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為什麼若水 ?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021-02-19 中原家庭教育
老子對於水有獨到的看法、體悟,現在我們通過老子來看水有什麼樣的啟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老子所說的上等智慧的人,包括老子所稱的聖人、高等心靈的人、高等智慧的人,都屬於所謂的「上善」。「上善若水」,如果你真的有高等智慧,那你的心靈品質層次也比較高,所做出來的會像流水一樣。水呈現出來的是什麼樣呢?這一句話很重要,請大家牢牢地背下來,好好體會:「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兩句話如果你能夠真的做到,可以說已經「近於道」,也可以說你的修行已經接近成就了。如果你認為最高的成就是成佛,那你能夠做到這兩句,已經接近成佛了。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解脫,如果你能夠做到這兩句,那也已經接近真正的解脫了。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希望我們像水一樣,把每一天的生命都發揮出來!怎麼發揮呢?怎麼樣來到每一天都「善利萬物」?我們能不能每一天所作所為都利人利己?包括你要精進用功、要修行也是一樣,每一天我們的心都是在利己利人,進一步來講,是沒有人我之分的,那是一體的考量。我們生命的呈現,起心動念就是利益一切眾生。所以絕對不是消極悲觀,不是去爭名奪利,不是去想「我怎麼樣擁有更高的權勢,怎麼樣賺更多的錢」。不是那些,而是怎麼樣去利益一切眾生。「水善利萬物」,這一點很重要:利益一切眾生。

 很多人樂意行善布施,但是如果聞思基礎不夠,沒有正知正見的話,很容易又長養我慢,或增加主宰欲,在炫耀,「我很行,我很能!」「你看,我做了很多功勞!」「我要爭先,我要搶第一。做什麼我都要比別人多,要比別人出風頭!」要眾生做事容易,要眾生承擔什麼事情容易,但是能夠來到「不爭」,卻是非常不容易。有的人是不爭,但是他很消極:「那些跟我無關,算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個人,我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無爭,隨它去。」又是另一端。所以眾生很容易處在兩端:不是消極悲觀,不然就是很努力、積極在做,但卻在炫耀我慢,增強那個自我、掌控、主宰。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中道,孔子所講的中庸,就是你能夠很認真、積極去做,不消極,不悲觀,但又無爭!這個很不容易,大家好好體會。這就是真正中道、中庸的精神——有熱情來服務,有熱心來回饋,但是不爭。你們可以體會,平常自己有沒有消極避世的心態?這種避世的心態通過修行,認為「我與世無爭」,事實上含有避世的心態。有的就是很喜歡做,衝第一,服務他樂意,但是一服務,當下就很容易呈現那個主宰欲、意思食、我慢,要別人聽我的。如果別人不符合我們的意思,就排斥、攻擊、批評、反彈。所以要能夠來到「利萬物又不爭」,真的很不容易——修行就在這裡!

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只要真正重要又能夠利益眾生,我們就去!這個地方做這種事情,沒有名沒有利,一般人不願意去做,但確實能夠利益眾生,確實是對眾生、對社會、對世間有益的事情,我們就去做。別人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對團體、對社會、對國家有益,我們就去做。沒有掌聲,沒有名,沒有利,沒關係,默默去做!能不能做到這樣?不是消極、逃避、悲觀,絕對不是。所以,能夠「處眾人之所惡」,這種人就「近於道」,他的言行,他的心靈品質就已經接近道的特徵特性了,已經離成道不遠了!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圖文、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微信號:zl13393739099),我們將立即更正。)

