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美】援鄂64天轉戰三家醫院 29歲北京醫生張臻:在武漢總有...

2020-12-23 澎湃新聞

「在武漢,總有一些瞬間,讓你想流淚。」這是2月14日張臻寫在朋友圈裡的一句話。這一天,張臻和他的同事收到了一封來自病人的感謝信。

今年29歲的張臻是中日友好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中的一員。2月4日他隨隊「出徵」武漢,並在64天後的4月7日返京。這期間,張臻經歷了方艙醫院開艙,為病人「話」療做心理疏導,先後在三家醫院救治病人。

4月16日,正在北京某酒店隔離的張臻講述了他「出徵」武漢的經歷。

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生張臻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出徵」時還不知去往武漢何處

「2月4日出發的時候,我們都還不知道要去武漢哪家醫院。支援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通知還是在高鐵上接到的。」張臻告訴記者。

當時,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還沒有開艙,「包括我們在內,還有幾批救援隊被提前調集過來備戰。」張臻說。

2月7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艙,「這一天給我的衝擊不小。雖然方艙醫院接收的是輕症患者,但是量太大了。」張臻描述了第一天工作的場景,「我們10個醫生當時分了5組,每組2人,1組在門口做篩選,另外4組收病人。我們一個班是6小時,當天接收病人基本集中在後半時段,我的小組三個多小時收了約40位病人。」

3小時接診40位病人是什麼概念?「我們在病房半天收兩三個病人就算比較多了。而方艙醫院接診量和門診差不多,一個病人還沒看完下一個已經來了。」張臻說,「當時覺得消化不了這麼多病人。」

「因為我們在病房問病史比較細,但在方艙醫院就得直奔重點。」張臻解釋說,「我們發現主要問題是發病日期,發燒、咳嗽、憋氣、腹瀉等重要症狀,以及核酸檢測、胸部CT結果等。我們就將這些內容設計成表格,接診時打勾就行。」

工作中的張臻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別樣「情人節」

在武漢的64天裡,張臻先後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救治病人。

「若說在哪個醫院辛苦,應該是中法新城院區。這裡接診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壓力會大一些。」張臻說,「而方艙醫院病人病情相對較輕,擔心的是病情發生變化,所以主要任務是給病人『話』療。」

張臻和他的同事們收到的患者感謝信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說到「話」療,張臻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經歷了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人。「一般病人一天找我們1—2次,但一位大概四十幾歲的女病人幾乎每半小時找我們一次。有一次她心率略快,因為其他生命體徵平穩,我讓她先觀察,她卻表示馬上要吃藥。病友給她藥她不敢吃,擔心自己被傳染。」

對此,張臻說,「不耐煩是難免的,但時間長了就知道病人這樣不安、焦慮,其實是想從我這裡得到對自己病情穩定、能治癒的肯定,尋找安全感。」

意識到這一點,張臻看診時會安撫病人,「一般看診會說『各項指標很好、按時按量吃藥』。在方艙除了說這些,我還會告訴病人『你要有信心,這個病肯定能治好』,給他們更多心理支撐。」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張臻他們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情人節「禮物」。

2月14日早上,張臻正和同事在辦公室處理瑣事,一位四五十歲的男患者進來找主治醫生,並從衣服兜裡掏出一張紙,「當時我們以為他是來開藥的。但我們拿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封『情書』。」

「情書」上寫著「情人節本該是和老婆、家人一起過,可疫情隔斷了多少家庭、多少熱戀中的心,她們心裡在哭,也更思念家人、孩子、戀人。舍家救人是她們高尚的奉獻。感謝四面八方支援武漢、平息疫情的醫護人員。」

「我們來的時候已經過了武漢最艱苦的時候,但對患者來說,我們的到來像救命稻草一樣。雖然我並沒有做特別多治療。」張臻滿懷感慨。

那一天,張臻在朋友圈發文:「讀著這樸實的感謝和祝福,一股暖流流過心底。在武漢,總有一些瞬間,讓你想流淚,卻因為不能模糊護目鏡而被強行憋了回去。」

張臻和他的同事們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帶去的紙尿褲沒用上」

回想起支援武漢的日子,張臻告訴記者,生性樂觀的他一直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如果一定要說痛苦那主要是肉體上的。」張臻「點名」了防護服,「套防護服我們儘量不穿厚衣服,因為衣服也存在汙染風險。天冷的時候我最多一次貼了4個暖寶寶,而天暖的時候,下班了單衣都能擠出水。」

「相比肉體,精神上的痛苦還好些。」張臻說。「當時也擔心感染,比如護目鏡和鼻子間有縫隙,是否存在風險。但隨著對新冠肺炎了解的加深,加之我們到位的防護,內心的恐懼逐漸消失。」

另外,張臻自備的紙尿褲也沒有派上用場,因為「我們會提前一兩個小時就不喝水,而且很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忘了上廁所。」

