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趙雲夢,三毛的嶽飛夢,真相併不重要,精神才是關鍵

2020-09-05 嘿白咴

儘管一個是悲壯慘烈的主旨,一個是搞笑喜劇的路線;一個是真實事件改編,一個是編劇故事。但是故事背景年代都是抗戰。《八佰》裡面也做了一個好夢,和《三毛流浪記》裡的夢很像。

單純從題材劇情上來講《八佰》相對於《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等並不吃香,至於《戰狼2》、《流浪地球》等大團圓的結局就更不吃香。因為他主旨就是悲壯,再怎麼渲染還是悲劇,因為很多人是不看悲劇的,受不了。但是,當然,這一點並不能影響這部影片的精彩和好評。

我喜歡《八佰》裡的那一小段的夢境,都說夢想照進現實,那是的夢想是結束現實吧,然而,心若在夢就在,那些人都堅信這點,所以才有了那個夢。

或許不對,但是我個人總是一廂情願的認為:大多數人都有過千軍萬馬馳騁沙場的夢。你就看遊戲裡面吧,那些一擲千金的人,很多是事業有成的老闆級人物,我想他們追求的不單純是遊戲了,而是那種統領千軍萬馬的高高在上,一身極品裝備萬人敵的快感。包括現實中的很多情景,都能體現出這點,所以我片面的認為大多數人有一個戰場夢。當然,這或許是現在一片和平的環境下吃飽了撐的。扯遠了。

夢畢竟是夢,在真正面對千軍萬馬的時候,有沒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氣,這是一個很嚴峻考驗。《八佰》的這一段,穿越和現實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時代感突兀但是總體氛圍和諧的神奇畫面。一身戲服的戰將,跨白馬提銀槍,單騎殺出面對千萬敵軍,大有常山趙子龍長坂坡衝陣的氣勢。這段畫面在那個劇情階段出現,竟然沒有一點違和感,甚至升華帶起了節奏。

猛然間我想到了多年前的那部《三毛流浪記》,勞軍義演的那段戲,三毛看到戲臺上的嶽飛,愣神的瞬間把自己想像成了嶽武穆,大刀銀槍的單挑數個敵人,神威無敵刀槍不入,甚至一片槍花之下,敵人的子彈都不能傷身。有沒有印象?這兩部影片的這一點像不像?

這好像是一種精神吧。是人類一直敬佩的英雄主義?好像又不全是,《八佰》給出了比較全面的詮釋。這部電影其實很單純,電影裡體現的只有中華軍人面對侵略者視死如歸的勇氣,只有《亮劍》裡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勢,只有僅餘一槍一彈也決與倭寇死戰到底的決心。只有國人和侵略者,只有中國領土,只有家國、民族。

所以,悲壯的氛圍下,可以讓淚水打溼口罩。

影視吃的就是票房收視,大可不必去說人家打著什麼旗賺多少錢。畢竟,假如是《戰狼》、《八佰》等這樣的片兒,大家還是願意去送錢的,反正我願意。就算是為了去向那些英雄致敬,為了不忘記那些烈士英魂,為了深刻一下中國軍人的意志,這都是絕好的事。

畢竟,那段艱苦歲月離我們太遠了,有必要覆蓋性的普及這腔熱血,這股精神。這股自古以來數次危難將傾之時支撐這個民族不滅的精神,才是民族之魂。魂,任何時候都是不能丟的。趙雲表將士官兵之忠勇,嶽飛顯家國民族之大義,之所以名垂千古萬代傳頌,是他們代表的精神。無數的無名之輩,無數的趙子龍,無數的嶽鵬舉,無數的謝晉元,無數的《八佰》勇士,託起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存在,成為這個民族的精神脊梁。

