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的太陽系還有一顆行星,但卻在100年間消失了

2020-12-24 特修斯號

你可知道,曾經我們的太陽系出現過一顆行星」祝融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給大家科普下天文知識,篇幅比較長,耐心看完,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

這事還得從1684年說起,那一年英國的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被更多知曉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哈雷彗星「),找到了牛頓,問了他一個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假設行星指向太陽的引力與它到太陽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那麼行星的軌道曲線會是什麼形狀?

」橢圓。「牛頓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哈雷驚呆了,其實牛頓已經早就計算過這個問題了。後來牛頓將滿滿9頁的數學推導寄給了哈雷,標題是《論物體在軌道上的運動》,這篇論文證明了人們後來熟知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時牛頓謊稱計算稿丟了,讓哈雷回去等。其實他當時發現設想還有一些錯誤並重新進行了計算。

不過,一個定律要想得到認可,你就必須能夠通過這個定律預測未來的事物。

到了1968年這一年,德國天文學家基爾希完成了人類首次用望遠鏡發現彗星的壯舉,而這顆彗星的意義還遠不止這些,人們發現它正好可以用來驗證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結果完美地符合所有觀測連成的軌跡:一條拋物線。這一結果不光是牛頓本人的勝利,也是理解物質世界新方法的勝利。

這一個成果也讓牛頓萬有引力達到了第一個巔峰,漂亮地證明了相同的定律可以普遍應用於——蘋果落地、弓箭飛行、月亮不變的軌跡—宇宙的一切,萬物盡在基本定律的限制之下。

1781年,一位名叫赫歇爾的音樂家,靠音樂養家餬口,不過他的愛好卻是頭頂的星空。他在一次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星空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顆比較古怪的星星,他覺得有可能只是一顆恆星或是彗星,不過他還是把將這一發現報告給皇家學會。

到了同年5月份,兩位數學家對這個古怪的星星進行了軌道計算,結果是令人驚喜的,它有著近乎圓形的軌道。改變的時刻到了,這個星星闖入了行星的行列,它就是」天王星「。

天王星給人們創造了獨特機會:它是能夠獨立檢驗牛頓理論的第一個重大發現。

這時一位年僅24歲的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闖入了人們的視野,如果說那時候有粉絲的話,那拉普拉斯絕對算得上是萬有引力的頭號鐵粉。拉普拉斯通過萬有引力成功繪製了天王星軌道。

拉普拉斯接下來的研究工作就是攻克人們對萬有引力的質疑,那個時候科學界一直有一個未解之謎:在17世紀末木星的運動速度比早些時候的記錄加快了,而土星卻似乎慢了下來。拉普拉斯為此花了整整3年時間投入到破解謎團中,並於1788年宣布成功破解。他也由此證明了土星、木星的運動遵循萬有引力的理論,成功捍衛了萬有引力的地位。

這顆星星沒有在星圖上

在拉普拉斯逝世後,他的學生布瓦爾試圖驗證天王星與其他同輩的行星一樣也遵守萬有引力。但他失敗了,萬有引力計算的結果無法解釋天王星1781年之前的位置。

那會不會還有一顆我們未曾發現的行星在牽引著天王星,導致它的計算結果出現了偏差呢?

提出這個問題的不是別人。而是布瓦爾的侄子,」有另一顆行星在擾動著天王星」。

到了1846年8月31日,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對這個猜想進行了計算並得出了結論:如果有人有時間可以操作一臺性能優良的望遠鏡,他們應該能在天王星的軌道之外找到一顆行星,它距離太陽36個天文單位,位於摩羯座一顆挺亮的恆星(摩羯座δ星)東側約5度的地方。勒威耶聲稱,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6倍。如果從望遠鏡裡觀測,它不是一個點(像恆星那樣),而是清晰可見的圓面,直徑為3.3角秒。

