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女性「超A」風格的崛起會變成消費女權主義嗎?

2020-12-19 環球網

【來源:BOF】

Dr. Martens的馬丁靴越來越成為新一代女性反抗傳統女性美學的賦權象徵,在中國更是如此。其他品牌當然也想加入競爭。

中國上海——從朋克樂手、歌迷到趕場的模特,Dr. Martens在過去幾十年裡始終是眾多人群趨之若鶩的鞋履品牌。品牌造就了「馬丁靴」這一具有高辨識度的鞋款,從1980年代的朋克一路紅到1990年代的垃圾搖滾現場,如今還通過與Comme des Garcon、Vetements、Off-White等品牌進行合作,走進了主流時尚圈。最近,中國女孩們紛紛用一個特別的詞形容這雙靴子的風格——「超A」。瀏覽Dr. Martens的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可以發現,品牌非常熱衷於轉載易烊千璽、劉雯、歐陽娜娜、範丞丞等頂流明星的街拍和時裝大片,當然,也一定會在文案中提及自家的出鏡產品。而「超A」、「A爆了」這類詞就是明星街拍圖文中的高頻詞之一。

「A」這個形容詞最早起源於同人圈,該圈設定了一種特殊的世界觀,叫作「ABO世界觀」,代表了Alpha、Beta和Omega三種不同的人格類型。「A」即為「Alpha」人格的縮寫,同人文中常用「精英」、「主導」、「強勢」等字眼形容這種人格的角色。

而後,「飯圈」粉絲們開始引用這個詞,來讚美偶像的氣質或著裝風格給人「攻氣十足」、「王者氣場」之感。資深同人文寫手陸怡對BoF解釋道:「飯圈說的『超A』,就是誇自己的偶像造型看上去乾脆利落、很強勢、很有吸引力。」

「超A」作為形容詞,使用之初並沒有性別限制,但部分專家認為,「超A」實質是一種偏向於形容男性化的詞語。例如抖音發起過一項「超A背頭」的挑戰,參加者需要上傳自己模仿偶像梳著「背頭」的硬朗造型,並和裝扮前的照片一起放置製造出極大反差效,累計觀看人數已經超過了1.74億。這項挑戰中的「超A」就顯然被用來描述男性氣質。不少粉絲在微博發布偶像的照片時,會配以「超A」的讚美,表達對氣質硬朗的「小鮮肉」或長相英氣的女明星的崇拜(比如易烊千璽、陳偉霆、金瑞亨和天海佑希等)。

數字營銷廣告公司Red Ant Asia的高級客戶合伙人Ching Xie說:「現在這個短語在應用於女性時更加流行,表明她的外貌著裝很有個性、很獨特。」小紅書86%的女性用戶都認為,絕大多數使用「超A」作為關鍵詞的筆記,都與女性時尚和美妝相關。中國KOL營銷平臺帕克街(Park Lu)首席營銷官Elijah Whaley表示:「KOL們喜歡在小紅書上發布『超A妝容』、『超A風格穿搭』主題的教程視頻,這些內容生產幾乎已經成為了小紅書的一種亞文化。

在小紅書上,「超A」的風格被視作一種時髦女性的權力著裝。Red Ant Asia中國總監Linda Yu說:「女生們喜歡的馬丁靴、Oversized西裝、工裝外套、軍裝、飛行員夾克和搖滾風格服飾都被認為是『超A』的時尚單品。」一些超A風格穿搭教程還提取了垃圾搖滾風格、「性冷淡風「、街頭風格等偏向硬朗、率性的時尚元素。除了馬丁靴,還有一些中性鞋款也大行其道,比如戰鬥靴、Vans滑板鞋和Adidas的貝殼鞋。在小紅書「超A」風格的穿搭筆記中,大多數女性都偏愛穿以黑、灰、白三色為主的外衣。格子襯衫、闊腿褲、高腰牛仔褲、街頭服飾和Brandy Melville的衣服則是熱門的內搭選擇。在美妝方面,「超A」風格主要是指一些明豔利落的妝容。本土彩妝品牌完美日記曾在其小紅書官方帳號,把一款口紅色號稱為「『超A』的梅子色」,說「塗上它可以自帶女王氣場」。

儘管不同人眼中的「超A」風格可能仍有所出入,但總的來說,現在中國女性對於這種風格至少已經初步達成了一種共識——「超A」是一種充滿氣場和力量併兼具女性審美的風格。Ching Xie認為,希望自己看上去「超A」的女性一般都比較「積極進取」,有時甚至是「野心勃勃的,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Linda Yu說,這非常符合Dr. Martens叛逆的理念,也跟當下流行的另一種少女感的時尚風格「形成對比」。

