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導演的《八佰》千呼萬喚始出來,觀影后心潮不定,不僅有4天4緊張戰爭節奏形成感觀「燃」的刺激,更有當時國破山河碎的「不平」的悲愴,中華故土如此被日本侵略者踐踏,繁華上海淪陷區殘垣斷壁、屍橫遍野,而英美租界依然燈紅酒綠,歌舞昇平。上海的蘇州河如同陰陽界,一半是地獄,一半是天堂。故事源於真實歷史:淞滬會戰後國民黨敗退,為了爭取國際支持,政治上對日本侵略者施壓,命88師524團約420位鐵血軍人(約一營兵力),固守四行倉庫,對外宣稱800人,4天4夜血戰,阻擊日寇,斃敵200人,其間所發生的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但留白的結局,卻因為當權者的「政治秀」,變成為殘酷戰爭序曲中喪失使命意義的表演。《八佰》談不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它卻是長鳴的警鐘,讓我們牢記「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爍古真言,以影片紀奠浴血衛國的英靈,更要牢記歷史,反醒當下:國大於家,軍人死不畏戰,百姓一心對敵,方能保我中華山河無患,安居樂業,真正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不要妄圖心存幻想,借所謂國際之勢,平衡自保,夾縫乞活,成為強者隨意剪羊毛的悲慘附庸,打鐵還需自身硬,不畏戰,敢應戰,中國人自己把控自己的未來命運,國運昌盛!
影片以回憶的開頭,引出四行倉庫八佰勇士的故事。開篇湖北保安團雜牌軍急行進滬,到達的畫面是人間地獄的上海淪陷區,遭遇日本騎兵,展現的是一邊倒的屠殺,日本人高速追擊肆意斬首與劈殺逃竄的雜牌軍潰兵。主人公端午、小湖北與老葫蘆三人逃過一劫,但被524團當做逃兵,與羊拐、老算盤、老鐵等16人一同押往四行倉庫修建與加固防禦工事。老葫蘆趁亂混入百姓妄想進入租界,但被賭場管事小刀發現驅逐。蘇州河北岸滿目愴傷冷寂,南岸霓虹吟唱繁華,四行倉庫成為跨越在地獄與天堂間的鴻溝。四天四夜緊張的血戰,如狼牙交錯的攻防,端午、小湖北、羊拐、老鐵、老算盤、小刀、學生等小人物在劇中鮮活的表現,詮釋了戰爭與人性的黑暗與光明,以及主線人物赤子之心化為的鐵骨錚錚軍魂,帶著未了的希望死戰。還有那匹白馬,如同一縷啟明的曙光,代表和平,驅走戰爭陰霾,照亮人性的光輝與希望,讓人未來可期。
第一日:恐懼逃命,偽境英雄
謝晉元團長引日本兵進入倉庫,放庫門全殲來敵。敵人利用方提供的情報初步了解國軍布防情況。利用殺俘妄圖瓦解守軍士氣,老葫蘆與外圍守軍被當面凌遲後吊死,端午痛不欲生。為了提升端午、羊拐、老算盤、老鐵等16名逃兵膽色與進入殺敵軍人角色,朱勝忠逼他們殺俘。過程中有老兵油羊拐一槍斃命的狠絕,老算盤、老鐵退縮的儒弱與膽小,也有朱勝忠幫端午勾板擊,槍殺日本俘虜的驚悚。夜色下,端午、川軍、老算盤利用水道一起逃命,途中遇到日軍順水道進入的偷襲,躲避中川軍溺水而身亡,端午、老算盤逃出遊向南岸租界,端午大聲呼喊小湖北逃命,引起南岸百姓的集體預警,國軍有序防守反擊,瓦解了日軍的偷襲攻勢,獲取勝利。端午被對岸百姓視為英雄,但同時也被訓話,坦露心聲,說出跟來上海的始末。窗外的租界霓虹燈依然繁華似錦,伊人在岸有少年夢,莫名腦海中想起《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第二日:血色瀰漫,殺身成仁