然而,當時並沒有人願意相信勒威耶的結論,就算勒威耶告訴同事們,那將成為他們職業生涯的輝煌時刻,也沒有人願意將望遠鏡指向那片夜空。直到他寫信給了一位年輕的天文學家伽勒。

1846年9月23日,這天是個星期六,伽勒和義務助理達赫斯特像往常一樣通過望遠鏡凝視著夜空並記錄數據。直到達赫斯特掃了一眼星圖,然後喊道:「這顆星沒在星圖上!」。伽勒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觀測到這顆之前未被發現的行星的人,這顆行星就是「海王星」,而且就出現在了勒威耶讓他觀測的地方。

海王星的發現是牛頓學說的又一次勝利,達到了第二個巔峰。

尋找「祝融星」

海王星的故事告一段落,而勒威耶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他其實早在1839年就開始質疑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的運動軌跡,因為至今都都找不到一個完全確定這些行星是否可以永遠保持在各自的軌道上的解決辦法。這無疑把自己置於經典天體力學的對立面。為此,勒威耶把目光瞄準了嫌疑最大的水星,他先是通過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得出了水星的最佳凌日時間,就是我們從地球上看水星經過太陽的時間。

到了1845年5月8日,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天文學家們已經就位,他們等候著勒威耶預言凌日發生的那一刻。位於望遠鏡目鏡處的天文學家瞄準了太陽,這一次水星遲到了16秒。

這次科學家們似乎都意料到是怎麼一回事了,水星之所以會遲到,肯定是和天王星一樣有另一顆我們還未曾發現的行星在牽引著它。

結果真的是這樣嗎?

既然確定了水星周圍還有一顆行星,不如就給它起個名字把,「祝融星」就此誕生了。

名字確定下來後,下一步只需要找到它就可以為牛頓萬有引力正名了。這次,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沒有人想再錯過這次揚名立萬的機會了,他們都把望遠鏡搖向了頭頂的星空,想要找到那顆「祝融星」。

有人看見了

一位名為萊斯卡爾博的鄉村醫生,他也是「追星族」的一員,甚至在家裡建造了一個精巧的業餘愛好者天文臺。在1859年3月26日這一天,萊斯卡爾博沉浸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中。來診所的患者不多,於是躲進了天文臺並將望遠鏡指向太陽。忽然,一個目標躍入視場:微小,呈圓形,恰好在太陽邊緣之內。他估計這個天體的尺寸,大約是水星視直徑的四分之一。於是萊斯卡爾博給勒威耶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我相信它到太陽的距離比水星小,並且是一顆行星,或者是多顆行星之一。「

儘管還需要對這顆神秘天體做更多的觀測,但是人們已經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甚至登上了大眾媒體——倫敦《泰晤士報》、美國《大眾天文學》和英國《旁觀者》,而對現存的所有不確定性視而不見。

後來有更多的目擊者寫信給勒威耶說自己看到了」祝融星「,儘管當時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因為按照當時的計算,這麼大的天體要看到它應該很容易才對。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所說的那樣,「隻言片語的正面證據壓倒了大量的反面證據」。到19世紀60年代中期,《天文學登記》似在其上刊發的《行星描述》中,把「祝融星」列為太陽系最內側的行星。

不絕於耳的質疑聲

在反對者當中,就包括了一位名叫古爾德的美國天文學家,他和他的助手在日食期間拍攝了42張日食照片,他還觀察了全食帶上的其他人拍攝的400張照片,但是一無所獲。於是把結論報告給了當時的巴黎科學院,」我已經看過了,祝融星不再那裡「。然而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一個美國人說的話,這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重視。

在後來又有一位英國天文學家丹寧召集了一個25人的團隊,對「祝融星」這一目標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系統性搜索,前前後後花了10年時間,然而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難道是勒威耶錯了嗎?根本沒有什麼祝融星?

