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三路(工字伏虎拳 虎鶴雙形拳 十形拳)

2021-03-05 武博鴻天

洪拳是南拳的一種,亦稱「洪家拳」。傳說清雍正時,由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所創。其從師至善禪師,曾兩度入少林寺苦練,技成後自立一家,創傳「洪拳」。

洪熙官是晚清小說《萬年青》中的人物。「洪熙」是明朝仁宗朱高熾的年號。單一「洪」字,亦隱喻明朝,因明開朝皇帝年號為「洪武」。清中葉,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三合會《洪門問答》中,列洪拳為首學之藝,稱洪拳出自(南)少林寺,學習洪拳的目的是為了「普天之下歸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緣此,洪拳隨會眾分布流傳於兩廣、福建、四川、陝西、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成為長江以南地區流傳較廣的一個拳種。洪拳拳系的形成和發展與「洪門」有著密切關係。

早期的洪拳步架較高,以短橋手為主,動作幅度較小。現代洪拳吸收其他南拳的某些技法,形成步架變低,樁步穩固;長短橋兼用,臂硬力猛,發勁含蓄;以氣催力,以聲助勢的特點。在技擊中,洪拳以硬打緊逼、正面突破為主,兼有「你不來,我不發」「重橋須漏打」等後發制人和避實擊虛的打法。

洪拳拳的基本身型要求頭正頸直、收胸卸膊、塌腰收腹、斂臀坐膀、腳趾抓地。基本手型有拳、爪、鶴頂。基本手法有沉橋、圈橋、纏橋、截橋、封橋等橋法,鞭、掛、拋、貫、插、衝、劈等拳法,以及標手、破排手等掌法。基本馬形有四平馬、子午馬、吊馬等。腿法有鏟、踢、勾、彈、踩、掃等。

洪拳系套路包括三進拳、鐵線拳、二龍爭珠拳、夜虎出林拳、五形拳(龍拳、虎拳、豹拳、鶴拳、蛇拳)、十形拳(包括前五形及獅、象、馬、猴、彪)。

版權聲明:武博鴻天致力於好文精選,本文及視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辛勤與智慧,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並表示歉意,謝謝!^_^。⊙編輯:武博鴻天(ID :wubohongtian)   

