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由劉德華、梁家輝主演的電影《黑金》引起了大陸觀眾的關注,在影片中,臺灣黑幫大佬表面上風光無限,又是選「立委」又是做「議員」,然而在私下裡,這些大佬卻心黑手辣,恐嚇勒索,殺人越貨,囂張霸道。
那麼這部影片內容到底是虛構的還是事實呢?
其實,在真實的臺灣以及香港,都有數量相當多的黑幫存在,這些黑社會組織對港臺社會的影響一點也不比電影中差,反而有過之無不及。
而在港臺黑幫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與國民黨有密切關係。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早在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黑幫便遍布於中國各個角落。
國民黨大佬早年鬧革命,不少人都有幫會背景,即便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權宜之計,但這段歷史卻不容抹殺,後來這些人雖然從政,但幫會情節多少還在。
比如蔣介石當年在上海灘就曾拜在青幫門下,做了杜月笙的門生。只不過蔣介石後來做了北伐軍總司令,成為了中國政壇耀眼的明星,杜月笙自然不敢再認這個「小弟。」
黨魁蔣總裁尚且有如此幫會經歷,其他國民黨人又如何能壓制黑幫呢?
杜月笙、黃金榮等人當年在上海灘呼風喚雨,青幫作為當年上海大幫派屠殺過共產黨,與日本人有合作也有對抗,對國民黨他們也不是很尊重,當年蔣經國「打老虎」,杜月笙愣是給硬頂了回去,可見國民黨時代黑道多麼囂張。
1949年,徹底腐敗的國民黨失去大陸,敗退臺灣。在風雨飄搖,人心大亂的臺灣,黑幫勢力趁機抬頭。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也打算利用黑幫「反攻大陸。」就這樣,在國民黨當局的縱容甚至扶植下,港臺黑幫勢力迅速抬頭。
比如香港著名的幫會新義安,其創立者為國民黨少將向前,向前本身是國民黨的情報機關出身,他利用國民政府的支持,成立了新義安,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新義安勢力逐漸壯大,後來人員達到10萬之眾,勢力遍布港澳臺。
又比如,臺灣黑道「青紅幫」,是大陸上海灘幫派分子在臺灣的延續,這個幫派裡面的大佬不少人做了臺灣「立委」和「國大代表。」
沒有國民黨的包庇縱容,這些黑道組織就不可能逐漸發展壯大。
然而,進入八九十年代,風水開始轉變。
伴隨著社會逐漸開明,資訊逐漸發達,尤其是兩岸關係趨於正常化,曾經緊張對立的局面大大緩和,此時,港臺黑幫就顯得比較扎眼了。
在這種形勢下,臺灣當局展開了對黑道的大規模打擊,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臺灣當局鎮壓和解散黑幫十幾個,人數達數萬人。
1984年「江南命案」以後,更是全方位懲治黑幫,將當時江湖上幾乎全部的黑道「大哥」投入了「綠島監獄。」
但這些大佬不甘心失敗,出獄後再次組織黑社會幫派,結果遭到臺灣當局再度重擊,1996年,臺灣黑道大哥紛紛跑路離開臺灣。
港臺黑道與國民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像電影中比喻的那樣,政客將黑社會當「夜壺」,用的時候拿出來,不用的時候嫌棄。
國民黨早年縱容扶植黑道是出於對抗大陸的政治考慮,後來剷除黑道是因為時局變化。
但實際上,黑社會只要萌生就難以根除,現在臺灣當局仍然有不少黑金政治的存在,只不過他們更加隱蔽更加合法化罷了。
與臺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中國共產黨自從建國初期就對黑社會採取嚴厲打擊的政策,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大陸一度實現了根除黑幫的局面。
改革開放後,一小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市場放開的時機,企圖獨霸一行,稱霸一方,形成了一些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比如東北的喬四就是典型代表。但是,這些非法組織立刻遭到了鎮壓,社會和市場得以恢復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