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空閒時間刷視頻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娛樂活動,西瓜視頻作為一個用戶流量巨大的視頻APP,發展至今有許多值得借鑑學習的地方。本文梳理了西瓜視頻的發展歷程和迭代路徑,並從用戶、產品功能、頁面設計及交互體驗等角度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與你分享。
總的來說,西瓜視頻經歷了由PGC短視頻平臺(頭條視頻)→PUGC短視頻平臺→PUGC綜合視頻平臺的逐步轉變,其內容涉及領域也逐漸覆蓋短視頻、直播、長視頻等多種形式。
相應的,APP產品也隨著定位的調整和內容形式的拓展而不斷迭代,逐漸豐滿,從而發展為現今的最新版本。
2.1.1 產品發展概述
頭條視頻(西瓜視頻前身)於2016年5月正式上線,內容以PGC短視頻為主,定位是個性化推薦的短視頻平臺,通過算法分析用戶的瀏覽量、觀看記錄、停留時長等進行視頻推薦。藉助於今日頭條推薦算法的成功模式和短視頻行業爆發的契機,頭條視頻迅速獲得了用戶認可;並且其投資數十億扶持短視頻創作者,使得平臺內視頻的入駐量、內容量得到快速增長。至2017年6月,用戶量已破1億,DAU破1000萬。
2.1.2 產品迭代
這一階段,[頭條視頻] 作為今頭條系的短視頻產品,上線了大量產品功能,基本解決了用戶使用一個視頻APP需要的基礎功能。其主要版本迭代和更新說明如下圖所示,不難發現,除基礎的設計優化外,這一階段著重於用戶體驗的優化。
2.2.1 產品發展概述
乘著前期的強勢增長,頭條視頻在2017年6月8日,將品牌命名為 [西瓜視頻] ,並更換logo和給出全新slogan [給你新鮮好看] ,開啟了品牌換新迭代之路。
據負責人張楠介紹,西瓜視頻之所以升級為獨立品牌,是希望在短視頻行業擁有更清晰的品牌辨識度。更名後,西瓜視頻從扶持原創作者計劃、全新升級原創作者平臺等方面發力短視頻業務。同時推出3+X變現計劃,包括平臺分成、邊開邊買、直播功能、西瓜出品等多項內容,並成立20億聯合出品基金,幫助平臺創作者變現。同年10月,西瓜視頻用戶量突破2億,已然成為國內最大的PUGC短視頻平臺。
2.2.2 產品迭代
在這一時間段,產品雖然進行了迭代,但核心功能變化不大,主要是進行體驗優化(彈幕功能升級、視頻連續播放、搜索功能優化)和吸引用戶的功能迭代(小視頻、支持上傳系統視頻)。
值得關注的是 [小視頻] 被給予了單獨TAB位置,也可看出這一階段西瓜視頻在坐穩PUGC短視頻平臺的頭把交椅做出的改變和努力。
此外,用戶關注帳號後會被推薦其他相關帳號,以及用戶上傳的視頻會被推薦給其他用戶,一方面可以為普通用戶精準推送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創作者提供創作動力。
2.3.1 產品發展概述
進入2018年之後,西瓜視頻增速明顯加快,至18年2月份,用戶量突破3億,日均使用時長超過70分鐘,日均播放量超過40億。但也面臨DAU數據停滯(2018年維持在4000萬左右)、監管要求整改、內容競爭差異性不足的問題。
於是西瓜視頻逐漸發力直播和長視頻領域,推出《百萬英雄》直播答題,風靡一時。同年8月,西瓜視頻宣布未來一年將投入40億製作移動原生綜藝,正式進軍長視頻領域,首檔節目便是汪涵主持的《頭號任務》。10月份,西瓜視頻再次升級APP和品牌,意在鼓勵更多元化的內容創作,不斷延伸內容外延,拓展至直播、自製綜藝等視頻內容領域。