目前正在隔離期的他,沒事會翻翻武漢時的照片,「或許近幾十年內都很少會有這樣特別的經歷了,所以想整理好做小視頻。」

至於隔離期滿後最想做什麼,張臻說,「想和家人拍一組全家福。」

來源:封面新聞

原標題:《【你有多美】援鄂64天轉戰三家醫院 29歲北京醫生張臻:在武漢總有瞬間想流淚》

相關焦點

  • 武漢歸來的第249天,南京援鄂醫生收到武漢患者祝福簡訊
    江蘇暖新聞【武漢歸來的第249天,南京援鄂醫生收到武漢患者祝福簡訊】「楊醫生您好,好久不見。您最近還好嗎?轉眼已至年末,願您在即將到來的新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友:阿峰(化名)」12月7日,南京鼓樓醫院第二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聯絡員、心理醫生楊海龍又收到了「武漢老友」阿峰的簡訊,心頭一陣暖意。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口罩和頭套,擋不住你堅定的目光;汗水和壓痕,印證著你的誓言和信仰」,從1月26日庚子年大年初二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到2月1日、2月7日第二、三批援鄂醫療隊相繼逆行江城;從2月8日元宵節當晚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收治病人,到4月4日病房病人清零;從4月6日結束72天在武漢的鏖戰回京到6月中旬先後派出2批共90名醫護人員前往北京西城區、大興區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
  • 廣東援鄂醫生坐著高鐵重回武漢
    活動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澎湃新聞、現代快報、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將綜合運用直播報導、紀實故事、景觀航拍、數據描述、大小屏融合等融媒體方式開展報導,吸引高鐵乘客、沿線群眾、廣大觀眾參與互動。 新華社半年之後,廣東援鄂醫生劉曉春回到武漢。他特意強調是「回」,這個字已然超越地理空間的往復、車次終點的轉換。
  • 青島累計派出援鄂醫療隊員306人青大附院醫生秦文將繼續堅守武漢
    目前,已有305名援鄂醫療隊員完成援鄂任務,分批返回濟南、青島,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休整。青大附院院感科醫生秦文還仍在武漢市肺科醫院照常工作,為最後患者的集中救治堅守。醫療隊啟程前往武漢機場前拍照留念。
  • 武漢從「人等床」到「床等人」,援鄂醫生解密抗疫王牌武器
    困難就像纏在一團的毛線, 必須理順 大年初一(1月25日)晚上,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發在微信群裡一句話,激發了中日人的熱血和鬥志。他說:「武漢需要你,我在武漢等你,你敢來嗎?」微信群瞬間被「我可以」「我報名」刷屏。
  • 「你有多美」援鄂日誌|奶奶,握住我的手,我一定不會放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護士李蕊  武漢封城第30天有感  我們是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國家援鄂醫療隊,駐紮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主要負責收治重症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患者。  第一天走進病房,就有病人說到:「看到你們北京的大夫,頓時有了信心。」這不僅是信任,更是責任。語言障礙,病人對治療方案不理解,還有隊員們和新醫院之間的磨合,我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除了積極觀察病情,也努力幫助病人心理疏導、嘗試新型藥物。一例開始需要無創呼吸機的患者,在我們的鼓勵下逐漸脫機,回到面罩吸氧。
  • 揭下口罩讓我記住你的模樣 武漢全城播放援鄂英雄視頻
    從4月20日開始,一支拍攝援鄂醫護人員揭下口罩、展示真實面孔的視頻刷屏武漢,在武漢多家校園、醫院、街道社區、窗口單位、商場循環播放。這段5分10秒的視頻,讓市民們看見那些為武漢拼過命的最美面孔。記者多點位直擊,採訪現場觀看市民,連線援鄂醫療隊隊員、康復患者,記錄視頻帶給他們的震撼與感動。
  • 79天思念!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終於等到相擁一刻
    馳援武漢抗擊新冠疫情65天,回京後集中隔離14天,熬過了79天的思念,今天,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旅途終於到達了終點。醫護人員們終於要回到自己的小家,與親人們團聚了。兒子真的長大了,那請你給我念吧。」「媽媽,這是我們第一次分開這麼久。」一字一句,種嶽澤真情流露,「我要給您一個熊抱,祝您身體健康!」「來,兒子!」種嶽澤剛讀完,張芳芳就忍不住抱起兒子,緊緊摟在懷裡。張捷,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科醫生。今天,他凱旋迴到醫院,妻子和女兒來到醫院接他。見到爸爸,女兒就抱住了爸爸,久久不放手。
  • 與醫生同賞落日老人拉小提琴送上海援鄂醫療隊
    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 王瑞文)4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已撤離武漢抵達上海,成員將集中居住酒店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八十七歲病人與援鄂醫生重逢攜手再看夕陽...
    9月4日,照片中的兩位主人翁——87歲的老人王欣和27歲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醫生劉凱,再度相逢在照片拍攝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現醫患攜手看夕陽這溫馨一幕。8月底,得知要和劉凱醫生重逢,王欣老人非常激動。但是,由於患有慢性糖尿病,王欣老人9月3日住進了武漢市第一醫院治療。他無論如何不願錯過第二天和劉凱的重逢,於是向醫院「請假」。