至於是肆佰還是八佰,至於是四虎還是五虎,更不要說是不開眼成為某種形式的鬥爭犧牲品,因為那忠勇的精神才是關鍵。這樣的影片,多多益善。

相關焦點

  • 《八佰》和《三毛流浪記》做了一個共同的夢,這夢才是民族的脊梁
    《八佰》裡面也做了一個好夢,和《三毛流浪記》裡的夢很像。所以才有了那個夢。猛然間我想到了多年前的那部《三毛流浪記》,勞軍義演的那段戲,三毛看到戲臺上的嶽飛,愣神的瞬間把自己想像成了嶽武穆,這好像是一種精神吧。是人類一直敬佩的英雄主義?好像又不全是,《八佰》給出了比較全面的詮釋。
  • 電影《八佰》再現中國精神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 年抗日戰爭期間的淞滬會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史稱「八佰壯士」)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槍林彈雨,透過熒幕,戰士們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撲面而來。對岸租界內,上海市民隔著蘇州河親眼目睹著這場戰爭,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場戰爭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成群結隊的人站在河邊為對岸的將士們吶喊、助威、募捐;有人舉著大黑板高呼,告訴將士們日軍的行動;年輕的姑娘冒著生命危險給戰士們送旗幟;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
  • 電影《八佰》貴在引發精神共鳴
    這句話之於復工「滿月」的中國電影放映業,抑或是置於熱映影片《八佰》的抗日情節中,都再合適不過。電影外,管虎導演的《八佰》於8月21日率先「出擊」,在影院上座率不得超過50%的限制下,目前已取得全國累計票房逾13億元,「救市之作」突圍市場。
  • 十問電影《八佰》,我們該不該吹捧一部歷史虛無主義大爛片
    戰爭巨製《八佰》在各大院線的點映結束了,網上有很多討論這部戰爭大片的聲音,但是將近九成的聲音都是在吹捧這部大片,柳林看到這些噁心的營銷文,開始擔心一件事,我們的觀眾,到底還知不知道歷史的真相了。  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柳林決定不吃早飯也要把這篇文章寫完,就是這樣。本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
  • 《八佰》▏看演技?看精神?我們應該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網絡整體觀感電影《八佰圖片來自網絡《八佰》影片有眾多的亮點:在背景色調上但是,在四行倉庫這個巨大建築體內,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400多人死守四行倉庫,與日軍頑強抵抗,拖延了日軍全面進攻上海的計劃。
  • 十年磨一劍,《八佰》大亮劍,或許這才是真正電影精神體現
    《八佰》上映至今不斷喜報連連,打破了國人對國產抗戰片的認知,讓我們成功看見了中國電影的又一大進步,但是分析票房背後,我們是不是應該總結出什麼東西呢?《八佰》花費了10年題材的打磨,四年的項目籌備,近一年的後期製作,肯定有觀眾會問,這導演管虎錢這麼多嗎?為了個電影搭進去的10年時間,就不怕萬一最後輸的一無所有嗎?
  • 《八佰》背後的真相,才是一場真正的災難
    在沒有真正看到這部電影之前,有人期待的是導演管虎帶團隊花費一年半搭出來的景到底是怎麼樣的,有人想看真正的事實是什麼樣子,有人則是單純的為了看電影而去看它對於小編來說,我想清楚了解的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八佰》,成為了今年以來最大的話題之作。
  • 管虎有多會坑《八佰》?拍的是嶽飛的電影,卻去找秦檜的後人
    要說最近備受爭議的電影,想必我說是《八佰》沒有什麼人會懷疑吧,儘管這部電影最近的口碑有點不太盡人意,但不可否認電影的確拍得非常不錯,可不得不說,導演在處理影片時的一些行為,卻著實坑了這部電影的口碑,好不誇張地說,
  • 《八佰》背後的歷史真相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這個暑期最火的電影,非管虎導演執導的《八佰》莫屬。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巨製,《八佰》完成了它的使命。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刪除一些鏡頭,並不能完整呈現出電影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核。但無論家長如何選擇,這段歷史的背後真相,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 電影《八佰》觀後:堅持鬥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
    看了《八佰》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蘇州河畔有個四行倉庫,原來&34;抗日的英勇事跡如此感人,原來一個人短短幾天就能快速成長起來。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拎不起的&34;,面對親人慘死、英雄就義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事件,還是受到英雄主義精神的感召,迅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戰士,成為一個鬥爭精神十足的中國人。演員歐豪的個人感受,會讓人明白什麼是鬥爭精神:&34;端午可以,歐豪可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急難險重、重要關頭面前,以大無畏的鬥爭精神迎接一切挑戰!
