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武者》: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驚世佳作、武田家的末日悲歌

2020-09-03 指尖看日本

《影武者》是1980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其導演便是有著「電影界的莎士比亞」之稱的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


黑澤明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電影導演,他在世界影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諸如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史蒂芬·史匹柏(《大白鯊》、《侏羅紀公園》)等好萊塢著名導演均有著深刻的影響。同一般的日本導演不同,黑澤明對電影敘事方式以及處理更接近於好萊塢模式,因此他的電影也更能被西方世界所接受,現如今好萊塢的許多經典電影,均翻拍自黑澤明的幾部作品。比如《星球大戰》就是受《戰國英豪》的影響拍攝而成的,喬治盧卡斯甚至一度想要請三船敏郎出演其中的重要角色歐比旺大師,其他類似的電影還有《豪勇七蛟龍》(《七武士》)、《荒野大鏢客》(《用心棒》)等等。

《影武者》的主體故事原型來源於日本江戶時代的軍記物《甲陽軍鑑》中的幾則逸話故事。故事的發生時間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中後期(相當於中國明朝中後期),甲斐國的大名(諸侯)武田信玄為了避免遭到暗算,喜歡在戰場上使用被稱為「影武者」的替身來代替自己。有一天,經常擔任武田信玄「影武者」的弟弟武田信廉在刑場上發現了一個和哥哥長得一模一樣的盜賊,便將其救下,引薦給了哥哥。盜賊原本不願意出任影武者,但是武田信玄在一次攻城戰中被敵軍的鐵炮(火槍)擊中,臨時前信玄為了穩定自己死後的局勢,囑咐武田家家臣在三年之內秘不發喪。而盜賊在目睹敵國來襲的危局後,便主動請纓臨危受命,在武田信玄去世的兩年多期間擔任信玄的影武者,導致別國勢力誤認為信玄尚在人世,不敢覬覦武田家的領地。

起初,「武田信玄」是影武者假扮之事,只有武田家的幾位重臣知曉,連武田信玄的側室夫人以及兒子武田勝賴對此都不知情,影武者也在這期間體會到了武田信玄對武田家的重要性,徹底入戲將自己活成了武田信玄。遺憾的是,在三年之期即將到來前夕,影武者在一次試騎武田信玄坐騎時露餡,導致自己身份暴露,最終被武田家驅逐,家中大權也被武田信玄的兒子武田勝賴所掌握。失去身份的影武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年輕莽撞的武田勝賴,將武田家帶上了滅亡之路。

黑澤明


黑澤明的電影有三寶:敘事、鏡頭與色彩,其中敘事結構自不用說,當年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便是敘事結構的巔峰,在國際上囊括了多項大獎,成功地將日本電影推向了世界。在鏡頭語言方面,黑澤明擅長拍攝氣勢宏偉的史詩電影以及充滿男性荷爾蒙的動作片,《影武者》恰好就是一部史詩級的歷史電影,其中的戰爭場面更是波瀾壯闊,即便在觀影結束之後,也有一種盪氣迴腸的感覺。最後一項便是色彩,黑澤明早期受限於技術,拍攝的都是黑白電影,不過在彩色電影誕生以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這位拍攝黑白電影出身的導演對彩色電影中色彩的運用也是信手拈來,仿佛黑澤明之前的拍攝電影的經歷,都在為彩色電影的到來做鋪墊。

《影武者》的開場,黑澤明便採用了一個長達七分鐘的長鏡頭,通過靜坐在鏡頭前的武田信玄、武田信廉與盜賊之間的對話來交代故事的背景。值得注意的是,靜坐的三人之中,僅有真正的武田信玄有一個影子映在牆上,其餘的兩位「影武者」則沒有影子,此處也在暗示著本片的重點「影子」。


