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八佰》:關鍵時刻,退縮是人性,頂著上是使命

2020-09-05 趙文山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這些字眼,足以讓熱血沸騰。我沒有經歷過戰爭,也很難想像得出,在槍炮對峙下,會有這麼多的觀眾在現場觀摩?有專業人士指出,《八佰》與歷史失實,也有人補上了這支中國軍隊撤往租界後的命途。

這段歷史躺在那裡,有很多的版本,《八佰》超20億的票房,或許會是強版本之一。當然,搬上熒幕,就需要舞臺效果,強矛盾衝突,以及感觀刺激與落差。我們不過細的去探究歷史的真相,畢竟,我們能翻開的,也只是相對權威的二三手資料。今天以影觀心:

戲裡:抗爭是民族記憶與傳承

一場,敵我懸殊的巷戰,在我們的國土上上演,日本侵略者還向外國租界做著人情,這是滴血的歷史實況,今天回首,心依舊很疼。看著熒幕上,和我一樣的觀眾,五味雜陳,槍炮下真的有這番從容?英法租界內,真的歌舞昇平?外國人,真的可以幫我們護佑主權?


「老算盤」這個角色,將我拉進了「戲裡」。因為他的小算計,小九九,想活命,以及各種的嘗試……可能有誇張,但這流露著人性的真實。同時,我們也看見了「使命」,短短幾天的集結,一個號稱800人的雜牌軍,戰鬥力何來?不能退,無法逃,在幾次的交火與傷亡中,真正的戰士被喚醒,使命已抗在肩,他們依然有對死亡的恐懼,他們更迸發出抗爭的力量,拿著手上武器,全力在戰鬥。

魯迅在那個時代,曾表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中華民族抗爭的記憶,在一次次不能退,無法逃的境遇中,被喚醒,被傳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從「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夢想,走向了「民富國強,列強何欺」的大道。

戲外:電影人如何圖存與突圍?

新冠疫情,對已入冬的電影業,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圈內人瞄向了直播、短視頻。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院暫停營業、檔期缺失、製片和發行工作停滯不前,帶給電影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無疑是巨大的。《八佰》上映,許多線下影院,表現出饑渴。圖存與突圍,已充斥著整個影視圈的全生態鏈。

曾投資過《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戰狼2》等多部影片的北京文化,2019年全年虧損達23.86億元。

華誼兄弟從2018年開始虧損,2019年繼續虧損。創始人王中軍曾對媒體表示:「如果2020年再不扭虧,中國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就將黯然退市。」因此,在《八佰》上映前,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王中磊表示,「有擔當的公司,應該拿出強有力的恢復市場動力的影片,來進行整個電影市場的復工。」

伴隨移動互聯的縱深,短視頻與直播,強勢進場,受眾前往電影院看電影的時間遭大幅度擠佔,更有視頻平臺的強話語權植入,以及監管的專業化等,影視業的野蠻生長已不復存在。探究高質量發展,包括影片的高質量與演員的高質量,或為圖存與突圍的最優路徑。

當然,影視圈的有些人,有些企業,已無處可退,無處可逃,只有專注影視作品本身,一個角色、一部影片,一部劇,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走過,向內看,全力以赴,方有可能實現或存活。

尾語

較真歷史,是史學家的範疇;演義精神,是文化的訴求;我們很難看見真相,即便真相和我們面對面;佛家說,如來,好像來過,真相即無相。電影中,我們相面這段歷史;影片外,我們相面影視業的發展;歷史留有記憶,在無處可退、無處可逃時,抗爭,會長出應對的能力與變局的勢力;影視業留有未來,一部一部的作品,表相文化,傳遞人性的感應與精神的訴求。

