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是南拳的一種,亦稱「洪家拳」。傳說清雍正時,由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所創。其從師至善禪師,曾兩度入少林寺苦練,技成後自立一家,創傳「洪拳」。
洪熙官是晚清小說《萬年青》中的人物。「洪熙」是明朝仁宗朱高熾的年號。單一「洪」字,亦隱喻明朝,因明開朝皇帝年號為「洪武」。清中葉,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三合會《洪門問答》中,列洪拳為首學之藝,稱洪拳出自(南)少林寺,學習洪拳的目的是為了「普天之下歸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緣此,洪拳隨會眾分布流傳於兩廣、福建、四川、陝西、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成為長江以南地區流傳較廣的一個拳種。洪拳拳系的形成和發展與「洪門」有著密切關係。
早期的洪拳步架較高,以短橋手為主,動作幅度較小。現代洪拳吸收其他南拳的某些技法,形成步架變低,樁步穩固;長短橋兼用,臂硬力猛,發勁含蓄;以氣催力,以聲助勢的特點。在技擊中,洪拳以硬打緊逼、正面突破為主,兼有「你不來,我不發」「重橋須漏打」等後發制人和避實擊虛的打法。
洪拳拳的基本身型要求頭正頸直、收胸卸膊、塌腰收腹、斂臀坐膀、腳趾抓地。基本手型有拳、爪、鶴頂。基本手法有沉橋、圈橋、纏橋、截橋、封橋等橋法,鞭、掛、拋、貫、插、衝、劈等拳法,以及標手、破排手等掌法。基本馬形有四平馬、子午馬、吊馬等。腿法有鏟、踢、勾、彈、踩、掃等。
洪拳系套路包括三進拳、鐵線拳、二龍爭珠拳、夜虎出林拳、五形拳(龍拳、虎拳、豹拳、鶴拳、蛇拳)、十形拳(包括前五形及獅、象、馬、猴、彪)。
版權聲明:武博鴻天致力於好文精選,本文及視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辛勤與智慧,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並表示歉意,謝謝!^_^。⊙編輯:武博鴻天(ID :wubohongtian)自強不息 揚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