黑澤明的另一個長處,便是他能非常熟練地運用靜態與動態的鏡頭。在影片標題《影武者》出現以後,電影的故事從一位身上沾滿泥沼的斥候開始,這名斥候進入被武田軍攻陷的城池之中,向著駐紮在城池中央的武田軍本陣奔跑。在斥候奔跑的這座城池之中,經歷過激戰的武田軍士兵正橫七豎八地躺在城中歇息,城內還遺留著不少戰死士兵的遺骸,遺骸與歇息的士兵們構築出了一個寧靜的畫面,而這畫面卻立即被奔跑著的士兵以及急促的背景音樂聲給擾亂,暗示著接下去的劇情將會迎來峰迴路轉的大轉折。果然,在之後的畫面中,兵臨野田城城下的武田軍士兵們借著夜色的掩護在城下休息,以野田城為背景的士兵們與笛聲再一次勾勒出了一幅靜謐的景象,可是隨著一聲槍響,這個靜態畫面被瞬間打破,緊隨著便又是一個騎著快馬的斥候在清晨的霧中疾馳的畫面,伴隨著士兵們「發生什麼了」的背景臺詞,導出了電影的第一個懸念。從後面的敘事中可以得知,這一聲槍響,其實是離成功近在咫尺的武田信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暗示,當然也是《影武者》這個故事的真正起點。


諸如這樣靜態與動態畫面互相結合形成鮮明的反差,給予觀眾極大衝擊感的類似鏡頭,還有在電影中間攻打高天神城的劇情以及在片尾的決戰場面。武田軍攻打高天神城期間,敵軍認為武田信玄已死,出兵作戰,結果見到了靜坐在「孫武旗幟」下的武田信玄,便立即調轉馬頭撤退。而在片尾的決戰場面中,沒有一句臺詞,也沒有任何背景音樂,只有武田軍衝鋒的畫面(動態)和馬蹄聲,以及在陣地中巍然不動敵軍(靜態)和鐵炮射擊的槍聲。在武田軍全滅以後,武田信廉含著眼淚,不甘地看著戰場的慘狀(靜態),而戰場上已是一片血海,只剩下幾名奄奄一息的士兵與戰馬在掙扎著(動態)。影武者不甘地撿起一柄長槍,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獨自朝著敵軍陣地發起最後的衝鋒(動態),隨著幾聲首尾呼應的槍響,影武者成為武田軍最後戰死的士兵,倒在了戰場上的小溪之中(靜態),同時也宣告著《影武者》這部電影的結束。


《影武者》這部電影中的色彩運用,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演借用武田家的軍旗「風林火山」,將武田家的軍隊以黑色(風)、綠色(林)、紅色(火)與紫色(山)四種顏色分成四個部分,在觀影期間可能並不理解導演為何要這麼做,但是看到片尾時才發現,這是導演為片尾的決戰場景所做的鋪墊。

武田軍的第一波攻擊是打著黑色「風」字旗幟的軍隊,黑色象徵著莊嚴與肅穆,這暗示著稱霸東日本的武田家所擁有的強大實力,如黑雲壓城一般對敵軍陣地發起攻擊。

在第一波攻勢失敗以後,緊隨其後的是打著綠色「林」字旗幟的軍隊,這支軍隊步步為營,在士兵隊伍之中林立的長槍也如同風中的樹林一般緩慢地搖曳著。影片中打著綠色旗幟的軍隊不像另外兩支發起攻擊的軍隊那樣「黑旗」配「黑甲」、「紅旗」配「紅甲」那樣的搭配,而是採用了「綠旗」配「黑甲」的組合。綠色通常是象徵著生命與生機的顏色,而黑色除了莊嚴與肅穆外,還象徵著悲觀,象徵生命的顏色與象徵悲觀的顏色互相組合,也暗示著這支軍隊的失敗命運。

武田軍的第三波攻勢,也是電影中除了影武者外發起的最後一波正式的攻勢,這次發起攻擊的軍隊是打著紅色「火」字旗幟身著紅甲的騎兵,武田軍以烈火燎原之勢燒向敵軍的陣地。此處的紅色象徵著暴力與鮮血,莽撞暴虐的武田勝賴在前兩次攻勢受挫之後失去理智,不顧家臣的阻攔對敵軍發起最後一波攻擊,換來的卻只有鮮血與無數戰死的士兵。


