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邊際實驗室
近期,關於海南建立自由貿易港的消息引起了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爭論。很多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澳門甚至海南都有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潛力。但是,這些城市如果想取代香港的地位,可能並不是很容易。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依賴於幾十年的發展,以及龐大的社區金融、法律和會計專業人員。這一些是以上幾個地方無法比擬的。
就在幾個月前,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張玉貴院長曾撰文寫道,「上海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開放和創新……最終成為一個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金融中心。」但是,張玉貴指出,即使經過了25年的投資,「上海目前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區域金融中心」,仍落後於香港、新加坡和東京。
這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的數十年來中國經濟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並沒有走得更遠。上周,中國對外宣布了將海南作為自由貿易和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的發展計劃,《環球時報》甚至發表評論表示,海南將「與香港協同發展」,就像愛丁堡與倫敦的發展一樣。
「從長遠來看,海南將是旨在拓展中國內地市場的外國投資者的更好選擇,(投資者)可以在香港購買固定收益產品,同時在海南進行高科技風險投資。」該報紙表示,「預計未來進出海南的船舶和飛機將會滿載貨物,而且充滿創意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充滿海南的經驗和特色。」
與此同時,有些機構也拋出了「澳門作為金融服務中心」的論點。澳門經濟規模很小,約為香港的十分之一,人口只有65萬,勞動力總數不到40萬,其中一半從事賭博及相關行業。相比之下,香港的390萬勞動力中,約有85萬人受僱於金融、保險和專業服務行業,是澳門勞動力總數的兩倍多。
基於這些事實,澳門幾乎不可能匯集全球金融行業的領先人員,培育出一個可信的金融服務業。《財富》雜誌對此評價道,「儘管澳門與葡語國家具有密切的經濟聯繫,但誰能告訴我,一個城市可以依賴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維德角建立成國際金融中心?」
本文為邊際實驗室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下文字:
本文原載於邊際實驗室。邊際實驗室是一家立足中國、著眼全球的工作室。獲取更多內容,請搜索並關注「邊際實驗室」。
凡是未標註以上內容而轉載者,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