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圈裡說的「南拳北腿」,那拳是什麼拳,腿是什麼腿呢

2020-12-27 東漢讀書

文丨東漢讀書(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兩種派別風格截然不同,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北方武術的特點意向體現在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相比之下,南方武術的特點更像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

其次,武術界裡所說的「南拳北腿」,南拳常指洪拳,就是電視劇《少年英雄方世玉》裡的洪熙官的洪拳,而北腿常指的是譚腿,就是電影《功夫》裡豬籠寨中三大隱藏高手之一的十二路譚腿高手。而南北兩地之所以在武術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區別,主要有三個原因:體格,地形,文化。

首先,在體格方面,南方氣溫高,發育早,周期短,加之南方多吃小米、魚肉等精糧和白肉,而北方氣溫低,發育較晚,周期較長,加上北方多吃大米、小麥和牛羊肉等粗糧紅肉,長久的時間下,北方人的體格比南方人高大壯碩。

這就導致了人高馬大的北方人更偏向於用健壯有力的長腿來進行大開大合的進攻,而南方人身材較矮,重心更低,所以南方武術家更傾向於利用重心優勢騰轉周旋,而把攻擊放在一雙拳頭上。

進一步說,因為生存環境寒冷的原因,相比於南方人,北方人更加身高腿長,而且體格健壯,在力量方面比南方人更具優勢,因此,北方武術也重視突出力量這塊,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強調掄、衝、撞等,這些技巧的建立基礎在於力量上的優勢上,至於腿法的運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遠遠不如。

然後,在地形方面,北方地區地勢平坦,多平原,視野開闊,人口密集度較低,而南方地區水網密布,多丘陵山地,視野狹小,人口密集度較高。在這樣的居住地形差異下,北方人的武術風格偏向剛勁豪爽、大開大合,而手腳可以延伸的長度和空間比南方武術家大得多,所以能夠研發許多腿上功夫,在開闊地的武術,對速度、力量、奔跑的要求都更高。

相比之下,南方多山地叢林,武術家也常在這些地方練習武術,比如電視劇裡的武當山、嵩山、峨眉山都是在山林裡開宗立派。而南方這樣狹窄的地形,也催生了南方武術閃轉騰挪的特點,相比於橫衝直撞、大開大合地攻擊,南方武術重在反應速度和敏捷性,攻擊風格屬於伺機而動,消耗和擊打要害。

可以說,北方開闊的地勢促成北方武術攻擊以面為主,而腿的面遠大於拳,而南方收斂的地形促成南方武術以點為主,而點的擊中要害能力遠高於腿,最後就有了「南拳北腿」的區別。

最後,人文方面。由於地理環境和資源的不同,在歷史上北方一直是兵家必爭的中原地區,是封建統治制度的政治中心,而南方開發比北方晚得多,且南方政權多疲弱,但經濟卻在歷史的推動下逐步遠勝北方,所以有「南經北政」的區分。

在這樣的經濟差異下,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差異,南方人經商者較多,性格中精明的部分更強,而北方人擁有大量平地,且圍繞著政治中心建起的地域時間較長,農耕文明的底蘊更重,因此性格中更偏重信義。

所謂「拳由心生,隨心而動」,南北地域的性格差異體現在拳法中,就是北方人更傾向沉重的、有力的、直來直去的武術風格。而南方人傾向於精巧的、迅速的、需要很強的手眼配合能力的武術風格,於是北方人選擇使用更多的腿,功夫下在腿上,而南方武術家的腿則用來走位,以配合拳頭尋找擊中要害的空間。

在東漢讀書看來,「南拳北腿」的意思並不是指南方武術家只會使用拳頭,而北方武術家只擅長踢腿,其實,這個詞很好地詮釋了南北武術風格的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南北方的文化造成的,正如上文所分析,南北方人的飲食習慣、身高和身體素質差異、政治經濟的歷史背景,包括其他各種微小的因素都在最終促成了南北方武術的差異。

無論如何,南北武術的差異不僅反映了南北武術家結合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出一套套風格不同的武術種類,而且還極大地豐富了中華傳統武術系統,讓不同的人能夠從武術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並蓄,比如葉問和李小龍,就是很好地把中華武術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武術家。