  • 組圖|「謝謝您的熱乾麵」 北京援鄂醫療隊最後的夜班
    新京報訊 3月30日凌晨5點,北京援鄂醫療隊迎來了最後一個夜班,這是他們支援武漢的第64天。負責最後一個夜班崗的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是李倩倩、黃菊梅、李佳航、趙麗。最後一次走進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隔離病區,醫療隊員們按照流程穿好隔離服,並把最後一次夜班想說的話都寫在隔離服上,「站好最後一班崗」、「去北京請您吃炸醬麵」、「謝謝您的熱乾麵」。自接到撤離通知,北京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心理很糾結,即將回家團聚,心裡很高興,但對武漢的患者卻十分不舍,很想看著每一位患者都從隔離病區走出來再離開。
  • 抗疫巾幗英雄|國家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湖北醫療隊|火神山醫院
    ,因地制宜優化就診流程5、葉黎文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 —— 接診三千餘名發熱病人,被同事稱為「葉堅強」6、甘如意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醫生甘如意 —— 騎行4天3夜300公裡返崗的90後女孩7、蔡志芳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 —— 本院上一線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年紀最大的病區主任8、毛永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腎內科主任
  • 瀋陽杏林醫院援鄂醫生的特殊生日:懂得了死亡 才會更好地活下去
    瀋陽杏林整形醫院醫護人員舉行了哀悼活幾天前從武漢返回瀋陽,正處於隔離期的杏林整形援鄂醫生馮琦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獨自完成了默哀。在疫情期間,馮琦帶領瀋陽杏林整形外科醫院的7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支援醫療工作,先後收治了患者182人,其中重症患者超過10人。當疫情結束上級安排醫療隊返還時,已經有101人出院。「現在每天醒來,都下意識地去找防護服,想去病房看看,連做夢都是在武漢工作的情景……」馮琦說,最讓他掛念的是剩下的那些患者康復了沒有。
  • 15天!穿著紙尿褲上班,廣元援鄂醫療隊的溫暖與感動…
    首批援鄂醫療隊,25人,由市中心醫院、市第一人民醫院12名醫生和13名護士組成,其中廣元市中心醫院14人,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11人,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25歲。 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由廣元市中醫醫院14名醫護人員,廣元市中心醫院6名醫護人員,一共20人組成。 也就是說,廣元共有3家醫院派出了45名醫護人員,分別是廣元市中心醫院20人、市第一人民醫院11人、市中醫醫院14人。 他們都是單位的業務骨幹。
  • 與國同慶|援鄂醫生查瓊芳坐診遇粉絲點讚,一時詞窮微笑以對
    查瓊芳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也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於2020年除夕夜逆行而上,次日凌晨抵達武漢金銀潭醫院。在那裡抗疫的67個日夜裡,她用文字、音頻寫下10萬字《查醫生援鄂日記》,被大眾所熟知,還收穫了「日記女神」的稱號。
  • 廣西援鄂醫療隊150人凱旋,他們在武漢市中心醫院...
    3月24日,廣西援鄂醫療隊150人乘機返回南寧。截至目前,廣西援鄂醫療隊已累計撤回隊員553人。 本次返回的抗疫醫療隊主要為第六批隊員,有心理醫生1人、院感人員2人、臨床醫務人員147人,分別來自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自治區腦科醫院、自治區江濱醫院等3家區直醫療衛生機構和南寧、柳州、桂林、
  • 協和援鄂醫療隊王京嵐、吳東、劉金榜三人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於大年初二作為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參與了籌建重症病房、快速收治危重症病人、科學規範管理ICU病房的全過程,堅守到病房關閉的最後一刻。返京後,他又以武漢戰疫經驗助力打贏「北京保衛戰」,勇擔重任執行涉外援助任務,在身體力行中傳遞著醫者的初心與大愛。
  • 臨沂「小援鄂」終於見到爸爸!馳援湖北醫生王裕虎凱旋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4月1日訊(記者 鄧夢嬌 王豔彩 黃孟娜)4月1日,隨著臨沂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結束隔離,來自臨沭縣人民醫院的醫生王裕虎回到久違的臨沭家中,兒子「小援鄂」也終於見到了爸爸!王裕虎出發時剛滿月的「小援鄂」,如今已滿百天!
  • 圓滿完成任務,北京市援鄂醫療隊今天回家!
    3月31日,歷經65天鏖戰,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啟程返回北京。1月27日,北京12家市屬三甲級醫院的136名醫護人員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集結。在首都國際機場,鮮紅的黨旗衝破夜空,飛機發動機轟鳴,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勇士們毅然踏上徵程,逆行奔赴武漢「戰疫」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