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山
*本文包含劇透,請酌情閱讀。
坦誠地說,寫這篇文章時,我仍舊沉浸在這部電影營造的情緒氛圍中。聽著Lady Gaga在片中演唱的那首《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眼眶不知不覺就溼潤。
上周《一個明星的誕生》毫不意外地入圍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原創歌曲等8個獎項。但是在觀看這部奧斯卡奪獎大熱、北美口碑爆棚的電影之前,我對它其實並未提起興趣。這個跨越81年的經典IP,曾被四次搬上大銀幕,在布萊德利·庫珀和Gaga演繹之前,是1937年珍妮·蓋諾與弗雷德裡克·馬奇版、備受好評的1954年朱迪·加蘭與詹姆斯·梅森版以及1976年芭芭拉·史翠珊與克裡斯·克裡斯託佛森版。
我不想陳詞濫調、熱情洋溢地讚美這電影有多麼出挑,這是一個劇情簡單甚至老套的故事:擁有過人音樂天賦的女孩艾利與正被聽力受損和酗酒困擾的夕陽巨星歌手傑克相遇相愛結合,傑克發掘艾利的星光,帶她出道,助她走上明星之路,但隨之而來的是傑克這顆巨星的殞落。
作為布萊德利·庫珀的導演處女作,它確實在劇情上略顯單薄,在剪輯上也有點跳躍,但是它卻真的感動了我,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暖哭,傑克邀請艾利走上他的演唱會舞臺共唱她創作的歌曲時,我感受到他內心的柔情、愛戀,還有艾利的緊張與激動。
第二次是被音樂打動哭,在跟傑克合作演唱過多次之後,他第一次把整個舞臺交給艾利,而她唱了那首送給傑克的歌。
第三次是傷心哭,電影尾聲,艾利在紀念傑克的音樂會上,哭著唱起他生前寫給自己的最後一首歌,畫面跳回到傑克在鋼琴邊為愛妻邊彈邊唱的情景……
是的,有一種電影,它就是如此,即便故事的走向都在意料之中,你仍舊會被牽動。且不說原創音樂為影片增色幾何,單看兩位主角對人物內心世界的詮釋,就投入而動人。布萊德利將一個童年不幸,面對自己音樂生涯急轉直下,內心備感痛苦的中年男人,演繹得淋漓盡致。有些影評認為他的表演過於沉溺,可是你要知道,痛苦無助者就是如此沉溺於情緒中不可自拔。
而Gaga無論從造型、演唱還是表演上,都真摯異常,她的表演自然、質樸閃著光芒。當艾利初遇傑克,說起人們喜歡聽她唱歌,卻不喜歡她的樣子時,我相信那就是Gaga,是每一位平凡的追夢女孩,在自己人生路上都嘗過的酸楚。
儘管電影在男女主角的成長和墜落兩條線上的鋪陳,都並不飽滿;儘管對好萊塢造星背後的諸多故事,對音樂人面對堅持自我和向商業妥協兩難境地時的表達也不十分充足,但是這些瑕疵並沒有掩蓋傑克與艾利愛情的光彩。
電影的很多簡介這樣說:傑克這個角色不怎麼討喜,在艾利一步步超越他時,他無法承受並不斷傷害她。我卻覺得這是對兩人關係的誤讀。從始至終,傑克希望的都是讓艾利堅持本我,而他的傷痛其實大多來源於自己,而並非對妻子事業超越的嫉妒。從始至終,兩人都是如此相愛。相愛到,艾利可以接受並愛著任何狀態下的傑克,即便他因為酗酒在格萊美頒獎現場讓兩人出醜。相愛到,當傑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對艾利已是包袱時,選擇了用愛把自己埋葬。
或許傑克和艾利的選擇是錯的,或許他們也曾互相傷害,然而他們的愛卻始終純粹。對的愛,錯的方式,在這世上,以千百種不同的面貌,出現在愛人們之間,令人唏噓。
當大家對Gaga的音樂天賦不吝溢美之詞時,難道沒人覺得,並沒有音樂演奏經歷的布萊德利·庫珀也很出色嗎?他的嗓音和現場演奏簡直贊到跟專業歌手不相上下,而且彈吉他也是在演出電影之前,現學苦練的。最令人吃驚的是他還寫歌,電影的第一首歌《Black Eyes》就是他和音樂人盧卡斯·尼爾森共同創作的。
一個男人帥也就罷了,不僅帥,還會演戲、會唱歌、會彈琴、會寫曲,庫珀這麼努力,希望他的導演處女作能夠在奧斯卡上有所斬獲。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