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一代豪俠之謎!

2021-02-13 武俠那些事兒



大刀王五,一代豪俠,快跟小編來看看大刀王五的那些謎團吧!

京師武林名俠。本名王正誼,字子斌,人稱「小五子」。

祖籍河北滄州,回族。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義父姓王。

長跪李門雙刀李鳳崗。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鍊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順源鏢局。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自開了順源鏢局(後來遷往廣安大街)。順源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


霍元甲為王五收屍,義感天地。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將順源鏢局團團圍住。終因寡不敵眾,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現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裡。


1.武術師父。

2.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3 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

4.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為了繼承譚嗣同的遺志和復仇,王五多次組織人員進行暗殺活動,終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決心自此更加強烈。


在影片中,就義的情結是這樣展現的,那麼在當時,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是譚嗣同所賦的《獄中題壁》詩。所謂兩崑崙者,一指康有為,另一指大刀王五。

在文學作品中王五積極協助莫逆知交譚嗣同維新變法,變法失敗後更是參與「義和團」運動,在同八國聯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

6月11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緒皇帝在這一天頒布《定國是詔》。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滿清王朝,儘管風雨飄搖,但它還是希望通過這一次變革,革除痼疾,富國強兵,讓一個古老的帝國煥發青春,重新崛起,於是「鹹與維新」。但是,僅僅一百零三天,形勢驟變,本來支持改革的慈禧太后突然變臉,囚禁光緒,捕殺維新黨人。於是,戊戌豪傑或倉皇出逃,或慷慨赴死。變法領袖康有為、梁啓超流亡國外,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君子被斬於北京菜市口。其他人或被永遠監禁,或被流放新疆,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本來,譚嗣同是有機會從容逃走的。

1.那天,譚嗣同親自把梁啓超送到日本使館。當梁啓超要他和自己一起出走日本的時候,譚嗣同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

2.梁啓超避居日本使館之,日本使館方面又提出要為譚嗣同提供「保護」,但譚嗣同回答:「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被捕後,在獄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3.9月28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義。臨終時,譚嗣同大喊:「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從這首詩裡,我們感受到了譚嗣同當時的慷慨與從容。那這首詩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當時做了哪三件事?

第一是將自己所有的文稿、書信等物整理好後,交給當時避住在日夲駐華使館的梁啓超,請梁保管和處理。

第二件事是與他的武功老師又是至交的大刀王五訣別,把隨身佩帶的「鳳矩」寶劍贈送給王五,並希望王五能繼承他的改良事業。

第三件事是在自己的居住地給自己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以他父親的身分而寫,信中都是責罵自己的話,什麼大逆不道,什麼不忠不孝,什麼變法改良是逆天行事……並最後表示要與他脫離父子關係。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的父親免受牽連。果然,後來就由於有了這封信,他的父親僅被撤職了事,家屬也未受連累。

待信寫好不久,清兵即來到他的住所將他逮捕,時為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僅隔三天,即到了九月二十八日,他就血灑菜巿口,年僅三十三歲。

原路:宣武門到菜市口。

新路:三裡河、崇文門、菜市口。

九月二十八日,「六君子」被押赴菜市口刑場問斬,王五獲訊後,誓劫法場。他約了一幫弟兄,埋伏在囚車經過的宣武門。不料,監斬官軍機大臣剛毅,臨時改變行車路線,從崇文門,經三裡河,過虎坊橋,已經直接抵達菜市口刑場,並且令官兵沿途把守各路口,不準行人通過。等王五等人衝到菜市口,「六君子」已慷慨捐軀。

1.王五悲憤至極,會同瀏陽會館老長班劉鳳池、羅升、胡理臣,冒險將譚嗣同的遺體扛回會館,購棺殯殮。

2.十一月一日,譚嗣同的靈柩運到湖南,安葬於他的故鄉瀏陽南鄉牛石嶺下。一路上,王五始終不離靈柩左右。

3.譚嗣同死時,北京沒有他的親人,他的親人都在湖南。而朋友們則是死的死,跑的跑,也沒有什麼人了。這時,總算還有一人挺身而出,親自為譚嗣同收屍埋葬。這人就是大刀王五。

4。第二年,王五又與譚嗣同的家人一起,把譚嗣同的骨骸運回湖南瀏陽老家,造墓於城外的一處石山下面。

至於大刀王五其人,他今後的遭遇如何,最終結局怎樣,則眾說紛紜,難以統一。曾有人將他的事跡寫成長篇小說,可見他的一生也不平淡。但筆者只記得一種傳說:在譚嗣同死後第三年,大刀王五離開中國前往南洋,不知所終。

像我們所熟悉的《十月圍城》,《黃飛鴻》等影片中都刻畫了晚清時期的不同武林高手,這一時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江湖傳奇人物紛紛湧現,是時勢造英雄嗎?


