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主席張麗:齊助香港建設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作者:張麗,香港中國金融協會主席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行長

來源:信報財經新聞

新冠疫情已成為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性健康危機,在經濟增長、民生就業等方面帶來短期和顯而易見的陣痛,對企業變革、行業調整、產業遷移等也將形成中長期的影響。疫情及其連帶效應更突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與疫情同樣有全球性威脅的是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建立綠色低碳及可持續的未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需要社會各界加快並加強行動。

一、戰略定位:香港應該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

香港作為位居前列的國際金融中心,有基礎、有條件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從多個層面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全球層面,綠色金融中心地位勢有助於連接全球綠色資源,通過香港成熟的市場機制、與國際接軌的市場規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做出獨特貢獻。國家層面,香港綠色金融中心建設是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題中之義,依託內地綠色產業發展的大機會,將促進大灣區與香港互聯互通;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也能夠更加有力地推動投資綠色化。香港層面,在形成差異化特色的同時,藉助內地、國際龐大的綠債發行需求,一方面提高香港債券市場的廣度、深度以及產品的豐富度,另一方面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帶來源源不斷的要素和動能,形成股、債、離岸人民幣等多中心、多樞紐,進一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二、政策引導:促進環境營建以增強金融業界對綠色金融的能力建設

香港綠色市場得益於政府、監管部門自上而下的積極推動,整體綠色金融框架和市場規則日趨清晰;理論和教育界也都在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方面付出努力,共同為香港綠色金融發展堅定方向、打造氛圍、夯實基礎。

特區政府推出綠色債券發行計劃及資助計劃等系列措施,活躍綠色市場。香港質量保證局借鑑國際標準出臺綠色金融認證計劃,增強綠色金融公信力與持份者信心。香港金管局通過三階段推進「綠色和可持續銀行」,以及開展銀行CEO綠色金融培訓、技術支援及經驗分享等,提升業界綠色金融專業能力。香港證監會公布綠色金融策略框架,推動與全球市場及監管發展接軌。

理論和教育界也紛紛行動。2018年成立的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旨在動員行業資源和人才,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香港大學商學院計劃在數年內將包含綠色金融的「影響力投資」發展為大學核心課程,增強年輕人對環保的社會責任並提高綠色金融知識技能……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理論指導和人才儲備。

三、業界發力:金融業界共同努力,構建綠色金融生態圈

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未來數十年影響經濟繁榮、金融發展和投資策略的一大重要因素,綠色金融及負責任投資是大勢所趨。香港金融業界既要順勢而為,也要責無旁貸,以綠色金融豐富金融服務方式和內涵,提升金融業對香港經濟的引領力和輻射力,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

在香港中國金融協會角度,將發揮優秀會員的專業力量,繼續以綠色金融專題講座等形式,分享綠色金融實踐。同時筆者所工作的浦發銀行香港分行,繼2019年成為首家在國際債券發行項目中擔任「獨家綠色結構融資顧問」的股份制銀行,今年又在綠色貸款上實現新突破,獲得綠色定期銀團貸款「獨家綠色融資顧問」角色;本人也將堅定地帶領浦發銀行香港分行繼續走綠色發展之路。一是將綠色發展融入公司治理,增強員工綠色環保意識,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發揮金融功能和資金配置效能,通過綠色金融和ESG投資,促進客戶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遵循ESG準則。三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機制,進一步增加綠色金融供給,更好服務綠色經濟。四是銜接本港大學專項培養項目,為青年人就業擴大空間、搭建平臺。五是就氣候變化引致的自然災害風險,以及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中對某些產業存續能力的影響,提前做好風險識別、評估與管理。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希望與日益龐大的同道者一起,共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生態圈。

總之,如果說綠色環保是前所未有的被重視,那麼綠色經濟與服務綠色經濟的綠色金融,就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歷程中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和新需要。

