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故事:此將像一頭黑獅子,橫掃嶽家軍四將,嶽飛也得暫避鋒芒

2021-02-08 騰訊網

說嶽故事:此將像一頭黑獅子,橫掃嶽家軍四將,嶽飛也得暫避鋒芒

嶽雲到牛頭山幫助父親抵抗金兵。嶽飛要試一試嶽雲的魄力,就派他到金門鎮傅總兵那裡送信。

張保為嶽雲備好了赤兔馬,並向嶽雲指點去金門鎮的方向。

嶽雲立刻拍馬下山衝入金營,想直接從金將粘罕營中殺過去直奔金門鎮。

粘罕手提熟銅棍,腰系流星錘,飛馬來迎。粘罕精通錘法,對準嶽雲就是一錘。嶽雲左手舉錘擋住,右手同時發錘,正中粘罕左臂。

粘罕大叫一聲,回馬便走。嶽雲也不追趕,殺出金營,直奔金門鎮。

粘罕受傷逃回營內,正在氣惱。他的第二個兒子完顏金彈子來協助他進攻牛頭山。金彈子有萬夫不當之勇,粘罕這才轉憂為喜。

金兀朮宴請粘罕父子,談起來嶽家軍的厲害,金彈子不服,當時就要出陣活捉嶽飛。

金彈子在陣前討戰,牛皋出陣迎敵。牛皋一見金彈子舉鐧就打,金彈子雙垂輪轉,一連三四錘,牛皋被震得雙臂發麻,抵擋不住。

牛皋敗回營去。金彈子繼續在陣前叫罵,指名道姓要嶽飛出戰。

嶽飛聽說金彈子很厲害,親自率眾將上陣迎敵。

嶽飛與眾將來到陣前。看那金將油光漆黑,鬍子連鬂,像一頭黑獅子,十分兇惡。嶽飛回頭問誰去會他?餘化龍答應一聲,便催馬出陣。

餘化龍與金彈子戰了十幾個回合,漸漸不支,敗下陣來。

嶽營中惱了董先,拍馬持鏟,直奔金彈子。戰了七八個回合,董先也抵擋不住。

董先敗後,何元慶接力來戰,打了二十回合,也敗下陣去。金彈子見嶽營無人出馬。正要乘勝追擊,捉拿嶽飛。突然聽到自己營中鳴金,只得收兵回營。

相關焦點

  • 嶽家軍三大神槍:出道即巔峰,敵將莫不聞風喪膽,縱死也難逢敵手
    然而這種情況在歷史演義小說中,卻不太一樣,因為按照這些傳統小說的設定,擁有主角光環的人,往往都是書中的二號人物,他們還有一個稱呼,叫福將,像隋唐中的程咬金,嶽飛故事中的牛皋,以及大明演義中的胡大海等。一號主角或者在其他方面可以排名第一的重要人物,往往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說嶽》系列,但凡是書中提到的,可以成為嶽家軍第一高手的名將,基本都是一個命運:登場非常驚豔,出道即是巔峰表現,但也會迅速墜落,慘遭不幸。嶽飛手下的三大名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嶽飛撤兵,面對嶽家軍10年心血將一夜夢碎,嶽飛為什麼不造反?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圖)連環畫《十二道金牌》,王學成(繪)▼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相信不少宋粉們在讀到宋金戰和這段歷史時,最感到扼腕嘆息的莫過於宋高宗在嶽家軍北伐連戰連勝的大好形勢下,以十二道金牌急召嶽飛班師,
  • 嶽飛帶領嶽家軍打敗金軍,趙構卻恨嶽飛
    嶽飛是南宋朝湯陰人,也就是河南安陽湯陰縣人。是南宋軍事家,漢族民族英雄。茫茫天地間晴空萬裡,彩虹划過。公元1142年,一代名將民族英雄嶽飛被加害致死,就如同彩虹,而瞬間消失。嶽飛青年時期,正是北宋末年,金國女真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戰爭。中原漢人百姓深收其害,處在戰亂的水深火熱之中。許多人英勇反抗金軍,嶽飛也組織了嶽家軍,與金軍作戰。由於嶽孤軍作戰勇敢,很快收復了許多失地。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嶽飛,對於通曉中國歷史,或熟讀小說《說嶽全傳》的人都清楚,乃南宋時期抗金名將,有許多頭銜可以套在他身上,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以及詩(詞)人、書法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一代抗金名將,於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儘管在宋孝宗時,嶽飛被平反昭雪。
  • 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嶽飛精忠報國的故事精忠報國的嶽飛「何惜百死報家國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 嶽家軍敢死隊:「背嵬軍」
    戰將:歷史就是傳奇「嶽家軍」不但兵多而且將廣,嶽飛帳下有統制官22人、將官252人,其中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人,而同時期的張俊手下只有10名統制官,韓世忠手下也只有11名。在嶽家軍的眾多將領中,有一人的身份最為特殊,他就是嶽飛的長子嶽雲。
  • 趙構若不發12道金牌召回嶽飛,而是全力進攻,嶽家軍能否直搗黃龍
    宋高宗趙構之所以能穩操勝券,與南宋的「中興四將」有很大關係,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中興四將」之一的嶽飛。《靖康之恥》之後,嶽飛最大的心願就是直奔金人院,將「二聖」(宋欽宗、宋徽宗)迎回大宋。起初,嶽飛率領的嶽家軍與金人交戰,把金人打得節節敗退,但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宋高宗趙構選擇了議和,給嶽飛發了12塊金子,召回他,並於公元1141年11月與金人籤訂了《紹興和議》,此後每年都要向金人進貢——共250000兩白銀,共250000匹絹。後來,又聽人說起讒言,把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令人扼腕。