【資料文獻:《中國武術史》】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武術界裡常說「南拳北腿」,那麼拳是什麼拳,腿是什麼腿呢
    ,在我國武術界有一個詞叫「南拳北腿」。那麼這裡面的拳到底是什麼「拳」,腿又是什麼「腿」呢?這裡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裡的拳就是洪拳,也就是電影《洪熙官》裡面的那套武功,腿則是譚腿,就是電影《功夫》裡面豬籠寨三大高手裡面那位「十二路譚腿」。不過這種說法並非大家的共識,還有一種說法似乎更為客觀一點,另一種說法認為:「南拳是因為南方的內家拳有名,北腿則是因為北方拳術的腿法出眾。
  • 常說「南拳北腿」,你知道「北腿」是指什麼嗎?
    ,流傳了千年,臨西縣是發源地,通過潭腿非遺進校園活動,增加人體的協調性,讓學校裡的孩子強身健體。在武術裡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稱,這裡的南拳指的是洪拳,而「北腿」就是 「潭腿」。臨西「潭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009年被收錄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正國:要說「潭腿」的傳承歷史,要從一個歷史事件「陳橋兵變」說起,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鎮守揚州,兵變之後,他不臣服於趙匡胤,李重進順著大運河逃遁到了今天的臨西縣龍潭村。
  • 翻 子 拳
    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採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
  • 義烏南拳拳師沈樟忠:精修武學 傳道不倦
    據沈師傅介紹,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這就是南拳的主要特點。除了南拳,北腿也是沈樟忠所擅長的。據他介紹,南拳北腿雖然都是中華武術瑰寶,但流拍動作因地理位置差異有著較大區別。顧名思義,北腿,指的是腿的動作多變,擅長躥蹦跳躍的一種武術形式,講究大開大合,動作幅度大、舒展,且動作套路多直來直去。
  • 南拳北腿武狀元爭霸賽須知內容
    隨著即將成立的一場專為傳統武術發展而組織的品牌賽事《南拳北腿》武狀元爭霸賽正在緊張有序的在廣東省某市進展中,今天爆料參賽規則7.南拳北腿武狀元王中王爭霸賽決勝出最後的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並有高額的巨獎獎金。為您的拳種榮譽而戰!專門成立傳統武術南拳北腿武狀元爭霸賽是為傳統武術習練者組織設立一個比武平臺,一切以中國古代文化為根基,通過比賽,獎勵年度精英,以為傳武典範,弘揚傳統武術,振奮民族精神!
  • 中國武術南拳和北腿的來歷
    中國古代武術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風格迥異,特點鮮明。
  • 他曾做過黃埔教官,培養了兩軍頂級名將,與許世友並稱南拳北腿
    傳統武術中素來都有南拳北腿這個說法,北派不少高手腿法聞名天下。而南派講究腰馬拳上功夫了得。眾所周知,開國將帥中的武術高手不在少數,其中北腿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將軍,而和他齊名的南拳代表卻十分低調鮮為人知。
  • 南拳北腿到底誰厲害,66年前南北武術兩位宗師還打過擂臺,誰贏了
    這件大事是什麼呢?香港武術界有比較出名的兩個門派:太極派與白鶴。他們之間因為門戶之見打起了嘴仗,你說你厲害,他說他最強,兩邊先是在報紙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互相招呼,都不肯服輸。後來估計是覺得不過癮,在報紙上互相傷害沒啥意思,我們練武的,直接下場比劃一下不就得了,費那麼多口水幹啥。於是雙方索性籤了生死狀,商定由兩派的掌門人比武打擂臺。
  • 象形拳視頻欣賞:狗拳 螳螂拳 猴拳 醉拳 鷹爪拳 蛇拳