逝世

就在勒威耶地位岌岌可危之際,來自普林斯頓的亞歷山大拯救了勒威耶,他站出來說你們都算錯了,祝融星應該距離太陽約2100萬英裡,圍繞太陽運動的周期是34天16小時。換言之,我們過去可能是在錯誤的地點,或是在錯誤的時間進行了搜索。祝融星只是隱藏起來了,逃脫了我們的觀測,並非不存在。

對於這樣的結果,是很令人興奮的,甚至當時的《紐約時報》寫道:「不能怪罪預知了海王星的這位大師混淆了突如其來的蒼蠅和真正的行星。在他堅信自己不僅發現了祝融星,而且還計算出了軌道參數,並安排了凌日現象的觀測以擊潰天文學家時,這場討論就已經終結了——祝融星是存在的……」

然而,在1877年9月23日,也是距年輕的伽勒在柏林的夜空中發現海王星31年後,勒威耶的生命走到了最後一刻。他無法親眼看到」祝融星「了。

「祝融星」它消失了

就在人們還在為如何發現「祝融星」而焦頭爛額之際,1915年11月18日一位普魯士科學院的科學家向大家展示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異常平靜的說道,「對水星的計算表明,每過一個世紀,其近日點會進動43角秒,而天文學家們實際的觀測值比用牛頓力學計算的理論值多出(45±5)角秒,且天文學家無法用牛頓理論解釋這個結果。而他的新理論卻與觀測結果完全一致」。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愛因斯坦,他的研究理論「廣義相對論」擊敗了牛頓引力定律,太陽因其巨大的質量而使時空產生了凹陷。水星,被我們的恆星的引力場如此緊密地包圍,深埋於太陽的引力凹坑中。

「祝融星」消失了,死去了,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宇宙中不再需要一大塊兒物質才能解釋水星的軌道了。沒有未被發現的行星、沒有小行星帶、沒有星際塵埃、沒有扁球形的太陽,什麼都沒有。科學家們數十年來試圖對牛頓學說的拯救也已經走到了終點。

追捕祝融星終於落下了帷幕,雖然結果一無所獲,但留給我們的卻是科學家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宇宙未知知識的渴望才讓我們如今能夠充分享受科技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享受。

