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大刀王五」淋漓的寫意人生,霍元甲月夜盜其頭顱

2020-12-23 在河之北

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清道光河間府故城縣人。在滄州拜名師李鳳崗學藝,學成後在鏢局押鏢,仗劍天涯。鏢局又稱鏢行,專門為人保護財產或人身安全的機構。

清光緒元年(1875年),王正誼來到北京,後在崇文開順源鏢局,幾年發展躋身於京城八大鏢局之列。凡鏢旗上有「王五」二字,無人敢犯,「任俠之流皆奉為祭酒,於是有大刀王五之稱,大刀者,非以刀名,人以此尊之耳。」譚嗣同跟著王五學單刀和七星劍,王、譚相交密切,成為摯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任用維新人士推行新令。譚嗣同徵招入京,任四品銜軍機章京,參與維新變法。王正誼說:「維新變法是富國強民之路,也是王五所願,能與復生同道同志,乃王五之福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由他操持,並選派精壯武師護衛。

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幽禁。康、梁勸譚嗣同到日本避難,譚認為「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結果被捕。譚嗣同在獄中題詩於壁上,詩中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之句。王正誼招集壯士密謀救譚,不料清政府提前將譚嗣同等6人殺害。王正誼冒著生命危險趕到刑場伏屍大哭,將譚嗣同靈柩運到湖南,安葬於他的故鄉南鄉牛石嶺下。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進入北京。王正誼組織200餘名壯士攻下西什庫法國教堂,又配合義和團攻打使館區東交民巷,殺洋兵10餘人。

慈禧倉皇西逃,派奕匡、李鴻章向敵乞和。大刀王五挺身而出,奮力抗敵。王五寡不敵眾,慘遭槍殺,年56歲。侵略軍將其頭顱懸於宣武門城樓之上。津門大俠霍元甲月夜進北京盜出王五人頭,使王五爺屍首兩全。