2019年1月17日,西瓜視頻總裁宣布西瓜視頻的全新品牌定位:聚合多元文化的綜合視頻平臺,將內容生態聚合為500多個品類,並發力原創自製,開始朝著PUGC綜合視頻平臺的方向努力。其後推出一系列微綜藝節目:如《考不好沒關係?》、《我們住在80年代》、《大叔小館》等,雖然擁有不錯的明星資源,但節目本身並未引起太多關注。西瓜視頻作為這個領域的新手還處於試錯過程,仍需補課。
據西瓜視頻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擁有3.5億用戶,日播放量5000萬,使用時長達80分鐘。相比2018年,用戶增長5000萬,使用時長增加了10分鐘,增速趨於緩慢。增長的背後不只是自製綜藝這隻看得見的手,另一隻看不見的手也在行動。
西瓜視頻在版權採購方面一直在低調進行,覆蓋了電影、電視劇、綜藝、少兒等不同品類,包括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動漫等。但其版權採購策略並不激進,購買的電影電視劇版權更多的是經典資源(如《亮劍》、《神鵰俠侶》等),並非是新上線的內容。
但到了2020年,這一進程開始變得激進,無論是春節期間拿下《囧媽》的獨播版權,還是買下《2020中國好聲音》的全網獨播版權,都顯示出了其在促進用戶增長和推進長視頻內容業務的野心。
2.3.2 產品迭代
在這一階段,西瓜視頻仍舊進行了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化,例如個人主頁的改變、視頻清晰度的升級,支持雙指控制視頻頁面大小、自動續播功能的上線等等。
對於創作者而言,優質作者更易被用戶發現,並且支持了錢包頁面的提現功能,給創作者帶來了更多的曝光量和便捷的使用操作;同時其還完善了發布視頻時的編輯功能,使得用戶拍攝、發布視頻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更重要的是,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西瓜視頻在這一時期向直播、長視頻領域布局,由此APP也上線了直播功能,並屢次對直播體驗相關功能進行優化(如舉報、抽獎功能,粉絲團功能,以及後期全面開放直播權限等等);而關於長視頻,APP則上線了 [放映廳] 頁面,將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內容歸屬於此模塊,並且支持了同系列視頻的展示和系列聯播的播放模式。
從這一方面的更新說明可以看出,西瓜視頻在不斷地豐富和補充視頻內容,上線了多部電影、電視劇和自製綜藝。
回顧西瓜視頻的發展歷程和產品迭代,可以發現,APP需要承載的內容形式越來越多,需要同時關注到短視頻、直播、長視頻。
另外,作為一個不僅僅是可以看視頻,還鼓勵越來越多的用戶發布視頻的平臺,不但需要優化PUGC創作者的操作體驗,還應照顧到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
因此,以西瓜視頻目前的發展方向來看,APP端應會依據其運營活動的開展,更加合理地分布視頻內容,同時優化和協調平臺用戶(含創作者和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朝著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西瓜視頻的用戶,主要有兩大類,即內容的需求者(普通用戶)和內容的創作者。