逐步學習成長並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榜樣,做一位讓孩子引以為豪的成功父母,就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想要學習了解更多請點擊底部菜單>>>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一直以來,陳總的微信頭像和暱稱未更改:上善若水。這四個字來自《道德經》,全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比喻高尚品行的人像水,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微信如其人,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能聞到一股修禪修佛的味道,感受一種與普世不同的價值觀:柔而不爭。正因為如此,即使身處在爾虞我詐的商海,他獨樹一幟。前面的獎項只是榮譽其中一項,還有很多當之無愧的大獎,比如「五一勞動模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研究生業界導師」等等。
  •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 上善若水 從善如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上善若水,澤萬物而不爭」
    俗話說:「上善若水,澤萬物而不爭名利。」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就應該水一樣,柔中帶剛,從容不迫。真正成熟的女人,總能收穫完美的愛情,但就算獨自一人,也能活出萬丈光芒,贏得璀璨人生。優雅的女人就像水一樣,從容不迫,就算前方再多的磨難,也會迎刃而解。真正成熟的女人懂得善於變通,以退為進,收放自如。那麼,怎樣的女人,才算「上善若水」呢?
  •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修上善之心,行上善之事
    修道之人的心性就應該像水一樣柔順,水滋生萬物而不爭。修上善之心,平平常常,無好無惡,浩浩蕩蕩,善柔不剛。道德經第八章提到的上善若水,老子還對「上善若水」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列舉了水的七種善性與處世原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用水性來比喻上德的人格,他認為水是天地間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他所追求的處世之道也是與水之德相契合的。
  • 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經》中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意思就是說:人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 人最高級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老子認為,在世間萬物裡,唯有水是最接近於「道」的。水,象徵著人類最高尚的品德修養。上善若水,一個人最高級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
  • 老子的「上善若水」有著非一般人理解的精深含義
    作者:張松法隨著郭店楚簡、馬王堆帛書、西漢竹書等出土文獻的不斷面世,讓我們看到了比傳世本《老子》更為古老的西漢、戰國的版本,通過這些出土文獻,讓我們糾正了不少傳世本上的錯誤,比如第八十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原來應該是「使命重死而遠徙」;還有第八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原來應該是「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 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和現實解讀
    眾所周知:上善若水是一種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其真正含義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於是,水,在成就別人的時候,落得個自由自在。入杯即杯,入罐即罐。貌似沒有原則,實則瀟灑自如。並且,無論社會有多複雜,都永遠為自己為他人保留一份善良和童真。何其幸哉!「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用英語怎麼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在看譯文之前,我們先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說的什麼?其實意思很簡單,我們都誤解了
    《道德經》裡面老子說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與別的民族不同,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崇拜水的民族,歷史上但凡是出名的人物,多對水特別感興趣。而且,水,真的很柔弱嗎?覺得水「柔弱」的人,有沒有看過洪水暴發的時候的場景:海呼山嘯,一瀉千裡,奔騰翻湧,席捲萬物,橫推直闖,蕩平人間,暴躁的洪水仿佛是一個猛獸,根本沒有人能夠抵擋住它的力量,這也叫「柔弱」?那麼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怎樣理解《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上善之人的三大人生智慧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在這一章中說,上善之人,要像水一樣,因為水的特徵,是最接近道的。老子通過水的譬喻,向人們道出了上善之人的三大人生智慧。
  •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雷大壯
    文/雷天大壯易 雷大壯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的道篇,第八章。這是一句看著都明白,其實都不明白的話。在解釋這句話之前,我先說一個前提。在了解了《道德經》想表達的主線、核心思想後,我們再來理解這句話: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善若水:這個最直白,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像水一樣。文/雷天大壯易 雷大壯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是批評文明人,你爭我奪,爾虞我詐。處眾人之所惡:水是往下流的,總是在最低的地方;而文明人只想上位,不喜歡低處。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受教了)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上善若水
  • 一直聽說的「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名言名句欣賞,上善若水,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老子著作《道德經》裡上善若水章中寫過這麼一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水呢是最善的,人應該向水學習。
  • 「上善若水」啥意思?原來人們都誤解了,帛書本出世後才真相大白
    通用版本的《道德經》是這麼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實際上帛書上所寫的原文應為:「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說的是一個人的至高品性,應該是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較高下或爭一時之長短。 實際上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之道,與這種思想和理論有重疊的地方。說的都是一個高尚的人的德行,就應該像水的品性一樣,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