相關焦點

  • 遺落宇宙的孤獨行星,是如何稱霸太陽系的
    曾經的火星後來的10億年間,火星上的湖泊和海洋全部消失了,留下裸露的山川與谷底。曾經的太陽系惡霸,現在木星是其他行星的守護神。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系中其它所有行星、衛星和小行星總質量的 2.5 倍,產生的巨大引力讓他成為星系內除了太陽之外影響力最大的星體。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它表面斑駁的花紋是風暴經過木星雲層時形成的。
  • 天文學家: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30日發表題為《太陽系將比預想的更早消失》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我們知道,所有恆星終將熄滅,包括太陽。美國《天文學雜誌》最新公布的預測結果顯示,太陽系行星消失的時間將比我們預想的早得多——大約在1000億年後,彼時將只留下「垂死的」太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家喬恩·津克、加州理工學院的康斯坦丁·巴特金和密西根大學的弗雷德·亞當斯在文章中寫道:「了解太陽系的長期動態穩定性是天體物理學領域最久遠的任務之一,可以追溯至牛頓時期。
  • 太陽系真的有一顆隱形的星體,十大行星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2006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國際會議中心,2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對行星定義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26屆大會確認太陽系只有8顆行星,而位居太陽系9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慘遭降級」,被驅逐出了行星家族。
  •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哪一顆行星最為「美麗神秘」?
    太陽系中總共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由巖石組成的,是「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由氣體組成的,是「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有特點,如果說其中哪一顆行星最漂亮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所以木星功勞可不小,它為地球躺了不少槍,簡直就是太陽系裡的活雷鋒!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能有多大準確的說即使沒有證據我們也能計算出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因為行星的質量是有上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有兩個原因,但造成的因素只有一個:引力!
  • 宇宙中最恐怖的「殭屍」行星,一顆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的行星
    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不斷探索,宇宙中越來越多的秘密被我們發現,宇宙也變得不再那麼神秘。雖然我們還未能走出太陽系,但是我們對宇宙的觀測早已到了太陽系之外,這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宇宙之大,在我們對宇宙的探索之中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行星,恆星。
  • 太陽系最大的「死亡行星」木星到底有多恐怖?
    也就是說,整個太陽系中自轉速度最快、且個體塊頭也最大的一顆行星就是木星,它的質量佔到了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左右。然而,即便木星擁有太陽系行星中塊頭最大的身體,卻無法容納任何已知生命存活,所以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系內最大的「死亡行星」。
  • 太陽系最大行星將迫近我們的天空!
    木星的逆行季節即將來臨,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標誌性的大紅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關鍵的謎。木星將於2019年6月10日到達對日。對於一個軌道在地球之外的外行星來說,從地球的有利位置看,對立面僅僅意味著它與太陽「相反」。
  • 天文學家稱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那時候地球怎麼辦?
    天文學家稱太陽系消失時間或早於預期,那時候地球會怎樣?可以預知的是,地球並非人類久居之所,到底還能夠在地球上住多久?取決於人類科技水平,但不管怎麼說,都不必擔憂太陽系消失的時間,也難怪廣大網友稱這是在杞人憂天了。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行星X,它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遠端,是太陽系神秘未知的第九行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目前最新一架望遠鏡將證實他們的信念,並能改變太陽系科學探索。
  • 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不是地球
    最近收到一個消息,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OR10,被官方定名為共工,這是首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眾所周知,對於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命名一直是西方主導。所以我們看太陽系主要的天體,比如著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國際通用都是英文名,對應的全是西方著名的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名稱。神話也就是文化的體現,這從側面證明了西方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這次「共工」上天的事件,我認為代表的意義十分重要,體現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
  • 八大行星:太陽系進行曲
    即日起,你不僅可以從電視、網絡上收看我們的精彩視頻,還可以鎖定我們的微信推送,精彩不斷喲~ 還等什麼?讓我們一同聆聽展品的內心獨白,欣賞展品的魅力風採,感受展品的深沉氣質,領略展品所蘊藏的科技智慧。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而今年這部「九號秘事太陽系篇」的全新一季又上線了,根據觀測研究後,來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萬眾矚目的第九行星可能只是太陽系隱秘天體中的一個成員,並非行星,而我們大概在5年之內就能看到這個故事的大結局。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此後,人們就一直希望找到真正的第九行星。迄今為止,已發現的4300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都有共同之處:即與其宿主恆星軌道距離較近,而距太陽系較遠。現在,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繞行一周需要15000年。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
  • 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還存在第九行星,為什麼現在還沒有找到?
    自從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這表明似乎有大天體擾亂了他們的軌道,而最好的解釋就是在離柯伊伯帶足夠近的地方存在一顆大行星,它可以通過重力吸引影響柯伊伯帶中的天體,但它距離內太陽系足夠遙遠,不會影響近日行星。 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假設賽德娜確實受到了這樣一顆行星的引力影響,在這個基礎上計算出了這顆所謂的「第九行星」可能所處的軌道,甚至預言了這顆超級地球在天空中可能所處的方位。
  •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和最小的行星是哪個呢?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所以,讓我們從最小的,也是我認為最酷的行星之一——水星開始吧!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太陽系邊緣或潛伏著一個神秘星球,天文學家:可能是第九行星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說到行星,很多人可能會對冥王星的遭遇「打抱不平」,因為在以前的分類中,冥王星被列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當時我們也有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因為有觀點認為,在太陽系外側,可能存在一個巨大的天體,有可能是未知的第九行星。是否存在第九行星,我們需要把這個潛在的大型天體找出來。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為何太陽系行星分類如此涇渭分明?科學家認為:或是因為原始星盤
    作為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木星對於太陽系有著巨大的影響。科學家們意識到,木星的存在對於地球的生命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過去,我們已經提到過幾次關於母嬰對地球生命的影響,而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