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大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

圖為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金嶺山莊清潔能源供暖站(無人機照片)。據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消息,2020年山東完成35.84萬戶「煤改電」清潔採暖工作,2020年採暖季預計將節約標煤2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8萬噸、二氧化硫2萬噸、氮氧化物1萬噸。新華社記者 朱 崢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而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綠色金融如何高質量發展備受關注。專家表示,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充分發揮其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同時,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保證綠色項目、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目錄中的項目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下簡稱「30·60目標」)。會議同時指出,加大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

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我國綠色金融該如何發力?如何高質量建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綠色金融市場快速增長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綠色復甦的重要手段。」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近期在浙江湖州召開的中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研討會上說。

截至目前,我國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遠低於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綠色債券更無違約案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11.55萬億元,存量規模居世界第一位;6月末,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2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

劉桂平表示,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不斷改善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的融資環境,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一方面,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實現「30·60目標」,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央行政策與審慎管理框架,高質量建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系統性推進碳排放權和碳金融市場發展,加快形成有利於碳減排的體制機制。另一方面,要深入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基層實踐,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率先提出碳中和目標,鼓勵試驗區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新模式,推動綠色金融支持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清潔交通等領域創新發展,並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支持實現「30·60目標」

所謂碳中和,即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零排放」。

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綠色金融該如何發力?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表示,2016年以來,我國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體系、綠色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為了實現「30·60目標」,人民銀行將專注於碳中和目標,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將在跨境人民幣通道參與廣東碳市場的實踐基礎上,為粵港澳投資機構參與廣東碳市場提供支持,並探索以碳普惠等自願減排產品為切入點,推動大灣區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孟萌表示,廣東在粵港澳大灣區應對氣候變化及綠色金融合作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工作。例如,與香港建立了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機制,成立合作小組,制定2020年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計劃;在環境信息披露、碳標籤等方面同港澳機構開展了合作研究;還與港澳一道組建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為大灣區綠色金融協同發展提供支撐。

工商銀行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殷紅認為,為實現「30·60目標」,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是個很好的抓手和切入點。2017年12月份,作為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成果,中英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啟動。工商銀行與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分別擔任中方及英方試點牽頭機構,組織推動試點金融機構根據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氣候信息披露框架進行環境信息披露。3年來,試點取得積極進展,中方參與機構已增至15家,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等多種金融業態,已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建設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2019年8月份,由人民銀行組織研發的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在湖州上線運行。該系統集成了綠色貸款統計分析、綠色信貸流程監管、綠色金融政策評估等多項功能,實現了人民銀行與金融機構信息直連,下一步擬在長三角三省一市率先推廣。

據人民銀行湖州市中心支行相關人員介紹,自系統正式上線以來,數據採集頻率時效由原來每季後20天變為每工作日後1天,統計人力成本預估削減近20%,數據精確度提高近10%,相關數據信息已初步應用到日常管理、統計分析和業績評價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目前,各試驗區已開發上線16個與綠色金融有關的系統,有效解決了綠色項目識別問題,降低了綠色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擴大了綠色金融服務的範圍和覆蓋面。」劉桂平說。

不僅綠色金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也在加快構建。劉桂平表示,綠色金融統計制度逐步完善,多項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取得重大進展,中歐綠色金融標準對照研究工作即將完成,為規範綠色金融業務、確保綠色金融實現商業可持續性、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部分綠色金融標準草案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先行先試,既指導了試驗區的綠色金融工作,也切實提高了綠色金融標準的制定質量。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建議,應當以碳中和為約束條件,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保證綠色項目、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目錄中的項目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同時,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需要進一步擴圍。「建立覆蓋面更廣的、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並逐步將披露要求擴大到金融機構。」馬駿表示,碳排放和碳足跡應該成為披露的基本要求。