3.1.1 內容的需求者(普通用戶)
西瓜的用戶性別差異不大,但男性佔比相對較高,為54.4%。
年齡分布上,40歲以下用戶佔7成以上,其中31-35歲和25-30歲的用戶佔比較高,分別為25.2%、21.2%,由此可見中青年為西瓜的主要用戶。
另外,用戶的城市等級分布偏低線城市,二三四線城市的用戶佔比總計達64.9%,但一線和新一線的用戶在近年來呈增長趨勢,其中重慶、北京、上海等為典型城市。
對於視頻內容的偏好,西瓜用戶最常觀看影視類視頻,高度認可(點讚)遊戲類視頻,並對情感類視頻充滿好奇。
另外據巨量算數發布的《2019年西瓜視頻用戶洞察報告》,結合用戶的屬性和偏好,西瓜典型用戶群體主要有以下5類:
3.1.2 內容創作者
視頻內容上,前Top5為影視、遊戲、音樂、美食和綜藝。其中,影視作為視頻量最大分類,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影視類作者的數量已超110萬,「大白話本人」、「花町館長」、「谷阿莫 AmoGood」為其中的代表,均坐擁大量粉絲。
遊戲類視頻作者達66萬,較去年同比增長66.1%,「陳大白遊戲解說」、「老撕雞」、「正經的江叔」為典型遊戲視頻作者。
此外,音樂視頻作者同比增長3.6倍,數量已超67萬,「靚聲」「東北關姐」、「音樂小魔王」為其中的代表。
美食類作者數量也達67萬,同比增長95.1%;綜藝類視頻作者數量為42萬+,主要合作平臺包括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等電視臺,優酷視頻、芒果TV等在線視頻平臺,以及燦星製作、歡樂傳媒、千足傳媒等影視製作公司。
3.2.1 場景一:內容消費
小A,男,20歲的一名大學生。喜歡在西瓜視頻上觀看港片,尤其喜歡周星馳的電影,經常反覆觀看。之後隨著西瓜上線的片源越來越多,也會觀看一些新上線的影片。基本是通過 [放映廳] 頁面搜索和觀看影片。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也非常喜歡影視片段剪輯,在被引起觀看完整版的興趣時,會通過視頻下方的按鈕跳轉至正片。
小B,女,24歲,一名職場女性。在下班之餘的空閒時間喜歡看綜藝,但是由於時間有限無法緊追更新,所以會在周末的時間裡集中刷視頻。由於西瓜視頻廣告少,綜藝片源多,經常使用西瓜視頻集中刷綜藝。但是她也逐漸發現一些熱門綜藝並不能在西瓜視頻上找到片源。
小C,男,18歲的一名大學生,喜歡打遊戲。在西瓜上關注了許多遊戲創作者,在閒暇時候會刷一刷他們的視頻,學習一些操作技巧,並通過發彈幕的方式與其他人交流,他感到很開心。但是由於關注的帳號越來越多,當自己非常喜歡的作者發布動態時,在 [首頁] 的作者頭像欄中不太找得到,經常需要右滑到達。
小D,男,34歲,職場中層人士。平時會關注數碼、汽車類的內容,休息時喜歡刷一刷西瓜視頻上的汽車、數碼類的視頻,近期考慮換手機、買一臺新車,因此對平臺上的測評類視頻非常感興趣,因此不僅關注了品牌的官方帳號,也關注了一些優質的原創者。
3.2.2 場景二:內容創作
小E,女,21歲,喜歡追星,平時喜歡剪輯一些明星的綜藝、動態視頻,不僅會發布在西瓜視頻上,也會發在自己的微博的明星粉絲超話上,由於這種視頻的剪輯難度不高,因此一周可以發好幾條。但是慢慢地,由於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她發布的視頻的播放量越來越低。