作者簡介

作者:趙文山。

趙文山:公眾號【學者視界(King-Oceania)】聯合發起創始人,資深媒體人,專注於新媒體領域內容深耕與社群建連;統籌主編《2018-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投資研究報告》,移動網際網路端發布《心譯老子》等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八佰》戰爭片只是表象,眾生相,人性思考和民族大義才是本質
    對於《八佰》來說,共情度明顯被拉滿,電影院座位上用紙巾擦拭眼淚的觀眾比比皆是。況且,電影《八佰》並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戰爭片,它看起來是戰爭片的題材,但卻並不完全是戰爭片的類型,因為,影片的主角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軍人戰士,而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 郵儲銀行全椒縣支行:開展愛國主義題材電影《八佰》觀影活動
    近日,郵儲銀行全椒縣支行在全椒縣榮匯廣場上影國際影城2號巨幕廳舉辦愛國主義觀影活動,觀看抗日主題電影《八佰》。活動邀請該行全體員工及其親屬參加,同時邀請了部分客戶,共計兩百餘人參加此次觀影活動。據了解,《八佰》這部電影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 電影《八佰》定檔,重燃觀眾觀影熱情
    諸多業內人士也紛紛肯定《八佰》定檔,對剛復工復產的電影市場的恢復將產生不小的推動作用。除《八佰》之外,接下來,還將有一大批優質電影陸續定檔上映。影評人列文認為:「儘管當下的市場數據,仍處於逐步增長的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觀眾的觀影欲望尚未被徹底激發出來。市場的全面復甦,需要一個爆發的窗口,或者說是一部真正意義的大片來按下這個按鈕,《八佰》很可能成為這個按鈕。」而對於如何讓市場真正恢復熱度,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要靠頭部影片的進入。
  • 《八佰》的三個使命
    它本該出現在去年夏天,搭上國慶70周年的特快列車;卻因為種種原因數次撤檔,最終在難以預料的疫情後姍姍來遲。在《八佰》消失的一年多來,無論是電影市場、產業參與者還是整體的制度環境都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在如今這個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時間節點歸來,《八佰》所承載的甚至比當時更多。
  • 《八佰》:最動人的力量是真實
    很少見到在沒有主創現身的放映場次,觀眾會為一部影片主動鼓掌,顯然《八佰》做到了。 《八佰》講述的是發生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歷史書中早有提及,只是在大銀幕上還是第一次全面展現。作為一部戰爭片,它所要解決的和所要展現的,首先是真實性問題。只有在真實的範疇裡,我們才會看到歷史的樣貌,看到戰爭的殘酷,看到英雄的偉大。
  • 《八佰》網易娛樂觀影團 觀眾淚灑現場大讚影片
    網易娛樂8月14日報導 8月14日,網易娛樂觀影團迎來管虎導演新片《八佰》,正值疫情期間,影迷們不減觀影熱情,在嚴格防疫的情況下,現場50%觀眾坐滿,大家一起感受了這部史詩戰爭電影的大銀幕魅力。《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陷陣之志,有死無生
    對於這部由管虎導演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等眾多實力派,偶像派明星一起參演的超重量級戰爭片《八佰》,大家一直懷有期待與熱愛。電影《八佰》是一部群像的影視作品,電影中的人物角色眾多,對每一個主要人物的設定上都充滿了立體的,全面的輸出。不管是謝晉元的滿腔熱血帶來的激情澎湃,還是有些戰士的豁達豪邁或者膽小怕事,電影都進行了全面的展示與描述,讓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帶有著個性色彩與人物亮點,這在這部電影中尤其表現的特別全面,大家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群中來感受在抗戰年代,每個人小人物身上的家國使命,與真實現狀。
  • 《八佰》點映,證明我們還好好的活著
    一切都讓疫情後首次回歸電影院頗具儀式感,就想一群素未謀面的人一起上戰場,而讓這份儀式感的集結,來自於一部2020年真正意義的電影《八佰》。 這或許是近年來國產最接近於好萊塢觀影特性的戰爭片,雖然是中國人最不想回憶的淞滬會戰。
  • 《八佰》是一個團隊對目標的堅守,無極貓也是
    電影《八佰》最近成為很多人熱議的話題,截止今天,電影《八佰》上映17天,累計票房突破24億元,觀影人次達6279.4《八佰》取材於四行倉庫端午剛開始戀家怕死,在目睹叔叔老葫蘆被殺害後,讓他明白,自己不能退縮,進而成長為一個鐵血戰士。陳樹生懷揣手榴彈跳下,用死給所有人帶來了希望。認準自己的目標,克服所有的困難,找到無窮盡的方法去完成任務,他們最終做到了!
  • 《八佰》觀影歸來——來自銀幕外的觸動更發人深省!