彈指一瞬,大刀王五已逝110年,但那一樁樁令人盪氣迴腸的往事似乎不曾遠去。

相關焦點

  • 《霍元甲》大刀王五死因眾說紛紜?但大刀是真的進了煉鋼爐
    《霍元甲》大刀王五的大刀並未給霍元甲,而是進了煉鋼爐!最近《大俠霍元甲》熱播,劇中俠肝義膽的大刀王五「風頭」有點蓋過霍元甲,因為他不僅功夫了得,而且義薄雲天,為救譚嗣同可謂是不惜任何代價。「大刀王五」在現實中確有其人,真名叫王正誼,因他拜師時排行老五又刀法了得。所以被眾人尊稱為「大刀王五」。當時,他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人齊名。
  • 《大俠霍元甲》大刀王五,行俠仗義視死如歸,此乃真英雄也
    即使很快下線的飾演大刀王五的黑子(實名張永剛),其表現出來的氣勢讓小編重新認識了大刀王五。,武功很好,再無其他印象,通過《大俠霍元甲》黑子的出色表演,小編感覺對英雄大刀王五另眼相看,其形象更加令人欽佩,是一位行俠仗義、視死如歸、不折不扣的英雄,遠比初中課本了解到的要豐富很多。
  • 傳說中的大刀王五—歷史上真正的「京師大俠」
    大刀王五(1844年~1900年),名正誼,字子斌,原籍河北滄州,回族。王五因在家中排行老五,幼年人稱「小五子」,因其刀法嫻熟,武藝超群,又被人稱為「大刀王五」。王五早年以保鏢為業,其鏢局業務影響範圍北及河北山海關,南至淮安清江浦,生前以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為事,綽號「幽燕大俠」。
  • 大刀王五:擁有一首詩的男人 | 留刀 一座江湖
    在戊戌變法中扶助譚嗣同,有人認為譚嗣同絕命詩「去留肝膽兩崑崙」中的「兩崑崙」指的就是康有為與王五二人。曾率義和團攻打西什庫教堂,後被清軍抓住獻與德軍被害。後頭顱被掛在城門上示眾,無法入殮,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
  • 大刀王五,一代豪俠之謎!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大刀王五,英雄不寂寞(上)
    這把刀屬於英雄,屬於好漢,屬於豪俠,屬於王五。霍元甲還是一個懵懂未知的少年的時候,他曾躲在一棵大樹下偷偷的看大刀王五在波濤洶湧的河邊舞他那神奇精妙的刀法。多年後,大刀王五成了霍元甲的師傅。大刀王五行蹤不定,來去匆匆,沒有知道他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大刀王五是一位孤獨的英雄,當他再一次出現在霍元甲的面前時,霍元甲說:「師傅,你不寂寞嗎?」
  • 【回坊電影】《大刀王五》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鍊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 《一刀傾城》之大刀王五——揮不掉英雄淚
    但蒼天不折其雄志,令其生還,遂隱姓埋名於東北鄉野成為一名鐵匠。機緣巧合下,王五結識了譚嗣同和袁世凱,三人攜手進京欲成就一番大事,後因性格迥異,命運造化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譜寫了一段雄渾悲壯的歷史篇章。「士不可不弘毅」,這是影片中王五在北京開辦「強武學會」時,康有為贈送的牌匾。這句名言出自《論語·泰伯章》,原文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金庸寫飛狐系列原來是暗喻大刀王五和譚嗣同
    梁啓超說,兩崑崙指康有為及大刀王五,因為康有為跑路了,王五還在。由於梁的名氣大,所以這個說法為大多數人認同。還有陶菊隱說,崑崙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崑崙派,指大刀王五及通臂猿胡七。還有譚嗣同孫子譚訓聰說,兩崑崙是指其家僕人胡理臣及羅升。孰是孰非,且聽金庸一一道來。金庸於1959年創作《雪山飛狐》,寫了胡一刀這個人物。接著在1960年寫了胡斐這個角色。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龍骨事件(23)大刀王五
    王五其人,在晚清十分有名,他是晚清十大高手之一,在北平開了一家順源鏢局,後來又辦練武堂,並結識了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志士,譚嗣同慷慨赴死後,王五又參加了義和團
  • 《大俠霍元甲》中呂四鷹被編劇玩「壞了」,他的貢獻超過了霍元甲