小F,女,24歲,文化水平不高。從小生活在農村,在平時喜歡拍一些自己農作的日常生活。最初是由於興趣,但由於西瓜對三農領域的視頻的流量扶持,加上自己的視頻在風格上樸素真實,收穫了許多粉絲,之後開了西瓜小店,售賣一些農產品。因為廣告收入和電商銷售分成,她通過西瓜視頻逐漸改善著生活質量。
小G,女,22歲,長相甜美,唱歌動聽。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西瓜的一名主播,於是每天晚上會開直播唱歌,由此收穫了許多關注,粉絲中以男性為主,但是時間長了很難再吸引新的用戶關注,在收入上也不太穩定。
小H,男,28歲。作為入駐西瓜的優質內容創作者,會定時創作一些美食類視頻,雖然剪輯和製作相對粗糙,但是會依據不停地嘗試新菜譜,自己學習做菜的同時也教大家做菜,並且其語言風格幽默搞笑,因而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他有考慮過與西瓜獨家籤約,但最終還是決定在多個平臺進行分發,這樣更為保險。
西瓜視頻APP(4.7.4版本)的功能結構分為5大模塊:首頁;放映廳;發布;直播;我的。
五大模塊均可通過底部的Tag進入,其中:
正如上文中的用戶分析環節所述,西瓜的用戶可粗淺分為普通用戶和創作者。
其中,普通用戶的需求主要是看視頻,從單純的使用路徑上講,用戶可以:
關於創作者,其實可以進一步分為UGC和PGC。
其中體量最大的是UGC,他們的特點是不只是內容的消費者,也是內容的創作者。但其發布內容多是出於內在驅動,如簡單地記錄生活、分享動態等,並不似專業的創作者一樣具備視頻拍攝和剪輯的專業性、更新時間的固定性和內容的深度和豐富性等,因而多數視頻同質化嚴重、視頻質量良莠不齊,也自然難以得到平臺的流量曝光支持而受到其他用戶的喜歡和關注。
但是,自然也會產生一些優質的內容和創作者,其便會逐漸成長為PGC。當然,PGC們可能是在單打獨鬥,也可能由專業的團隊支持,也就是那些MCN機構。
但是,無論是UGC還是PGC,他們使用APP的流程也是統一地通過 [發布] 功能來實現的,其後經審核後會由平臺依據各項指標(如內容性、互動度、粉絲數等等)進行流量分發,經過幾輪的篩選下來,優質的內容自然會被展示至更加具有曝光度的位置(如搜索頁面下的「熱門作者」)。
同時平臺的推薦系統也會根據普通用戶的興趣和行為痕跡等,向其推薦「感興趣的內容」,由此,平臺便連接起了內容消費者和內容創作者。另外,由於西瓜視頻內容的快速擴展,也會將優秀的影視作品等(長視頻)優先展示至對應的頁面。以下是詳細的業務流程圖展示:
正如上文提到,西瓜視頻隨著內容的豐富已經不斷打磨了本身APP,基本形成了符合其綜合視頻平臺的定位的產品APP界面、功能和交互,呈現出了目前的4.7.4版本。
無論是視頻內容的分類還是用戶體驗,整體上都有不錯的表現,達到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本文仍未涉及具體的APP頁面展示,另外畢竟產品無完美,仍需要不斷試錯與迭代,本節內容就從產品的頁面出發,對一些功能和交互進行體驗與分析,並祈求能夠對西瓜視頻的後期改善提出一些建議。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並未能夠對所有頁面和功能、交互進行一一分析,僅將自己感興趣的、體驗到的頁面做了分析,同時依據自己的想法給出了一些優化建議和頁面原型圖。
打開西瓜視頻APP,經過5s的開屏廣告後,默認進入 [首頁] 頁面,且默認顯示「推薦」頻道下的視頻列表,如下圖所示:
整體上看,搜索欄作為用戶最常用的功能之一,被放置於頁面最頂端的位置。
其下為頻道分類欄,點擊各頻道即可進入相應的視頻分區,可以看到默認前五的頻道為關注、推薦、電影、電視劇、小視頻。
用戶關注的帳號處於頁面上方的位置,被給予了較大空間,並且當用戶關注的帳號有更新時,該帳號的頭像會出現強調的「填充圈」以起到提醒用戶的作用,點擊帳號的頭像即進入作者的主頁。
另外便是視頻列表,佔據了該「推薦」頁面的最大空間,顯示帳號的頭像、暱稱等基本信息,用戶點擊視頻即可播放,同時可進行點讚、評論、收藏等一系列操作。
最後,底部為主功能導航區,點擊相應功能及即進入相應界面。整體頁面簡潔明了、信息表達清晰。
優化建議:
雖然整體頁面布置上沒有什麼缺點,但筆者還是想要提出一個小建議,即在頁面的左上角(搜索欄的左邊)增設用戶的頭像,點擊頭像跳轉至 [我的] 界面。
即如下圖B站的設置一樣:
理由:
正如西瓜的價值主張一樣,其鼓勵和倡導用戶分享自己的生活,鼓勵多元化的內容創作,也即在培養和強化用戶的自我表達意識。那麼無論對普通用戶還是專業的創作者來說,在網絡上具有身份的映射途徑,並且感受到自我表達和尊重是十分重要的。而頭像、暱稱、個性籤名均在傳達著個體的某種身份識別和自我意識。將用戶的頭像放置於頁面左上角可以強化用戶的滿足感和被尊重感,進而也可增強用戶對於平臺的好感。
另外,點擊頭像進入 [我的] 頁面已成為用戶十分習慣的一種方式,極易被用戶接受,契合當下的交互方式。
由於頂部的搜索欄不止存在於 [首頁],也存在於 [放映廳] 和 [直播] 模塊(如下圖所示),且在三個模塊下點擊搜索欄後均會進入同一搜索頁面,故在此進行一併的分析。
如圖所示截取的是同一時間三個模塊的頁面以及從該頁面的搜索框進入的搜索界面。
首先可以發現,[首頁]、[放映廳]、[直播] 頁面中的搜索框內的「系統推薦內容標籤」並不似騰訊視頻等平臺會輪番滾動從而顯示不同的內容,而基本上是固定的「XX | XX」的內容和形式,只有在重新進入APP時才會發生變化。
另外據觀察,三個搜索框的推薦標籤內容是不同的,[首頁] 的推薦標籤相對更與用戶最近最新的行為相關, [放映廳] 則更與用戶近期(幾周前)的行為數據相關,[直播] 則是兩者的綜合,這一推測來自於筆者的體驗(近幾天看了幾部古天樂的電影和警匪片,而奔跑吧兄弟則是一個月之前觀看的)。
其次,用戶點擊進入搜索界面後,搜索框下的「快速選擇內容」的標籤與上一級搜索框內的內容標籤是一致的,這其實是對用戶行為的一種引導,用戶點擊對應標籤後即可直接顯示出搜索結果頁。
比如圖5-1-b中,點擊「奔跑吧兄弟第四季」就可顯示出搜索結果。最後,搜索界面整體上是一致的,內容分布為兩列的形式,擁有搜索歷史的記錄,以及猜你想搜、電視劇、電影、熱門作者等推薦內容,都能夠起到方便用戶操作的作用。
優化建議和理由:
改變搜索框內推薦標籤的內容和形式,也即採取輪播形式,每間隔3s顯示下一條內容,並且取消「XX | XX」的形式,只顯示「XX」,同時在每條內容後顯示分類標籤,如「中國好聲音2020 [熱播]」、「香港警匪片 [推薦]」等。
理由:
雖然 [首頁]、[放映廳]、[直播] 的推薦內容不一,但對於推薦搜索的功能,應當覆蓋個性推薦、熱播熱搜等多種形式,一方面給予用戶更多選擇和更好地體驗,另一方面也可給平臺在一定時期內主推的內容起到宣傳導流的作用。增加 [熱播]、[推薦] 等標籤則能使信息傳遞更加清晰並引導用戶產生搜索和觀看行為。
取消搜索界面中搜索框下「快速選擇內容」標籤的展示。
理由:
即便此種展示會方便用戶點擊選擇,但有一種多此一舉的感覺。因為在用戶未主動輸入時,搜索框內會顯示推薦內容,用戶直接點擊搜索框右側的「搜索」二字也可跳轉至搜索結果頁面。
另外從搜索界面的內容分布來看,有「搜索歷史」、「猜你想搜」等,而「快速選擇標籤」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分類,再有用戶完全可以點擊「猜你想搜」、「電視劇」、「電影」下的推薦內容從而快捷地到達自己想看的視頻結果。當然前提是諸如「猜你想搜」下的算法推薦結果足夠精準,這便要求平臺優化算法推薦。
優化後的頁面示例如下圖 5-1-g 所示:
頻道分類欄也並非 [首頁] 獨有,其他主功能頁面也有頻道分類,因此在這一小節進行綜合分析,並求找到其中的不足及提出優化建議。
首先,[首頁] 的頻道分類最多,除「關注」、「推薦」外,還有「電影」、「電視劇」等長視頻分區,以及「遊戲」、「校園」等短視頻分區,涵蓋的視頻形式和種類十分廣泛。點擊分類欄右側的「更多」圖標即跳轉至全部頻道顯示和管理頁(圖5-1-h2),通過「編輯」功能(圖5-1-h3),用戶可自定義管理頻道,選擇刪除/添加頻道,以及對頻道進行自由排序,其中「關注」和「推薦」功能被系統限制而無法更改,這給予了用戶管理和選擇的空間。
其次,[放映廳] 和 [直播] 頁的頻道分類則較集中。其中由於 [放映廳] 為獨立的長視頻專區,其目前主要有「推薦」、「好聲音」、「電影」、「電視劇」、「少兒」、「紀錄片」、「動漫」、「綜藝」、「好萊塢」等多個頻道。[直播] 頁則有「推薦」、「遊戲」、「音樂」、「鄉野」、「生活」、「媒體」、「懂車帝」等多個頻道。
此外由於頻道分類並不算多,用戶通過右滑頻道欄的方式即可瀏覽更多頻道,故沒有似 [首頁] 一般的自定義管理頻道的功能。
優化建議和理由:
取消 [首頁] 中「電影」和「電視劇」的頻道,增設「熱播影視」頻道。
理由:
正如本文功能結構圖中所展示的,[首頁] 展示的內容主要是短視頻,包括「遊戲」、「音樂」等26個頻道,但是由於西瓜定位的轉變和內容邊界的拓展,其將電影、電視劇、綜藝等作為長視頻領域的發力點,從而在 [首頁] 給予了「電影」、「電視劇」和「綜藝」(如「好聲音」)展示的位置。其中,電影電視劇作為西瓜用戶最常觀看的類別,其默認位置居於「推薦」之後(圖5-1-j1)。但是這便與專注長視頻的 [放映廳] 內的頻道分類有了重合,容易使用戶產生困惑(圖5-1-j2)。
對比 [首頁] 和 [放映廳] 中的「電影」頻道頁可以發現,兩者在內容布局上基本一致,無論是滾動窗推薦、篩選功能,還是影片列表頁的專題區和推薦影片區,基本沒有太大差別。但是 [首頁] 的內容上會更加貼近時事與熱點,例如在黑豹男主去世時,[首頁] 立馬上線了《黑豹》影片以及男主的作品回顧專區,而 [放映廳] 的「電影」頻道並無這一動作。
另外, [放映廳] 的「電影」頻道頁則更加全面和精美,例如默認專區的分類不僅有熱播榜單還有即將上映的影片區。
[首頁] 和 [放映廳] 中的「電視劇」頻道頁也基本一致,但依然 [放映廳] 的「電視劇」頻道頁更為全面,擁有各種劇場專區與「為你推薦」的電視劇列表。
因此可以看出,[首頁] 中的電影電視劇頻道主要的目標應是為用戶提供快捷的入口,起到導流的作用的同時,能夠為用戶推介更加切合熱點的內容,這主要是因為打開APP後默認進入的是 [首頁],擁有更多的曝光量。因此承襲這一邏輯,我們取消 [首頁] 中「電影」和「電視劇」的頻道,但增設「熱播影視」頻道。