自強不息    揚我中華

相關焦點

  • 洪拳三路——工字伏虎拳、 虎鶴雙形拳 、十形拳
    工字伏虎拳工字伏虎拳是洪拳的基本拳法,以步進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傳此拳源出少林,初少林毀於火,至善禪師避難到廣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絕技失傳,便於寺內授徒傳藝,陸亞採為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傳,後傳於黃泰,泰傳麒英,麒英傳子飛鴻。又由黃飛鴻將其發揚,傳於梁寬、林世榮、陸正剛、陳殿標等。
  • 嶺南洪拳——工字伏虎拳
    黃飛鴻一生傳奇,精擅單工拳、雙工拳、單弓伏虎拳、雙弓伏虎拳、猛虎拳、四象標龍棍、一雙字母刀,以及無影腳、黑虎爪等絕技,為近代嶺南武林之翹楚。工字伏虎拳,由清末民初廣東武術名家、虎鶴門宗師林世榮根據其師黃飛鴻遺技(單、雙工拳和單、雙弓伏虎拳加以揉合演化)所創編出來的一套拳法。
  • 黃飛鴻工字伏虎拳套路圖解
    第四十八式雙膀切落合掌分訣曰:雙膀切落合掌分,狀如飛鶴翅入雲;伏虎拳中藏鶴勢,一言道破此機真。【圖解】承上式。將雙拳抽上胸間再化掌切落,接著雙膀手合掌一分,成四指撐天勢(如圖)。此名飛鶴勢,又名鶴翅勢。【要旨】分掌時四指撐天。
  • 中華武術徒手套路:三路五子拳和工字伏虎拳等
    三路五子拳:徒手套路。屬少林拳。全套四段,共有108勢。第一段動作緩慢、蓄勁為主。第二段動作變急、運勁變主。第三段動作急速、擰勁為主。第四段前快後慢,纏卷為主。主要動作有金剛拜佛、進步穿花、穿林捶、坐盤勢;手法有滾手、隨手、刁手、擄手;步法有三角步、催步、趕步、八卦步、七星步等。
  • 工字伏虎拳法
    點擊「太極健身匯」關注我☀做最好的中國太極文化推廣平臺工字伏虎拳法
  • 【拳種知識】少林五形拳,以及練法
    內容包括:龍、虎、豹、蛇、鶴五種拳型,以及內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發聲用氣等八種功法的鍛鍊。該拳不僅練藝,而且主張「練身修心」。如龍形拳法,主張以意為先,凝神守中,主練「神」。這對於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實臂沉(頭正身直)主練「骨」。有助於調節體形,鍛鍊腰、腿、肩、背肌肉和促進骨骼生長,尤其對培養青少年的正確姿勢,促進正常發育很有益處。
  • 【功夫中國】虎鶴雙形拳
    虎鶴雙形拳攻防靈活,深防守於進攻之間,深受習武愛好者的親眯。虎鶴雙形拳是滿腔拳"後五虎"體系中的代表作,因其長短橋結合,手法眾多,而被視為"拳種",習洪拳者大多曾練此套路.此套路既有短橋手的精密善變,亦有長橋手的大開大合、大砍大劈。此套路由洪拳名家黃麒英初創,後由其入室弟子林世榮整理成型,在廣東珠三角地區及海外華人習武者中流傳甚廣。
  • 《洪熙官》(1977)劉家良拆解虎鶴雙形 詠春白鶴合二為一
    雖然電影以洪拳宗師洪熙官為題,但其子洪文定也擔當了重要戲份。當中向父母分別學習虎爪、鶴嘴、拑羊馬的情節,除了重新演繹出虎鶴雙形拳,也暗示了詠春拳與白鶴拳之間的源流關係,可說是劉家良師傅對於南拳體系的一點研究心得。
  • 工字伏虎拳 | 秘傳硬功(上)
    所以,練拳之餘,還要專門加練一些必備的外壯硬功之法,以更利技擊。這一章中,即將洪家拳秘傳硬功法披露出來,供習者修煉。一、鴛鴦環功鴛鴦環乃洪拳慣用之練功方法。1.鴛鴦環一般用鐵鑄造而成,與常見之玉手鐲形狀相似,大小則不同,有1斤一隻(1斤=500克,後同),或2斤一隻等。(圖1-1)
  • 虎鶴雙形拳
    廣東南海林世榮前輩所傳弟子趙志凌的虎鶴雙形拳以及香港「南拳王」劉家輝的虎鶴雙形拳都和本門派拳法相似,風格大同小異,可見同出一脈。網絡圖片一、天罡門近代正宗傳人楊德友楊德友,1915年1月22日出生,無錫百歲坊巷人,祖父輩皆好武。他7歲拜江湖奇士龐松年(原名龐年祖)為師學習武藝。
  • 拳譜:詠春拳、五形拳、易筋經、降龍十八掌,拿走不謝!
    任我行走 馬有五敗 十者九壞 演挾跪撐 攤身最慣 敵手行橋 必須落馬 蹬腰作勢 為搶內門 上不過膊 中不過爭 下三路手 以腳消腳 擺放有威 打須有勢 三角朝形 線守分明 橋行中線 指尾垂地 正身子午 側身爭底 兩點之間 直線最短 轉馬朝形 以圓化直 敵壓三關 以橫打直 拳有三尖 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 無身打頸 怕打終打 貪打防空
  • 形意拳十二形的勁力與用法(上)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形意拳十二形是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鳥臺、鷹、熊十二種動物的合稱。
  • 工字伏虎拳
    工字伏虎拳是洪拳尤為重要的拳術套路之一,其歷史悠久,故而常有習練洪拳者稱工字伏虎拳為「母拳」。關於工字伏虎拳的起源,有人認為是由南少林寺的至善禪師所創;還有人認為是由廣東人陸亞採(一說是陸阿採)創編,儘管在創始人為何人這一點上莫衷一是,但有一點可以確信的是,工字伏虎拳是伴隨著洪拳的生命歷程一路走到今天。
  • 曹冰論南少林五行柔術之蛇形拳
    南少林五行柔術,以至精至神上乘之拳法,五形拳為之最。既龍、虎、豹、蛇、鶴。龍形練神,虎形練骨,豹形練力,蛇形練氣,鶴形練精,各盡其妙。究其術,可與陰陽五行之造化同體。而其要以氣功為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乃上乘之技擊也。蛇拳練氣,氣練吞吐仰楊,以沉實靜柔為主。
  • 清朝廣東十虎排名:廣東十虎是哪幾位?
    國難當前,不惜聯同眾虎,灑熱血,拋頭顱,發揚武學之「俠義精神」,成為一代英雄。絕技:鐵沙掌,黑虎十形拳少林黑虎門源出嵩山少林寺,距今約二百年前道光年間,有一少林僧人法號兆德,每隔數年便到廣東化緣一次.因而遇上順德北崗鄉之蘇黑虎,蘇黑虎年幼已習武術,但目睹兆德和尚的少林絕技後,即決心跟隨兆德和尚上嵩山少林學藝.
  • 薛顛傳下來的形意拳鬼魅-猴形
    薛顛當年以猴形聞名,猴形的第一變是猴蹲身,形意拳練法的起點也是猴蹲身,此次便披露這一式,希望能對自學象形術的讀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形意拳的勁道叫翻浪勁,海浪反反覆覆,跌宕起伏。猴子一警惕,立刻縮身,危機一到,可向四方彈起。不懂得蹲身起身,就練不出翻浪勁,薛顛是在猴形裡出的功夫,他一米八幾的個子,一縮身一小團,所以別人說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
  • 電影《百家拳之洪拳》愛奇藝邀你體驗爽快過癮真武俠
    以洪拳宗師林世榮真實人物為原型的動作電影《百家拳之洪拳》,自9月22日愛奇藝獨家上線以來,將有些許沉寂的國產武俠電影市場激起層層漣漪打戲拳拳到肉,劇情緊張刺激本片由李連軍導演,演員孟飛、汪昱含、李忠華、盧延團、黨偉、杜一康聯袂出演,是第一部聚焦洪拳宗師林世榮的動作電影作品,作為中國武術界重要的拳種之一,洪拳相傳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廣東流傳甚廣,是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彪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在電影中,觀眾們可以一睹洪拳風採。
  • 清末廣東十虎
    蘇黑虎所教的是黑虎十形拳,十形者,即龍、蛇、虎、豹、鶴、獅、象、馬、猴、貂,是剛柔並濟的拳術,套路分作前椿,中椿,及後椿三部份,由於源自少林寺,故取名少林黑虎門,以傳後世,更因蘇黑虎技藝精湛,行俠仗義,名震羊城,得後人封為"廣東十虎"之一。絕技:鐵沙掌,黑虎十形拳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太極左足不動,右足向外斜橫進步,兩手攥拳,左手陽拳,停在左胯,右手隨足進時向裡擰勁,擰成陰拳,如託物之勢,順胸上起,往前伸出,頭頂身拗,目視右拳大指根節,謂之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雞腿者,獨立之勢;龍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項豎之勁;虎抱頭者,兩手相抱,似猛虎離穴之意。總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