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劇教父」陳銘章:我很在乎觀眾,但不討好觀眾

2021-02-08 市界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製造化學反應,需要導演具備精準講戲的表達能力。陳銘章就是那種「很愛演」的戲精導演。

文 ✎ 裘雪瓊

編輯 ✎ 張慧

臺灣導演陳銘章自帶「破紀錄」屬性,這一點如今很少有人敢否認了。

2017年播出的《人間至味是清歡》,總播放量超過100億。導演本人似乎有些波瀾不驚了。畢竟,他2015年打造的《克拉戀人》,點擊率曾突破112億。

陳銘章進軍大陸的首部電視劇,是2010年播出的《杜拉拉升職記》。

他為這部職場劇套上偶像劇外衣。畫面明亮多彩,片頭片尾使用漫畫,由S.H.E演唱主題曲。


▵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片頭

但電視臺最初並不買帳。「他們要的是之前都市劇那種灰色調調的。」陳銘章告訴火星試驗室。回到臺灣,他接到電視臺要求修改的電話,當即回答:「你們想怎麼改你們隨便,我不想改。」

《杜拉拉升職記》播出後,以5.32%的平均收視率躍居同時段全國衛視排名榜首。電視臺從此服氣,明白了陳銘章三個字前為何總有「金牌偶像劇導演」「偶像劇教父」的前綴。

他的職業履歷足夠華麗:擔任導演16年,累計拍攝30部偶像劇,屢創收視紀錄。2001年,處女作《MVP情人》是臺灣年度收視冠軍;2005年,《王子變青蛙》成為臺灣第一部最高收視率破8%的偶像劇;3年後,這一數據被《命中注定我愛你》的13.64%刷新。


▵電視劇《MVP情人》劇照

「我是個有溫度的創作人。」這個AB血型的雙子座男人笑了一會兒,而後認真沉思,給出了自我定義。

有溫度的創作不足以概括他的全部——他敏感,有趣,情緒豐富。在他有四重人格這個問題上,認識他的人總能迅速達成共識。

「他是自帶雷陣雨功效的男人。好像卡通人物,他的頭上一會兒頂著太陽,一會兒又聚攏烏雲下起雷陣雨。」 出品人兼製作人周恬告訴火星試驗室,他們合作過電視劇《遇見王瀝川》。

陳銘章中等個頭,身材敦實,粗眉、小眼,笑起來有酒窩,乍看與小熊維尼有幾分相似。

「我的中年危機,就是我的老花眼。」他45歲了,配了一副150度的老花眼鏡,夾在鼻子上的那種,看書時必須佩戴,因為「書裡的字太小了」。

至於油膩,他「供認不諱」,「我就喜歡吃炸的、烤的。我比較在乎生活要快樂,不太care養生,人又不知道活到什麼時候,想吃什麼就吃。」

這種快樂生活觀留下的痕跡,「應該是三下巴啦。」他樂於主動揭短,說完還努力往脖子處收縮下巴,逼迫隱藏的第三層脂肪現形。饒是如此,他也沒想過去鍛鍊,因為「不喜歡」。

陳銘章擁有402萬微博粉絲,他們叫他「胖導兒」,女演員焦俊豔調侃他是「網紅導演」。

他樂意與網友分享日常點滴——

出工拍戲,他曬早餐。「4顆好吃的上海鍋貼加2顆蛋黃不熟的荷包蛋」,照片裡,他挑眉抿嘴、眼神直勾勾盯住保溫盒內的荷包蛋。

飛去倫敦度假,他站得遠遠的,用右手扣住倫敦眼。配文充滿調戲意味:「『倫敦眼』了不起呀?大咖我還不是照捏不誤?我捏、我捏、我捏捏捏!」附帶三個傲慢表情。

▵陳銘章搞怪捏倫敦眼

身處壓力繁重、環境嘈雜的片場,陳銘章不發火的時候總是挺樂和。

2008年,陳喬恩與陳銘章合作《命中注定我愛你》,常常聯合起來「圍攻」老實的阮經天——陳銘章說一句:「哎呀阮經天現在紅了,便當都要吃兩個了。」陳喬恩立馬接上:「是啊,之後牛排都要吃兩份了。」