    視頻欣賞:象形拳狗拳 螳螂拳 猴拳  醉拳  鷹爪拳 蛇拳簡介:
  • 揭陽南枝拳和雲落人打的拳相同嗎
    像下面這些:燕青拳、太祖拳、孫臏拳、五祖拳、宋江拳、白眉拳、珠娘拳、純陽拳、達摩拳、玄女拳、武侯拳、五郎拳、文聖拳、南枝拳、詠春拳、嶽王錘、武子門拳、子龍炮拳、太祖散掌、三皇炮錘、孔朗拜燈拳、劉唐下書拳、武鬆脫銬拳、武松獨臂拳、神行太保拳、燕青巧打拳、達摩點穴拳、太白出山拳、甘鳳池拳法、黃嘯俠拳法、燕青十八翻、羅王十八掌、達摩十八手、孫二娘大戰拳、武松鴛鴦腿拳等。
  • 拳新出擊!情人節來貴陽匯金星力城,聽南拳媽媽的東山再起~
    在和「青春回憶」有關的歌單裡,總會有南拳媽媽演唱的歌曲,《下雨天》、《牡丹江》和《橘子汽水》等。
  • 《七龍珠》桃白白原型 曾與成龍大打出手 這位腿功高手了不得
    14歲開始學習跆拳道,22歲受吳思遠之邀,出演《南拳北腿》中的反派頭子「銀狐」一角,片中黃正利出色的腿功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銀狐」也因此成為他在影迷群體中的暱稱。由於吳思遠的獨到眼光,《南拳北腿》成為港臺電影公司競相山寨的大熱IP。《南北腿王》《新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活閻王》等片相繼出爐。
  • 通過《逝去的武林》裡的幾段話談談真實的形意拳
    這本書作者是個編劇,但引用的是原形意拳真拳師的口述,所以從這些文字裡我們來看看真正的原版形意拳是怎麼回事,究竟是傳統武術健將在擂臺上發揮的那樣很正常科學的格鬥術呢
  • 南拳媽媽新專輯獨家測評:升級版陣容是否真能東山再起?
    還記得曾經《橘子汽水》那甜甜的味道嗎?「南拳媽媽」四個字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眼前了!5月初,南拳媽媽重組陣容全新出發推出了最新專輯《拳新出擊》我勒個去,這個一定要聽啊!於是乎,微音樂的小夥伴們買到了實體CD立刻開始測評!
  • 他跟許世友並稱「南拳北腿」,曾做過黃埔教官,二人比試各有千秋
    「南拳北腿」在中華武林中早就享有盛譽,而在軍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在我軍開國將帥裡,有兩個人可以稱得上是「南拳北腿」的代表者,赫赫有名的北腿代表者就是許世友,南拳的最佳代表就屬陳奇涵了。陳奇涵的資歷很深,開國將帥裡沒有幾個比他年紀大的。陳奇涵從小跟陳祖鴻學南拳,陳祖鴻很是看好他,得到師傅的肯定後他更加勤奮,很快就將本事學成了。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鑽拳以打法來說,是要練肘或指節的,但以練法來說,是要練腿,以活腿來養腎。所以鑽拳的步伐不是直來直去,而是螺旋前進。讓兩條腿有一個鬆快的餘地,這樣肺氣足,腎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進修。所以要鑽拳接著劈拳練。
  • 還原真實內家拳(一)
    所以王薌齋說發勁不過手腕一轉。有的時候,若是出手快一點對手會覺的心臟被直接打了一下。而且這股力是能穿透一般的護具的。絕對不像別人說的帶上拳擊手套內勁就出不來了。古人因為不能用現在的詞彙來形容這種力所以就叫它內勁。  那什麼又是丹田力呢?在發力時,手腳一動需要身子配合。而只要丹田一動,身子就能動起來。這就是用丹田力了。
  • 洪拳三路(工字伏虎拳 虎鶴雙形拳 十形拳)
    洪拳是南拳的一種,亦稱「洪家拳」。傳說清雍正時,由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所創。其從師至善禪師,曾兩度入少林寺苦練,技成後自立一家,創傳「洪拳」。現代洪拳吸收其他南拳的某些技法,形成步架變低,樁步穩固;長短橋兼用,臂硬力猛,發勁含蓄;以氣催力,以聲助勢的特點。在技擊中,洪拳以硬打緊逼、正面突破為主,兼有「你不來,我不發」「重橋須漏打」等後發制人和避實擊虛的打法。洪拳拳的基本身型要求頭正頸直、收胸卸膊、塌腰收腹、斂臀坐膀、腳趾抓地。基本手型有拳、爪、鶴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