  • 《八佰》裡沒有呈現的真相:現實往往比影視更悲痛
    《八佰》毫無爭議。關於這部片子,在爆火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異議,有人覺得《八佰》很多細節上沒有尊重歷史,但也有人反駁,覺得這本就不是紀錄片,藝術化的處理是正常的。》裡所講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實際上,電影的藝術加工,本就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有些真相,沒有辦法呈現,也無法呈現,而這些歷史中的真相,往往比影視更悲慘。
  • 解讀《八佰》十大重要細節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管虎導演的新片《八佰》期待已久,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兩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在採用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地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守軍和蘇州河對岸「隔岸觀火」的各層百姓,共同構造了這個淞滬會戰大背景下的眾生相,今天耿耿就為大家找到了電影中的十大重要細節
  • 八佰:被批「歪曲歷史」​,《八佰》到底冤不冤?
    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到更大的歷史環境中去,就會明白八百壯士的事跡是現代中國國民身份認同和愛國意識形成的重要一環。(馬前卒另一期視頻中對此的分析,恰恰可以解釋電影中這樣處理的原因。)抗戰前的中國是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絕大多數人並不關心自己屬於什麼國家,日本侵略者來了,很多人只是認為又換了個統治者,並不認為和之前的軍閥統治者有什麼區別。
  • 《八佰》貫穿民族精神的抗戰大片
    目前,全國正在熱映的抗戰影片《八佰》,講述淞滬會戰期間,八佰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與日軍死戰、保衛同胞的故事。只不過其戰鬥的慘烈程度和壯士的英勇壯舉,沒有像現在影片《八佰》那樣,表現得更加全面、具體和充分。
  • 影 評|胡樹彬 我由《八佰》想到的
    關於電影《八佰》與之前的《八百壯士》,根據謝晉元將軍所指揮的四行倉庫堅守戰進行拍攝,關於劇情,很多人已經寫過,我不再重複,只想寫寫由此想到的題外話。許多世界冠軍、奧運冠軍能夠達到的體能極限,常人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就算做夢,也夢不出來,難道電視上轉播的那些神乎其神的競技場景,都是假的嗎?
  • 觀影《八佰》:關鍵時刻,退縮是人性,頂著上是使命
    有專業人士指出,《八佰》與歷史失實,也有人補上了這支中國軍隊撤往租界後的命途。這段歷史躺在那裡,有很多的版本,《八佰》超20億的票房,或許會是強版本之一。當然,搬上熒幕,就需要舞臺效果,強矛盾衝突,以及感觀刺激與落差。我們不過細的去探究歷史的真相,畢竟,我們能翻開的,也只是相對權威的二三手資料。
  • 必需去電影院看《八佰》的11個理由
    《八佰》終於上映了,戲裡戲外都帶著悲壯。片子非常飽滿,但觀後思緒太亂,一時無從下口,只好怒攢出11個必看的理由。一、拋去各種偏見或不同意見,客觀說,《八佰》稱得上是中國,不僅僅是內地,應該是兩岸三地的華語電影史上,最好的戰爭片,一部很結實的愛國電影。
  • 必需去電影院看《八佰》的11個理由
    眾所周知的原因,本來今年的大片怎麼也輪不到《八佰》,就像本來最後抵抗的也不應該是區區四百人的謝晉元部。士兵裡有怕死到底的孬種,也有見著子彈迎著上的猛士,也自覺洞察世事的老兵油子,還有事不關己的普通百姓,總之,你會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世界。感動和燃都在自然而然中發生。當鄭愷飾演的21歲陳樹生,掛滿手榴彈縱身跳樓炸死排著鋼板陣的日本人,當他的戰友列著隊一個個吼著籍貫和名字跳下樓肉彈炸鬼子時,除非你沒有共情能力,動容都是非常自然的。八、不要尋求真相。
  • 到底如何評價管虎和其電影《八佰》
    這方面,八佰連芳華都比不上。反正我個人感覺,看芳華的時候,僅有的一點戰爭戲,真看得我對戰爭產生深深的恐懼了,但八佰看了兩個小時,腦子裡一點生死的概念都沒閃過。軍人的榮譽感?電影也想去表現,但使用的方法著實讓人不敢恭維,就是著力表現犧牲。他們很顯然沒有搞清楚軍人的榮譽感是什麼,軍人的榮譽感是勝利好嗎?為了勝利的犧牲才能體現軍人的榮譽感好嗎。
  • 從《八佰》始末見歷史真相,我們突圍的最重要一點是什麼?
    毫不誇張地說 《八佰》承擔著中國電影業復甦的重任,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國電影院的業績。能完成這樣一部戰爭題材的商業片,這不僅僅意味著疫情過後電影經濟市場的回暖,更是牽動著中國同胞的愛國情懷。縱觀《八佰》的始末,對於社會經濟市場而言,螢屏上的四行倉八百戰士見證的不僅是一個民族突出重圍,也是一個品牌企業謀發展的智慧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