「(最初)小天插不上話,這個戲拍完,小天就很會說話了。」陳喬恩對火星試驗室說完,忍不住笑。

2013年,周恬常去拍攝現場,發現陳銘章「平時愛開玩笑,嘻嘻哈哈的,講話有趣,跟演員很能互動」。

幽默輕鬆是性格使然,陳銘章天然親近喜劇。在臺灣世新大學念大三時,他為校話劇社團執導的莎士比亞喜劇《馴悍記》,擊敗51個參賽作品,摘得當年臺灣大專杯話劇比賽冠軍。

服完兵役後,陳銘章加入劉俊傑創立的「聲色工場」——臺灣三立電視臺旗下的偶像劇製作公司。

那是2000年,以紅遍兩岸三地《流星花園》為標誌,臺灣偶像劇進入發軔期。一到周日晚上,七大電視臺全在播放偶像劇,競爭很快白熱化。

「聲色工場」的處女作《薰衣草》大獲成功——2001年12月播出時,斬獲同時段收視率第一。副導演陳銘章從中總結的成功經驗是,「起用氣質乾淨的新人,場景和服化道要很時尚很都市,拍攝用大光圈讓畫面明亮,劇情要(與現實)有距離感,帶點夢幻成分。」

▵電視劇《薰衣草》劇照

2005年開始,陳銘章有意識地在偶像劇中注入喜劇元素。拍攝《王子變青蛙》時,他專門挑喜劇戲份重的場次來拍,還請話劇演員飾演金枝媽媽、胖二姐等配角。

他為《命中注定我愛你》安排的開場戲,在擁擠的辦公電梯裡,女主角陳欣怡兩手拎滿咖啡,臉龐和眼鏡雙雙被擠歪,一進辦公室就被同事貼了一臉寫滿工作事項的便利貼。

陳欣怡的窘迫模樣一下子逗笑了學生時代的施定柔,她當時就想,「這個導演很會製造喜劇感覺。」

幾年後,編劇施定柔在自己寫的另一場電梯戲中,再次感受到陳銘章的喜劇功力。

拍《遇見王瀝川》時,施定柔的劇本上寫著「謝小秋裹著浴巾乘坐酒店電梯」。而呈現效果是:電梯裡,一位戴眼鏡的男客人佯裝淡定,視線止不住瞥向謝小秋;謝小秋瞪了他一眼,臉上寫滿不爽與無奈;男客人轉頭正視前方,努力維持鎮定,卻不自然地咽了咽口水。

▵圖/電視劇《遇見王瀝川》劇照

男客人是陳銘章拉劇組工作人員客串的,轉頭、瞪眼、吞口水的動作,均來自陳銘章的設計與示範。「他在這種細節上的修改是加分的。」施定柔告訴火星試驗室。

這段時長20秒、於無聲處展示人性的戲份,屬於陳銘章鍾愛的喜劇化處理。「走路撞到玻璃,走路滑倒,這些都會(讓人)發笑,但這東西便宜,我不喜歡。」

「他覺得笑聲不是跟觀眾要來的,好的喜劇是觀眾給你笑聲。」陳玉珊告訴火星試驗室。她在三立電視臺擔任製片人時,在《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中與陳銘章搭檔。

▵《命中注定我愛你》紀存希與陳欣怡

她從不怕寫喜劇場景給陳銘章,因為後者總能恰當拿捏,將荒謬劇情拍得「真心」,讓觀眾「想都沒想就笑出來」。

多年摸索,陳銘章沉澱出一個固定拍攝模式——把偶像劇當喜劇拍,前半段處理得輕鬆幽默,再引導觀眾沉入後半段的情感世界——喜感而溫暖,不嘲笑不刻薄。

《命中注定我愛你》就是這樣。它講述「最沒用」的女職員與「什麼都不會」的富家公子的愛情故事,播出9年後,仍是臺灣偶像劇的收視紀錄保持者。

2008年,這部劇打敗《惡作劇之吻2》,摘得第43屆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獎,實現了偶像劇零的突破。

但陳銘章更看重另一種突破:一貫作為陪跑者、「不入流,沒有藝術含量」的喜劇,首度收穫來自學界的認可。

「我為喜劇正名了。」這是在人生高光時刻,陳銘章腦海中最強烈的念頭。

《命中注定我愛你》的一座獎盃,隨即攪動了臺灣偶像劇市場。

陳玉珊發現,此後大量偶像劇摒棄苦情虐戀套路,勇敢地嘗試喜劇元素。

另一個顯著變化是,臺灣偶像劇加速了從校園題材向現實主義題材的蛻變:《放羊的星星》《下一站幸福》將女主角設定為單親媽媽;《敗犬女王》《我可能不會愛你》聚焦大齡男女婚戀議題……

