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的是日本魯迅-夏目漱石的一部作品,該作講述他在明治時期在鄉下任教的故事。2016年這部作品被翻拍成了喜劇電視劇,以此來紀念夏目漱石逝世100周年和《少爺》發表的110周年。
明治時代距今已經有一個世紀,但現在再看這則故事依舊還會有一種沒有年代感的感動。書裡的「少爺」是一個沒有繼承父親衣缽的紈絝老么,他從小就被視為問題兒童,家人絲毫不認為他能有什麼大出息,而女僕阿清婆婆卻堅持他「比其他人更優秀」。大學畢業少爺找不到像樣的工作,隻身一人去了鄉下的中學擔任數學老師。在鄉下他遇到了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年輕有為卻心腸很壞的教務主任「紅襯衫」,和自己意氣相投充滿正義感的數學老師「豪豬」等人。而文章的主線故事是少爺同豪豬一起反抗紅襯衫的強權最終二人辭職離場,側面又寫了關於給學生授課,小鎮姑娘的愛情故事,和阿清婆婆通信等內容,整體是一部充滿著正義與善良色彩的年輕人故事。同名電視劇同樣延續了原著的風格,加上主演二宮和也等人的完美演繹,整體的好看程度超過了原著。不得不感嘆一下日本人的精神啊,日劇比某些流量國產劇真的有良心太多了!在這裡強烈給大家安利這部寶藏神劇啊!
關於善良和正直,「少爺」給了我們完美的詮釋。他不是一個十分稱職的老師,學生問他問題他不能馬上回答,所以就直言「我不知道」,而正常情況下作為老師這個職業,即使被問住也應該馬上含糊其辭想方設法回答出來,然而少爺確是如此耿直。晚上值夜,學生們惡作劇搞得少爺無法入睡,少爺就堅持和大家對峙一夜,因為他「生氣的不是你們的惡作劇,而是沒有人出來承認」。教導主任「紅襯衫」因為想求取小鎮姑娘而把小鎮姑娘愛慕著的英語老師調去了更遠的地方任教,其他人對「紅襯衫」各種冠冕堂皇的說辭不置可否,而少爺卻直接質問。得罪了紅襯衫以後,少爺又被其誣陷,雖然最終真相大白,但是少爺看不慣教育制度的黑暗最終遞上了辭呈。
「並不是所有人能像你一樣直來直去」道出了其他受紅襯衫欺負的老師們的無奈。
「他有教養有名望,你和他在一起會更好」英語老師被紅襯衫擠兌走後還不得不安慰自己一番。
原著更加的充滿了現實和無奈。而喜劇卻把原著中的無奈全部都藝術美化了回來。(同時我也想感慨一下一百年前的日本居然就有這麼多複雜的人際關係了,發達……)
少爺的「我不知道」最終也經過推理後向學生們講解了出來。
學生們最後在少爺離職的時候也承認了是誰惡作劇。
英語老師在奔赴更遠的地方的時候小鎮姑娘也跑來和他一起「私奔」。
少爺辭職,好朋友豪豬也陪他一起做抗爭,學校的人都跑來為他們送行,少爺最後打了紅襯衫一拳作為最後的收尾。
喜劇果然是喜劇,總是給人幸福的大團圓。但不管怎麼說,兩個版本中的少爺都是正直善良的,這就是為什麼他雖然衝動好鬥又不上進不成功但依舊被阿清婆婆是做「誰也比不上的優秀孩子」。
摘抄:
倘若要靠說謊來逃避懲罰,那從一開始就別淘氣呀。說到底,淘氣跟受罰是密不可分的。應該說,正因為會受罰,淘氣的時候才讓人激動嘛。光想著淘氣而不願意受罰,這分明是一種劣根性。要說這世上也真是奇怪,看不順眼的傢伙偏偏待人親切,而意氣相投的反倒是個壞蛋,真是造化弄人。所謂教育,不僅僅是教授學問,也要將高尚、正直、武士般的情操注入學生的內心。你們做錯了事也敢於公開承認嗎?你們做不到,所以只會笑。看到別人認錯、道歉就信以為真,就此原諒了對方的人,才是迂腐透頂的傻瓜。既然道歉是假道歉,那麼原諒也只需要假原諒就行了——如此考慮應該沒什麼不對吧。看來,若要想對方真心道歉,就一定要痛下殺手,將對方教訓到真心悔過才行。履歷不履歷的,有什麼關係?比起履歷來,我更看重情誼。既然不認錯又何必道歉。
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似乎都在鼓勵別人幹壞事,似乎都在相信一個人如果不變壞就不能在社會上取得成功。說謊之法,不信任他人之術,趁人之危之策略。比起數學,這個會讓你們受益百倍,但是我對這些一竅不通。夏目漱石想告訴我們的也正是這些。雖然明知道「說謊之法,不信任他人之術,趁人之危之策略」會讓一個人獲得成功,但請不要去做。
引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吧
「最要緊的是,我們首先應該善良,其次是誠實,再其次是以後永遠不要相互遺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