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上善若水」,到底說的什麼?其實意思很簡單,我們都誤解了

2020-12-23 歷史惟鑑

《道德經》裡面老子說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與別的民族不同,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崇拜水的民族,歷史上但凡是出名的人物,多對水特別感興趣。孔子曾經站在江邊上看著水匆匆的流過去,於是發出了千古慨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俗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麼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要反駁一些最常見的一種誤解,覺得上善若水,就是要像水一樣柔弱,柔弱真的是老子提倡的嗎?並不是的,老子的《道德經》,是一本帝王之書,它就是教人怎麼做皇帝,怎麼統治天下的,你要是柔弱,底下的諸侯還不跳起來直接把你推下來?

而且,水,真的很柔弱嗎?覺得水「柔弱」的人,有沒有看過洪水暴發的時候的場景:海呼山嘯,一瀉千裡,奔騰翻湧,席捲萬物,橫推直闖,蕩平人間,暴躁的洪水仿佛是一個猛獸,根本沒有人能夠抵擋住它的力量,這也叫「柔弱」?

那麼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上善若水的「隨」,什麼叫做「隨」呢?就是水從來不會展現出自己的形態,不會展現出自己的意志,它總是跟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形態,它不會先入為主,所以老子在另外一篇文章裡面寫道他有三寶:

「一曰慈,二曰儉,三月不敢為天下先」

「不敢為天下先」是害怕變革害怕革新嗎?並不是的,相反老子精神的很多弟子都是變革的急先鋒——比如韓非子、申不害。

強調不敢為天下先,就是強調不要先入為主,要先順著環境的條件去了解它的形態和實際情況,然後再做出應對它的措施,也就是後發制人,調查清楚實際情況再發言。這就是水的「隨」。

第二,上善若水的「無私」。為什麼老子總是喜歡說水呢?因為水太向「無私」的道了。這個「無私」不是現在所謂的「無私奉獻」的無私,而是沒有私心,秉承法則的意思。水從來不管你這個地方是好是壞,只要地勢是低的,它就往你這裡來。

「道」也是如此。我們常說:「好人不長命」,為什麼好人不長命呢?因為雖然他是個好人,但他在身體健康這方面不合道,比如一個勞動積極分子,為了勞動經常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那麼:「道」當然不會因為你是好人而放過你,該死的還是得死。

荀子老子這方面的思想,他在《天論》裡面寫到: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水沒有自己的好惡,你可以把它弄得很乾淨,也可以把它弄得很髒,它只遵循自己的規則,人所謂的髒與乾淨,對它又有什麼影響呢?

第三,上善若水的「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重點不在「不爭」,而在於「利萬物」。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一個模範中國人,他應該是有利於天下的,應該是有利於人民的。

那麼是不是建立了一點兒對人民的功績就可以自高自大了呢?並不是的。我們之所以能夠建立功業而有利於人民,並不是因為自己有多麼厲害,而是因為自己的行為合乎道,一切的功勞,都是道在創作啊!

所以老子在另外一章節裡面寫到,什麼才是最好的君王呢?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點在堯的時代實現了,那時候的人們在田野裡勞動的時候歌唱到: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這也是老子所說的: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水灌溉萬物,滋長萬物,但是它從不驕傲,它總是在最低的位置呆著,甚至是替人們承受著最骯髒的地方,乃至於藏汙納垢。這一點則象徵著,作為天子,你不是來享受的,而是來代替上天來管理天下的。

商湯時期,天下很多年不下雨,老百姓的莊稼都要乾死了。湯感到自己有罪過了,作為天子卻不能帶領天下人過上幸福生活,這是天子的失職啊!

於是他蓬頭垢面,把自己當做祭品,獻給上天,並且向上天祈禱:如果天下有什麼過錯,就請把災難降臨到我的頭上吧,不要再折磨我的子民了。於是天上下起了大雨。

這就是商湯對水的精神的效仿,只有「利天下」,才能做好天子的職位。所以老子又說: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什麼樣的人可以託付天下?什麼樣的人可以治理天下?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做天子?那必須是能夠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天下人的。所以姜太公說: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

至於說,某些人覺得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是為了當縮頭烏龜,沒有原則,沒有立場,為了活命什麼都幹,那樣的人連基本的人格都沒有了,又哪有什麼資格來談論帝王之學呢?