▵電視劇《放羊的星星》中夏之星與仲天騏吻戲

劇集穩定的輸出效果與陳銘章的專業密不可分。

2013年年初,施定柔前往蘇黎世探班,第一次見到工作狀態中的陳銘章——嚴肅,少說閒話,作風迅猛凌厲,與微博上「很鬼馬很搞笑」的形象相距甚遠。

「我比較講究效率,要專業,要很快。不夠專業的人,在我這邊工作壓力大。專業的人,很喜歡跟我一起工作。」陳銘章說。

在臺灣拍戲時,演員準備好了,道具沒到位,全組在那裡傻等,他會氣得大罵:「我還要等多久,我晚上有約會你們知道嗎,你們這是在浪費時間。」

2009年轉戰大陸後,陳銘章的嚴格作風一如既往。

拍攝《杜拉拉升職記》時,其中有一場戲演員一直笑場,他當場摔了導演椅。

▵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劇照

《麵包樹上的女人》要拍外景戲,劇組比他到現場還晚,「簡直莫名其妙」。等劇組車隊到了,他撂一句「我收工回家了」,便坐車離開。無論製片人好言安撫,還是急得跳腳,他都堅持不回片場。

遲到是陳銘章最難忍受的「死罩門」。

演員朱亞文記得,剛進劇組,陳銘章就對演員集體申明,「不喜歡有人遲到」。

「這是原則性的。他可以原諒你能力不行,但不能原諒你的過分偷懶。」朱亞文告訴火星試驗室。

拍戲期間,陳銘章早上6點起床,8點左右開拍,晚上8點收工,他「還能生活一下」,看一部電影。

「他把拍攝當成一份早九晚五的工作。有些導演是沒日沒夜(拍),他有嚴格的工作和休閒(區分)。」施定柔感嘆。

初入行時,陳銘章是做不到這般遊刃有餘的。

執導《MVP情人》時,他才28歲,飾演女主角的張韶涵20歲,毫無演戲經驗。拍哭戲時,張韶涵哭不出來,陳銘章也沒招,只能傻等上兩個小時。「導演是笨蛋,演員也是笨蛋。」他自嘲。

▵28歲的陳銘章和20歲的張韶涵

他也無法為工作與生活劃出明晰界限。臺灣奉行邊拍邊播的製作模式,整個劇組都超時幹活。除了拍攝,陳銘章還操心剪輯、配音、配字幕、修改劇本事項,一天睡五六個小時,「睜開眼都是在工作」。

有一次,他從電視臺騎摩託車回家,累到半路上迷迷糊糊睡著了,直接撞上前方等紅燈的車。

臺灣的偶像劇土壤培育了陳銘章的專業、高效,也讓他對收視格外敏感。

每周日晚上播完劇,陳銘章周一中午11點就能拿到收視報表。起伏密匝的曲線對應每一分鐘的劇情,他如同掃雷員般細緻比對:新人物幾次出場,收視率都往下掉,下一集新人物必消失,要麼出國念書,要麼出車禍身亡。

播出平臺換到視頻網站,陳銘章還是關注收視率。他的經紀人兼合伙人白成浩說,每部戲播出時,他們都會緊盯臺、網的收視數據。

「陳導會找視頻網站的人聊天,知道網站點擊量如何計算、會員數量有多少、男女比例,他學習、吸收信息的能力非常強。」白成浩告訴火星試驗室。

微博是陳銘章了解觀眾的一大陣地。

「今天的我突然很好奇,我的理智粉,都是幾歲的?」「今天我要問問大家:你是什麼職業的?」這兩條微博,分別收到2275條與1603條留言。陳銘章每條都回復,有時是簡潔文字,有時使用鮮花、點讚、可愛、愛心等表情。

