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一個信念,一群人的堅守

2020-12-23 時遇同學

文/時遇同學

《風聲》是麥家的一部諜戰長篇小說,故事的背景起源於1941年春夏之交的西子湖畔。

以「吳金李顧四,你們誰是匪?」拉開帷幕,以一群人的堅守告終。

整部作品分為東風、西風、靜風三個部分。故事巧設懸念,層層遞進,扣人心弦。讓你忍不住好奇,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老鬼」?

讀著讀著便明白了故事的真正意義:故事想表達的不是誰是老鬼,而是他們心中對黨,對組織,對國家的忠誠信念,以及對這份工作的堅守。

在這個故事裡,每一個國共地下黨都是合格的「偽裝者」,同時也是最優秀的愛國者。

01.在絕望的夾縫中看到希望

當「老鬼」被困在裘莊時,Ta被監視、被懷疑、被栽贓……每天都處於水火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情報傳遞不出去。無論是老鬼本人還是讀者,在此刻都覺得坐立難。

後來老鬼李寧玉好不容易才藉機將消息傳遞出去,卻因為顧小夢的陰差陽錯而導致消息被斷送這對於老鬼李寧玉來說,無疑是最致命的。

李寧玉的消息傳遞不出去,她的同志就會因為她的一個小失誤而被捕,甚至丟下性命。

而就在李寧玉感到絕望的時候,她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希望,這個希望就是——顧小夢。

都說顧小夢嬌縱、飛揚跋扈、沒個正形,處處散發著千金小姐的公主病。

但對於當時的情境來說,顧小夢無疑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她掌握著全杭州地下黨的生命。

當她識破顧小夢的身份之後,開始試圖策反他。當然並沒有成功。之後李寧玉軟硬兼施,還真的打動了那個嬌縱的大小姐。

可是我知道,其實顧小夢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真正的拒絕李寧玉,她的所作所為無非就是覺得自己被信任的人利用而有些失望罷了。

但是國難當頭,作為一名中國人。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哪怕是一個普通人,我想她都會答應的。

02「偽裝」背後的赤子之心

故事結尾公布李寧玉是老鬼時,我的內心不止震驚,還有些難過。

我敬佩她以死明志的勇氣,也臣服於她的智慧。但我更佩服的,是顧小夢的「偽裝」,她偽裝的背後果敢,堅韌,暗藏著一顆忠誠的赤子之心。

顧小夢曾說「李寧玉特別適合地下黨工作,她太狡猾了!」

若是說李寧玉適合地下黨工作,那麼顧小夢則是「最」適合!

因為她才是最狡猾的那個,誰能想到那個飛揚跋扈的嬌縱大小姐會是重慶份子?

誰能想到若干年後肥原暴屍街頭是那個大小姐在背後搗的鬼?

又有誰能想到當初李寧玉的那份不為人知的「密報」是她顧小夢光明正大,風風光光的帶出去的?

這些都是顧小夢偽裝的成果,她的偽裝讓她從四個人中第一個擺脫嫌疑,進而贏得肥原信任。

神不知鬼不覺的把情報帶了出去,挽留了整個杭州地下黨組織,使他們的任務成功完成。

西風的結尾說顧小夢之所以答應幫李寧玉傳遞情報,是被她的眼淚感動的。

而顧小夢之子卻說「他們那代人,是不相信眼淚的」。

所以我想,顧小夢之所以答應幫李寧玉,大概是因為她們都有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吧。

03.任務成功的背後是一代人的堅守

當李寧玉被懷疑的時候,她的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

但是就是因為她相信她的同志們,相信那個敢愛敢恨的小夢,因為有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才讓李寧玉的任務得以完成。

李寧玉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顧小夢的支持,而顧小夢又憑藉她那嬌縱的大小姐脾氣,成功傳出情報,換來了所有杭州地下黨同志的平安。

還有裘莊的後人,一直以為裘莊是土匪出身,被滅門之後,人們再提起裘莊,提起裘莊後人的時候,總歸是有點兒不屑的。可是在靜風的故事裡 卻告訴我,裘莊的後人,是杭州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人。

所以你看,人都是不可貌相的,他們的堅守,為抗日最終的勝利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若干年後,當後人們讀到這樣個故事的時候,並將它流傳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很驕傲。

他們真的是抗日時代的英雄,無論是李寧玉還是顧小夢亦或者蘇三皮,他們真的是用自己的信念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這段珍貴的歷史應該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於心。

每一次聽人提起杭州西湖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個1941年的故事,那個屬於他們的英雄時代。

