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南拳和北腿的來歷

2021-02-08 中國太極大學




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風格迥異,特點鮮明。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這是北派武術的特點;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此乃南派武術的特點。這裡要先明確一點,即此篇所談的武術主要指拳腳功夫。

中國古代武術風格的差異可以用地域來區分,但造成這差異的關鍵在於體格上的差距,正是由於身體條件上的差距才造成了南北流派在武術風格上的差異。

在筆者看來,南北民眾在身體上的差距源於五胡亂華,而造成五胡亂華這一局面的原因則又得從東漢末年說起。先看兩組數據,「至桓帝永壽三年,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太康元年平吳,大凡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這兩段文字皆出自《晉書·地理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東漢永壽三年即公元157年,當時中原的人口為5648萬,而到了西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這時的中原人口僅為1616萬。短短的一百多年,中國的人口就驟減3000多萬,這和東漢末年的大戰亂以及之後的三國分立不無關係。

這裡要注意一點,即東漢末年的大戰亂都發生在中原地區,人口損失的也大都是漢人。一方面中原漢族的人口驟減,而另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則在大規模內遷,民族結構也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在人口比例中佔有絕對優勢的漢人已逐漸被少數民族追上,公元299年江統在《徙戎論》中說:「關中之八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僅算此地少數民族人數,在人口比例中就已達到25%,可見其數量之多。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開始逐漸融合,然而這一過程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平坦、順利。




公元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漢帝國,五胡史正式開始。公元439年,北魏統一華北,十六國結束,南北朝開始。公元589年,繼承北方霸業的隋朝大軍橫掃江南,北朝併吞南朝,中原統一。在這段將近300年的時間裡面,中國北方一直為少數民族佔據,由於戰火連年,再加上屢見不鮮的大屠殺,在北方原先意義上的漢人已經基本消失。五胡亂華這一時期,在文化上的確是少數民族融進了漢族,不過在身體特徵上,至少在北方是漢族融入了少數民族,南北雙方民眾在身體上的差距也就由此被迅速拉大。

現在回到主題,繼續說武術。基於身體上的差距,筆者以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北派武術都處在一個強勢地位。看待這一觀點,請先把武俠小說的氣功概念去掉,氣功當然存在,但是它絕對抵消不了身體上的差距,而且它的作用也遠不及身體優勢明顯。




相比於南方人,北方人身高腿長,而且體格健壯,在力量上優勢突出,其武術也更突出了這些特點。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強調掄、衝、撞等,這些技巧的建立基礎在於力量上的優勢。至於腿法的運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遠遠不如。

在這段時期內,南派武術和北派武術最大的差距體現在攻擊範圍及攻擊力量上,尤其是後者。南派武術雖然可以利用靈活、快速的特色,然而這只能抵消在攻擊範圍上的差距,無法彌補在力量上的絕對差距。如果強調力量上的鍛鍊,那勢必又會影響身體的靈活性,如此一來攻擊範圍上的缺陷又會暴露出來。可以說南派武術整個發展的核心就是在保持身體靈活的前提下增加攻擊力度,而當這一點實現的時候就是南派武術趕上北派的時候。




將時間定格在明朝,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武術全面大發展的時代,無論南北流派都在這個階段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也就是說南派武術在明朝已經趕上的北派。武學界也認定南派武術的特點就是在這段時期形成的,關於這點筆者有自己的看法,南派武術在明朝趕上北派這沒有錯,但不能就此來認定南派武術特點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在短短200多年的時間裡,南派武術不但要形成自己的特點,而且要擴散到整個南方衍生出諸多的分系,另外還要對北派武術理念產生重大的影響,從時間上來很難做到。由此,筆者以為,南派武術在特點應該是在宋朝初步形成的,其中南宋時期嶽家散手的出現就是一個轉折點。

先來看嶽家散手的一些特點:以快制勝,出手兇猛,對指的用法很講究,搏擊時強調見縫插針,貼身進步,手法上注重環環相扣。嶽家散手的最大貢獻在於搏擊時強調見縫插針,貼身進步,這直接形成了南派武術貼身短打的特點,同時也為寸勁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另外講究指的運用,這個變化也及其重要,可以說它改變了南派武術的某些理念:即不追求在力量上勝過對手,但注重擊打瞬間的攻擊力度。




在宋朝南派武術的特點在民間已經初步形成,但卻分散各處,嶽家散手就像是一根絲繩,將散落四處的珍珠統統串了起來,這就為南派武術趕上北派奠定了技巧上的基礎,同時也打下了民間基礎(這點是因為嶽家散手兇狠毒辣,講究實效,再加上當時的歷史背景,遂有此說)。如此之後,南派武術才能在明朝與北派平分秋色。

