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界歡迎金管局推綠色金融措施 綠色金融成大趨勢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金管局公布,為支持及推動綠色可持續金融,公布三項措施,包括分三階段推進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推動負責任投資,以及成立綠色金融中心。

  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歡迎金管局與業界共同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她指,綠色金融屬大勢所趨,早前有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在2017至2030年將會有高達23萬億美元的氣候項目發展。公會亦已成立綠色金融委員會,會與局方綠色金融中心合作,訂下未來發展方向及框架等。

  滙豐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指,滙豐支持金管局分三階段推進綠色及可持續銀行,認為給予業界明顯路線圖,對市場有支持作用。滙豐兩年前已提出支持可持續金融發展的5個承諾,其中包括期望在2025年前,完成對可持續金融的投資及融資提供1000億美元,而目前該目標已完成了約30%。

  中銀香港(0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綠色金融已成為全球金融界的共識,中銀香港支持局方有關措施,集團亦已制定整個綠色規劃發展的綱要。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主席張麗:齊助香港建設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作者:張麗,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主席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行長來源:信報財經新聞新冠疫情已成為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健康危機,在經濟增長、民生就業等方面帶來短期和顯而易見的陣痛,對企業變革、行業調整、產業遷移等也將形成中長期的影響。疫情及其連帶效應更突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面對疫情挑戰 香港銀行體系穩健、金融市場...
    新華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外圍環境的挑戰,香港的銀行體系仍然保持穩健,聯繫匯率持續有序運作,金融市場各個環節蓬勃發展,反映了香港金融體系充滿韌性和機遇。
  • 《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發布 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11月5日,深圳市正式發布《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機構和綠色企業的主體責任,規定了政府部門和中央駐深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管理措施。  這是全國首部綠色金融領域的法律,也是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一次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大膽創新。
  • 2017年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
    聯合國環境署與世界銀行倡議建立「可持續金融路線 圖」,首個諮詢報告在2017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 界銀行春會期間發布39。 ? OECD採納「巨災風險融資戰略」中的一項政策建議,為 巨災風險的資金管理提供了一項高級政策指南40。 3.2.推廣綠色金融自願原則 這些自願原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發展綠色金融,可以避 免產生某些行政性措施可能導致的潛在成本或效果延遲。
  • 德意志銀行(中國)董事長:ESG、綠色金融是非常重大的行業趨勢
    1月7日,德意志銀行(中國)董事長朱彤在第267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時表示。朱彤表示,中國是一個可持續發展大國,中國政府各個部委都在加速推進綠色金融以及相關方面新的政策措施。「目前德意志銀行在中國有非常活躍的ESG項目和儲備,也正積極在ESG項目標準方面建言獻策,以促進中國與國際綠色金融標準的接軌。」
  • 【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綠色金融助力雲南綠色發展
    為全面抓實保護洱海「七大行動」發揮金融支持作用,除中信銀行外,富滇銀行也通過總、分行聯動,順利完成了15億元「洱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規劃(一期)」項目貸款授信並實現放款。、省政府堅持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戰略,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以綠色金融積極支持雲南綠色「三張牌」提質增效。
  • 積極推動四川綠色金融發展 天府信用通「綠色金融」專版上線
    為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近日,在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的聯合推動下,四川省金融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天府信用通平臺)「綠色金融」專版正式上線,實現了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綠蓉融」平臺的互聯互通,形成保障有效、監管有力的綠色金融基礎服務設施。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保持金融體系穩健要居安思危
    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外部因素和本土環境的影響下,香港如何保持金融體系的穩健?接下來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有何方向?圍繞這些問題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接受了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幾家媒體採訪。餘偉文在香港金管局工作了26年,今年10月1日接替陳德霖出任金管局總裁,履新僅2個月,但他稱「感覺已經像經歷了2年」。
  • 稠州銀行綠色金融踐行錄:巧施「妙」智點繪綠水青山