相關焦點

  • 「信念」才是人生堅守的力量,「愛恨情仇」皆為過往
    ——讀過《風聲》才懂世間處處皆有「風聲」說實話,讀推理小說並不多,看麥家老師的《風聲》像是在抗戰時期走了一圈,著實體會了一把民國時期的人,為了抗戰所做出的犧牲,感受了他們堅守信念的力量。在讀《風聲》之前,朋友與我「劇透」了一把,告訴我最後的最後,顧小夢死了,而且死得悲壯、死得慘烈……電影版沒有看過,但是聽了一點,想像著小說一定精彩。於是,帶著「堅守的信念」進入了與當代不一樣的世界裡。
  • 《風聲》:一個人的故事,一群無名英雄的史詩
    小說中,李寧玉本來是主角,在電影中卻成了一個沒那麼重要的存在。如果讀過小說《風聲》,應該會對這一點非常認同。如同最經典的殺手遊戲,《風聲》講的也是「找人」的故事:殺手遊戲是要找出誰是殺手,而《風聲》是要在幾個人中找出誰是「老鬼」。所以,自我辯護、鬥智鬥勇是必不可少的,老鬼是誰?這個謎底也是小說的一大看點。
  • 《風聲》——讀懂了這本書,就讀懂了「孤獨的堅守」背後的堅韌
    文/竹英第一次讀麥家老師的作品是《人生海海》,那是半夜無睡意的時候看的,沒想到這一看就停不下來,讓人很難忘,麥家老師筆下的故事有一種魔力,讓人著迷,讓人對裡面的故事,裡面的人物產生一種錯覺,仿佛那些故事離我們很遠,也離我們很近,那些迷人的故事讓人嚮往,那裡面深藏的人性卻讓人清醒,同時讓人產生一種慈悲
  • 《風聲》——信仰不滅
    一部描寫混戰時期諜報工作者的電視劇——《風聲》在騰訊開播。《風聲》開篇,將故事放在一艘船上展開,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各懷鬼胎、身份神秘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日軍為了破譯並掌握高級密碼機的原理,將當時依附於日軍的汪偽政府的諜戰工作人員李寧玉等人請至船上,並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破譯難度係數極高的二代恩尼格瑪機。這場表面上是破譯密碼機的遊戲,實則背後牽扯著更深的秘密。
  • 讀《風聲》小說懂得大堅韌,地下工作者的堅定信念
    《風聲》這部電影是黃曉明、李冰冰、周迅等人主演的諜戰片,該影片獲就獎不少,作者買家經過多次修訂,使劇情更加緊密。作者寫了四部分,小說分「東風」、「西風」、「靜風」三部,最後關於《風聲》的寫作訪談及創作情感。 東風描述日本軍官肥原費盡心思不計一切手段揪出老鬼,共產黨李李寧玉冒著危險和日本盤旋,結識國民黨顧曉夢她們一起奮鬥,最後合作把情報傳出去 。
  • 直銷人的2020:信念與堅守
    在經歷行業事件和新冠疫情這段艱難歲月之後,還有多少直銷人堅守初心,重新出發。調查啟動後,我們得到了直銷人的積極響應,目前已經有500+位直銷人參與了調查,其中不乏安利、無限極、完美等直銷企業的一線從業人員 。萬丈高樓起於壘土,直銷行業離不開千千萬萬的普通直銷人。目前疫情已經漸漸過去,市場迎來了復甦,春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 學習金魚吊蘭的頑強,堅守內心的信念,綻放屬於自己的花朵
    學習金魚吊蘭的頑強,堅守內心的信念,綻放屬於自己的花朵文/雨小荷(河南)01、金魚吊蘭,靜等花開飄雨的清晨,我將一盆金魚吊蘭放在窗臺上。每一片葉子都濃綠而光滑,讓人見了忍不住想撫摸一下那些葉子。金魚吊蘭,一個很好聽的名字。讓人想到水中遊動的金魚,俏皮可愛。確實,金魚吊蘭也不負其名。它開花的時候,每一朵小花都像一個橘紅色的小金魚。鼓鼓的肚子,嘟著可愛的小嘴。那模樣讓人見了不由得喜歡,想要多看兩眼。
  • 13年前玩轉羅生門式懸疑,麥家的《風聲》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是一個人,還是兩個或者更多人?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在《風聲》被創作出來的2007年夏天,麥家的生活瀕臨崩潰:官司纏身,夫妻失和,朋友交惡,孩子在學校打人,父親間歇性失憶,單位改制,失眠,腰痛……這樣的創作背景,也奠定了《風聲》的一大主題
  • 《風聲》書評|風聲之後,世間再無傳奇
    知乎上有曾經有一個有意思的提問,說的是:「要用怎樣的心態來讀《風聲》呢?」回答是一句話,吾輩雖然深愛吾身,民族危亡之際,吾輩唯有奮不顧身。雖然電影和小說都獲得了不俗的成績,但電影只拍了《風聲》原著的三分之一,這也成為「原著迷」們心中的遺憾。
  • 李冰冰《風聲》出演大尺度場面,堅決不用替身,原著道出她的用心
    、大絕望的人,才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說到這裡,我們不禁想知道,《風聲》的作者麥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何會擁有如此犀利的洞察力?,同時,它更是一個關於人性掙扎和信念堅守的故事。讀完這部小說,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如何在孤獨與絕望之中,在責任的重壓和現實的重重鎖鏈之下,憑藉強大的信念和天才的想像突圍而去,如鳳凰涅槃。正如麥家所說的那樣:看似我寫了一群無情之人,而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 《風聲》:被日軍用標尺測量身體器官後,李寧玉把情報傳出去了?