源於身體上的差距可以靠智慧彌補,而智慧的體現則在於技巧的發展變化上。南派武術最終趕上北派,其關鍵就在於對技巧的革新,尤其是在發力方面。

從某種程度而言,中國古代北派武術的發展核心在於最大限度的發揮身體優勢,而南派武術的發展核心則在於如何去運用技巧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上面曾提到在明朝,南派武術對北派武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一點在八極拳上就可以看出。八極拳雖屬北派拳術,但它卻重貼身近戰。在腰馬步伐上和南派類似,但在拳法上又和南派區別甚大,八極拳尤重掌、劈掛的運用。南派注重於點上攻擊力,而八極拳則強於面上的殺傷。八極拳最重頂、纏二法,這裡的「纏」和南派又是截然不同,運用上更接近「靠」,肩靠胯頂,利用身體優勢硬拼對手。從技法上來說,八極拳融合了南派的諸多技巧,同時又能將身體的優勢附加於技巧之中,可以說是集南北武術風格大成於一身的一門拳術。




「南拳北腿」這一稱法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時段中,南派武術強於拳,而北派武術盛於腿。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派武術在吸收了南派的技巧之後,必定會再次趕超。不過那時已不再重要,因為無論是內在的理念還是外在的技巧,南派武術對於中國古代武術發展的影響都遠遠大於北派武術。從身體的較量到技巧的比拼,在南派武術的發展過程中後人看到了智慧的力量,這就是南派武術最大的貢獻,而且這一點對於中國古代武術的發展具有及其關鍵的意義,因為它提升了武術的層次與境界。


來源:中華武術搏擊聯盟(ID:kungfu_China)