這一改變可以使得 [首頁] 的頻道設置更加精簡,免除用戶的疑惑,同時更加注重優質內容的推介,如當西瓜拿下熱播影視的版權時,亦或做一些熱門專區的合集時,更加精準直接。但此舉的問題在於可能會使原先的用戶產生不習慣感,因此仍需評估和考證,但這一思路或許有助於西瓜對短視頻和長視頻的內容進行整合。
改變 [首頁] 中「推薦」頻道的頁面內容布局。
理由:
近期西瓜拿下了中國好聲音2020的網絡獨播權而將「好聲音」也放置在了 [首頁],自然也是為了獲得用戶更多的關注。這與「電影」、「電視劇」頻道一樣也會對原本 [首頁] 的主推的短視頻內容造成一定衝擊,但這種方式作為一種常用的手段也無可厚非,其後隨著西瓜自製綜藝的增多或拿下更多熱門綜藝的網絡播放權,依然可採取這一方式快速到達觀眾的視野。
同時本人發現當好聲音上線時,「好聲音」頻道並沒有第一時間被設置於 [首頁] 的「推薦」之後,而是隨著節目的熱播才佔據了更有利的位置。或許西瓜在這一點的實施上也有所考慮而顯得並不激進,畢竟 [放映廳] 中已經及時增加了「好聲音」的頻道入口和專門的頁面。
因而筆者考慮改變 [首頁] 中「推薦」頻道的頁面布局,其原因有兩個:一是打開APP默認進入的是 [首頁] 的推薦頻道,相比於其他頻道具有更強的曝光優勢;二是可以在產品層面上,為之後西瓜上線新內容而有調整的需要時提供一點新思路。
本人觀察和體驗了一些其他的視頻APP,以騰訊視頻為例,打開APP後默認進入 [首頁] 精選頁面(圖5-1-j5),其上方為滾動窗模式,推薦近期熱播或新上線的內容,不止包括電影電視劇,還有許多綜藝節目以及一些廣告。
其中,點擊電影和電視劇直接播放完整版,而點擊綜藝節目則默認播放「看點」Cut片段,用戶點擊選集區的「完整版」後可播放完整節目(圖5-1-j6)。因此西瓜可借鑑這一方式,以更好地推介目前主攻的綜藝內容,當然也可同時推薦影視視頻。相應地則需稍微改變 [首頁] 推薦下的頁面布局。
那麼,綜合以上的兩點改動,給出新的頁面原型圖:
如下圖5-1-l所示,[首頁]「關注」頁中,居於頁面上方的是用戶關注的人的頭像列表欄,用戶可以右滑的方式查看更多關注的人;其下為推薦視頻的列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視頻並非為用戶關注的人所「最新」發布的視頻。
其次點擊相應頭像則進入「我關注的人」界面,在此界面中,作者的視頻為按時間排序,最新發布的視頻排列在前;用戶通過左右滑動則可查看其他關注的人的視頻主頁;另外點擊「個人主頁」即可進入對應的作者的個人主頁,默認顯示「視頻」欄的內容。
優化建議和理由:
關於用戶關注的人的頭像欄:
理由:
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戶查看自己喜歡的作者的主頁/視頻。現有的「關注」頁下查看更多關注的方式僅僅為右滑,但隨著用戶關注的作者數越來越多,這一方式自然就不甚方便。另外將用戶最常訪問的作者頭像顯示在前可以增加作者與用戶的黏度,而增加「全部關注」的功能則是給了用戶查看和管理關注的快捷入口。
因此,優化後的此頁面原型圖如下所示:
關於 [首頁]「關注」下的推薦視頻:優先顯示用戶關注的人「最新」發布的視頻
理由:
現有的此頁面推薦的視頻為用戶關注的人發布的視頻,但並非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大多數為幾周或幾個月前的視頻,並且刷新後會顯示不同的視頻。可以理解這一做法能夠提高作者的視頻的曝光度,讓用戶可以查看所關注的作者的其他視頻,而不僅僅是最新發布的內容。但是以用戶角度來講,用戶更傾向將喜歡的作者的視頻的全部/大多數都觀看一遍。