這種叛逆、利落的風格與中國傳統觀念中對女性氣質的要求相悖。自由造型師林文卓認為:「把自己打扮得『超A』是對形象的一種武裝,在一個女性氣質被固化的社會,女性需要通過著裝來強化和宣告自己的態度和力量。」在這種『超A』的裝束下,她們感覺「自己能有一個更舒服和灑脫的狀態」,過分體現柔美優雅或是女性身材的著裝,對她們而言反倒是一種束縛。

如果有品牌有意利用現下的「超A」熱潮,Linda Yu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拓展媒體內容和尋找對的合作夥伴上。

Olay在小紅書官方帳號上,給Pro X系列產品起了個綽號叫「超A瓶」。品牌去年還邀請李佳琦在天貓雙11購物節直播中,用「超A」的主題推廣該系列產品。再早時,Olay還用了一種更直接的「女權主義廣告」形式推廣Pro X系列,廣告拍攝一名女性乘坐著一輛火車,途徑的每個站點都代表了她人生中的某個階段,但在「婚姻」這個車站到達之前,她下車了。

而這也點出了當下另一個不可置否的趨勢,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廣告把「女性賦權」作為主題,例如SK-II在廣告中對「剩女」的概念進行駁斥,耐克(Nike)最近的廣告則描繪了一個無視周圍質疑聲,自信進取的女運動員形象。這些主題雖然與「超A」的時尚趨勢有所區別,但仍保有一些共性。

然而,「女權主義」廣告熱潮並沒有解決實質性的問題,一些女權主義者仍面臨著當今社會日益嚴厲的質疑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當局收緊對女權主義的控制之際,駐守在中國的企業卻開始集體意識到消費女權主義的潛在商機,」女權主義記者兼學者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在她的最新著作《Betraying Big Brother》中指出,這些廣告是「脫離政治語境的」。

中國女權主義者在消費女權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一些分歧。有人認為,這些品牌為趨利避害,故意選擇了一種去政治化的柔和版本。對此,洪理達在書中引述中國女權主義者呂頻的觀點指出,這種「企業大力支持的女權主義「儘管本質上是以利益為驅動,但至少「可以擴大討論女性權利的場景」。

在中國市場的營銷中,Dr. Martens也沒有大肆使用「超A」一詞進行推廣,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強調馬丁靴的風格能夠「賦予女性力量」。根據帕克街的說法,Dr. Martens品牌大使宋妍霏可以幫品牌在社交媒體上贏得相當高的媒體價值。在Dr. Martens的線下活動中,她以皮夾克和一身「超A」風格裝束現身。為了幫品牌推廣10月的天貓直播活動,她在微博上發布了「我敢於活出自我」的宣言,獲得了超過8.3萬個贊。在活動中,當被問及Dr. Martens象徵著什麼時,她回答說:「自由。」

而馬丁靴自然也忘不了它那朋克搖滾的過去。Dr. Martens在去年的一篇微信推文內,放進了愛奇藝搖滾音樂真人秀《樂隊的夏天》的明星合照,圖中的明星都穿著Dr. Martens的靴子,包括傳奇搖滾明星羅琦。

RADII China的執行主編兼中國地下音樂人士Jake Newby說:「Dr. Martens體現自己與這檔節目頗有淵源的感覺,像是在試圖跨越商業性主流與亞文化意象之間的鴻溝。」

誠然,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全球,Dr. Martens都為自己貼上了前衛和時髦的標籤,這使得它反傳統的歷史更容易被更廣泛的受眾接受。而之所以能夠在中國輕鬆發力,則得益於Dr. Martens近年在西方掀起的復興風潮。

自2013年被私募基金Permira(以投資Hugo Boss與Valentino知名)收購之後,Dr.Martens不僅與Marc Jacobs、Undercover和Supreme等品牌發售聯名系列,還把性手槍和紐約俱樂部CBGB的朋克風格再次帶入大眾視野。

2019財年,Dr. Martens錄得利潤增長率達70%,全球所有地區和銷售渠道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Dr. Martens亞太地區總裁Derek Chan表示,該品牌在中國經歷了「快速增長」,其去年的零售額增長了兩倍以上。他強調,電商是品牌重要的增長渠道,「Dr.Martens在天貓平臺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女性消費者當中最暢銷的還是那雙標誌性的八孔系帶馬丁靴。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馬丁靴仍是一款象徵著「叛逆」的實體商品,對於想要打破傳統性別觀念、或想要表達更多元化身份的中國年輕女性來說,買下「叛逆」自然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入門方式。