微信名:中國太極大學

微信號:ZGTJDX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即可關注^_^

投稿郵箱:chinatju@hdc.edu.cn


相關焦點

  • 南拳北腿武狀元爭霸賽須知內容
    隨著即將成立的一場專為傳統武術發展而組織的品牌賽事《南拳北腿》武狀元爭霸賽正在緊張有序的在廣東省某市進展中,今天爆料參賽規則6.裁判組由武術協會以及各門派代表以及賽事方代表,組成作為賽事權威評審團。7.南拳北腿武狀元王中王爭霸賽決勝出最後的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並有高額的巨獎獎金。為您的拳種榮譽而戰!
  • 武術圈裡說的「南拳北腿」,那拳是什麼拳,腿是什麼腿呢
    文丨東漢讀書(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兩種派別風格截然不同,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北方武術的特點意向體現在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相比之下,南方武術的特點更像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其次,武術界裡所說的「南拳北腿」,南拳常指洪拳,就是電視劇《少年英雄方世玉》裡的洪熙官的洪拳,而北腿常指的是譚腿,就是電影《功夫》裡豬籠寨中三大隱藏高手之一的十二路譚腿高手。
  • 常說「南拳北腿」,你知道「北腿」是指什麼嗎?
    光明學校2000多名學生同時練習臨西「潭腿」 在臨西縣光明學校,每個上午9: 50-10:10分課間操時間,操場上都會響起嘹亮的叫喊聲,與傳統廣播體操不同的是,光明學校課間操練的可是中國的傳統武術
  • 武術界裡常說「南拳北腿」,那麼拳是什麼拳,腿是什麼腿呢
    ,在我國武術界有一個詞叫「南拳北腿」。不過這種說法並非大家的共識,還有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客觀一點,另一種說法認為:「南拳是因為南方的內家拳有名,北腿則是因為北方拳術的腿法出眾。所以說南拳北腿,就是代表了雙方的地域特點。」所謂「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北方的拳術實際上是腿作為攻擊的武器,拳術與腿法結合,南方則是以拳術為長,腿主要是步法配合,以手上功夫來進攻,比如《葉問》中詠春的寸拳和快攻,都是南方拳術所長。
  • 南拳北腿狀元爭霸賽首屆將在廣東某市進行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武術不是捂術,拳種門派別眾多,各有特色,目前皆以傳承國學文化為主。舉辦本次賽事的目的是,打造以傳統武術為基礎、以在國家武術協會登記過的合法的武術拳種特色為比賽規則,打造真正屬於中國傳統特色的搏擊擂臺。
  • 南拳北腿到底誰厲害,66年前南北武術兩位宗師還打過擂臺,誰贏了
    這一點,我們在《葉問》和《一代宗師》裡都可以看出來。葉問是廣東人,後來就是去香港開設武館教詠春拳。也正因為這種情況,當時香港可以算是「武林大會」,高手雲集,南拳北腿,各色功夫都有。太極拳代表著北派武術陳家溝太極拳的吳公儀,和代表著南派武術的陳克夫,就這樣在擂臺上相遇了。
  • 他曾做過黃埔教官,培養了兩軍頂級名將,與許世友並稱南拳北腿
    傳統武術中素來都有南拳北腿這個說法,北派不少高手腿法聞名天下。而南派講究腰馬拳上功夫了得。眾所周知,開國將帥中的武術高手不在少數,其中北腿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將軍,而和他齊名的南拳代表卻十分低調鮮為人知。
  • 淺談傳統武術南拳北腿「北腿之傑」戳腳的練法與用法
    我們常聽說「南拳北腿」,「北腿」既指戳腳,戳腳被尊稱為「北腿之傑!」戳腳的發源地就在河北省滄州地區饒陽縣,有「饒陽的戳腳,肅寧的翻子」之說。衲子的兄弟康建剛近幾年就在苦攻戳腳,因為他是帶藝投師,因此學習掌握起來很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明師指路!
  • 他跟許世友並稱「南拳北腿」,曾做過黃埔教官,二人比試各有千秋
    我國是功夫大國,直到現在很多老外對中國功夫也很是好奇,更有甚者覺得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會功夫。「南拳北腿」在中華武林中早就享有盛譽,而在軍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在我軍開國將帥裡,有兩個人可以稱得上是「南拳北腿」的代表者,赫赫有名的北腿代表者就是許世友,南拳的最佳代表就屬陳奇涵了。
  • 義烏南拳拳師沈樟忠:精修武學 傳道不倦
    「南拳和北腿
  • 為何有南拳北腿之說,禪武雙修看中國南北少林寺風光各異起爭鬥
    塔林河南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我一直認為禪宗才是中國的佛,不知對也不對。河南少林還是要去的,畢竟是中國武俠文化的打卡地之一,如果沒去過是會遺憾的。
  • 毛婭綺新書《跟世界冠軍學南拳》溫州發布,國內眾多武術名家力捧
    12月13日上午,溫籍武術世界冠軍毛婭綺新書《跟世界冠軍學南拳(漫畫版)》,在溫州武術博物館舉行發布會。武打明星李連杰恩師、國家級教練吳彬,中國十大武術教授王培琨,全國十佳武術教練陳順安等三位中國武術九段,以及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小美,省武術協會副主席張洪國、李志榮等全國、省市武術名家齊聚溫州,力捧毛婭綺新書面世。
  • 《突襲》中的邪狠大反派,原來是東南亞著名武術宗師
    今年推出的第四季,第一季來到東南亞,探訪東南亞武術,因為印尼電影《突襲》而廣為人之的班卡西拉Pencak Silat(香港稱之為馬來武術)。班卡西拉是一種受到中國南拳影響,在東南亞獨立發展,各地區有所不同的一門武術。它不僅是中國武術(南拳)的一面鏡子,也是近代沒落的中國武術的重要啟示。中國人常有南派、北派武術,南拳北腿之類的稱謂,它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產生這樣的分別?
  • 《南拳之英雄崛起》超燃來襲 陳浩民演繹國民武術大師
    據悉,武俠巨製《南拳之英雄崛起》進入最後的製作階段,本片由廣州小象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由上海番薯影業有限公司宣傳發行。傑出青年導演吳俊賢執導、國民男演員陳浩民和新生代女星王婉中領銜主演,預計在2020年與觀眾見面。
  • 論我中華武術、中國功夫到底能不能打
    首先武術和功夫指的是什麼呢武術源於中國,是先輩們在人與自然鬥爭過程中,誕生出指抓掌擊、拳打腳踢、跳躍翻滾等攻防手段,以及古代軍事戰爭中使用器械和徒手的搏鬥捕殺的技能,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 武術拳種之南拳
    南拳拳種之一。俗稱洪拳,系清代民間秘密結社洪門假託少林所傳習的一種拳術。洪門相傳創於清康熙十三(公元1674年)。
  • 日本武術與中國武術
    日本功夫和中國功夫淵源極深,鴉片戰爭前貌視差不多,但近代發展日本武術更加貼近實戰,更加市場化,中國功夫仍然相對保守、技術花哨。
  • 傳統武術能不能打?李連杰金庸都曾揭曉答案
    傳統武術能不能打?李連杰金庸都曾揭曉答案 馬保國曾經因30秒內被擊倒3次而被大眾熟知,現在隨著大家對馬保國相關視頻的再創作,讓馬保國,又一次出現在了大眾面前!
  • 民國武術國考揭秘中國武術實戰能力
    由武俠小說到武俠電影、功夫電影,中國武術風行中國,堪稱中國武術的盛世。六十多年後,自認不入流的搏擊運動員徐曉冬大戰雷公太極掌門雷雷,幾乎使中國傳統武術顏面盡掃。自新武俠小說以來,由小說、電影、電視劇等累積而成的中國武術神話碎了,中國武術只是花架子的聲音甚囂塵上。中國武術究竟怎麼了?
  • 劉家良:中國頂尖武術指導,因「黃飛鴻」和徐克、成龍鬧過不愉快
    在洪金寶、成龍之前,劉家良一直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武術導演,他近乎開創了現代動作電影。劉家良是黃飛鴻的嫡傳弟子,也是香港從動作指導晉升為導演的第一人。他一生拍片四百餘部,南拳北腿樣樣精通。劉家良自幼跟隨父親劉湛練武,據他說曾經受過極其艱苦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