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幾年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清華大學金融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馬駿以湖州為例總結了綠色金融的發展經驗:一是綠色金融發展需要領導高度重視從而提供強烈的信號作用;二是需要政府願意投入資源,特別是財政資源;三是需要創新能力,政府層面可以創造性地推出激勵機制,機構層面則可以創新產品和做法;四是需要跟進人才的培養。
伴隨「十三五」規劃明確將「綠色」作為「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我國發展綠色金融逐漸從一種趨勢變為全國大勢。作為「兩山」理念誕生地的浙江省湖州市,自去年6月23日成為全國首批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地市後,在綠色金融支撐下,其綠色發展已由理念層面上升為實踐高度,一大批「綠水青山」正加速轉化成「金山銀山」。
20餘國來訪學習綠色金融發展經驗
「去年以來,市政府出臺綠色金融『25條』政策,列出了政策、改革、任務、產品『4張清單』,同時,每年安排1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改革創新。」 湖州市政府副市長項樂民在全球綠色金融領導力(湖州)研討會(以下簡稱「湖州研討會」)上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湖州研討會」由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金融公司(IFC)可持續銀行網絡(SBN)、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共同主辦,湖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上述活動也是5月21日至26日舉辦的「全球綠色金融領導力項目」(以下簡稱「綠色金融領導力」)的一部分。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越南、肯亞、南非等20多個國家共70多位央行、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代表以及近百位湖州代表參加了這次研討會。
來自巴基斯坦的哈比銀行社會與環境政策部門主管卡西姆·瓦西姆(Qasim Wasim Dar)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去過很多國家學習考察綠色金融,中國金融機構開展的綠色金融環境壓力測試是領先於很多西方國家的。雖然西方很多金融機構討論了多年,但中國已經付諸行動。」
卡西姆·瓦西姆表示,巴基斯坦與中國在國家層面有很好的合作關係,金融機構層面其實也可以更好地交流合作,特別是在發展綠色金融改善生態環境方面。
「通過實地考察德國、挪威、英國、日本、中國等國發現,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驚嘆,這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有效複製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過去兩年中,在G20、國際組織和非政府機構的共同推動下,有十幾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出了本地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路線圖,啟動了本地的綠色債券市場,綠色金融主流化進程明顯加速。」卡西姆·瓦西姆稱。
據悉,巴基斯坦最大的商業銀行哈比銀行,目前正準備向中國監管部門提交設立哈比銀行北京分行的申請,預計明年正式開業,以此來借鑑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經驗,從而倒逼巴基斯坦國內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回顧過去幾年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清華大學金融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馬駿以湖州為例總結了綠色金融的發展經驗:一是綠色金融發展需要領導高度重視從而提供強烈的信號作用;二是需要政府願意投入資源,特別是財政資源;三是需要創新能力,政府層面可以創造性地推出激勵機制,機構層面則可以創新產品和做法;四是需要跟進人才的培養。
金融機構聚焦小微實體 推動產融結合
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的同時,當前社會各界和現行統計制度對綠色金融、特別是綠色信貸的關注更多聚焦在大型綠色項目上,在小微企業和個人信貸上,關於綠色信貸的統計制度尚且缺失,小法人銀行發展的「支農支小」普惠金融因缺少標準而成了綠色金融評價的空白區。
事實上,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群眾和小微企業,綠色項目是改善「點」上的環境問題,而小微及個人是改善「面」上的環境影響。
據統計,當前我國地方性小法人銀行的數量佔據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量的比重接近87%,資產佔據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已超過10%,其服務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樣,安吉農商銀行十多年的支農支小普惠金融為安吉今天的綠色發展注入了不可忽視的推動力。作為湖州綠色金融改革試點行,安吉農商銀行在全國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機構中率先成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這也是全市最早將「環保一票否決制」納入信貸管理全流程的銀行機構之一。
安吉農商銀行副行長丁愛平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與當地政府部門聯手,對綠色環保、科技型等產業開闢綠色通道。一個項目經過評定,如果拿到綠牌,就是銀行的優質客戶,在融資方面幾乎無門檻;如果拿到紅牌,資金只退不進。」
此外,安吉農商銀行另闢蹊徑,從農信系統的實際出發,提出綠色疊加普惠目標,用金融槓桿撬動千家萬戶的綠色發展,擴大金融改革受益面。為使信貸產品更接地氣,該行創新推出綠色循環、綠色能源、綠色鄉村、綠色農林、綠色科技等五大系列綠色信貸產品,其中排汙權抵押貸款、鍋爐改造貸款、「兩山」白茶貸等創新特色子產品,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綠色信貸需求。
創新產品服務 護綠金融環境
目前,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綠色金融將為解決這一挑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綠色金融領導力」主旨發言中,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前副總裁朱民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改善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已經在綠色債券等領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表示,各國共享綠色金融領域的實踐經驗非常重要,能力建設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據記者了解,湖州為推動全市銀行機構加快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編制了首批綠色信貸產品清單,全市35家銀行機構共開發綠色金融創新產品94隻。如,「光伏貸」產品累計為4793戶家庭發放屋頂光伏信貸資金2.89億元,戶均授信金額6.02萬元,用環保太陽能減少燃煤鍋爐的碳排放。加快排汙權、用能權等環境資源市場化改革,建立了確權、定價、交易、流轉、回購等市場化機制,逐步實現環境資源「金融化」。截至2017年年末,排汙權抵押貸款金額達到1842.71萬元。
此外,湖州鼓勵地方法人銀行和企業深入對接綠色債券市場,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建城市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綠色項目。2017年全市累計發行綠色債券7單,總金額達到76.81億元;其中,安吉縣發行的10億元海綿城市綠色債券,成為浙江省第一隻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綠色債券。依託《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綠色資產證券化,2017年德清水務公司以自來水收費權為底層資產,發行證券化產品,募集資金1億元。與此同時,全市已批准設立政府產業基金(母基金)8個,批准設立子基金35個,總規模達235.21億元;共投資61個項目,投資總規模為34.94億元。由銀行牽頭或參與設立的產業基金10隻、金額3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