  • 說嶽故事:金翅大鵬雙料傳人,獨愛青龍後代良駒,用死虎碰瓷名馬
    嶽飛作為一代愛國名將,他的故事在民間始終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與嶽飛關係最緊密的小說,當屬《說嶽》,而這部小說雖然算不上經典名著,但是在眾多明清時代的話本演義故事中,整體來說,還是最接近歷史原貌的,起碼在登場人物方面,真實的歷史人物佔據的比重,要遠遠大於同等地位的《隋唐》系列,以及《楊家將》系列
  • 嶽家軍:烏合之眾煉成威武之師
    然而,中國歷史上軍事強人和皇權之間的張力拉扯已久,雙方經常鬧得你死我活,像郭子儀這樣立下「再造唐室」之功卻善終的例子少之又少,再加上趙宋王朝對武將一以貫之的猜忌防範,嶽飛的悲劇偶然中孕育著必然,並且還將在此後的帝制時代多次上演……
  • 撼嶽家軍三猛將:一人一刀斬嶽霖,兩人嶽飛不敢迎戰,高掛免戰牌
    撼嶽家軍三猛將:一人一刀斬嶽霖,兩人嶽飛不敢迎戰,高掛免戰牌文/輝哥講壇歷史上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情,那就是嶽家軍打敗了金兀朮
  • 嶽飛將他引為心腹,他卻賣主求榮,在嶽飛死後極力劃清界限
    嶽飛因為母親姓姚,父親姓嶽,所以對姚嶽另眼相看,將他徵辟為屬官,姚嶽也因此進入了嶽家軍。姚嶽進入嶽家軍後,嶽飛對他十分關愛,他也表現出了對嶽飛的忠誠和信任。沒想到,嶽飛剛死,他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死時年僅39歲。為了拆分對嶽飛忠心耿耿的嶽家軍,宋高宗趙構對嶽家軍進行打亂重組。
  • 嶽飛帳下八大錘,分別是哪四位猛將?誰最厲害?
    嶽飛帳下有著名的八大錘,四個人都使用錘做兵器,而且,非常勇猛,這四個人分別是金錘將嚴成方、銀錘將嶽雲、銅錘將何元慶和鐵錘將狄雷。這四個人,誰最厲害呢?先說金錘將嚴成方。嚴成方少年英雄,十四歲出道,使得是一對擂鼓甕金錘,一說是一對八稜紫金錘,勇猛非常。
  • 精忠嶽飛,一個悲劇的誕生
    然而,中國歷史上軍事強人和皇權之間的張力拉扯已久,雙方經常鬧得你死我活,像郭子儀這樣立下「再造唐室」之功卻善終的例子少之又少,再加上趙宋王朝對武將一以貫之的猜忌防範,嶽飛的悲劇偶然中孕育著必然,並且還將在此後的帝制時代多次上演……
  • 南宋中興四將真實相貌:嶽飛身材魁梧,面相憨厚,圖五實屬是小人
    所謂「南宋中興四將」是指在宋室南渡過程中,戰功卓著並使大宋保住半壁江山的四位名將。其中,中興四將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如今後世多以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流傳最廣,即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不過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這一幅《中興四將圖》,並不是原畫,而是後世的描摹之作。
  • 跟你孩子講講:嶽飛的故事
    因此,將嶽飛的故事作為碩哥第一篇歷史教育文章,比較容易和大家產生共鳴的。 第二個原因,因為碩哥身在杭州,來杭州旅遊過的人都知道,西湖邊有個嶽王廟,就是紀念嶽飛而建的,廟裡「還我河山」幾個大字赫然醒目,仿佛在不停的訴說嶽將軍對收復國土的執著。千百年來,他的家國情懷已經融合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民族情結與民族自豪感,尤其是感染了近在咫尺的杭州人,形成了杭州人特有的文化氣質。
  • 撼嶽家將三猛將:一位刀斬嶽霖,兩位嶽飛不敢戰,高懸免戰牌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這是金兀朮在敗給嶽家軍後的感嘆。
  • 湖南花鼓戲《嶽飛傳》全集,花鼓戲迷
    《嶽飛傳》是一部以嶽飛抗金的故事為題材,略帶有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  嶽飛,字鵬舉,是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嶽飛出生三天,黃河決堤,母親帶著他坐在蓮花缸裡逃到了麒麟村。在麒麟村裡,嶽飛幸運地拜周侗為師,並和王貴、湯懷、張顯、牛皋等結為兄弟。幾個少年英雄,滿懷一腔熱血來到大宋軍隊。然而,面對著金兵的入侵,朝廷的奸臣卻不顧國家的安危,將立下戰功的嶽飛遣返回家。
  • 880年前,嶽家軍的一支先鋒隊,上演中國版「斯巴達三百勇士」
    我們都聽說過「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故事,在與波斯軍隊的交戰中,斯巴達雖然只有三百勇士,卻以一敵千,牽制住了數十萬波斯軍隊的猛攻。但這個故事有很多誇大成分,並非史實。真實的歷史是,他們確實交戰了,斯巴達的軍隊雖只有三百人,但還有6700名其他城邦的希臘人盟軍,而波斯軍隊在此戰中只派出2萬人(一說7000人)。
  • 在對抗金國的戰場上,木華黎比嶽飛更像名將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一定會對大破連環馬這個故事印象深刻,在正面戰場上,大破連環馬是一個為數不多的體現梁山陣地戰實力的重頭戲。在施耐庵的描述中,這種騎兵是:「馬帶甲,蹄懸地;人披鎧,只露睛。整體像巨浪一樣推進,所當者破,所擊者服。」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連環馬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