他對觀眾喜好瞭然於胸,但從不刻意迎合。「我很在乎觀眾,但我不討好觀眾」。

比如《王子變青蛙》有個「十秒鐘的真愛」橋段。女主葉天瑜請求男主角單均昊暫時當回茼蒿擁抱自己,承諾擁抱之後她將再不出現。

▵電視劇《王子變青蛙》中「十秒鐘的真愛」橋段

原本的劇情設計有些拖沓。「如果我是觀眾的話,我已經不耐煩了。」編劇會議上,陳銘章下了死命令,「我要有一點變化,下期預告必須有他倆抱在一起的畫面。」

由此誕生的「十秒鐘的真愛」創下收視小高潮。

白成浩初次見陳銘章是在2011年冬天,上海的片場,陳銘章裹著厚實的深色羽絨服,雙手插在卡通造型的暖手袋裡。

像個大小孩,認識陳銘章的人,大都會有這個印象。

在拍攝現場,陳銘章不開心了,會獨自走開、默默散步;開心了,他會蹦蹦躂躂地過來。「就像個初中生一樣。」演員王麗坤告訴火星試驗室。

「他心理年齡大概也就是二十五六歲。」王一博這樣向火星試驗室形容陳銘章。他在《人間至味是清歡》中飾演男二號翟至味。

陳銘章愛吃滷肉飯,愛喝奶茶。每次到片場,周恬總會給他捎杯珍珠奶茶。「愛吃甜食的男人,都是有一顆童心。他是愛喝奶茶的男人,所以有少女心。」

▵圖/陳銘章微博

陳銘章表達情緒直接,喜怒轉換快。前一分鐘他還溫情脈脈地感謝粉絲:「拍戲苦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上微博看看他們,能得到一種安慰。他們是真心關心,真心陪伴。」

下一分鐘聊起粉絲吵架,他就語氣憤然,語速快似機關槍:「我但凡看到罵人的評論,我就拉黑。我拉黑1900多個哎。」

陳銘章的淚點與笑點都高,可一旦被戳中,內心便會翻江倒海。兩年前,他在咖啡館閱讀小說《慈悲客棧》,先是「哭成狗」,之後「笑成猴」,還跑到微博自嘲,「相對於我43歲的高齡,這生動的反應令我好生尷尬」。

前不久,看電影《相愛相親》,他三度落淚。

吳彥姝扮演的姥姥,拿毛巾擦花自己和丈夫唯一一張合成照片。大銀幕上,姥姥著急流淚,觀眾席內的陳銘章也著急流淚。

影片末尾,姥姥同意遷墳。她深深凝視一眼丈夫遺骸,分外平靜地說:「走吧,我不要你了」。陳銘章沒止住眼淚,「用輕快的方式詮釋悲痛的情緒,我很感動」。

他向來會被講述長輩與後輩情感的故事打動。「講父子的我會比較容易哭。」

陳銘章出生在臺南鄉下,是家中幼子。陳家家教嚴,父子是典型的「上對下」相處模式。陳銘章記憶中,父親很遙遠,極少跟他說話,更不敢想像擁抱、說「我愛你」。他更珍惜與80歲母親的相伴時光。近些年,只要不拍戲,陳銘章規定自己每月回一次臺南,陪母親待上十天。

▵陳銘章和他的媽媽 圖/陳銘章微博

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了。四個哥哥都在夢裡見過父親。「就我沒有,好遺憾哪。」他聲音低低的,委屈得像被奪走糖果的孩子。

如果得到一個與過世之人的對話機會,陳銘章希望能告訴爸爸,「我現在還單身,但我過得挺好的」。

擅長用偶像劇勾勒愛情的陳銘章,骨子裡是愛情悲觀主義者。

他談過4段戀愛,全情投入卻無疾而終,一如他家裡那三十幾本張小嫻的小說——主人公苦心經營卻總落得分手下場。

「我現在去香港會跟張小嫻吃飯,我說我到現在單身都賴你,你的小說培養我對愛情的悲觀。」他努努嘴,做出推卸責任的樣子。

 

 

陳銘章臺北家中,佔據整面牆壁的書架上陳列著他執導的30部偶像劇的DVD、原聲大碟和寫真圖文。

他與白成浩共同創立的熱氣球(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大廳朝南的牆壁上懸掛著多幅他的作品海報,用玻璃框細心裝裱,有陳喬恩、明道、阮經天等人的親筆籤名。

最近五年,陳銘章保持一年拍一兩部戲的慢節奏。從網絡輿論裡,他也感知到偶像劇的環境正在變化。

「當年(大家)覺得偶像劇很洋氣,現在偶像劇是貶義詞啦。」陳銘章陷在沙發裡,翹著二郎腿,一張臉被夕陽照得半明半暗,「(大家)感覺(偶像劇裡頭是)一群不會演戲的人。」