王五之死,有幾個說法:

1.英雄救人。一說他為營救被八國聯軍強姦的婦女而被害;

2.義和團。一說他參加了義和團,被八國聯軍殺害。狄平子著《平等閣筆記》載:「適聯軍入京,五見西兵之無禮日甚,輒與其徒數十人,日以殺此輩為事。十一月某日,有石某之宅為西兵圍困,五經其地,憤與之鬥,手殺數十人,繼以中彈過多,遂被執。西人以為義和團之餘黨也,槍殺之,棄其屍,而不知為五也。」狄平子與王五屬同時代人,這個說法應是可信的。

3。德兵殺害。退叟《記大刀王五》一文載:「土匪又設計與教友報告德國兵營,聲言王五是義和拳頭,曾殺害洋人教友多人。德兵營派兵數十名往捕王五,行在打磨廠遇,槍彈交擊,王五遂遇害,時年五十餘。」

4.下南洋。今昔追思大刀王五,無不欽佩:江湖真豪傑,愛國大英雄。


走進武俠世界 · 感受人生百態

相關焦點

  • 《一刀傾城》之大刀王五——揮不掉英雄淚
    這部電影由洪金寶導演,演員陣容也堪稱豪華,除關大美人外還有標準大俠狄龍、全國武術冠軍趙長軍,功夫女星楊麗菁等,主角楊凡影 響力稍弱,但相貌堂堂,氣質爽朗很符合王五的豪俠形象。這部電影無論從劇情還是動作來講都是非常難得的一部經典武俠電影,明軒一直認為這是洪金寶導演的最好武俠作品。影片的主要講的是清末維新變法時期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主人公大家也應該很熟悉,就是如雷貫耳的「大刀王五」。
  • 大刀王五,英雄不寂寞(上)
    這把刀屬於英雄,屬於好漢,屬於豪俠,屬於王五。霍元甲還是一個懵懂未知的少年的時候,他曾躲在一棵大樹下偷偷的看大刀王五在波濤洶湧的河邊舞他那神奇精妙的刀法。多年後,大刀王五成了霍元甲的師傅。大刀王五行蹤不定,來去匆匆,沒有知道他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大刀王五是一位孤獨的英雄,當他再一次出現在霍元甲的面前時,霍元甲說:「師傅,你不寂寞嗎?」
  • 【回坊電影】《大刀王五》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戌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龍骨事件(23)大刀王五
    「那個算命先生說,大刀王五被殺之後,頭顱被懸掛在城門之上,城牆上站著一排手持火槍的士兵,不準王五的親朋弟子前來取回頭顱,練武堂的弟子不忍師父的遺體就這樣被糟蹋,於是二十多人趁著夜色,攀上城牆取偷首級,結果中了清朝火槍隊的埋伏,全部被射殺而亡。」
  • 《霍元甲》大刀王五死因眾說紛紜?但大刀是真的進了煉鋼爐
    《霍元甲》大刀王五的大刀並未給霍元甲,而是進了煉鋼爐!最近《大俠霍元甲》熱播,劇中俠肝義膽的大刀王五「風頭」有點蓋過霍元甲,因為他不僅功夫了得,而且義薄雲天,為救譚嗣同可謂是不惜任何代價。「大刀王五」在現實中確有其人,真名叫王正誼,因他拜師時排行老五又刀法了得。所以被眾人尊稱為「大刀王五」。當時,他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人齊名。
  • 大刀王五的結局:王皎我 / 1960
    大刀王五王正誼(圖片來自網絡)談清季掌故的,寫歷史武俠小說的,多曾提到清末名馳北京、聲震華北,口外的大刀王五。對大刀王五結局的說法,有的說:他死於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期,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有的說:他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後即不知所終。
  • 藍潔瑛角色一開始就領便當,鄭浩南角色下場可憐,《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是清末京師武林名俠,名正誼,字子斌,河北滄州人,位列晚清十大高手譜中,人稱「大刀王五」。王五不願錯殺忠良,公然抗命,私放安家全家逃亡,卻因此招來滅門之禍。當年他在TVB拍攝了《大刀王五》、《死角》和《共闖天涯》三部作品,都是為了打發時間,因為這一年他正處於休整之中。
  • 傳說中的大刀王五—歷史上真正的「京師大俠」
    他的老家河北滄州是聞名遐邇的武術之鄉,武林高手匯聚之地和鏢師的搖籃,那時候的滄州滿大街的武館,可以形容為「武師多如狗,鏢師遍地走」;也許是受到周圍的環境影響,或許是少年王五這一生不願意當個普通燒餅鋪夥計,王五立志要當個鏢師。15歲時,王五在閒瑕之餘,經常到滄州有名的「成興鏢局」偷藝自學,他的刻苦努力被鏢局的掌柜李鳳崗發現。
  • 大刀王五:擁有一首詩的男人 | 留刀 一座江湖
    (王正誼)王五,原名王正誼,生於1844年,河北滄州人。師從滄州高手「雙刀」李鳳崗,在門中排行第五,後又向外號「山西董」的董秀升學了單刀之法,行走江湖時以一手精妙刀法揚名,所以被人稱為「大刀王五」。好在作為當時的偶像級人物,大刀王五有一項其他武人都不具備的殊榮——有人專門為他寫了一首詩!詩名叫做《哀大刀王五》,也叫《大刀王五歌》名字看起來粗俗,但卻並不是什麼打油詩,而是真正具有文學意義和參考價值的詩。這首詩的作者名叫楊圻,字雲史,清末民初人,約生於1871年。其父楊崇伊為光緒初年御史。楊圻少即有才子之名,中過鄉試解元。民國後做過吳佩孚的秘書長,又被張學良聘作高等參議。
