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兮
---《三國志》讀後感
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舊事重提,亦是久久不能忘卻。今夏,讀慣了《三國演義》的我,觸碰了《三國志》的門檻。初讀下來,確是與演義有諸多不同之處,也有些不適應。但今日復讀感受卻是良多,那一個個沒有章節的人物傳記,硬是把我拉到了一個烽火狼煙的戰場,一個硝煙四起,任我列馬揮疆的戰場。這種戰場,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不管其大小,滿足自身足矣。
《三國志》便是這戰場中最重要的一方天地……
天下之戰
這得用到演義裡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縱觀當時,群雄割據,是那個混亂的年代的一個開始。華夏統一多年,卻是再次版塊分裂,他們和戰國七雄一樣,最開始都是漢室的一個分支。但黃巾軍躍躍欲試,先是搞了個「三才(天、地、人)將軍」,又自創出了什麼「黃天當立」之類的口號,再帶著一群放到後期只能當炮灰的黃巾將,踢了漢室一腳,還真把漢朝踢慘了。發現頂頭上司如此好欺負,那些小勢力也紛紛「鬧起了革命」,硬是把好端端的漢室最後一代皇帝——漢獻帝給搞垮了。
那或許可以被稱作亂世,也可以被稱作俗世。
多個勢力集體造反,各自為戰,頓時把漢朝攪成了硝煙與熱血紛灑的地方。一言不合就打架,一打架就搶地盤,一搶完地盤就還想搶,還想搶就得再打架,這麼多的英雄,只為一統天下,逐鹿中原。不過這世道雖俗卻還可以揮鞭、談笑。雖然不算清閒,但也是十分滋潤。俗世,倒還不一定就真俗了。
這時,曹操就現身了。每天喝喝茶,下下棋,日子倒也清閒。這可就惹人奇了——要知道曹操勢力雖不大,但卻比還在賣草鞋的劉備強得多,當時別人就問了:「當今這麼亂,正是你一展身手的好時機呀,你難道不想分得一杯羹嗎?」曹操卻笑著說:「不急不急。」心裡卻早將了其他勢力一軍。
以曹操的性格,能隱忍這麼久,倒也令人驚奇。如同孤狼一般等待最後一擊,這步棋,下得真絕。
在群雄還在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就動了,把漢獻帝「劫持了」。曹操也成了齊恆公之後,第一個弄出傀儡皇帝的人。兵嘛,皇帝多的是,將嘛,夏侯兄弟比那些草包強太多,曹操也裝作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勢力發展速度驚人。
繼這次「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這俗世,也越來越有意思了呢。
隆中對
約莫是過了三、四年,大勢基本已定。劉備也已經不是那個賣草鞋的小子了。這次所說的,正是他與諸葛亮的隆中一談。
諸葛亮厲害,二十四、五歲就成了名士。但說出他的另一個身份,大家可能要大吃一驚——劉表是他的姨夫。但為何諸葛亮不效力沾親帶故的劉表呢?這固然與劉表不會用人有關,但諸葛亮的一句話更有用,「能賢亮而不能盡亮」,他是誰,自比管仲、樂毅的人,會差嗎?會不高傲嗎?劉備來請他的時候,兩人第一次會面就是劉備「如魚得水」,那麼,諸葛亮究竟說了什麼?
總之就是讓劉備守好荊州、益州,靜觀其變。諸葛亮是臥龍,劉備是潛龍,不用說的太明白,兩人自是心意相通--等著別人打好撿漏。前面招賢納士,後面直線強攻,所以諸葛亮才說劉備進可統一中華,退可三分天下。「帝業」不成,還有「霸業」。劉備這條金鯉魚要跳龍門,得靠諸葛亮告訴他水在哪,才能一展身手。
東吳卻也知道三分的重要性,這邊站出來的是魯肅。
可能諸位受演義影響,都以為魯肅是個膽小怕事的老好人,其實他在政治上是十分出眾的。他提出兵分二路,一路西進搶荊州,一路北上拿許昌。這時他們也來了段隆中智戰——孫權想當齊恆公、晉文公,但魯肅直接一針見血地說:「那您還是想太多了,有曹操在還會讓您當恆文二帝?」
恆文當不了,曹操一時半會也除不了,卻不代表無事可做。於是乎孫權選擇了當皇帝消遣。再加上甘寧歸順,孫權按兵不動,倒有江東猛虎的遺風。
孫劉曹三人,以天下為賭注,下了把三人棋……
選秀大戰
當時三國的搶人,和運動場上的選秀大會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年頭,草包好找,人才難尋,這三人又開始暗中較勁,拼命拉攏人心。
劉備搶人靠的是運氣。當時公孫瓚一死,手下人作鳥獸散,其中趙雲早就認定了劉備這潛力股,成了五虎將中除關、張之外的第一人;馬超也是趁馬騰一死擄回來的;黃忠是和魏延殺了長沙太守一同投奔劉備的,此後那叫人才滾滾來。
曹操則文雅得多。先去一個地方搞「文明講演」,弄完之後那些有眼光的人就不淡定了,先瞅瞅自己太守那熊樣,再看看曹操,那叫一表人才,然後就深夜逃跑去追曹操去了。這一幕倒是和「蕭何月下追韓信」一般,只是男一號蕭何缺席了,臨時又不能找那些智商負分的太守頂替,只能讓「韓信」獨自一人驅車奔跑。
孫權看似是三國中最沒存在感的,但實際則不然,就光是他「紫髯碧眼」的相貌,便可以天天上頭條。而且孫權架子低、臉皮厚,在孫權之前的孫堅、孫策都只把東吳建設成了一個小團體。團長是自己,團裡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張昭「五老星」。雖說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人,但這個團隊的排他性太強,根本沒有第七者能插足。
孫權則不同, 多用賢臣,多組團,多聽意見,多用人,這才有了諸葛亮舌戰群儒,即使是諸葛亮,己方也從未陣腳,雖說名將不算非常多,但也將吳國推到了一個頂峰。
數十年後,司馬懿一統三國,「選秀風波」也算結束了,但這段佳話,卻總讓人長籲短嘆。
結束語
我隻身一人,行走在戰場上。風起了,帶起一片黃沙,我不禁抬頭眺望遠處,仿佛還有號角吹響,耳畔依稀是趙雲的「在下常山趙子龍」,眼前是劉備、曹操的身影,紛紛化土而飛。這片戰場,終只有我一人。
不,這是書的世界。
這是一雙手撩開了古代的迷霧。
這是歷史的憂傷,是多少人留戀的溫柔鄉,
這是獨屬於《三國志》,獨屬於讀者的一個世界。
三國爭霸,群雄並起,到這個時候,中原分裂的局勢又一次被拉開。
回望英雄人物,生動活現,躍然紙上,這般樂趣,或許只有《三國志》能給予我們。
那是憂愁不再,只剩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