而打著紫色「山」字旗的軍隊並不是上陣衝鋒的軍隊,而是負責護衛武田軍本陣的軍隊,紫色象徵著高貴,也暗示著這支軍隊所護衛的是武田家的「大山」。隨著武田信玄的去世,武田勝賴的能力並不足以成為這座「大山」,在武田軍戰敗以後,這些旗幟也橫七豎八地倒在了空無一人的武田軍本陣之中,暗示著武田家可以依靠的「山」早已是過往雲煙。

最後,中槍的影武者跑向在溪中漂流的「風林火山」軍旗時,畫面中武田軍士兵的旗幟卻出現了衝鋒時沒有出現過的白色,白色原本象徵著聖潔,此處卻意味著現實與離別。曾經的武田家以上述的黑、綠、紅、紫四種浪漫的顏色縱橫日本,但是在面對新興崛起的勢力時,也只能向現實屈服,成為後世人們口口相傳的悲劇英雄史詩。

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說,《影武者》這部電影充滿了優點,唯一的不足之處,恐怕就是電影的時長過長,完整版長達179分鐘,足足三個小時,即便是剪輯版,也有162分鐘,足夠讓觀影的觀眾坐到屁股痛。可是,如果靜靜地坐下來欣賞影片的話,就會發現,這179分鐘其實沒有任何一處多餘的鏡頭與劇情,每一段劇情都有其深意在裡面。當然,有一些深意只有日本人以及熟知日本歷史文化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因此才會有剪掉這部分內容的162分鐘的面向外國觀眾的剪輯版出現。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的話,《影武者》為了追求藝術創作,虛構了許多劇情,劇本大量參考了民間的傳說故事。歷史上的武田信玄雖然同樣死於攻陷野田城之後不久,但是其死因卻不是槍傷,而是肺癆或肺癌。雖然在武田信玄死後,武田家也像電影之中那樣隱瞞死訊秘不發喪,不過歷史上的故事並沒有電影那樣傳奇,武田信玄的死訊很快就傳遍了日本,武田家的敵人們也紛紛得知信玄已死,對武田家發動攻擊。武田信玄之子武田勝賴雖然武勇有餘智謀不足,但是也不像片中那樣是個自大的紈絝子弟,在武田信玄死後支撐起了武田家。現實中武田家的軍隊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分成四個部分,片尾的決戰也是經過藝術化的處理,歷史上武田軍在長筱合戰時其實一共發起過五波攻勢,其中第二波與第三波攻勢便是身著黑甲與身著紅甲的武士。