▵圖/尹夕遠

他珍惜自己的羽毛,堅持低齡幼稚的劇本不接;儘量拍原創劇本;選擇主演時,相較衝流量他更關心演技。

層層過濾後,能激發他創作欲望的項目並不多。

2017年4月,拍完《親愛的味道》,陳銘章開啟半年休假模式。在北京時,他買上一疊話劇票,做筆記排日程,天天看劇,還會為了看戲飛到紐約和倫敦小住。

回臺灣他最期待的事,則是看電影。最誇張的一次,他一天沒出電影院,連看八部電影。他喜歡獨自觀影,能心無旁騖,無需擔心旁人喜好。

相交多年,白成浩認為陳銘章沒有世俗意義上的夜生活——晚上活動限於看話劇、看電影,而所謂社交,則是喝咖啡、約下午茶,從不唱K、喝酒。陳銘章覺得酒很難喝。

熱愛電影的陳銘章只拍過一部電影,且羞於承認,「拍得不愉快,它都不算是我的作品」。後來,陳玉珊請他執導電影《少女時代》,他擺擺手,「你自己拍吧,我可以協助。」

「拍電影我覺得我不會,但是大家都說『你謙虛』,我也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我會。」他歪頭斟酌下措辭,「電影在我心中是很值得尊敬的東西。昆汀說,沒想說的話就別開攝影機。哪一天,我如果要拍電影,肯定是我想表達了。」

「(電視)市場上好的商品不多,我一直希望提供好的商品給觀眾。」他坦誠地說。

偶像劇領域日漸失去樂趣之時,陳銘章發現話劇舞臺能激發自己的創意火花。

2014年,他加入北京至樂匯,擔任旗下怪咖劇團多部作品的藝術總監,參與監製《驢得水》《東北往事》《破陣子》等。此前,他是怪咖劇團的忠實粉絲。

兩年前,陳銘章因音樂劇《小王子》結識音樂製作人樊衝。「他是我的伯樂。」樊衝說。

2017年9月面世的《高手》是倆人搭檔的第二部音樂劇。彩排時,雖然忙於《漂洋過海來看你》的後期製作,陳銘章隔兩天來看一次排練,一起商量點子。

▵音樂劇《高手》陳銘章與演員交流

音樂劇上演時,陳銘章充分動用人脈——給熟識演員送票,演員觀看後在微博推薦轉發,「起了非常大的宣傳作用」。

陳銘章素來古道熱腸,扶持了很多像樊衝這樣的年輕人。

比如剛出道、在《薰衣草》裡演配角的陳喬恩。

「你的整個表演很劇場,有舞臺節奏,我特別喜歡。」陳銘章的這句肯定,陳喬恩記到現在。「我會覺得說,原來我是可以演戲的,原來我的喜歡沒有錯,原來會有人看到。」

參演《王子變青蛙》前,陳喬恩因反抗主持業務而被經紀公司冷凍一年多。選角前一天,陳銘章特意來找她,希望她好好準備試鏡,來演女主角。

古靈精怪的葉天瑜天然適合陳喬恩,《命中注定我愛你》中隱忍委屈的陳欣怡卻是一大挑戰。在片場,陳喬恩眼神一動,表情一閃,動作一多,陳銘章悉數喊「卡」,刪去不要。

「我就是要把她擅長的牌通通扔掉。結果播出後,她入圍金鐘獎(最佳女演員),大家看到了新的她。」陳銘章說。

2012年,陳銘章任聯合監製的舞臺劇《麵包樹上的女人》進入籌備期。他想到讓已合作6部電視劇的陳喬恩挑大梁。

▵話劇《麵包樹上的女人》劇照

陳銘章專挑晚上打電話,打溫情牌,也用激將法:「喬恩,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你。你一直都是我的愛將,我的驕傲,我希望看到你還可以成長到怎麼樣。」

話劇零經驗的陳喬恩,就這樣被「騙」到了上海。她壓力非常大,擔心肢體僵硬、口音奇怪、記不得開場長達50句的獨白。

最後一次合練,她還是忘詞,壓力大到崩潰,陳銘章對她說:「陳喬恩,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你可以。」

當天夜裡三點鐘,陳喬恩緊張得打電話臭罵陳銘章,「我被你害死啦!」信誓旦旦說「要逃走」。陳銘章則不擔心,說陳喬恩一定是「喝了酒」。次日,她的舞臺首秀順利完成。

憑藉此劇,陳喬恩拿下第四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表演藝術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捧得最佳男主角獎盃的,是馮遠徵。

陳銘章很興奮地告訴她:「陳喬恩我告訴你,你拿的那些偶像劇最受歡迎女演員啊,這些都是水的!丹尼獎才是鍍金的!這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獎。別人再說你什麼,你就把這個獎端出來!」

