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美」援鄂日誌|奶奶,握住我的手,我一定不會放

2020-12-18 天眼新聞

奶奶,握住我的手,我一定不會放開  2020.2.21  今天我們組上夜班,床旁交班時得知33床88歲高齡的奶奶情緒有些不穩定,老摘呼吸面罩,給她了鎮靜劑,所以這會兒睡的很安靜。大家都壓低聲音交班,小心翼翼的檢查著奶奶身上的各項儀器,生怕把奶奶吵醒。   巡視病房時我們發現奶奶的套管針走的不太通暢,考慮到還要輸大分子液體,怕奶奶原來的套管針會滲液,為了避免發生靜脈炎,我們決定給奶奶再次進行套管針穿刺。雖然奶奶的血管不是很好,而且加上防護手套,靜脈穿刺這項基本操作,現在成了一種挑戰。每每穿刺完,我們一定是汗流浹背。操作過程中,奶奶醒了,喊疼,我把手伸過去,她緊緊抓住了。我安慰她:「我們都在,抓緊我的手,一會就好了「。穿刺成功後,奶奶依舊握著我的手,情緒漸漸平穩了很多,慢慢入睡了。看著她安詳的臉,我想起了我去世多年的奶奶,我從小在奶奶的陪伴中長大,她是我最親最敬的人,我忍住淚水,但內心無比堅定,一定儘量幫助他們減輕痛苦,康復出院!

——國家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婦產科護士崔男  「小白」與戰士  2020.2.22  記得2003年非典時,我還在上初二,學校放假,不用上學,父母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我沒人看管,過了一段悠閒的生活,那時的我對疫情完全不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當年非典的了解,才體會到疫情是多麼的可怕。  如今我已經是一名站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戰士。在抗擊新冠過程中,我看到了北醫三院人的風範,專業、敬業、高效。所有隊員短時間內迅速集結,防護培訓,進入隔離病區。不僅如此,我們快速形成一套診治流程,護理流程。醫護配合默契,為患者提供最專業的醫療救治。防護服是我的防彈衣,治療盤是我的武器,我們將和病人一起抗擊病魔,保衛人民生命健康。期盼著我們能夠早日戰勝這病魔,卸下盔甲凱旋歸家,全國所有家人團員!  ——國家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泌尿外科護士李小龍  橘(吉)祥如意  2020.2.21  今天我們組是晚上9點到凌晨3點的班!大家特意拿了很多桔子過去,想分發給每一位病人。取吉之意,祝大家早日康復。雖然只是一個桔子,可阿姨叔叔們都特別開心的接了過去。疫情期間每個人的滿足和開心都是這麼簡單。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看著大家開心我們也從心裡開心。幾位病危的叔叔他們無法睜眼看到桔子,我知道他們心裡是能感知到這份期盼和祝福。我們把桔子放在他們床頭的桌上,呼吸機的聲音都顯得平緩了許多。快點好起來吧叔叔,讓吉(桔)祥一直在旁陪伴著您。  等您康復出院我們再送您好多好的桔子!讓您一直吉祥如意。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護士李蕊  武漢封城第30天有感  我們是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國家援鄂醫療隊,駐紮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主要負責收治重症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患者。截至目前累計共參與3個病區的組建,收治病人約140例。  第一天走進病房,就有病人說到:「看到你們北京的大夫,頓時有了信心。」這不僅是信任,更是責任。語言障礙,病人對治療方案不理解,還有隊員們和新醫院之間的磨合,我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除了積極觀察病情,也努力幫助病人心理疏導、嘗試新型藥物。