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豪傑,與霍元甲,黃飛鴻齊名,他的豪情義舉讓人銘記在心

2020-11-19 魯班石夜讀

公元1900年深秋,北京城裡的一個夜晚,一個黑色的身影悄無聲息地躲過看守城門的八國聯軍士兵,迅速登上了前門樓子,取走一顆懸掛的人頭後,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這個被人冒死取走的頭顱是誰的呢?

這顆頭顱的主人正是晚清赫赫有名的一代豪俠「大刀王五」,在民間流行的晚清十大高手榜中,他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大刀王五」俠義一生,為什麼死後頭顱會被懸掛在城牆之上呢?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他出生貧寒,自幼喪父,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因拜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雙刀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所以人稱「小五子」,因他喜用大刀,刀法純正,又被稱為「大刀王五」。

王五學藝非常刻苦,不到幾年,功夫已經不在師父之下了。周治十年,他告別了師父,經人介紹到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光緒三年,王五又用了自己幾年的積蓄,在北京半壁街開了一家鏢局——源順鏢局。由於他為人真誠厚道,生意越做越好,鏢局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據說,源順鏢局的西牆掛著「義重解驂」金字牌匾,東門掛著「德容感化」金字牌匾。這兩塊牌匾都是老百姓送給他的, 相傳王五當年在走鏢的途中,碰到一旅商隊被劫了,連拉車的騾馬都被劫了,全部困在冰天雪地裡。王五見此狀,將自己的拉車的套馬解開,幫助他們脫困,帶著他們一起回到了北京。後來商隊就送過來了「義重解驂」這塊匾。

「德容感化」的由來,更是讓人佩服。有一次在廟會上,一群漢人和回民發生了爭吵,眼看雙方都要動起手來,王五急忙出面,從中調解,逐漸才平息了雙方的矛盾,後來雙方為了感謝他,就為鏢局送過來了牌匾。

晚清時期,無數救國求存的仁人志士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受到這種思想影響的王五對這些人尤為欽佩,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被革職發配,王五主動負擔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

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對王五這樣忠肝義膽的有為之士也是欣賞至極,兩人惺惺相惜,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公元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密謀救譚,但是被譚嗣同拒絕。9月27日,連同譚嗣同在內的「戊戌六君子」在宣武門菜市口被斬首,王五悲痛欲絕,此刻,他只想為譚報仇,反抗清朝廷的決心從未如此強烈。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方列強劃分在華勢力範圍、華北頻繁發生教案、天災頻仍及宮廷權力爭鬥激化的情況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積極響應參加,與義和團農民一起縱火燒毀教堂和教徒的房屋。