    試想,如果沒有呂四鷹,霍元甲與大刀王五就不會同仇敵愾,聯合起來對付他,從而與大刀王五結拜為兄弟。霍元甲與王五結拜為兄弟與大刀王五結為兄弟,至關重要,這為霍元甲今後行走江湖提供了便利,否則,霍元甲為薛知縣押鏢,被沙狼
  • 百斤大刀「開洋葷沾鬼血」 王五才是真正的清末第一大俠 津門大俠...
    王五大刀一出,自然一路平安,安維峻順利到達目的地。也正是因為護送安維峻,王五得到了「京師大俠」的稱號。     其實是還是少年的譚嗣同要拜王五為師,1875年,兩人初次見面,譚嗣同只有十歲,而王五已經三十一歲了,兩年後,譚嗣同隨同外調的父親離開了京城。1895年,正好三十歲的譚嗣同回到了京城,又見到了大刀王五,這時候王五已經五十一歲了。
  • 探訪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
    老北京號稱有八大鏢局,其實就和八大胡同一樣是個虛數,實際遠不止八家,會友鏢局曾經是北京最大的鏢局,而如今這些曾經的押運公司早已不復存在,唯一還能尋到一點兒影子的是大刀王五開的源順鏢局。王五真名叫王正誼,河北滄州人,關於王五的資料不是很多,網絡上基本道聽途說都是大同小異,清末民國的歷史信息本身就不是很詳盡,深究也沒多大意義,如今唯一留下的實物資料就是當年源順鏢局的舊址。
  • 《大俠霍元甲》大俠霍元甲
    編劇和導演是在黑霍元甲嗎 津門大俠 沒主見 軟弱 愚忠 霍元甲找大刀王五比武 王五要救譚嗣同 王五與霍元甲結拜 霍元甲搶出王五頭顱得到王五寶刀 鷹四殺了霍元甲家人並一直針對霍元甲霍元甲押鏢結識沙狼沙燕 因為王五 沙狼與霍元甲成為朋友 沙燕愛上霍元甲 霍元甲有三個徒弟 沙燕也跟隨霍元甲習武霍元甲逃到上海開設精武門 報社老闆為了銷量私自更改霍元甲的聲明 上海三大門派找霍元甲比武
  • 趙文卓版《大俠霍元甲》六大高手排名:鷹四墊底,大刀王五第二
    說到趙文卓版的《大俠霍元甲》,實在是好看。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功夫片,近年來的好片子。好久沒有看趙文卓的戲了,這次再看,覺得卓哥可能要憑藉這部電視劇小火一把。這是一部男人的戲,講述的是清末的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高手。在趙文卓版《大俠霍元甲》中,高手如何排名呢?
  • 趙文卓版《大俠霍元甲》六大高手排名:鷹四墊底,大刀王五第二
    無論是跟大刀王五、鷹四,還是跟東洋武士、西洋拳擊手,霍元甲是遇強則強,功夫深不可測。霍元甲在霍家秘宗拳的基礎上創造了迷蹤拳,憑藉此拳法,再加上嶽家槍法,霍元甲可謂是津門第一。2、大刀王五大刀王五,武林傳奇,一把大刀,縱橫江湖。
  • 大刀王五的結局:王皎我 / 1960
    大刀王五王正誼(圖片來自網絡)談清季掌故的,寫歷史武俠小說的,多曾提到清末名馳北京、聲震華北,口外的大刀王五。對大刀王五結局的說法,有的說:他死於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期,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有的說:他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即不知所終。
  • 《大俠霍元甲》首播,主演霍元甲:趙文卓,傳統武俠再現?
    深受譚嗣同愛國熱忱感染的霍元甲,欲投身歷史洪流之中有所作為,卻屢屢碰壁,竟只能眼睜睜看著英雄殉國。隨後不久,八國聯軍侵華,大刀王五為御外辱,玉碎成仁。霍元甲得知消息連夜去為義兄收屍,雖然讓王五留存全屍,卻給霍家引來大禍,致使霍氏男丁盡死。一年後,隱居滄州的霍元甲出山走鏢,卻不想又陷入仇家圈套之中,費盡千辛萬苦,雖然洗脫干係,卻讓他心灰意冷,他由此決定南下上海。
  • 八國聯軍、大刀王五、精武門,趙文卓釋小龍之《大俠霍元甲》定檔
    隨後,八國聯軍侵華,大刀王五為御外辱,玉碎成仁,霍元甲得知消息連夜去為義兄收屍,雖然讓王五留存全屍,卻給霍家引來大禍,致使霍氏男丁盡死。一年後,隱居滄州的霍元甲出山走鏢,卻又陷入仇家圈套,費盡千辛萬苦洗脫干係,至此心灰意冷。遂南下上海建立精武門,很快在上海站穩了腳跟,名氣越來越大,這卻讓日本人十分不滿,面對日本人的挑釁,霍元甲帶病上陣,挫敗了日本人的陰謀。
  • 趙文卓版的《霍元甲》人設智商不高,人品還不行
    搶王五頭顱自報家門首先就是劇情開播第三集,霍元甲盜取王五的頭顱如果自報家門是霍元甲一怒之下脫口而出。那麼直接告訴鷹四晚上定來奪取王五的頭顱,這算不算智商堪憂?還美其曰,沙狼是土匪不方便向眾人透露實情,所以霍元甲只好承認了鴉片是自己燒的。聽起來像是替沙狼「背黑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