一例開始需要無創呼吸機的患者,在我們的鼓勵下逐漸脫機,回到面罩吸氧。還有一例血色素僅3克、心梗、休克的重症患者,在入院1天內2次心臟驟停。我們積極復甦、輸血、置入中心靜脈、氣管插管,聯繫專科醫師的指導意見,為的只是將病人從死神手中拉回來。  還記得剛來武漢時,有天晚上推開窗戶,聽到附近小區許多人在喊「武漢加油」。這裡的人們雖然正飽受痛苦,但這座城市卻蘊含著勃勃生機。  從新開病區時24小時內收治30名患者,到現在病區黑板上住院總人數在逐漸下降,我相信,在施行強有力的抗疫措施和積極治療後,病例一定會越來越少。  今天是武漢封城第30天,我們醫療隊來武漢的第28天。春花正盛開,未來定可期!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醫生程秦  為危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  我不是英雄,但我曾經與英雄並肩作戰!  我不是英雄,但我曾經與英雄並肩作戰!——理察·迪克·溫特斯  今天是我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作戰"的第28天。我非常榮幸能與全國各地3.2萬餘名醫務戰友馳援湖北,共同參與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在我心中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每天穿好防護服,帶好護目鏡,進入隔離區專注工作;從不喊累,卻總是說要盡力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我們多做一點,疫情就能早結束一天。這就是我們可愛的"戰友"!  我想,若干年以後;孩子問起我這段經歷,我會很自豪的告訴他:我曾與這些英雄共同作戰!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護士梁超   北醫三院治癒的首位患者領到「畢業證書」

 來源 健康報微信公號

編輯 徐然

編審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援鄂前線·戰疫日記」李春燕:兒子,今天不能陪你過生日,我攢下...
    他是多麼希望爸爸媽媽陪在身邊,一起帶他去遊樂場,一起陪他玩滑滑梯,一起陪他吃著貴陽的美食,買很多很多的玩具,只是今天,我有更重要的人需要陪伴,沒法陪伴他,我僅通過訴說的方式給他最好的祝福,願他快樂成長!幸福每一天!2月11日下午,當我即將跟隨貴州省援助鄂州第四批醫療隊出徵,我的琪丞,並不知道我要去哪兒,他沒有難過,沒有擔憂,只是跟我說了一個簡單的「媽媽拜拜」。
  • 「你有多美」「疫」線日記:我想握住你的手
    纖細嫩滑的手,是年輕女子的手;粗壯老繭的手,是勤勞母親的手。今天要說的這雙手,是醫務人員的手。這一雙手,治癒過無數的病人;這一雙手,安撫過無數病人;這一雙手,給了無數病人希望;這一雙手…… 然而,有這樣一雙手,每天要為近200人拍片等輔助檢查,為臨床醫生提供輔助診斷,為病人指明治療方向。
  • 「女兒,對不起」「媽媽,我在鎮海等你」,援鄂媽媽隔空對話女兒……
    2月8日的凌晨,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對上您滿含歉意的眼睛,看到爸爸幫您連夜打包行李,聽到外婆絮絮叨叨的囉嗦,我知道,您作為「戰士」,要上前線了。果然,第二天,您便作為寧波市第二批援鄂工作者,奔赴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 《我和我的家鄉》廣州路演 鄧超請援鄂醫生看電影
    故土情、家國情感動呈現,笑淚交織引萬千觀眾力贊,《我和我的家鄉》已成為國慶中秋假期闔家首選!10月3日,電影全國路演歡樂接跑,鄧超、俞白眉、苗阜現身廣州,分享《回鄉之路》單元背後的真實事跡與感動,鄧超現場兌現與援鄂醫護工作者的承諾,溫暖互動氣氛熱烈。
  • 「陝西援鄂醫療隊員疫區日記」致牽掛我的人:原諒我的不辭而別,我...