陳銘章時常跟朋友開玩笑,自己身體裡住了四個人,「可以湊一桌麻將了」。

哪一個人、什麼時候會跑出來,陳銘章自己不知道,旁人更無法預料。

前女友說他:「我都不知道今天來約會的人是哪個,是X還是Y?」她們都喜歡陽光樂觀的X,對安靜沉鬱的Y不太感冒。

樊衝覺得,陳銘章有時「非常和藹、平易近人」,有時會「突然爆發、甩手走人」。

周恬深有同感,「有時候我們都不明白,為什麼今天導演臭著張臉」。

相處久了,她摸準陳銘章的脾性變化規律:在氣頭上時,他會全然沉浸於自己小宇宙的爆發中,顧不得旁人的感受;等火氣下去了,他才意識到身邊夥伴,耐心平和地解釋發火原因,並認真反思、一一誠意致歉,「哎,我剛剛不是說你哦」。

「如果在導演發脾氣時,有人和他對著幹,那就是世界大戰。」周恬笑呵呵地分享與陳銘章的相處之道,「我屬於自動忽略,因為他一會兒就好了。有時看著他叨叨叨,很快又恢復常態,就覺得剛剛那幕像喜劇片一樣。」

如今,暴脾氣陳銘章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年紀大了,他慢慢懂得控制自己;「陳家班」配合多年,愈發默契,點燃他脾氣的導火索變少了。

敏感、情緒化的性格特質適合當演員:爆發力好,入戲快。陳銘章的起點正是話劇演員,這也讓他成為陳玉珊合作過的導演裡「最懂表演的人之一」。「詮釋一個角色時,他從演員角度思考脈絡,該怎麼表演,分鏡應該怎麼拍。而且他特別能引發演員與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

製造化學反應,需要導演具備精準講戲的表達能力。陳銘章就是那種「很愛演」的戲精導演。

《遇見王瀝川》有一場發生在蘇黎世酒店的纏綿床戲。謝小秋猛撲不成,轉而採取誘惑策略:她先伸手撫摸王瀝川的胡楂,接著跪坐在他背後,按摩肩部的雙手緩緩探向領口,一顆顆解開他的襯衫紐扣,循序漸進,溫柔又堅定。

▵電視劇《遇見王瀝川》纏綿床戲

陳銘章設計了上述一系列動作,但焦俊豔和高以翔臉皮薄,起先難以進入狀態。陳銘章親自上場,對著男副導演展開溫柔攻勢。「我是完全按照導演的一套設計把它完成了。」焦俊豔回憶。

執著於拍好每場戲,是陳銘章早些年的習慣。他為此會與監製起爭執,會埋怨演員趕飛機提早離開。要是一場戲拍得不好,他連著三天心情陰鬱,覺得自己「很差勁」。

這股苛刻勁的緩和,源自11年前。2006年,陳銘章拍攝《愛情魔法師》,向劇組一位優秀的喜劇演員請教演戲經驗。

經驗只有七個字:「凡事不要太認真」——不要老拿放大鏡去糾正什麼,人生應當輕鬆些過,很多東西無須太較真。

「這句話到現在都是我的座右銘。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個喜劇。」陳銘章說。年歲漸長、閱歷漸增,在他體內,較真的陳銘章與輕鬆的陳銘章已逐漸能隨時切換、快樂共存。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後臺回復「進群」 ✈ 加入火星部落