可惜義和團運動曇花一現,很快就失敗了,王五隻好先回到鏢局。10月25日,大批的清兵將源順鏢局團團圍住,王五率領著一眾鏢師拼死反抗,終因寡不敵眾被槍殺於前門。

王五被殺後,頭顱被掛在城牆上,家人悲痛萬分卻無法將他入殮。天津的俠士霍元甲聽到消息,當晚趕到北京,趁著夜色將王五的頭顱取下,將其埋葬。

一代豪傑王五,在時代的滾滾潮流中隕落了,但是他的豪情義舉卻永遠讓人無法忘記。

相關焦點

  • 晚清十大武術高手,黃飛鴻、霍元甲不是最厲害,他70歲還能一打五
    尤其到了晚清民國,社會的動蕩不安以及人們對民族自強的熱烈呼籲,促使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武術訓練當中,由此產生了一批響噹噹的高手,分布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各式各樣的門派,並逐漸形成了「十大武術高手」的格局。他們個個身懷絕技,連家喻戶曉的黃飛鴻、霍元甲都難排第一,因為第一名被譽為「武聖」。今天我們就來一睹他們的絕世風採。
  • 老照片:中國近現代武術大家,圖六霍元甲本人,最後一張黃飛鴻
    有的人習武是為了強身健體,有的人是為了防禦敵人的進攻。霍元甲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義。孫中山曾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霍元甲也是精武會的創始人。,雖不能見真容,但也能看到從他兒子身上看到黃飛鴻的身影。
  • 晚清十大高手之首,霍元甲黃飛鴻不如他,卻被德軍斬首示眾
    隨著影視劇的影響,黃飛鴻與霍元甲的大名人盡皆知,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晚清時期還有個比他們更厲害的高手,筆者今天介紹的這位被譽為晚清十大高手之首,算得上是霍元甲的前輩。
  • 《霍元甲》釋小龍上線,兩版霍元甲陳真切磋!他曾與李小龍齊名
    《大俠霍元甲》劇情過半,收視水長船高,是這幾年很純真的武打戲。由工夫明星趙文卓和釋小龍主演,招式和力度滿格的打戲看著很過癮。趙文卓扮演霍元甲,釋小龍扮演陳真,劇中他們是不打不成相識的半路師徒。扮演霍元甲父親以及扮演陳真師傅的演員是朋友們諳習的武打演員,也演過霍元甲和陳真。四位真工夫明星同框探討很精美。釋小龍扮演的陳真這一腳色是假造的,他身上的許多段子都是取材自霍元甲首徒劉振聲。在精武門關聯的影視劇中,陳真都是霍元甲的五門徒。
  • 霍元甲、黃飛鴻、方世玉、葉問,誰才是最能打的大俠?
    從霍元甲、黃飛鴻、方世玉到葉問,總有一個能打到你的記憶裡。不禁讓許多人好奇究竟誰最能打。許多時候,影視歌曲的成功就是打上了標籤化,就好比徐克執導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和招牌必殺技佛山無影腳齊名的就是林子祥的那首《男兒當自強》。
  • 霍元甲 葉問 黃飛鴻 功夫電影的三代宗師 永不消逝的經典
    功夫片,是武俠電影的一個分支,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功夫宗師當屬;霍元甲、黃飛鴻以及葉問三位宗師,而他們也有個共同點:都是死後才出名的。他們是不是武林中最會打的高手,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宗師地位都有賴於門徒的宣揚,中國人傳統嘛,不能自褒。
  • 霍元甲 葉問 黃飛鴻 功夫電影的三代宗師 永不消逝的經典
    功夫片,是武俠電影的一個分支,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功夫宗師當屬;霍元甲、黃飛鴻以及葉問三位宗師,而他們也有個共同點:都是死後才出名的。霍元甲還有兩個重要故事:其一、義和團肆虐期間,四處騷擾中國教民(信奉天主教與基督教者),霍元甲挺身保護教民,重挫義和團,義和團被打怕了,敬霍元甲三分,從此不敢無端作亂。
  • 都演黃飛鴻和霍元甲,趙文卓比李連杰差在哪裡?
    無獨有偶,昔日和李連杰齊名的功夫明星趙文卓,在電視劇和網劇的大道上一路狂奔,似乎 有點剎不住車了。以至於黃飛鴻和黃元甲這樣的老酒,被他這新壺裝了一回又一回。而李連杰,在去好萊塢鍍金以後,頂著功夫皇帝的桂冠,拿著高達1億的天價片酬,一騎絕塵,笑傲江湖,留下哥的傳說。
  • 黃飛鴻、霍元甲、葉問,誰才是中國近現代第一高手?
    最先出現的是黃飛鴻,他生於1856年(鹹豐六年);其次是霍元甲,1868年(同治七年),比黃飛鴻小12歲;最小的是葉問,生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比霍元甲小25歲。 如果說霍元甲和黃飛鴻勉強還算一輩兒的話,那麼葉問就比他們要小一到兩輩兒了。從時間上看,霍元甲和黃飛鴻還有得一比,但葉問就無法比較了。
  • 三代宗師——霍元甲、黃飛鴻、葉問在功夫片中的建構歷程
    《精武門》故事接續霍元甲被日本人毒死的傳說,虛構出霍元甲弟子陳真(李小龍飾)為師報仇,憑功夫把虹口道場一幹害死霍元甲的人擊殺的故事。這種以一個中國功夫高手擊敗日本武術高手,激揚民族感情,建立自信的故事模式,正是由霍元甲傳奇建立出來的典範。下文先回溯一下霍元甲傳奇是如何經過層層累積並造成重大影響的。
