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所說的上等智慧的人,包括老子所稱的聖人、高等心靈的人、高等智慧的人,都屬於所謂的「上善」。「上善若水」,如果你真的有高等智慧,那你的心靈品質層次也比較高,所做出來的會像流水一樣。水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樣呢?這一句話很重要,請大家牢牢地背下來,好好體會:「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兩句話如果你能夠真的做到,可以說已經「近於道」,也可以說你的修行已經接近成就了。如果你認為最高的成就是成佛,那你能夠做到這兩句,已經接近成佛了。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解脫,如果你能夠做到這兩句,那也已經接近真正的解脫了。「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希望我們像水一樣,把每一天的生命都發揮出來!怎麼發揮呢?怎麼樣來到每一天都「善利萬物」?我們能不能每一天所作所為都利人利己?包括你要精進用功、要修行也是一樣,每一天我們的心都是在利己利人,進一步來講,是沒有人我之分的,那是一體的考量。我們生命的呈現,起心動念就是利益一切眾生。所以絕對不是消極悲觀,不是去爭名奪利,不是去想「我怎麼樣擁有更高的權勢,怎麼樣賺更多的錢」。不是那些,而是怎麼樣去利益一切眾生。「水善利萬物」,這一點很重要:利益一切眾生。 很多人樂意行善布施,但是如果聞思基礎不夠,沒有正知正見的話,很容易又長養我慢,或增加主宰欲,在炫耀,「我很行,我很能!」「你看,我做了很多功勞!」「我要爭先,我要搶第一。做什麼我都要比別人多,要比別人出風頭!」要眾生做事容易,要眾生承擔什麼事情容易,但是能夠來到「不爭」,卻是非常不容易。有的人是不爭,但是他很消極:「那些跟我無關,算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個人,我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無爭,隨它去。」又是另一端。所以眾生很容易處在兩端:不是消極悲觀,不然就是很努力、積極在做,但卻在炫耀我慢,增強那個自我、掌控、主宰。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中道,孔子所講的中庸,就是你能夠很認真、積極去做,不消極,不悲觀,但又無爭!這個很不容易,大家好好體會。這就是真正中道、中庸的精神——有熱情來服務,有熱心來回饋,但是不爭。你們可以體會,平常自己有沒有消極避世的心態?這種避世的心態通過修行,認為「我與世無爭」,事實上含有避世的心態。有的就是很喜歡做,衝第一,服務他樂意,但是一服務,當下就很容易呈現那個主宰欲、意思食、我慢,要別人聽我的。如果別人不符合我們的意思,就排斥、攻擊、批評、反彈。所以要能夠來到「利萬物又不爭」,真的很不容易——修行就在這裡!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只要真正重要又能夠利益眾生,我們就去!這個地方做這種事情,沒有名沒有利,一般人不願意去做,但確實能夠利益眾生,確實是對眾生、對社會、對世間有益的事情,我們就去做。別人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對團體、對社會、對國家有益,我們就去做。沒有掌聲,沒有名,沒有利,沒關係,默默去做!能不能做到這樣?不是消極、逃避、悲觀,絕對不是。所以,能夠「處眾人之所惡」,這種人就「近於道」,他的言行,他的心靈品質就已經接近道的特徵特性了,已經離成道不遠了!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圖文、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微信號:zl13393739099),我們將立即更正。)
逐步學習成長並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榜樣,做一位讓孩子引以為豪的成功父母,就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想要學習了解更多請點擊底部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