  • 大刀王五結局如何?「戊戌六君子」的後代說出真相,令人唏噓不已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應運而生,以譚嗣同、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為首的愛國志士,取得了光緒皇帝的支持,試圖在清朝開展一場自上而下、由外及內的徹徹底底的變革,革除清朝百年弊政,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知識,想讓清朝走上富國強兵之路,重新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 探訪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
    老北京號稱有八大鏢局,其實就和八大胡同一樣是個虛數,實際遠不止八家,會友鏢局曾經是北京最大的鏢局,而如今這些曾經的押運公司早已不復存在,唯一還能尋到一點兒影子的是大刀王五開的源順鏢局。王五真名叫王正誼,河北滄州人,關於王五的資料不是很多,網絡上基本道聽途說都是大同小異,清末民國的歷史信息本身就不是很詳盡,深究也沒多大意義,如今唯一留下的實物資料就是當年源順鏢局的舊址。
  • 《大俠霍元甲》大刀王五,行俠仗義視死如歸,此乃真英雄也
    即使很快下線的飾演大刀王五的黑子(實名張永剛),其表現出來的氣勢讓小編重新認識了大刀王五。,不惜強行帶走,但是譚嗣同心意已決以死相逼欲用生命警醒國人;譚嗣同入獄後,大刀王五結識了霍元甲,再次入獄營救,仍無功而返,為未能最終營救而懊悔不已。
  • 百斤大刀「開洋葷沾鬼血」 王五才是真正的清末第一大俠 津門大俠...
    百斤大刀,名號「青龍偃月」,今天咱們要講的不是那個關聖人,而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清末十大武林高手之一,大刀王五王子斌。    王子斌是河北滄州人,大家現在都知道滄州是武術之鄉,其實歷史上一直是。
  • 100年前,「大刀王五」淋漓的寫意人生,霍元甲月夜盜其頭顱
    大刀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清道光河間府故城縣人。在滄州拜名師李鳳崗學藝,學成後在鏢局押鏢,仗劍天涯。鏢局又稱鏢行,專門為人保護財產或人身安全的機構。清光緒元年(1875年),王正誼來到北京,後在崇文開順源鏢局,幾年發展躋身於京城八大鏢局之列。凡鏢旗上有「王五」二字,無人敢犯,「任俠之流皆奉為祭酒,於是有大刀王五之稱,大刀者,非以刀名,人以此尊之耳。」譚嗣同跟著王五學單刀和七星劍,王、譚相交密切,成為摯友。
  • 兒時記憶,今日感動,大刀王五的《一刀傾城》
    今天忽然想起一部,兒時在CCTV6看過數遍的電影,那個時候,我和小夥們都叫它《大刀王五》,不為別的,就因電影中武功最高的人,他的外號的就叫「大刀王五」。隱約中我們還記得,有個沒有記住名字的人,他在監獄裡寫了兩句詩,倒是也流傳了下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金庸寫飛狐系列原來是暗喻大刀王五和譚嗣同
    11歲跟通臂猿胡七學雙刀,同時跟大刀王五學單刀,身邊時刻不離一把「七星劍」。每日三更起即讀書,聞雞起舞擊劍。能文章,好任俠,善劍術。月白長衫,內著黑色玄衣,飄逸風流,勃勃有英氣。好攀登屋脊上,又善騎,揮鞭絕塵,窮馬力然後止。剛柔相濟,亦儒亦俠。譚嗣同身後,留有絕命詩一首,廣為流傳: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他是一代豪傑,與霍元甲,黃飛鴻齊名,他的豪情義舉讓人銘記在心
    這顆頭顱的主人正是晚清赫赫有名的一代豪俠「大刀王五」,在民間流行的晚清十大高手榜中,他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大刀王五」俠義一生,為什麼死後頭顱會被懸掛在城牆之上呢?「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他出生貧寒,自幼喪父,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
  • 八國聯軍、大刀王五、精武門,趙文卓釋小龍之《大俠霍元甲》定檔
    趙文卓出生武術世家,19歲就和李連杰聯袂出演了《功夫皇帝方世玉》,其「九門提督」的狠辣反派角色驚豔了影壇,隨之籤約徐克的《黃飛鴻之王者之風梅豔芳曾表示如果不是神秘的原因,她早已成為「趙太太」,至今這個神秘的原因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 真正的英雄,大刀王五是如何成為大俠的
    這個人是誰,他就是譚嗣同和霍元甲的好朋友,大刀王五。關於這個大刀王五,我們會從一些影視劇的蛛絲馬跡裡邊,看到一點,民國時期,包括晚清,在江湖上傳聞裡,大刀王五是鐵骨錚錚的一條漢子,在華北地區,大刀王五的名氣當時遠在霍元甲這些人之上。說起大刀王五,大俠裡頭很少聽到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