也就是說,只要用戶對喜歡的作者形成了偏好和依賴,就會自發主動地去觀看作者的其他視頻。那麼,既然「關注」佔據了 [首頁] 頻道欄最前端的位置,那用戶自然會期望進入後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所關注的作者的最新視頻。雖然用戶通過其他方式(如點擊作者頭像進入「我關注的人」界面)也可達到這一目的,但相對來說,還是在「關注」下就可以看到最新內容來得更為直接高效。
「我關注的人」界面:增設「動態」欄
理由:
「我關注的人」這一界面更似一個分割出的獨立的視頻觀看區,其布局和風格設定延續了一種獨特的「字節感」,缺點在於與其他頁面的「白色、簡約」風格不太統一,優點在於構建了一個供用戶「沉浸式體驗」的專區。
筆者發現,這一界面其實與bilibili點擊 [動態] 中的UP主頭像之後呈現出的視頻動態頁是相似的(圖5-1-n)。可以看到B站 [動態] 頁分為兩欄,即「視頻」與「綜合」,「綜合」欄不只包含視頻,還包含文字、圖片、直播等動態。
以「視頻」欄為例,點擊該欄下的up主頭像,即顯示出該up主的視頻動態頁,通過左右滑動的方式可查看其他up主的視頻動態頁。但是,由於B站的個人動態會顯示up主的頭像、暱稱等基本信息,因此用戶可點擊動態塊的頭像從而進入up主的個人主頁,而西瓜則是通過點擊最下方的「個人主頁」實現。
此外,B站點擊 [動態] 後默認打開的是「綜合」一欄的內容,進入up主的個人主頁默認顯示「動態」,也即「綜合」的動態內容,這使得up主的圖片、視頻、直播等動態都能夠得到優先的展示。但是西瓜相似的操作後默認打開的均為「視頻」動態,可見兩者對原創者內容的鼓勵上的側重有所不同。
事實上,西瓜並不支持圖片、文字等動態的發布上傳,也就是說,西瓜作者的動態絕大多數為「視頻」動態(配上標題等說明文字),因此增設「動態」欄較容易實現,可將「視頻」動態包含其中,只需簡單改變原創作者的動態展示方式即可(增加作者的頭像、暱稱、視頻標題等),且這一改變帶來的最大益處在於也可以將西瓜作者的「直播」動態納入其中。
如下圖5-1-o所示,當用戶關注的作者有直播動態時,[首頁] 「關注」中的作者頭像下方會顯示「直播中」,以提醒用戶觀看直播,此時點擊頭像會直接進入直播頁面。但是這一交互方式未考慮到一個場景,也即可能該作者此時正在直播,但同時近期也發了視頻更新,那麼用戶此時點擊頭像只能觀看直播,而不能觀看視頻更新,用戶需要退出直播頁面轉而從其他的界面進入,如 [我的]→「關注」→點擊作者→進入作者的個人主頁→查看視頻更新。
增設「動態」欄後,可將直播連結設於「動態」欄之中,用戶點擊頭像後,默認打開作者的「動態」頁,點擊動態中的「直播連結」後再進入直播頁。這樣用戶也可點擊作者的頭像等進入該作者的個人主頁來查看視頻等其他動態。
綜合以上的說明,給出新的頁面原型圖:
此外,[首頁]「推薦」頻道下也存在關注的作者的頭像欄,因此也應遵循上述的頁面設計和功能交互,在此不再贅述。
即便以上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但從個人體驗方面,西瓜仍有許多的優點,現將本人的感受簡要總結如下:
本人目前是一名產品小白,能力有限,故本文一定存在一些邏輯、結構等方面的不足。歡迎合理的指正與交流。
作者:bryan,19級在讀研究生,目前研二。郵箱:1759846673@qq.com
本文由 @brya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