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明一下態度,我可沒想給哪個商家洗白,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對母嬰店虛假宣傳的批判,不知道說了多少年了。
但這個新聞報導真讓人覺得有點問題,我寧願相信不是記者故意搞噱頭,而是他們科學素養本來就差。
首先回顧一下案情。
某十八線小城市,某十八線母嬰店。
孩子奶粉過敏,母嬰店店主推薦——倍氨敏。
倍氨敏啥玩意,我居然在網上再也找不到他的配料表圖片了。
總而言之,他是一款蛋白質固體飲料,固體飲料啥意思呢?就是類似速溶咖啡,香多多奶茶一樣,是食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藥品。
那麼這玩意有營養嗎?當然有,如果按照說明書寫的,有乳清蛋白,有DHA等等亂七八糟的,其實都是營養,甚至還是高蛋白。
假設你是1歲以下兒童,本該吃母乳,如果母乳不足,可以吃配方奶粉。如果你用一款固體飲料取代奶粉,或者母乳,結果肯定是營養不良。但營養不良到什麼程度,很難判斷。
假設奶粉的蛋白質足夠,那麼可能吸收會差點,或者微量元素添加,或者乳糖添加不符合母乳的比例,或者少添加維生素d,造成維生素d缺乏等等。
可是有沒有可能變成「大頭娃娃」?
這點應該是胡扯,我個人覺得,做新聞就認真做新聞,不懂就找專家問問。十多年前的大頭娃娃是怎麼回事?我們回顧一下:
> 安徽阜陽發現的劣質奶粉最大的問題就是蛋白質的含量特別低,吃了這種奶粉的嬰兒看起來是「大頭娃娃」,這種表現是水腫型營養不良,也就是這些嬰兒攝入的蛋白質過少,導致了低蛋白血症,這時嬰兒細胞、組織液和血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很低。而我們的肌體維持正常彈性需要有一個滲透壓,患有低蛋白血症的時候,人體的滲透壓低,水分容易在細胞組織中積聚,以至於出現水腫。
發現了沒有,他們是因為缺乏蛋白質,造成頭部水腫,才變成大頭娃娃。
而這一次的大頭娃娃是怎麼回事?這次被診斷為佝僂病,這佝僂病和大頭娃娃有什麼關係,這高蛋白飲料怎麼可能造成造成大頭娃娃。
可是新聞說,很多孩子喝了這個奶粉以後顱骨突出。
但我看新聞截圖是這樣的...
顱骨突出,這突出嗎,這很正常啊....你這樣的新聞放出去,媽媽們會很恐慌的,就這種程度的突出,就診斷佝僂病,也是太草率了。
皮膚突發不明原因紅腫,這個是奶粉造成的嗎?不好說,需要進一步判斷確診,我懷疑很大可能只是溼疹。
還有莫名敲打自己的頭,這個小朋友也很正常啊。
除非孩子表達不清,一邊敲打,一邊表情很痛苦,可能需要兒科醫生進一步檢查。
但是大部分孩子就是覺得好玩,或者頭癢,都會敲自己頭,以此診斷缺鈣,是各地沒水平的地方最慣用的套路。
然後這個維生素d3缺乏,倒是沒問題的。
按照國際的標準,維生素d3肯定是缺乏。但是維生素d3,我們都依賴奶粉來補嗎?
也沒有道理,因為母乳中的維生素d3含量也是不高的,因此我們都會額外的用維生素d3補充劑來補充,一個固體飲料沒有添加維生素d3,我覺得很正常。
但有沒有嚴重的佝僂病,目前還看不出,至少新聞裡說的那些症狀都不算,真正方顱的樣子,比視頻裡的厲害很多倍,真正的佝僂病,還會肋骨串珍珠,踝骨腫大,桌球頭,視頻裡都沒有。
這個新聞讓我很不爽的地方是,他只是在搞噱頭,用大頭娃娃吸引眼球,博取關注,然後對病因的求證也很草率,很容易把大頭,敲腦袋,歸因到佝僂病,給很多媽媽誤導和恐慌。
批判完了新聞,我們再來說說這件事本身。
你們覺得這件事,誰的責任最大?
母嬰店嗎?
中國就這家母嬰店虛假宣傳?母嬰店店員,本來就沒有任何醫療資質背景,也就是說他們說的,肯定是不專業的。你指望他們給你什麼權威指導,根本是不可能的。
就好比你去問小學數學老師,怎麼算火箭發射軌道,他怎麼可能知道。就算知道也是胡扯。
他們虛假宣傳,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在騙你嗎?不一定,他們自己也不懂,自己不懂就聽別人說唄,別人都這麼說,我也就這麼說了。
除了母嬰店,你身邊那些七姑八婆,每個還不是都這樣,自以為是,都覺得告訴你的都是金玉良言,其實也不懂哪裡聽來的。
問題在於,人家說,你就信.出事了還怪別人?
視頻裡的家長,到底跳了多少坑?
1.孩子長期營養不良,生長發育不合格,有去看過醫生嗎?如果有體檢,醫生沒諮詢他飲食習慣嗎?如果諮詢了,那當地兒保醫生也是不合格的。
2.買回來的奶粉上面寫著是固體飲料,你眼睛不會看?
3.視頻中大部分孩子,明顯1歲以上了。
1歲以上,可以斷奶,可以吃輔食,日常飲食正常,有曬太陽,維生素d3也不會缺的太厲害。
4.1歲以上,就算用固體飲料取代奶粉,也不至於營養不良,除非平時他們只吃這個...問題是1歲以上,就算你只吃正規奶粉,也會營養不良啊,難道正常食物都沒有吃?
5.我看著這些家長,孩子營養不良,全都一副「都怪母嬰店」的樣子,我就覺得可氣,在我看來,這些家長自己的責任,估計超過80%。
母嬰店的忽悠,根本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有,你自己傻,不能全怪別人忽悠,忽悠無處不在。
為什麼家長們基本常識不懂?只能說國內的科學教育太差了,一畢業啥都忘光了。
第一點:
出生以後,不管母乳還是奶粉,都要補維生素d3,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一直補到老,維生素d3,一天1顆到2顆,是不會過量的。
第二點:
自己傻,別總是怪別人。母嬰店說你就信,那你也是活該,每個人自己要會思考,就算自己多搜索搜索,多去諮詢專家,也好過信母嬰店。
當然,十八線城市的專家,真的大多不靠譜,至少也看看正規三甲醫院的專家科普吧....
第三點:
國內記者科學素養不高,新聞看看事實就好,新聞裡的分析,解讀,很多都有問題,不要輕信新聞的解讀,自己給自己找恐慌。
比如說新聞裡顱骨突出,真未必是佝僂病造成的,除非是桌球頭(顱骨軟化,像桌球一樣可以壓進去)。
這年頭,人傻才會被忽悠,多看點科普,多讀點書,沒有別人能幫你!
.END.
精彩回顧
太長不看?關於輔食最簡單的答疑在這裡!
兒科醫生發聲:這12種情況通通不是缺鈣!
煩人的溼疹折騰寶寶更折騰媽,靠譜爸爸教你怎麼辦!(2017 修訂)
輪狀or諾如?你真的需要知道腹瀉的原因嗎?
面對普通感冒,最重要的是別想太多!
孩子發燒,為什麼我可以那麼淡定?
靠譜爸爸育兒交流群已經建立啦!
每天靠譜爸爸都會為大家解決各種關於寶寶的疑難雜症,寶爸寶媽請加【掃描二維碼】,備註一下進群,我們一起科學育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