    陽光報聯繫到前方醫護人員,在緊張的救援工作間隙,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疫區一線工作生活的細節,並開闢專欄「陝西援鄂醫療隊的疫區日記」,在陽光報、陽光網、官微、官博、少年家國信公號及本報其它各新媒體平臺推送。
  • ...山東援鄂醫療隊員深情講述——「武漢人民這份情,我永生難忘」
    山東援鄂醫療隊員姚文明登上黃鶴樓,拍攝武漢美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芳 王際凱「拾級黃鶴樓,極目楚天舒,太棒了!」10月3日上午,雨中登上黃鶴樓,山東援鄂醫療隊員姚文明有些激動。抗疫期間,他曾透過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7樓窗戶,匆匆一瞥黃鶴樓夜幕中的身姿。從此,心心念念。登黃鶴樓、逛戶部巷、坐輪渡遊長江,這一次,志願者帶著姚文明夫婦穿行在武漢的大街小巷,感受疫後重振的活力。「煙火氣令人心醉」「姚醫生,歡迎來武漢!」
  • 深圳女醫生北上援鄂:家鄉有難,我一定會盡我所能
    據悉,李多雲是深圳援鄂醫療隊中唯一來自區級醫院的醫生。在出發前幾天,協和深圳醫院為李多雲舉行了歡送會。協和深圳醫院院長鄧啟文表示,當前正是控制重點疫區疫情,控制傳染源的緊要關頭,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體現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 「幸福記事本 書寫新生活」劍河援鄂醫生李維一家:幸福在相冊裡流淌
    李維援鄂歸來時和家人的合影。父親李慶明最「驕傲」的一張照片,是迎接兒子李維援鄂抗疫回來的一張合影。  當看到醫院發出的援鄂通知後,李維第一時間提交了「請戰書」,並隨後被選入貴州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湖北。李維和父母、妹妹翻閱老相冊本。
  • 中國發布丨國家援鄂醫療隊員王慧:為掌握「硬核」護理技能,我...
    為抗擊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協調全國醫療資源,組建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目前,組織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等調派346支國家醫療隊42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1月26日到2月7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已派出三批137名醫務人員挺進武漢,開展醫療救援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該院院長喬傑親自帶隊出徵,該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沈寧等隨行。
  • 高二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應酬、出差……總之,各種各樣的目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早出晚歸。若沒有記錯的話,與父親同桌吃飯,大多屬於過節時日。而且,父親匆匆吃過,便開始新一輪的奔走。在家時,大多時候是碰不上父親的。即使是早晨,我也捕捉不到記憶中,他那挺拔的身影。若我早起,父親則在沉睡;當我起晚了,卻是人去「房」空了。
  • 《人間世·抗擊疫情特別節目》開播:援鄂醫患的動人故事
    前四集將從多個角度呈現上海援鄂醫務人員在武漢抗疫的經歷:《紅區》揭開ICU病房中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 ;《相逢》展現援鄂醫務人員在武漢的種種珍貴相遇;《臉龐》記錄一百位醫務人員在武漢的經歷和感受;《雷神山往事》講述上海ECMO分隊利用高超技術幫助患者挺過艱難時刻;《我要找到你》與《我會陪著你》則是呈現疫情爆發後,上海公共衛生系統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記錄上海各大醫院中醫護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動人故事
  • 「援鄂講述」楊舒:長大後,你要努力成為照亮別人的人
    講述人:楊舒楊舒,1982年出生,2004年參加工作,現任六枝特區人民醫院內三科護士長,為貴州省第4批援鄂醫療隊隊員。1月29日,我第一時間遞交了馳援湖北的《請戰書》,因為我的小女兒還小,護理部主任打電話問我孩子怎麼辦?當時心揪了一下,是啊,孩子的爸爸也不在六枝,兩歲的小女兒和三年級轉折的大女兒該怎麼辦?
  • 【你有多美】援鄂64天轉戰三家醫院 29歲北京醫生張臻:在武漢總有...
    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生張臻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出徵」時還不知去往武漢何處「2月4日出發的時候,我們都還不知道要去武漢哪家醫院。支援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通知還是在高鐵上接到的。」張臻告訴記者。當時,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還沒有開艙,「包括我們在內,還有幾批救援隊被提前調集過來備戰。」張臻說。
  •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援鄂心理專家李莎莎:沒有救助需要就是最好的...