  • 《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情義兩心知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九姑娘」。        一個在美國檀香山,一個在大陸,而且生死未明。        十年,又十年,三十年了,她都在《華僑早報》登尋人啟事,寄回家鄉的信件也退回,他一直渺無音訊。
  • 【那麼問題來了】黃飛鴻霍元甲和葉問誰最厲害?答案是:李小龍
    >如果說黃飛鴻是勇鬥歹徒的民間英雄,那「幫國人甩掉東亞病夫帽子」的「民族英雄」霍元甲,在與人交手的戰績上則更讓人無語。歷史上沒有虹口道場,霍元甲貌似去過日本柔道館,打敗過日本武士。1910年,日本柔道會對霍元甲嚇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氣,便挑選了十幾名高手,找霍元甲較量。霍元甲先讓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劉以靜制動,連勝對方五人。
  • 《大俠霍元甲》大結局霍元甲沒死,最大反派隻字未提,為續集鋪墊
    ,鷹四這個演員也不行,太老演技太過浮誇,霍元甲這麼說也是一代宗師,被一個老頭整得要死要活的東躲西藏,如果換個和趙文卓差不多動作演員來演鷹四,觀賞性更好!《大俠霍元甲》霍元甲,大刀王五位列晚清十大高手,黃飛鴻,霍元甲僅排第三,第四,第一是他,且聽濤哥分解:霍元甲,大刀王五與燕子李三、黃飛鴻、董海川、王子平、杜心五、韓慕俠、孫祿堂、郭雲深齊名。
  • 「傳奇」以武強國的一代大俠,他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成為大陸引進的第一部港劇,播出時萬人空巷,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隨之傳遍大江南北。早在1972年,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就用電影《精武門》把霍元甲和他徒弟陳真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和方世玉、黃飛鴻、葉問等功夫傳奇人物一樣,霍元甲的故事也一次次被搬上熒幕,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代大俠。
  • 霍元甲,黃飛鴻,這些武術大師能打敗散打運動員嗎?
    霍元甲、黃飛鴻的功夫,大家多半停留在影視中,飛簷走壁、以一敵多、徒手械鬥、無不精通,無論是比武對象是中國傳統門派的代表,還是西洋拳法的鬼佬,都是極大的滿足了觀眾的民族情結和民族情緒;可以說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那為什麼大家會拿這些影視英雄或經傳奇演繹後的武術大師跟現代散打運動員去對比哪?張安邦先不談打得過,還是打不過,先說說根源!
  • 歷史上的霍元甲 黃飛鴻 方世玉 洪熙官 真的那麼牛掰嗎?
    霍以此傳之師友,不能舍己之長,以短與人角,因此遂罷,也就是說啊,沒來的原因是比賽規則兩方沒談攏,奧皮音堅持用西洋規矩來比武,不許用腳踢,不許拿手點穴,可是霍元甲則要求,手足並用,所以老外棄權了,俄國大力士卡洛夫也是這樣沒來,還有在民間傳說,當時在上海的日本人,給霍元甲送來一塊寫有,東亞病夫的牌匾,霍元甲當時也是非常的憤怒,隨機夾著這個匾,來到了日本武館。
  • 霍元甲一生沒登過擂臺 黃飛鴻以伏虎拳換無影腳
    人的本能技擊有強弱之分,但通過技擊訓練卻能改變本能的差異,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思維能力和體能潛力,充分展現爭鬥中的技術力量,從而徵服對手。  中國武術是一種技擊術,泰國的泰拳、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巴西的柔術、法國的踢打術等等,都是技擊術。世界各地不乏多種技擊術,那麼哪一種技擊術天下第一呢?為此,世界上創立了許多比賽,其中以日本的「K1」和美國的「UFC」最為著名。
  • 大刀王五,一代豪俠之謎!
    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霍元甲找他比武,為何踢出兩腳後再也不敢踢了
    豪情舒展榮渤海,壯志恢宏耀四垠。說到霍元甲這個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愛國武術家,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絕技「秘宗拳」,被評滄州十大武術名人。霍元甲從小體弱,父母擔心他習武后有損霍家名聲,所以不讓他習武,也不傳授他絕學,但霍元甲天資聰穎,通過偷學在家族中脫穎未出。
  • 趙文卓:飾演霍元甲,大俠變大傻,李連杰的接班人僅是個笑話?
    01編劇把一代民族英雄塑造成一個蠢人,坑父兄坑徒弟,而且還古板封建,頑固不化。先是和王五不打不相識,還成為結拜兄弟。本是講義氣跟王五入獄營救譚嗣同,然後一盞茶的功夫就被譚嗣同洗腦了,民族大義戰勝了兄弟之義,直接敲暈王五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