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我從沒意識到時間過得這麼快。從創作《少爺的時代》開始,竟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仔細想來,對我而言《少爺的時代》是一部擁有特別感情的作品。創作這部作品之後,我的漫畫表現風格發生了極大轉變。
我在故事表現方法領域中開拓出一條新的小徑,發現了未曾創作過的、以日常為主題的家庭劇的創作方法以及它的畫風和表現方法,並得以自然而然地擴大漫畫表現方式的範圍。在這層意義上,《少爺的時代》這部作品也為我帶來了表現方法上的轉機。
一直以來,我在與關川夏央進行共同創作時,總能夠在每部作品中找到全新的想法和發現,我認為這也使漫畫表現技法得到了發展。這多虧了他所撰寫的劇本。
劇本為我帶來了刺激,讓我去嘗試、並引導我擁有了僅憑個人思考無法獲得的全新表現方式。
我回想起了自己閱讀《少爺的時代》第一集時的心情。我感受到這部作品的世界的氛圍與至今為止合作完成的故事完全不同。明治時期從未以這樣的形式被漫畫展現,對此我感到有趣和新鮮。
「老師,您想好新小說的名字了嗎?」
「想好了。」
「是什麼呢?」
「……少爺。」
「啊?」
「是『少爺』。」
明治三十八年十一月,夏目漱石開始構思《少爺》並有了想法。
我忘不掉這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尾。應該如何用畫面表現這段劇情呢?我心潮澎湃,像故事中的夏目漱石一樣展開構想,無論如何都想試著以漫畫展現這一段內容。
而且,我認為到那時為止,自己的繪畫技術還不足以表現《少爺的時代》這樣的故事,必須要找到新的方法——即便採用類似劇畫風格的畫風,也無法展現明治時代的氛圍。
當然,表現方式也有所轉變。
我試著將到那時為止類似電影的漫畫分鏡轉換為以舞臺劇為印象的分鏡。表現情感時要明確地將重點放在登場人物的表情上,而且要具有真實感。
表現動作激烈的場面時有所收斂,這樣可以使得故事本身得以更為自然地推進。繪製背景時不採用符號式表現,讓每一個場景擁有自己的氛圍,並注意醞釀出當時的社會風情。我如此繪製《少爺的時代》,漫畫的表現方式、分鏡的構成、畫風等開始漸漸地產生變化。
現在能夠將這部作品轉變為全彩並發行愛藏版,我真是無比驚訝。我十分在意《少爺的時代》在由黑白變為全彩之後,讀者會以怎樣的方式去閱讀它。
色彩含有大量信息,閱讀方式也理所當然地產生了變化。閱讀每一格的時間變長了,視線從一個格子移向另一個格子的速度也變慢了,與閱讀黑白作品時相比出現了微妙的時間差。我想,決不能做出來缺乏現實感的仿造品。我切身體會到想要有看上去自然、毫無違和感的著色會耗費大量時間,且工作難度頗高。
我看到逐步漸漸完成的著色畫之後,心中的不安被抹去了。清淡且注重緩急、水彩畫一般的顏色,比我想像中更美。我能夠感受到它切實傳達出了明治時期的氣氛,自己仿佛將與故事融為一體。
也許可以說,《少爺的時代》這部作品通過上色重獲新生。
據說這幾年日本漫畫變得更為多樣,讀者的年齡層劃分更細緻,每一個領域都有漫畫家在奮戰。在這漫畫業界的現狀之中,我希望今後還能夠實施雖莽撞卻能夠開拓新時代的漫畫企劃,作為指引、為下一世代的漫畫表現提供新的方向。
在這次為作品著色的工作中,工作人員們耗費了大量時間進行困難的上色工作,在此我向努力奮鬥的各位工作人員表達誠摯的感謝。
2010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