國富監製的功夫片《太極》,講的就是楊露禪的故事,吳京主演的電視劇《太極宗師》,主角楊昱乾的人物原型也是楊露禪。
牛春明學楊氏太極拳有段故事。牛春明早年是個醫生,但因幼時家境貧寒,年僅21歲就患上了肺癆,在當時幾乎已是不治之症。1901年,楊氏太極拳的第二代宗師楊健侯(楊露禪的兒子)找牛春明治療痔瘡。治好之後,楊健侯看牛春明雖然醫術高明,卻時常咳血,便教了他太極健身之術。
練了太極拳的牛春明,果然沒有再犯肺癆。因為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楊健侯非常器重牛春明,賜字「鏡軒」,成為後來太極拳界著名的「楊門三軒」之首。
(上世紀40年代,牛春明和通背拳師馬雨蓀、八卦拳師王佐誠結為異姓兄弟)
南下傳太極拳
牛春明在浙江一待就是數十年
楊健侯去世前把楊氏太極拳的內家拳譜傾囊相授牛春明,讓他一一抄錄下來。同時,楊健侯還讓牛春明拜兒子楊澄甫為師,正式成為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也是第一個外姓入室弟子。
民國早期,太極拳只在北方流行,南方地區還是個空白。為了完成祖師楊健侯的遺訓,楊氏太極拳諸弟子開始逐漸南遷傳播拳法。1928年,牛春明來到杭州,一邊開醫館,一邊教人打太極拳,像西湖六公園、青年會、浙贛鐵路局等地都是他常年教拳的根據地。
(牛春明在杭州教授太極拳)
初來乍到,人們看他打拳動作緩慢,不免發出嘲笑。一位頗有功底的外家拳師,當面羞辱牛春明,「你這種拳有什麼用場,軟綿綿的,真是打老婆的拳。」第二天,這位拳師登門拜訪,在客堂用茶時突然偷襲牛春明,牛春明身不離座,轉腰隨手一送,拳師隨即向後跌出,撞翻桌子,茶具盡碎。被打敗的拳師不甘心,第二天,又帶來三位拳友,分列客堂四角,同時向牛春明發難。牛春明從容不迫,將四人一一彈出摔倒在地。四位壯漢尷尬地請教身材瘦弱的牛春明是如何做到左右逢源、以少勝多的,他淡淡一笑,「先聽後發,快如閃電,有此薄技在身,故能受困而不驚,臨危而不懼,得以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牛春明在浙江一待就是數十年。在杭州,提到牛春明,一直流傳著「牛大力士」的稱號。
晚年寫拳譜
珍藏手抄老譜日前出版
解放後,進入暮年的牛春明仍然堅持教拳。跟隨學拳的弟子中,有許多是身患慢性病而用藥無效的市民,練拳後,很多都得到了緩解和康復。同時行醫的牛春明不無感慨:「我雖是醫生,給人治病卻很少用藥,是以拳為主。」
1960年,中央領導人陳雲在杭州療養,也跟著牛春明練太極拳。他先是找人為牛春明拍攝了演練太極拳的全套照片,後來又讓中央新聞紀錄片廠和浙江電影製片廠合拍了一部太極拳電影紀錄片,名叫《萬年常青》——目前只留下9分鐘的殘片。拍攝過程中,好奇的攝影師,向當時已經79歲高齡的牛春明提出,是否可以露一手太極真功夫?於是,牛春明命人取來一個鳥籠,打開籠門,攤開手掌託住鳥雀並引出籠外。結果,任憑小鳥雙翅拍打,卻怎麼也飛不出他的掌心。旁觀者無不拍手稱奇。
牛春明在西湖邊教人習拳長達半個多世紀。在此期間,孟憲民和牛春明的另一位弟子陳海鷹,開始跟牛春明一起編寫《牛春明太極拳及珍藏手抄老譜》這部書。這是牛春明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出版一本能系統記載自己拳風的太極拳書籍。
書稿完成後不久,牛春明就於1961年去世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不能如願出版。等到1998年,在家人的重新整理下,才由浙江科技出版社發行了《牛春明太極拳》一書。今年,孟憲民在新版書中不僅把外公寫的完整書稿出版,還增加了家傳寶貝「太極拳珍藏手抄老譜」(第一次公開面世)。孟憲民說:「外公去世後,這本拳譜傳給了我小姨牛筱靈,她後來去了香港開拳館。我前年到香港,提到有出版社邀約要出這本書,小姨主動要把這個手抄本拿出來出版。可能我們年紀都大了,外公的遺願是要把拳術發揚光大。現在世道已經很開化,好東西沒有必要遮著藏著,我們想過了,也許這是完成他遺願的一種好方式。」
想學太極拳,悟字很重要
和半個世紀前的外公一樣,孟憲民繼承了牛春明教拳的衣缽。孟憲民現在的苦惱是,「太極拳練的人很多,但其實大部分練的都是太極操、太極舞,能真正懂拳的不多。你別看拳法很柔很慢,卻是所有拳術裡最難掌握的一種,這個拳術裡的『悟』非常難。」他如今在西湖邊教拳基本是公益,「但真正堅持學下去的不多,一開始我一分錢都不收,發現效果不好,就改為入門的時候象徵性收個幾百元拜師費。如果你願意繼續學下去,後面都是免費的。這門拳術,我內心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因為太極拳的精髓需要畢生來領悟,等到你老年來學,最多只是健身的功效。最好是20來歲的年輕人,對有些深奧的理論也有了接受能力,太小的孩子可能並不一定能領會。」
(太極名家孟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