相關焦點

  • 蔡依林的遊戲:(後)女權主義與女性氣質
    通過諸如"active consumption"(積極消費)和"fashion feminism"(時尚女權主義)等實踐,女性可以使得自己的身體具有主流文化所認可的女性氣質,同時卻又重新界定這些女性氣質的含義。儘管關於後女權主義的討論一般集中於西方社會,但上述現象對於生活在一個全球化、消費主義甚至是後女權主義的社會當中的我來說,也並不陌生。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後來我就寫了《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女權運動》這本書,在國內出版了,現在實體書可能沒有了,但電子版可以在網上找到。澎湃新聞:您的研究興趣是怎麼從美國婦女史轉向中國婦女史的?只有極少數覺悟的人,會看到特權的另一面,即特權也會對獲得特權者造成傷害。但是,有這種明智態度的中國男性屈指可數,大部分人都在性別特權或者是其它各種特權中被腐蝕了。無處不在的消費主義。澎湃新聞:今天的商業文化千方百計將女性塑造為消費主體,消費主義文化對中國女性地位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乘風破浪之後的「熟女文化」,是中國的女性主義下的產物嗎?
    正是在炎炎夏至,掀起了這一浪又浪的「熟女」熱潮,「姐姐」熱潮,這熱潮背後又會伴隨怎樣的「熟女文化」呢?熟女經濟,指具備一定購買力的女性因更注重生活品質與體驗感而選擇去百貨商店等消費的行為。更多的熟女在職場中也是一把好手。職場給了熟女一個晉升,施展拳腳的好平臺。在職場中體現出來了熟女們的社會價值。
  • 「女權主義」-你真了解嗎?
    什麼時候開始有了女權主義?1791年法國大革命的婦女領袖奧蘭普·德古熱發表《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女性主義運動就已經拉開序幕。《女權與女公民權宣言》開宗明義,認為:「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兩年後這個宣言的作者就被她過去的男性同黨推上了斷頭臺。女權主義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No.1中國女權主義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女權運動是國外提出來的概念,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傳到中國,卻成了另一個版本。中國式女權主義,處處透露著不勞而獲的思想,根本思想還是停留在封建時代。結婚前要求彩禮、房子、車子,男人還要能賺錢,甚至要求男人父母有退休金。
  •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Papi醬在最新的一個視頻裡,吐露孩子隨父姓,瞬即招致激進女權主義不理性的指責與謾罵。在全球母親節期間,中國網際網路發生了這一不愉快的事件。竟然因為孩子的姓什麼,跟誰姓的問題。而展開了網絡攻防。
  • 福爾波斯小姐上線了,女權的崛起,卻消費的是男性
    《福爾摩斯小姐》的前期宣傳,突出的是一種喜劇氛圍,以及小11——米莉·波比·布朗和「大超」亨利·卡維爾的兄貴組合。可沒想到的是,本來可以參與成人題材的小11,愣是被劇本折騰回了少女時代,以及未成年人題材。
  • 女性主義
    在我成長的前十幾年中,女孩更被老師喜歡、被家長疼愛,雖然心裡不覺得是男生受了委屈,但是當女性主義在國內引起激烈爭論時,我一開始是不太理解的。我想,真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農村吃飯女性不能上主桌,老一輩重男輕女等等,這些可能過於極端。但當我來到上海讀書,接觸了全國各地的同學,思考問題更全面更深刻了,也借著各種機會越來越接近成人社會時才逐漸有所體會。
  • 神奇女俠1984:人類貪慾和女權主義的隱喻 文/王珉
    80年代的美國,經濟高速發展,消費主義甚囂塵上,欣欣向榮下卻暗藏人的貪慾。電影中有2位反派,老闆麥克斯與芭芭拉,藉助劇情去展現人性中欲望的反噬和愛與希望的美好,正如諾蘭《蝙蝠俠》。導演派蒂·傑金斯曾公開表示:1984年是一個貪婪的時代,由此闡述整部電影節制欲望與救贖靈魂的敘事。電影不只停留在口頭勸善的層面,也體現在成長方面。女俠站出來臺詞大意是:大家不要貪心,貪心會遭報應。
  • 聽《權力的遊戲》原聲,思考後女權主義悖論
    這首插曲是原聲帶中第二受歡迎的曲目,也許是因為人氣最高的女主角之一:龍女丹妮莉絲·坦格利安的緣由。角色扮演者艾美莉·克拉克也因此角人氣大漲。音樂秉承了《權力的遊戲》劇集中宏大的敘事風格,配器中鼓的節奏鏗鏘有力。為了配合龍女一角的角色特點,人聲也加入進來,展現旋律的優美。
  • 《莎菲女士的日記》:中國第一部女權主義小說
    如今女權主義大行其道,中國已然是女強男弱之風,綜藝節目,短視頻,影視作品皆以女欺男為樂,「怕太太協會」遍及華夏,女權主義者取得了全面勝利。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多數都是男人替女人言,女人鮮有話語權。到了丁玲這裡,女人才開始說自己的話。丁玲其人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