不過,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是講述一個完整且具有合理邏輯的故事,僅從這一層面來看的話,《影武者》做到了,而且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至於與史實的出入,我們也不必過於苛責,因為故事電影本身就與紀實影片不同,並且真正對歷史感興趣的人,也從不會從電影之中去學習歷史。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感謝大家關注頭條號「指尖看日本」,本號會分享更多關於日本歷史與文化的內容,如果您有什麼建議,也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從黑白到彩色 |「向生而死」 《影武者》| 華臣太合瓦客電影沙龍 | 黑澤明電影展映 | 周六晚
    1980年,黑澤明已經五年沒有拍片了,五年前的《德蘇烏扎拉》普遍評論不佳,又因為《虎虎虎》和電影公司鬧得很不愉快,沒有電影公司願意投錢給他拍攝新片
  • 張藝謀的《影》原型是日本故事?遊戲中也有很多獨特的影武者劇情
    去年張藝謀導演拍攝了一部名為《影》的電影,收穫了不少好評,張藝謀坦言這部作品最初的啟發來自於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對於這一部經典的巨作很多中國觀眾也十分熟知,而影子武士這個傳說在日本可以說家喻戶曉。
  • 《少年派》《影武者》《愛你,西蒙》等三部佳作參展北影節
    其中包括由李安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黑澤明執導的《影武者》(又名《影子武士》)以及新片《愛你,西蒙》,從時代經典到文藝小清新,以滿足影迷各種口味需求。  與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比,由二十世紀福斯聯合東寶映畫出品,黑澤明執導的電影《影武者》更多的展示了人生的痛楚、瘋狂、欲望、毀滅、歡樂、解脫、溫情、迷惘等種種景象,深刻解剖和展示了人類靈魂,這也是黑澤明竭盡一生在探索的終極意義。正是由於這一點,成就了他傳奇而非凡的一生。
  • 電影拾零—黑澤明
    【大保鏢】,黑澤明1961年作品,三船敏郎、仲代達矢等主演,比較常用的名字是《用心棒》,但我覺得這個輕薄的名字實在把這麼好的電影毀透啦,至少得拉了三條街的後腿。三船敏郎的表演真好,將這種身懷絕技、放蕩不羈、俠骨丹心的人物詮釋得實在太傳神了。【影武者】,黑澤明1980年作品,仲代達矢主演。日本戰國時期藩鎮割據、刀兵四起的背景。
  • 蕭西之水 | 觀《影》指南:真正的影武者是這樣的
    為了確認武田信玄是否死亡,亦敵亦友的北條家派出使臣拜訪,但使臣看到武田信廉並沒有發現破綻,足見選人用人之成功。不過也正因武田信廉有著「影法師」地位,日後一直不願意完全聽從武田家的後繼者武田勝賴指揮,甚至在1575年決定武田家命運的長筱之戰中擅自脫離陣型後撤,直接導致武田家慘敗。最終在1582年武田家滅亡以後,武田信廉也身死人手,屬於武田家的「影法師」故事就此終結。
  • 黑澤明的電影你看懂過嗎?
    無論是在日本電影史上,還是在世界電影史上,黑澤明都是一個傳奇,一個天才,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有影評人這樣說:「如果說電影史好比一株大樹,那麼眾多的電影人是枝,而黑澤明屬於幹。」這話沒錯,黑澤明在電影界與眾多大神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讓我們來聽聽別人眼中的這位傳奇大神。
  • 影武者|歷史大勢浩浩湯湯,當好影子吧,不丟人!
    製作時間相差近40年的兩部作品,我們的電影大師與日本映畫巨匠藝術水準的高下差異,實在令人唏噓。 所以有評論感嘆,張大導的《影》最出彩的地方,在於本質上契合了其為黑澤明本人「影子」的對應關係。這與《影武者》中的「影子」最終心甘情願為武田家族殉葬,何其相似。
  • 黑澤明《影武者》發中文藍光 再現武士悲愴輓歌
    《影武者》劇照    由日本大師黑澤明指導,仲代達矢、山崎努、萩原健一、主演的電影《影武者》中文藍光標準版將於8月26日全國發行。影片是導演黑澤明的第二十六部電影,講述了日本戰國時代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通過展示當時政治、軍事鬥爭的錯綜複雜,以及糾纏不清的人事矛盾,加上激烈的戰爭場面,烘託出了「影子武士」的偉岸形象,仿佛一部悲壯的史詩。影片耗資巨大,各項資金共去二十五億日元之巨。
  • 黑澤明誕辰110周年,他的電影你看懂過嗎?
    說起日本大導演黑澤明,哪怕對電影沒那麼了解的朋友也很可能聽到過這個響噹噹的名字。4月26日,適逢黑澤明導演的《影武者》上映40周年的日子,而在上個月,則是黑澤明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今時今日,當我們談論黑澤明的時候,我們該談什麼?
  • 張藝謀《影》背後之「影」: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影武者