偶像劇中為什麼經常有人莫名死亡? | 火星幫你問

拿到《我的!體育老師》劇本,她知道機會再次來敲門

相關焦點

  • 從《王子變青蛙》到《第二次也很美》:導演陳銘章的「偶像劇」成長史
    因為早年有不少臺灣偶像劇成名作,所以找來的項目大多是主打年輕觀眾的偶像劇類型。 當《第二次也很美》的出品方騰訊影業找到他時,陳銘章一下子就看中了這個題材:「男女主人公都帶著小孩,我對這個年齡段的故事比較興趣,但這種案子找我的比較少,我當然要立刻把握住。」
  • 專訪《人間至味是清歡》導演陳銘章 | 反套路,接地氣,現代都市偶像劇靠什麼引起共鳴?
    陳銘章導演此前曾執導過不少經典偶像劇的作品:《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杜拉拉升職記》……都曾屢屢創下收視神話,15年大熱劇《克拉戀人》也是出自他手,憑藉過此多的高口碑作品,他被譽為「偶像劇金牌導演」。
  • 《親·愛的味道》「掌勺大廚」陳銘章:有些偶像劇是零食 有些偶像劇是佳餚
    導演陳銘章作為臺灣知名「偶像劇教父」,曾「掌勺」多部知名偶像劇,烹飪出《命中注定我愛你》、《遇見王瀝川》、《克拉戀人》等多部作品,如今將再次擔任《親·愛的味道》的「掌勺大廚」。陳銘章陳銘章認為偶像劇是給觀眾搭建一個做夢的平臺,任何年齡階段的觀眾都需要偶像劇,而有些偶像劇像零食,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有些偶像劇如佳餚,只有經歷過生活和愛情的成熟觀眾才喜歡。
  • 《漂洋過海來看你》收視口碑雙豐收 導演陳銘章:用暖心打動觀眾
    《漂洋過海來看你》用正能量感染觀眾  當大部分都市劇想方設法用互撕、掐架、陷害等負能量情節博取噱頭的時候,陳銘章導演卻在思考著如何讓都市劇為觀眾帶來正能量效應,用點點滴滴的暖心劇情真正為觀眾帶去心靈上的慰藉。「《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部相對正能量的電視劇,我很喜歡,每一集我都會看。」
  • 《東北往事》北京發布會 陳銘章欽點張亦馳
    張亦馳領銜舞臺劇 臺灣偶像教父陳銘章為其加持  怪咖劇團藝術總監孫恆海介紹,舞臺劇《東北往事》由臺灣著名導演陳銘章任監製。陳銘章導演以話劇導演的身份跨足電視界,拍攝的電視劇屢次取得年度收視冠軍、打破收視記錄,且大多為經典之作,其中《命中注定我愛你》不僅是臺灣偶像劇最高收視紀錄保持者還是首部獲得「金鐘獎」最佳劇集的偶像劇,被譽為新一代「臺灣偶像教父」。代表作品有《愛情魔法師》《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杜拉拉升職記》等。
  • 專訪陳銘章:《第二次也很美》 成長勵志的新鮮演繹
    由「金牌偶像劇教父」陳銘章執導,王子文、張魯一、于小偉、於明加主演的現實主義成長勵志話題劇《第二次也很美》,對現實主義成長勵志話題進行了新鮮演繹。不過,這部劇不止跨次元+帶娃戀愛這麼簡單,執導過《命中注定我愛你》、《王子變青蛙》、《放羊的星星》等多部經典偶像劇的陳銘章親自操刀,使《第二次也很美》大膽嘗鮮的舉動變得備受期待。吸睛十足的主題背後不僅僅在時下的都市劇中另闢蹊徑,更是一次將映照現實和營造夢想相互結合的新嘗試。
  • 陳銘章執導《你給我的喜歡》籌備開拍,焦俊豔高以翔再次合作
    說起陳銘章這個名字,或許很多觀眾們都不太熟悉。不過要說起他執導的電視劇,相信很多觀眾們都有深刻的印象。
  • 為什麼觀眾哭著要《遇見王瀝川》續集,但真的出了卻又不買帳?
    《遇見王瀝川》是2013年拍攝完成的,卻在2016年才播出,就算2016年高以翔和焦俊豔再聚首,重演瀝川和小秋,感覺也很可能會不一樣。焦俊豔那個時候也剪短髮了,高以翔也長了些肉了。再找當時的感覺,再拍出來,恐怕也有可能會被粉絲詬病。就如現在這樣,演員全換掉,更是容易引起觀眾不適。《遇見王瀝川》預告出來的時候,很多人也曾吐槽過焦俊豔。這種開始不太看好,後面卻非常喜歡的,更是深入人心。
  • 提到陳銘章導演,你會想起哪些劇?
    陳銘章導演畢業於臺灣世新大學視覺傳播系,以話劇導演的身份跨足電視界,拍攝的電視劇屢次取得年度收視冠軍、打破收視記錄。《王子變青蛙》《愛情魔發師》 、《命中注定我愛你》、《遇見王瀝川》等。2002年拍攝個人首部電視劇《MVP情人》,該劇獲臺灣偶像劇收視冠軍。
  • 60歲偶像劇教父都還是「老男孩」,35歲的偶像劇王子們請別怕過氣【臺劇新報】
    但是,作為偶像劇女王與偶像劇教父,幾乎是同時代的林依晨和劉俊傑,竟然是第一次合作不過這也沒什麼稀奇的,這就好像李宗盛和張清芳是同一個時代最厲害的製作人和最賣錢的女歌手,但他們的合作,是入行近三十年後了(當年不同公司身不由己嘛
  • 豆瓣評分 4.7,迪士尼的《花木蘭》為什麼討好不了中國觀眾