    省二醫心身科副主任、援鄂心理專家李莎莎26日凌晨時分,省二醫心身科李莎莎抵達武漢,她的援鄂日程就此開啟。當晚,她在朋友圈寫到:「已順利抵達武漢,在此一併感謝所有人的關心!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加油!」  「我來這邊的任務主要是為貴州省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工作的醫療隊員展開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包括對所有隊員的一個心理評估和篩查,並對篩查出來的高危情況進行幹預,同時為有心理救助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服務。」李莎莎介紹說。  李莎莎抵達武漢後住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江夏區境內,也叫光谷。
  • 爸,我想握住你的手
    「大妹,你打電話來啊!」的,「是的。」「等等,我先放下擔子。」爸激動地說。「爸我們下個星期天回家媽身體還好嗎?」「你媽呀,好著呢,你專心讀你的書,家裡有我,你不用擔心,沒什麼事,就掛了,我去給黃豆施肥了。」「嗯」我急忙掛斷電話,眼睛卻溼潤了。
  • 「援鄂講述」陳亞:戰疫,讓我又向黨組織靠近了一步
    2月4日凌晨,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我接到了護理部張璐主任的電話,說我們醫院有兩名去湖北支援的護理人員,要求馬上傳達下去,問我們科室有誰願意去。我當時想,我是本科室的護士長,當然我去啊!雖然我不是黨員,但工作中也是向黨員看齊的,更何況這種救人於水火的關鍵時刻,我必須帶頭示範,挺身而出,而且我有15年的臨床護理經驗,我也有信心和大家一起打贏這場戰役。於是,我毫不猶豫請戰要求去抗「疫」一線,張璐主任考慮到我的二寶還小,才有一歲,反覆問了我三遍:「你考慮清楚沒有?你二寶才一歲,你真的要去嗎?」我也堅定回覆:「我要去!」
  • 援鄂天使摘鏡記|6分鐘 華山眼科助她重獲清晰
    醫護人員們踐行使命,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真正彰顯出新時代最美「逆行者」的擔當精神。此番痛苦真是難以言喻,援鄂護士張莉(化名)回憶道。「我從初中就開始近視,戴眼鏡十多年了。其實我很早就有計劃摘鏡,但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原因擱置了。經過這次援鄂經歷,我深深體會到戴眼鏡的不便,原本就不喜歡戴眼鏡的我下定決心要摘鏡!」援鄂歸來,張莉開始向身邊做過近視手術的朋友打聽,問哪個醫院做得好?近視手術疼不疼?會不會有副作用?
  • 「你有多美」再出徵!致援鄂疾控戰士:疾風知勁草,烈火淬真金
    這一天,海南疾控第二批援鄂隊員踏上了奔赴武漢的徵途。至今日,我們的第一批援鄂隊員已經在郢都荊州度過了第5個工作日,他們不負眾望,馬不停蹄、科學有序地展開現場流調、檢驗檢測、消殺等各項工作,在家鄉以外的戰場繼續奉獻光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平凡崗位亦展豪傑情懷。
  • 我記得,你不會再出現了,你不會再握住我的手,對我溫柔地微笑
    樹枝上顫抖的枯葉是忍受風的誘惑,脫離了母親的手,將其拋在了大地的懷抱上。如果您離開,就無法返回。一個人安靜地走在原本已經很慢的小路上,突然聽到一陣清澈的精神,轉過頭,看著池塘邊的追逐人物。為他們鍍上了餘暉。一層溫暖的橙色就像一張已經發黃的圖片……從前,我們曾經像那樣奔跑而笑。你說過要帶我去爬每一座山,去探索一個山洞。你說過要帶我去小河捉魚,帶我去泛pan牛。
  • 鄧超邀請援鄂醫生看《我和我的家鄉》,被贊其暖心,也被「催債」
    還記得今年疫情嚴重時候,有位援鄂醫生陸毅飛是鄧超的粉絲嗎?當時在網絡上,陸毅飛表示自己很喜歡鄧超。但沒想到,自己追星成功了!鄧超與自己連線唱了一首《奔跑》,鄧超知道當時援鄂醫護人員的不易,表達了感謝之情,主動要了陸毅飛的聯繫方式,還邀請陸毅飛一起運動、唱歌以及邀請陸毅飛以及他的同事們一起看電影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