儘管目前還處在探索期,但後續的潛力和勢頭巨大。對所有金融業來說,是責任,是使命,也是機遇;更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之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希望業界共同努力,共同探索,齊心協力共譜綠色發展之華章!共同促進、共同見證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

相關焦點

  • 施懿宸:解讀香港監管部門聯合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小組
    同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啟動金額高達10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劃。9月,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正式成立。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公布為促進香港綠色金融發展而制訂的策略框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同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三項舉措以支持推進香港綠色金融發展。
  • 深圳金融競爭力穩居內地前三,積極推進全球四大金融中心建設
    《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顯示,深圳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名第6位,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第三位。深圳發展金融科技的市場優勢和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深圳連結內地與香港,金融科技受眾基數大、市場成熟,金融科技產業鏈完善。科技型創新企業密集,創新經濟活躍,形成了高度市場化的城市氛圍和良好的高科技產業基礎。深圳廣納人才、服務人才、留住人才。
  • 聲動梁塵在金融 ——訪中國金融音樂家協會主席葉江籬
    葉主席:我出生在1959年,正逢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文化革命時期,我是聽著《讚歌》《東方紅》《歌唱祖國》這些歌曲成長起來的,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開啟了我音樂啟蒙的大門。同時,受在文工團工作的哥哥影響,我從小就喜歡吹笛子,而且吹的很不錯。
  • 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在深圳成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在深圳成立12月13日,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成立儀式、、中匯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2020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上舉行。中匯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起設立,是交易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商業存在,協助交易中心推進全球人民幣及相關產品交易主平臺和定價中心建設,打造銀行間市場交易員社群的網際網路流量入口和開放服務平臺,並通過金融科技實驗室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更好服務於我國銀行間市場改革創新發展。
  • 薈萃國際頂層智慧聚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
    2020上海金融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吳善陽 攝)新冠疫情來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重構,傳統金融體系遭遇挑戰,創新與變革迫在眉睫;適逢中國迎來「十三五」收官之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元年,2020上海金融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和思想碰撞。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新發展格局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應進一步明確: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領先亞太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這一目標是全球經濟金融格局變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內容。
  •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發展大...
    日前,香港金融科技周2020成功舉辦,全球金融科技領袖、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在「雲端」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透過「金融科技人性化」重燃經濟增長、互建信任,並為社會和商業提供金融推動力。長期與發展在各階段的金融科技企業溝通,梁瀚璟深刻意識到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金管局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數碼港的「數碼港金融從業員金融科技培訓計劃」,以及位於香港科學園的金管局─應科院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等,都為香港金融科技人才的儲備和金融科技生態圈的發展創造條件。
  • 銀行界歡迎金管局推綠色金融措施 綠色金融成大趨勢
    金管局公布,為支持及推動綠色可持續金融,公布三項措施,包括分三階段推進綠色及可持續銀行、推動負責任投資,以及成立綠色金融中心。   銀行公會主席禤惠儀表示,歡迎金管局與業界共同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
  • 世界金融論壇與匯中財富合作,北京峰會聚焦全球資產配置新格局
    出席世界金融論壇北京峰會的重要嘉賓有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監察司法委副主任、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李鉞鋒,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世界金融論壇和金磚智庫首席顧問朱光耀,中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世界金融論壇副主席、金磚智庫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忠民,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中投公司原總經理高西慶,中國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原銀保監研究局局長葉燕斐,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阿尼爾·基肖拉,匯中戰略生態聯盟主席