相關焦點

  • 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而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綠色金融如何高質量發展備受關注。專家表示,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充分發揮其支持綠色復甦的重要作用。
  • 馬駿:以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基於這些估算,未來三十年內,我國實現碳中和所需綠色低碳投資的規模應該在百萬億元以上,也可能達到數百萬億元,因此將為綠色金融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二)碳中和為金融業帶來的機遇。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所產生的如此規模的綠色投資需求,將為有準備的金融機構提供綠色金融業務快速成長的機遇。
  • 中投保:以綠色金融,助力碳中和
    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保)亞行項目中心負責人段秀梅向記者介紹道,亞行項目是中投保利用亞洲開發銀行主權貸款,通過金融機構轉貸形式,綜合利用多種金融工具,建立綠色金融平臺,以促進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項目的實施。 從獲得主權貸款到實施具體項目,作為央企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員企業的中投保在綠色金融領域都做了哪些事情?
  • 姜燕:投融資行業如何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不久前,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提出,表明了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展方面的鄭重承諾,也勾畫了綠色低碳轉型的路線圖。
  • 海通國際孫明春:金融行業碳中和成本僅為千分之一,有望2030年實現...
    金融行業作為整個社會經濟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應該如何達成碳中和目標?海通國際的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金融機構是碳強度非常低的行業,整個行業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
  • 《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發布 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11月5日,深圳市正式發布《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的主體責任,規定了政府部門和中央駐深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管理措施。  這是全國首部綠色金融領域的法律,也是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一次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大膽創新。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
  • 德意志銀行(中國)董事長:ESG、綠色金融是非常重大的行業趨勢
    日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十大工作任務,其中三條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會議具體提出,要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增強金融體系管理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推動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排碳合理定價;逐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明確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持續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 亞金協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年度論壇報告摘要和觀點集萃
    王遙:要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並制定具體碳中和路線圖。王遙介紹了全球各國碳中和目標設立情況與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背景,並從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權益交易、綠色基金、綠色保險幾方面分析了綠色金融實踐發展情況。
  • 全球「碳中和」之戰勝負,關鍵在城市
    而2020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進一步提高了減排目標,計劃在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將中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提升到了新高度,也為從國家到地方如何開展低碳減排與綠色發展工作提出了指引。
  • 九號機器人持續打造環保電動產品,助力實現中國「碳中和」目標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作為一種環保形式,碳中和能夠推動綠色的生活、生產,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
  • 地球的一半|中日韓相繼承諾「碳中和」,助力全球綠色復甦
    如同多米諾效應一般,「綠色復甦」的浪潮從歐盟席捲至亞洲。在剛剛過去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並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東亞三國的氣候「雄心」,無疑將對帶動全球氣候行動、達成氣候目標產生深遠影響。
  • 劉漢元主席做客CCTV2《對話》欄目:提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值得我們...
    節目中,央視主持人陳偉鴻提出了中國光伏產業鳳凰涅槃之路、核心競爭力打造、海外市場開拓、能源革命和氣候變化等話題,各位企業家、行業專家,談變化、談創新、談破局,就新格局下中國光伏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 積極推動四川綠色金融發展 天府信用通「綠色金融」專版上線
    為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近日,在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的聯合推動下,四川省金融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天府信用通平臺)「綠色金融」專版正式上線,實現了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綠蓉融」平臺的互聯互通,形成保障有效、監管有力的綠色金融基礎服務設施。
  • 銀行界歡迎金管局推綠色金融措施 綠色金融成大趨勢
    金管局公布,為支持及推動綠色可持續金融,公布三項措施,包括分三階段推進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推動負責任投資,以及成立綠色金融中心。   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歡迎金管局與業界共同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
  • ...之路辨析」系列沙龍 第20期(2)| 碳中和目標的科學含義與政策行動
    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不僅是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國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在新經濟發展上,特別是數字經濟與綠色化的結合上,在綠色工業、製造,以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使我們對「十三五」工業低碳發展印象深刻。    雖然十三五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工業領域的碳排放仍佔全國的70%左右,因此,未來工業領域的碳排放對儘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十分關鍵。
  • 2017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
    G20 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聯繫人 ............ 29    摘  要  二十國集團(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以下簡稱「研究小 組」)的目標是「識別綠色金融發展的體制與市場障礙,並在 總結國別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增強金融體系動員私人資本發展 綠色金融的能力。」
  •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一周年院慶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自建院以來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遵循綠色共贏,協同創新,服務社會的宗旨,取得了多項成績,在地方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綠色股票指數,環境壓力測試等金融產品創新,能源金融研究,綠色債券標準的統一與研究等方面創新發力,同時在氣侯金融碳市場研究等領域保持優勢,持續產生成果。
  • 文在寅宣布韓國「碳中和計劃」,中日韓三國氣候目標聚首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參考:「碳中和」「淨零排放」「氣候中性」有什麼區別?10月2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關於下年度預算案的施政演說時宣布,以2050年為目標,力爭實現國內溫室氣體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