  • 女藝人紛紛微博表態,女性主義大元年到來了嗎?|TREND
    中國女性,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女性,對「女性主義」的需求是極大的品牌談論「女性主義」:關鍵點在於找到新的、適合品牌獨特的切入點女性議題關注點在「經濟獨立」的倡導中,加入「選擇自由」的思潮女性主義和消費主義的關係:品牌需認識到,在消費者身份之上
  • 《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第一季》消費主義與民主
    雖說不急著皈依「極簡主義」,但也想對消費主義(和一直刷小紅書和淘寶)進行一個戒斷性反思,就開始看了。每集的主題非常明確,以至於take-away也可以很容易總結出來。不僅是玩具,甚至度假產品和家庭車輛都會向兒童投放廣告,因為兒童會對家庭決策產生很大影響。進一步的,製造商意識到,可以讓成人變得像小孩一樣,就可以在消費時「不要想太多」,「當時就是很想擁有」。怎麼做呢?把消費行為變成一種遊戲。案例,麥當勞的大富翁遊戲營銷。
  • 《美國夫人》反女權?不 它是女權主義的新敘事風格
    但實際上,它非但不反女權,反倒比那些主流女性劇還要深刻,即便女主是一位反女權鬥士。儘管包裹著「反女權」的皮囊,《美國夫人》更像是展現一位女性政客的政治權力角逐,Schlafly的言論姿態更像反對派的照妖鏡。《美國夫人》也從反對派以及女性政治家的視角裡,反觀了歷史上女權運動的動態發展,讓我們能更深刻地了解女權主義的理念和思想。
  • 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 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 王緋    商務印書館《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  李貞德     三民書局《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王政     當代中國出版社《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中國革命,1905-1948》   顏海平    北京大學出版社《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孟悅 / 戴錦華
  • 女拳還是女權?網際網路時代下,女權主義危矣?
    其實這和女權主義這一概念不無關係。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康康數字時代的女性主義吧什麼是女權女權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泛指女性有關爭取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力的主張,後傳到英美逐漸流行起來,經日本傳到中國後定名為女權主義,也稱為女性主義。
  • 女權主義愛情動作片要怎麼拍?
    我的女權主義科幻 A 片《Hey, Siro》終於上線了,這是跟著名色情網站 XConfession 的首度聯手,據說也是她們第一次跟中國導演合作
  • 女權運動的窪地:世界範圍內女性主義興起時,印度為何發展緩慢?
    當下世界範圍內,不論是奉行資本主義的國家還是發展社會主義的國家,女性主義都在冉冉升起。然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仍存在女權運動的落後之地,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即使是現在印度的很多地方仍奉行封建主義思想,認定男尊女卑。實際上,這一思想在封建時期很多國家都曾經有過,但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發展,女權運動逐漸興起,現世社會發展中,女性也頂起了半邊天。
  • 色情製品與女權主義
    但此次爭論的雙方有許多恰恰都是女權主義人士,使此次事件變為一次真正的「女權主義論爭」。在這個事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女權主義對色情製品的看法。色情製品和女權主義的關係是怎麼樣的?色情製品是促進了女性的性解放,是她們直面自己的欲望?還是父權制的一環,使女性屈從於從屬的地位?
  • 《驚奇隊長》:將女權主義進行到底
    女權主義最徹底的是《驚奇隊長》中男女主角之間並沒有產生愛情,甚至說影片找不出男主角。在漫畫中與驚奇隊長產生愛情並讓她成為驚奇隊長的瑪威爾(漫畫中的第一代「驚奇隊長」),雖然仍對卡羅爾的成長有巨大幫助及影響,但在影片中該角色變為了女性。人們曾一度對裘·德洛所飾演的就是瑪威爾深信不疑,可惜影片給出了另外一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