    剛看完《八佰》,觀影過程中影院內有一部分人前半程幾乎每隔幾個關鍵鏡頭都要講幾句,笑兩聲……比如士兵綁手榴彈縱身跳下與敵同歸於盡的鏡頭時比如租界的青紅幫弟子排隊籤生死狀,前赴後繼,頂著日軍狙擊手的子彈給對岸守軍送物資時,每個送死的人也都喊出自己的籍貫和姓名
  • 瑞鴻海外團建活動 | 集體觀影《八佰》致敬英雄
    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導演管虎率領業內最頂級製作班底,籌備十年,實景重現1937年蘇州河兩岸風貌。《八佰》是亞洲首部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為影院復工帶來最強視聽盛宴,堪稱中國電影工業化裡程碑之作。
  • 電影《八佰》上映 市民觀影熱情高
    電影《八佰》上映 市民觀影熱情高本報訊 8月21日,《八佰》在全國影院上映,影片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9月1日下午3點,在市區一電影院,此時距離該時段放映的《八佰》還有半小時,網絡售票處的餘票已不多。「這部電影裡面有幾個片段很感動,由真實故事改編。讓我評分的話,8分少不了。」觀影后的市民武聃說,希望多拍一些像《八佰》這樣有意義的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寶興縣等縣(區)電影院也陸續上映了《八佰》。
  • 《八佰》煙就是命,燃盡煙化為塵,八佰英靈,浩氣長存!
    管虎導演的《八佰》千呼萬喚始出來,觀影后心潮不定,不僅有4天4緊張戰爭節奏形成感觀但留白的結局,卻因為當權者的「政治秀」,變成為殘酷戰爭序曲中喪失使命意義的表演。《八佰》談不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它卻是長鳴的警鐘,讓我們牢記「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爍古真言,以影片紀奠浴血衛國的英靈,更要牢記歷史,反醒當下:國大於家,軍人死不畏戰,百姓一心對敵,方能保我中華山河無患,安居樂業,真正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 杜淳唐藝昕隔岸相顧《八佰》闖入內地影史前13名
    《八佰》上映三周依舊火熱,蟬聯票房周冠軍,現已突破24億,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13名。杜淳也表示謝晉元是&34;,在 民族危難時刻,他帶領四百多名戰士抱著必死的心理駐守在四行倉庫。堅守時有多麼堅定,得到撤退命令時就有多麼憤懣,杜淳將謝晉元的情緒表達得十分到位,那一句&34;縈繞在每一位觀眾的心頭。
  • 《八佰》正式上映,成績喜人
    數據顯示,《八佰》這五天的點映總成績粗報2.34億,打破《西遊記女兒國》1.79億(點映1天,場次11.12萬)的點映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點映期間觀影人次近600萬,場次14.1萬場,場均人次42.5人。
  • 人性的掙扎與張揚:管虎《八佰》在戰爭電影上的探索和突破
    《八佰》:老鐵慷慨赴死隨之鏡頭切換,畫面上僅有老鐵一人。《八佰》對戰爭題材電影的新突破彰顯戰爭中的人性,是一切有良知的電影人的共識與追求。上世紀70年代,好萊塢著名導演科波拉就在電影《現代啟示錄》中融入了對人性、對戰爭、對現代文明的哲學思考,並巧妙地將哲理性與象徵性有機地融入整部影片的情節之中,引起人們對剛剛結束的越戰的反思。
  • 我看電影《八佰》之感
    上個禮拜,聽說電影《八佰》很火,於是我們一家三口也跟風去影院觀影。 在蘇州河的兩岸,一邊歌舞昇平,一邊戰火紛飛;一邊淡定觀戰,一邊拼死抵抗 ;一邊商女不知亡國恨,一邊壯士捨身跳城樓;一邊是燈紅酒綠的麻木,一邊是浴血奮戰的悲壯;一邊是人間的天堂,一邊是殘酷的地獄。
  • 《八佰》的三重曖昧|影評大賽
    作者:Enlightening社會學&藝術史論專業,正在努力balance主修專業科研和觀影刷劇的熱情,隨時準備投筆扛起攝影機,平時寫的長短評會發布在豆瓣@Enlightening,歡迎批(guan)評(zhu)2020年8月,管虎終於將他野心勃勃的《八佰》帶進影院。
  • 電影《八佰》太原點映,市民觀影眼眶含淚
    2020年8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電影《八佰》舉行點映專場,觀眾觀影時眼眶含淚。2020年8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電影《八佰》舉行點映專場,觀眾觀影時眼眶含淚。2020年8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電影《八佰》舉行點映專場,觀眾觀影時眼眶含淚。
  • 21億票房背後,《八佰》的火爆更像是一種「熱泡沫」
    然而,觀影后的整體感覺卻是:《八佰》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不管是畫面、鏡頭運用等,都能看出導演管虎的實力;但它的故事講述並不完整,甚至有些地方很牽強,14天21億,這個票房有點虛高。客觀地說,一部電影有其自身的講述邏輯和承載使命,想要完全繼承歷史真實是不可能的,所以沒有必要去反對。對於《八佰》來說,整個故事的立意就是家國情懷,是國人的覺醒與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