第2天是戰爭白熱化的一天,日軍叫囂3個小時拿下四行倉庫。上空中有所謂外國觀摩團的飛艇,對戰事進行實時觀察。由於四行倉庫的緊鄰租界的地理位置與內部存儲的危險物資,雙方沒有使用重炮而是採用近身兵蟻式附牆攻防戰。日軍動用了挖掘機與裝甲防護隊,企圖在一層牆面打開或炸開突破口,中國軍人沒有重型防禦武器,只能不畏犧牲的採用人體炸彈,與敵人同歸與盡。其中代表陳樹生們,他們那一聲聲嘶吼、一排排報名赴死,讓影院內淚點失守,心跳與影片戰爭推衍節奏同步,驚心動魄。端午、老鐵、老算盤、小湖北在戰爭中成長,不再懦弱,不再自私,有兄弟情,有報國心,生死看淡。日軍進攻失利退去,租界百姓沸騰,軍民之心相近。其中登場反派色彩濃鬱的小刀,向大姐大蓉姐血性道別,毅然以江湖白身為國赴死,冒槍林彈雨傳遞電話線,最後飲彈離去,全場唏噓不已,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女童軍夜渡蘇州河送來國旗,謝團長誓師為國而戰,鞠躬盡瘁,死而後矣,明日升旗,等待日軍瘋狂報復。端午用槍指著當逃兵老算盤的對話,老算盤張譯的表演入木三分,將人物膽小懦弱與強烈的求生欲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恨也讓人同情,生不逢時百姓的無奈與不甘,愛恨交織,深入人心。
第三日:護旗揚威,捨命取義
旗升起之時,就意味著伴隨犧牲。瘋狂的日軍派出兩架飛機,對屋頂的國旗進行掃射,妄圖擊潰中國人的軍心與民心,中國軍人死守不退,用人牆護旗,羊拐用槍擊傷一架飛機逃離。另一架瘋狂掃射,收割生命,端午以槍對射,飛機最終飛離,但端午中彈,彌留之際將小湖北託付給同袍。第3日浸透著對英雄端午離去的孤寂悲傷氛圍 ,器強不平等對決中,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再鑄軍魂,心勝是戰勝敵人的第一步,河對面的租界舞臺一直在演戲,京劇趙子龍衛國,高懸牌匾書寫四字:「浩氣長存」,想像中端午化身為趙子龍,持槍面敵,不畏戰、不畏死,七進七出。。。。。。中國軍人,唯死戰,得永生,留汗青,芳百世。
第四日:慷慨赴死,租界血途
一方面,由於國際會議取消,四行倉庫守衛戰已無使命意義,國民黨特派員要求524團八佰勇士入夜後全部退入租界,進入租界後,英美列強承諾提供佑護,保持有生力量,再圖報國。另一方面,日本指揮官約謝團長單獨會面,因此戰失利受責,同時表達作為對方尊重,作為敵人,即將啟用重炮,全部消滅。因此謝團長要求524團全員淨身,暴露在敵人槍林彈雨中,誓要夜入租界。同時選出敢死之士,主動進攻敵人,為大部隊進入租界爭取時間與空間。主戰場對岸百姓盼中國軍人安全進入租界。但入口在日軍槍口之下,血祭歸途。中國軍人拼著傷亡,快速通過,進入租界安全區。另一方面,羊拐、老鐵、小湖北一眾看淡生死,從容而去,主動進攻敵人,沒有收尾,留白給觀眾。
觀影后,不禁再次查閱資料獲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退入租界後,租界當局攝於日方壓力,不敢釋放孤軍歸隊,同時也拒絕了日方關於引渡孤軍的無理要求。這樣,八百壯士被羈留在孤軍營。孤軍營佔地數十畝,地面坑坑窪窪,垃圾滿地,住房十分簡陋,營地四周鐵絲網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壯士們只能在鐵絲網內活動,實際上是一個俘虜營。日偽政府多次勸降謝晉元無果,派人將其暗殺。上海各界人士聞訊,深為震悼,前往弔唁者達30萬人,途為之塞。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入租界將524團送往吳淞口看守,做苦工,挖壕溝,後來押往南京老虎橋監獄,百般折磨。
以史鑑今,中國與米國紛爭日趨白熱化,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作為平常百姓,不敢妄言棄筆從戎,以身報國。但是絕對擁有一顆中國人的赤子之心,強烈的國家與民族意識,我們愛好和平卻絕不向強權妥協,不畏戰,打硬仗,方顯軍魂本色。《八佰》愛國主旋律感人肺腑,希望國人團結一心,統一國家與民族意志,致敬最可愛的人——中國軍人,願他們挺起家國重盾,揮正義之劍,無往而不利。
也看到很多影評對這部影片褒貶不一,但我們得透過現象看本質,沒有當年的熱血奮戰,我們就沒有如今安定和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