  • 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繫。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各方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 此外,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繫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絡。同時,資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入和流出本港。
  • 納閩國際商業金融中心和中國建設銀行籤署諒解備忘錄
    此次籤署諒解備忘錄將讓納閩國際商業金融中心通過建行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的1.5萬個網點,向建行的廣泛客戶網絡宣傳其優勢。納閩國際商業金融中心 (Labuan IBFC) 的市場開發機構Labu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ial Centre Incorporated(納閩國際商業金融中心有限公司,英語可以簡寫成「Labuan IBFC Inc.」)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納閩分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 取代香港成亞太金融中心,臺灣一些人的春夢
    作者的觀點是:香港至少在未來 20 年間,依然會穩居亞洲前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前十大國際金融中心。至於臺北或臺灣,很遺憾地不可能「一步登天」,仍有非常多需要追趕的空間。臺灣《今周刊》也在做類似的迷夢,28日在網站上提出:美國可能將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臺灣有機會一償宿願、搖身變為亞洲金融中心嗎?報導引述一名國際投資銀行經濟學家的話稱:臺灣有機會成為亞洲投資中心。
  •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考慮設金融特區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麻生太郎表示,香港正失去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日本應考慮設立針對全球銀行業務的特別經濟區。 麻生太郎在說明中提到,國際金融都市的設立「將對於活化日本金融市場確實有所助益。 日本首相菅義偉周一曾表示,他想繼續推進在日本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工作。麻生太郎對此提出,如果日本要在全球金融領域贏得更多業務,除了金融行政有必要使用英文應對,另外為了吸引海外人才到日本工作,也必須在稅制、居留資格,以及生活環境等方面多所考量。 麻生太郎認為,為了成立特區有必要在各種事項多作思考。
  • 上海、海南、澳門,哪個能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作者| 邊際實驗室近期,關於海南建立自由貿易港的消息引起了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爭論。很多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澳門甚至海南都有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潛力。但是,這些城市如果想取代香港的地位,可能並不是很容易。
  • 情系道口,力聚香江——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香港同學會成立
    【MBA中國網訊】2018年12月9日,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香港同學會成立儀式舉行,100餘位金融EMBA校友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南豐集團主席、原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清華大學香港同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志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會理事、五道口校友總會會長張志平,校友辦主任張偉,金融EMBA與管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元真出席此次活動。
  • 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研討會在京落幕 銀監會原主席尚福林...
    11月21日,由中國國際金融30人論壇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中心協辦的第二屆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在「全球金融治理:機遇與挑戰」的論壇主題下,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夏文斌分别致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就「雙循環與中國國際收支頭寸」作主旨演講。
  •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若崩盤臺灣可取代?臺網友討論的結果是……
    這篇文章的作者稱,隨著「港區國安法」的推行,臺灣媒體出現這樣的猜想:臺灣喊了多年的「亞太金融中心」,有機會在此時局下成真?作者的觀點是:香港至少在未來 20 年間,依然會穩居亞洲前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前十大國際金融中心。至於臺北或臺灣,很遺憾地不可能「一步登天」,仍有非常多需要追趕的空間。
  •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若崩盤臺灣可取代?臺網友討論的結果是…
    這篇文章的作者稱,隨著「港區國安法」的推行,臺灣媒體出現這樣的猜想:臺灣喊了多年的「亞太金融中心」,有機會在此時局下成真?作者的觀點是:香港至少在未來 20 年間,依然會穩居亞洲前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前十大國際金融中心。至於臺北或臺灣,很遺憾地不可能「一步登天」,仍有非常多需要追趕的空間。
  • 美國制裁影響香港金融穩定?銀保監會回應:香港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最近,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所謂「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宣布制裁11名中國中央政府部門和香港特區官員,有海外媒體認為可能影響所涉相關金融服務。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採訪時表示,美方有關行徑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 集齊港澳臺金融力量,東莞正構建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丨「東莞金融80...
    此前,創興銀行在香港、廣州、深圳、佛山等地均設有分行。  越秀集團(創興銀行為該集團成員之一)董事長、創興銀行董事會主席張招興介紹稱,創興銀行將視東莞支行為其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重要戰略支點之一,同時作為其境內外金融服務對接東莞市場的重要經營機構,將其打造成有跨境特色的綜合性商業銀行,致力服務東莞廣大客戶,積極助力東莞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