    她要堅守自己心底的信念和秘密,這也註定了她不能真心地交朋友,不能跟別人說真話也不能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展現出來。 一個不能隨心所欲地向別人分享喜怒哀樂,永遠都把自己藏於面具之下,這樣的人本來就是孤獨的。而李寧玉雖是孤獨的,但她也是堅韌的,能夠為了心中的「信念」忍受住孤獨。
  • 只有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才是我輩中人,才能讀懂《風聲》
    羅老師講到一個詞「做事的人」,他用「做事的人」形容那些不置身事外,躬身入局,確實解決實質問題的人。而後又覺得這個詞有點不到位,便又引入了一個新詞「我輩中人」。這個「我輩中人」便出自《風聲》。它被得到大學的教研長蔡鈺老師深刻記憶了十年。蔡老師對《風聲》的電影情節並不記憶猶新,但對劇中的這樣一句臺詞卻是銘記於心。這句臺詞是:「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
  • 平安的背後有這樣一群人在堅守
    平安龍江網訊 元旦佳節,當很多人都在與家人團聚,共迎新年之時,有這樣一群人,依舊堅守崗位,為更多人的平安出行、幸福團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平安的背後是他們在堅守著  12月31日,元旦小長假的第一天,哈爾濱機場受霧霾天氣影響,致使100多個航班延誤或者取消,上萬名旅客滯留機場,哈爾濱機場預警等級由黃色升級為橙色,機場的空防安全和航站樓的治安秩序此時面臨著挑戰。
  • 正是這些堅守教育信念的人,守護著孩子長成最好的自己!
    不同的人在如何面對並解決學習行為問題時,存在著能力的高低差異,這種能力就成為學習行為問題商數(learning quality ,LQ),簡稱學商。學習行為問題商數(簡稱學商)提出者明哲接受了記者採訪。明哲老師是本次《學商諮詢師》的課程主講導師,也是國際兒童青少年成長規劃研究院的首席專家、廣東省銘智萬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 融媒一線|堅守獨有的信念,終有星光伴你
    融媒一線|堅守獨有的信念,終有星光伴你 2020-12-2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風聲》重映,11後再看難以逾越的諜戰經典
    風聲》引發了觀眾的熱烈討論,卻讓很多人忽略了原著同樣耀眼的光彩。事實上,看完電影再看小說,不但不會被劇透一臉,反而會驚嘆原來「老鬼」的故事還能有另一種、甚至第三種講法。 愛與秘密,最不可走漏的風聲「看似我寫了一群無情之人,而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
  • 中國諜戰片的開山之作《風聲》,其實只演了原著的1/3
    是一個人,還是兩個或者更多人?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在《風聲》被創作出來的2007年夏天,麥家的生活瀕臨崩潰:官司纏身,夫妻失和,朋友交惡,孩子在學校打人,父親間歇性失憶,單位改制,失眠,腰痛……這樣的創作背景,也奠定了《風聲》的一大主題
  • 《風聲》:外殼是懸疑推理,內裡卻是對人性深處的剝絲抽繭
    很多人知曉《風聲》是因為同名電影的大獲成功,從紙端到銀幕,「風聲」響過,摧枯拉朽。這一個又一個連環性的難題被作者一一化解,可以說,麥家是一個非常會講故事的人。而《風聲》這部小說也如其名,總讓人有一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感覺。
  • 胡中傑:堅守「仁醫、仁術、仁心」的從醫信念
    第一批進入「非典」病房,治療院內第一名新冠患者,參加組建醫院第一間愛滋病病房……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醫務處處長胡中傑被同事稱為「最勇敢的人」。胡中傑一直奮鬥在傳染病防治一線,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毫不猶豫地參加到救治工作中。
  • 《風聲》再起,麥家、黃曉明十年後再聚首,共談人生低谷
    在談及電影和原著的區別時,史航認為《風聲》的小說和電影就好像一個左括號和一個右括號,括住了人世間多種可能。對照起來看會覺得特別好玩,可能在書中有底牌的人,其實在電影裡變成沒有底牌的人。而小說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把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至少講了三遍,所以它是把你的心像一個足球,扔到天花板上一次,砸到牆上一次,擱腳下踩了半天又是一次,所以這種是極致體驗,這是一本書能給人的一種極致體驗。所以說,電影只拍出了原著的三分之一。對此麥家深表贊同,他直言《風聲》是花他很多心思,被他抱很大期待的一部作品,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