相關焦點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想複雜了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上善若水」什麼意思?其實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想複雜了。不知道各位網友對於上善若水是怎麼解讀的呢?有人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善良的行為向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這一個形容充滿正能量人的一個成語,雖說這樣理解很符合我們的觀念,但是卻錯誤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意思就是說:人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 「上善若水」啥意思?原來人們都誤解了,帛書本出世後才真相大白
    通用版本的《道德經》是這麼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實際上帛書上所寫的原文應為:「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 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了
    比如蘇格拉底,釋迦摩尼,還有中國的孔子和老子等人都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兩個學派,一個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另一個則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了。孔子要晚老子一輩,歷史記載中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學。兩位大思想家見面自然是別有一翻盛狀,在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便曾記載過這樣一段兩人相遇的故事。孔子遊學來到魯國,問學於老子。
  • 成語: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多人不大理解其中的真諦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文明古國。在這個歷史歲月當中,我們的先人根據他們日常生活經驗總結,摸索出了很多具有啟示和引領後人學習的生活準則。而這樣的準則,大都是以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這些準則就有成語、習用語、諺語等等。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就比如自古以來人們掛在嘴邊的那一個成語-上善若水,但是,雖然它這麼受人歡迎,可它真正的意思相信也沒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含義是很深的。「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隨小編來看看吧。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水作為生命之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自然中的萬物,都需要水的滋養。 大家看到的參天大樹和各種動物,如果離開了水也會死亡。實際上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水雖然是大家平時比較多見的物質,但離開了水,那麼所有的事物都將枯萎而死。 有人說「水」是一種圓滑的物質,因為它從來都不與任何物體比較高下。
  • 「上善若水」的水字是什麼意思?「特別之處」也許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說:「水是萬物之源」。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你一天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喝水。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個詞叫做「上善若水」,水滋潤了萬物,給予萬物各種各樣的好處,但它卻從來不向我們索取,不和任何人比較高下,這也許就是水的善。
  • 一直都說「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成功人生裡的七種境界!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淨化萬物,無論世間萬物多髒,它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地接納,然後慢慢淨化自己。 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包容接納。 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圓,亦可水滴石穿。
  • 千萬別再掛三大俗字,「天道酬勤」、「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了,意思全錯了!
    我微微一笑,朋友看出我表情的怪異,忙著問這幅字怎麼了,我說你知道天道酬勤是什麼意思嗎?從他們公司走後,我又通過各公司的玻璃門,看見「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等這些字高頻的出現在牆上,而且大多都是些江湖書法體,每一個字都寫得霸氣凌然,由此可見,這些人並不怎麼懂這兩句話。
  • 老子的「上善若水」有著非一般人理解的精深含義
    上善若水一詞,出自傳世本《老子》的第八章,對於上善若水一詞的理解,已經見諸於書上網上,這裡就不再一一引述了。為了真正弄清楚老子的本意是什麼?我們先看經過《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等諸多學術專著整理後的校正版《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 人們常說「上善若水」,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真正的意思
    老子的《道德經》的第八章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聽起來略有些拗口的古文,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含義,那就先來聽一個故事吧,這是一個智者和商人的對話。
  • 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經》中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一直聽說「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人為善,心中有善念,途中便有天使,從善如流,福報綿長! 周遭的人世,世情冷暖,宛如流水的人生,願你我都能隨緣隨心隨性而活。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受教了)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在眾人都說人心叵測時,堅持相信人性的善良。在禮崩樂壞時,堅持信守心中的道德和理想。在天下人都笑我傻時,堅持用簡單的心,天真的眼睛看世界。堅持自己的心靈和信念,哪怕這堅持只剩下自己孤獨一人。 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遠離混濁,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 上善為什麼若水 ?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對於水有獨到的看法、體悟,現在我們通過老子來看水有什麼樣的啟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