    緊隨起來的,便是網友關於《花木蘭》電影在「文化挪用」的不同討論,再加上影迷與粉絲的爭議,國內和國外觀眾對電影的不同評價。一時間,《花木蘭》成了最魔幻的電影,你不知道它好還是不好。當時,距離《花木蘭》正式在國內上映還有 4 天,但你已經能在不同的社交網絡看到觀眾的差評和抗議。
  • 專訪|《漂洋過海來看你》收視口碑雙豐收,「手藝人」陳銘章導演首談匠心歷程
    正能量的劇情能調動觀眾的追劇熱情撕逼、掐架、陷害……當大部分都市劇想方設法用負能量情節博取噱頭的時候,陳銘章導演卻在思考著如何讓都市劇為觀眾帶來正能量效應,不是那種陰謀陽謀被曝光後一時的大快人心,而是用點點滴滴的暖心劇情真正為觀眾帶去心靈上的慰藉。「《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部相對正能量的電視劇,我很喜歡,每一集我都會看。」
  • 《漂洋過海來看你》收視口碑雙豐收,導演陳銘章卻這麼說…
    《漂洋過海來看你》用正能量感染觀眾當大部分都市劇想方設法用互撕、掐架、陷害等負能量情節博取噱頭的時候,陳銘章導演卻在思考著如何讓都市劇為觀眾帶來正能量效應,用點點滴滴的暖心劇情真正為觀眾帶去心靈上的慰藉。「《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部相對正能量的電視劇,我很喜歡,每一集我都會看。」
  • 討好觀眾的「好看」,真不好看
    其中,李幼斌飾演的「暴躁團長」李雲龍,獲得了大批觀眾的肯定。有網友認為,《亮劍》的成功在於沒有臉譜化,也沒有神劇化,反而非常真實。打仗時,拿著機關槍挺直腰板就往前衝,連掩護都不找。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和敵人對陣時,郭勳魁與戰士背靠背,等兩人說完臺詞「給我殺一個是一個」,周圍的日軍才衝上來。
  • 從《我的男孩》、《幸福,近在咫尺》看沒落的臺灣偶像劇,為何無法翻身?
    從《流星花園》颳起的臺式偶像劇旋風席捲而來,經過《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惡作劇之吻》、《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洗禮,兩岸三地對臺灣偶像劇不可謂不痴迷、眷戀。然而仿佛短短幾年間,臺灣偶像劇恍若淡出大眾視野,再沒能出現爆款影視作品。
  • 觀眾票選「最喜愛的男女演員」榜單出爐!宋茜第三,冠軍實至名歸
    觀眾票選「最喜愛的男演員」TOP 6:張若昀得票83,625張若昀憑著《慶餘年》不只人氣大漲,也讓大家見識到他的演技。@張若昀之前張若昀也演過瑪莉蘇偶像劇,但他確實不適合,之後挑戰《法醫秦明》、《麻雀》這類型的正經劇開始慢慢闖出頭,也因此塑造出張若昀聰明高智商的形象。
  • 橫掃江湖的「真教父」阿爾·卡彭是什麼來歷?
    如果要說到經典的美國黑幫電影,那絕對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但是「柯裡昂」到底是娛樂電影的虛構人物,要說到真的橫掃20世紀初美國黑社會的「真.教父」那絕對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爾·卡彭!這位傳奇的美國黑幫大佬的故事已經無數次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 今年觀眾票選「金鷹女神」排行榜!譚松韻第二,冠軍高達三百萬票
    年底都會有很多頒獎典禮,而近期的金鷹電視藝術節在微博上進行「金鷹女神」的票選,也就是選出大家心目中最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每兩年舉辦一次,前年「金鷹女神」為迪麗熱巴,和楊紫還因為這個票選鬧出不小風波,而今年入圍的女星有宋茜、譚松韻、李沁、
  • 原來這些偶像劇是同一位導演拍的,因為《遇見王瀝川》認識陳銘章
    但是這一點不影響「瀝秋夫婦」成為經典,而「瀝川」的飾演者高以翔的離開了則成為了永遠的遺憾。一部早在2012年就開拍的電視劇,為何到現在還有這麼高的熱度?於是該劇的導演陳銘章一直將該劇的片花置頂在自己的社交平臺很多年。
  • 孫協志曝「偶像劇套路」加碼重現5566神曲《我難過》
    記者許逸群/臺北報導藝人孫協志、嚴正嵐與方泂鑌日前上公視《音樂萬萬歲4》錄製「臺流偶像劇主題曲旋風」主題。臺劇熱潮,從2000年初開始大爆發,舉凡《流星花園》、《MVP情人》與《惡作劇之吻》等劇都創下收視佳績,孫協志還透當時臺劇愛情戲的套路,當然,搭配的音樂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