    眾所周知,如同湖州東部新城治汙水項目這般支持環境改善的綠色項目已成各地發展思路的「大勢所趨」;而通過綠色金融工具來「催化」各地綠色產業發展,也逐漸成為各方共識。  如浙江省湖州、衢州、金華等地監管部門,結合區域特色出臺綠色金融政策,鼓勵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樹立綠色金融理念、建立綠色金融機制、創立綠色金融產品,建設綠色金融事業部或綠色支行,主動探索形成綠色金融的新模式。
  • 江蘇銀行綠色金融獲兩大榮譽獎項
    作為國內首家完成該測試的商業銀行,江蘇銀行「環境因素對化工、醫藥行業信用風險壓力測試」項目獲評「2020江蘇省綠色金融十大創新案例」。   作為江蘇省內最大法人銀行,江蘇銀行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近年來,該行圍繞「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綠色金融品牌目標,著力打造專業化經營體系和社環風險管理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 施懿宸:解讀香港監管部門聯合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小組
    5月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聲明稱,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共同發起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以下簡稱「可持續金融小組」)。該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包括跨機構的多個部門,旨在通過協調金融業機構針對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措施以支持政府的氣候策略,進一步加快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
  • 金管局:當外匯基金投資項目條件相近 將優先考慮綠色項目
    原標題:金管局:當外匯基金投資項目條件相近,將優先考慮綠色項目   金管局助理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金管局正投資大量資源優化債務工具結算系統...
    原標題: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金管局正投資大量資源優化債務工具結算系統(CMU),以迎接債券通南向機遇   9月28日,
  •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一周年院慶
    今天在綠金院建院一周年之際,有各位重量級的專家將為我們貢獻關於進一步推動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演講,同時綠金院的各位專家還將發布資產管理業環境壓力測試,中國能源金融發展,中國碳市場發展,多邊開發銀行合作,綠色貿易融資等六份重要研究報告,歡迎各位專家和媒體關注和討論。
  • 馬駿:以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三)綠色金融激勵機制尚未充分體現對低碳發展的足夠重視。金融監管部門的一些政策(包括通過再貸款支持綠色金融和通過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激勵銀行增加綠色信貸等)和一些地方政府對綠色項目的貼息、擔保等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社會資本參與綠色投資的積極性,但激勵的力度和覆蓋範圍仍然不足,對綠色項目中的低碳、零碳投資缺乏特殊的激勵。
  • 綠色金融如何服務好碳中和目標?
    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綠色金融該如何發力?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表示,2016年以來,我國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體系、綠色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為了實現「30·60目標」,人民銀行將專注於碳中和目標,圍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 「預告」綠色金融公益直播講座⑥|陳亞芹:發揮金融集團優勢、推進...
    戰爭、饑荒、瘟疫、氣候變化、環境汙染、自然災害、資源匱乏、飲用水不足、投資貿易下滑等諸多因素嚴重製約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生態環境、金融市場、產業結構、社會治理等都將隨之發生改變。2020年是全球發展的重大節點,也是充滿極大變數的一年!為此,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指導下,幾家主要從事綠色金融研究的智庫重磅推出多場「綠色金融公益直播講座系列」。
  • 點綠成金:湖州巧施綠色金融點繪綠水青山
    據悉,巴基斯坦最大的商業銀行哈比銀行,目前正準備向中國監管部門提交設立哈比銀行北京分行的申請,預計明年正式開業,以此來借鑑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經驗,從而倒逼巴基斯坦國內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  金融機構聚焦小微實體 推動產融結合  綠色金融蓬勃發展的同時,當前社會各界和現行統計制度對綠色金融、特別是綠色信貸的關注更多聚焦在大型綠色項目上,在小微企業和個人信貸上,關於綠色信貸的統計制度尚且缺失,小法人銀行發展的「支農支小」普惠金融因缺少標準而成了綠色金融評價的空白區。
  • 中投保:以綠色金融,助力碳中和
    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保)亞行項目中心負責人段秀梅向記者介紹道,亞行項目是中投保利用亞洲開發銀行主權貸款,通過金融機構轉貸形式,綜合利用多種金融工具,建立綠色金融平臺,以促進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項目的實施。 從獲得主權貸款到實施具體項目,作為央企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員企業的中投保在綠色金融領域都做了哪些事情?
  • 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
    中國環境報訊 近年來,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著力打造綠色金融創新示範區,前三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71.3億元,金融業結構向高端業態轉型。  以運河商務區等重點功能區為載體,通州區吸引一批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類企業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