    這不禁讓人想起另一位在黑白灰美學上獨樹一幟的導演黑澤明,很多人認為張藝謀的《影》是在向黑澤明致敬,因為《影》和黑澤明導演的《影武者》都講述了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不同的是,《影》的人物是虛構的,而《影武者》則把故事安在了真實歷史人物武田信玄身上。事實上,除了武田信玄外,日本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替身」的傳說——
  • 亞洲頂尖的電影大師黑澤明!他的哪部作品才是你心中的經典?
    電影誕生於自西方,加之各種歷史原因,亞洲的電影藝術曾經一直落後於西方,而能稱得上是"大師"的偉大導演更是屈指可數。但在上個世紀,一位日本導演走上了電影藝術的舞臺,用他的作品震驚了整個世界,他便是黑澤明。
  • 黑澤明 | 減去電影,我的人生為零
    ▲打開視頻,與我們一起走進黑澤明的繪畫人生。史匹柏盛讚他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弗朗西斯·科波拉說:「如果能和一位大師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這位大師就是黑澤明。」然後他們告訴你,因為你家的房子擋了一個鏡頭.
  • 《影武者》影子不死,信念永生
    「我是你的影子,你是我的光」「我因你而生,也因你而滅」《影武者》是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在沉寂多年後於1980年推出的一部作品,並於同年斬獲第33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棕櫚獎。值得一提的是,在70年代初,黑澤明處於一個人生低谷期,經濟陷入困境,遠在西方的科波拉和盧卡斯聽聞此事後,以粉絲的身份跨洋渡海為黑澤明拉來投資。
  • 擺渡西東連接古今的大師——黑澤明
    C位大佬,但電影大師黑澤明自喻是那隻站在鏡前不斷審視自身的蛤蟆。在這個意義上,《泥醉天使》可以說是第一步真正的黑澤明電影,黑澤明式電影班底從此確立。《泥醉天使》的情節設計,全部指向戰後日本雜亂動蕩中僅有些許希望的現實狀況。
  • 《影武者》經典27部電影合集~(黑澤明導演 1943-1993)【收藏貼】
    小六的家母吟誦著經文,一旁的小六合十拜佛,祈禱佛佑其母,此一細節說明了小六的善良和樂觀,活在《影武者》(別名:影子武士)豆瓣評分:>9分1980日本歷史,戰爭,劇情導演:黑澤明主演:仲代達矢/山崎努/萩原健一/根津甚八日本戰國時代三雄之首的武田信玄(仲代達矢飾),號稱「甲斐之虎」。
  • 黑澤明110周年:一部《影武者》,讓他重回創作巔峰
    黑澤明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起,《影武者》最初是由一個靈光一閃的想法開始的。當時他觀察一個演員在他所演的角色和他平時狀態中,性格和習慣都有巨大的差異,接著他試著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用他的後半生,全力以赴、時刻不停地去扮演另一個和他完全不同的角色,結果會怎樣?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他頭腦中多年,最終形成了《影武者》除了抒發自己內心的那雄壯悲歌外的另一個核心主題。
  • ​擺渡西東連接古今的大師——黑澤明
    在他人看來,黑澤明在電影界是毫無疑問的C位大佬,但電影大師黑澤明自喻是那隻站在鏡前不斷審視自身的蛤蟆。今天,黑澤明已經逝去20多年,我們仍能從他的人生經歷和電影作品中體悟一個人對一項事業的畢生追求以及他對人性中變與不變的追問。1910年,黑澤明生於東京。出生在一個武士家庭的他,受到正統教育。父親是個地道的武士,母親來自商人家庭。
  • 武士電影十選之《影武者》
  • 你們崇拜大導演,大導演都崇拜黑澤明
    影史上眾多導演都與黑澤明有關係/《黑澤明的電影人生》在電影界,如果這些導演算是「頂流」的話,黑澤明就是流量本身。他是第一個成為世界級大師的東亞導演,也是通過電影作品讓「武士精神」成為日本文化象徵的人。恢復健康後的他一口氣拍出三部佳作:《德爾蘇·烏札拉》《影武者》和《亂》。三部影片共計獲得國內外十多個頂級獎項,其中《影武者》和《亂》在日本本國和歐美都獲得了極高的票房。
  • 《影武者》:越來越像,直至消亡
    《影舞者》不然,原來歷史真的比人為創作要震撼的多,沒有那麼多邏輯,沒有什麼教義,這就是事實,並非故事。這麼多的不可思議,不按常理的,甚至無趣枯燥的歷史裡,寫滿的才是人性。另一部是03年由平山秀幸導演,窪冢洋介(窪冢陰柔的氣質,妖異的眼神實在是天草的不二人選)主演的。老版相當經典,而且很血腥暴力;新版特技強於老版,但是總體評價則遜色不少。縱觀全片黑澤明沒有過分渲染信長的暴力恣睢,反而褒揚了他的進步意識(火槍),含蓄的批評了武田家思維方式的落後(騎兵衝鋒),反映了在歷史的滾滾洪流面前,不能與時俱進的人或國家都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