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2021-02-15 身心性

前言:從網上閱讀李仲軒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後。不禁拍案叫絕。李老絕對可以稱得上形意拳新說的「開山祖師」,他用通俗易懂的聊齋筆法一腳踢開了二十年來那些又臭又長的武術八股文,他把拳經中許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生動、流暢、睿智、準確的文字,繪出了一個相對清晰的規範釋義,讓人借鑑參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獲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當他的武學思想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形意拳修煉者的視野時,多少困惑而不得門徑的形意拳傳人茅塞頓開,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解讀。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練,這樣用……

把李老比作孫祿堂不妥,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再妙,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距離,而李老的一番「將死之語」與讀者貼心。

如果說漢書能下酒,那麼李老說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飲如長鯨吸百川,還可以醍醐灌頂使人清醒,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讀不厭就像吃重慶火鍋一樣過癮。我的一位練習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動了,他願意讓更多的形意拳傳人走近李老的內心世界,於是他在工作之餘,不辭辛苦。用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將這些驚心動魄的文字濃縮成精華。經過剪輯後的李老說拳,放棄了原文一些人們熟悉的武林舊事和無益的是是非非。而更趨向於學術本身,比之現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傑作,更高一步。以此來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門戶之見,真正有志全面了解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別無捷徑了。
  

一、站樁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為功是站樁,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只站樁不打拳一這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裡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裡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靚麗,就是氣的作用,正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做「息」,劈拳就是練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腿功是站樁站出來的,也是走出來的,唐維祿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起來一走便是十裡,兩手背後,活動著脊椎,或帶著點拳意。我們有時將「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順口地說,跟唐師學「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雲祥練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臥都是這個,這是上道的東西,不是入門的技巧。李存義和尚雲祥都站樁,但他倆平時練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樁,只是可憐徒弟不長進,方教站樁。

站樁與打拳最關鍵的要點是一個,對這個要點沒體會,練拳不出功夫,站樁也照樣不出功夫。這就是「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的道理。

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

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身體要有問題。同樣,站樁為什麼站不下去?就是缺這一抖。

很細緻很輕微地抖抖,就能夠享受樁功,養生了。另外,其實比武發力。也就是這麼一抖擻。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鼓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樁法是活動的,不是靜功而是慢練。薛顛原話為「此樁法之慢練,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四肢」——樁法是動的,只不過動得極慢,外人看不出來。

站樁時,也要動起步趟進、側身而閃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動,其實裡面換著身形。要靜之又靜,長呼長吸盡,站空了自己。

渾圓樁足以眼神站樁,兩眼要往上高瞟。練武先練眼,跟能生神,所以是練武先練神。人爬上山頂,累得疲憊不堪,但目光一遠眺,身上就輕鬆一渾圓樁是這個原理。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眼神就是這個靈犀。久站磨鍊筋骨,但只堅實了筋骨。等於沒有站樁。眼神和肉體的關係,是渾圓樁要體味的東西。有了靈犀,才能有生機,冬天過去大地回春,生機一起,土裡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樁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渾圓樁時,身子讓眼睛領走了,身子不能做作。

擺拳架看似不動,其實筋骨肌肉都牽掛著,撲出去一釐米。猶如山谷有回聲,身體也有回力,撲出去一釐米。再回來一釐米,要用回力來鍛鍊,如此易出剛勁。站樁之苦首先是筋骨軟弱的疲勞之苦,學會了這個方法,站二十分鐘樁,等於打二十分鐘拳,也就喜歡站樁了。
  
二、五行拳
  
開始練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視野一開,會禁不住地長呼一口氣。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

劈拳的姿勢是手的一探一回,猶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氣息越來越綿長,越來越深遠,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動作激發了全身,漸漸就會感到氣息鼓蕩,全身毛孔開合。薛顛說過:「練拳的人要學會體呼吸。」呼吸的妙處在打劈拳時可以體會到。

許多人身體都有隱疾,以劈拳練息可以將其滅於無形。而且人一上了歲數,身體會虧空,就要通過練息將氣補足。

氣息充沛,這是習武的基礎,形意拳先練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鑽拳的姿勢,練好劈拳接著練鑽拳較容易。正是「金生水」,劈拳屬金,鑽拳屬水。而再學一個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比較困難。

劈拳養肺,人的兩條胳膊對肺直接作用。小孩們做的廣播體操,如擴胸運動,伸展運動都是通過運動兩條胳膊,來達到鍛鍊呼吸,強健肺部的效果。

而人的兩條腿屬於腎。一個人得了陽痿病,會被叫「腎水不足」。鑽拳以打法來說,是要練肘或指節的,但以練法來說,是要練腿,以活腿來養腎。

所以鑽拳的步伐不是直來直去,而是螺旋前進。讓兩條腿有一個鬆快的餘地,這樣肺氣足,腎水旺,上下身都修好,方可以向上進修。所以要鑽拳接著劈拳練。

在練劈拳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覺得身上皮膚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日,覺得手指粗得像胡蘿蔔,兩個手心像有兩個小漩渦,十根手指自發地緊緊握起,不願意打開…這都是錯覺。因為身上的氣充足了,情緒也變得活躍了,忙了這個忙那個,如小孩一樣,幹什麼都興致盎然。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發現自己變成這樣了,就說明功夫已上路了。

此時就不必再到開闊地去練拳了。形意拳自古講究「拳打臥牛之地」,有個能挪步的地方就練上了,到開闊地打拳只是入門的方便之法。

因為劈拳練息,這個功夫得一年才能成就,先祛病再強身。通過練息,身上的氣養育起來,大腦時常會有靈感,此時學拳就真是趣味無窮了。

炮拳出手後,要向後一聳,就是上挑的槍法,所以炮拳裡有兩個傢伙,明顯的足下扎槍,隱藏的是上挑槍,一個在形上,一個在勁上,以下扎的拳形來上挑,所以才妙。炮拳要到杆子上去體會——這是以後的事情,那時候,便要扎一槍有一槍的講究了。

橫拳的練法,是斜著進一小步,橫著退一大步,橫拳等於是倒著打的,正好練這「踏荷葉」,腳伸在地上,要感到踏在荷葉杆上,只有一根絲能支持,要用腳的肉感,把這根絲探測出來。

練形意要養成「上虛下實」的習慣,上身永遠鬆快不著力,功力蘊藏在下身。

劈、崩、炮的基本型都如此,而鑽、橫的基本型就把這個「重收」耍在動作上了,鑽拳是進一大步退一小步,橫拳是進一小步退一大步。而在變化中,劈、崩、炮都有退步法。最有名的是崩拳的「退步崩」了。

炮拳前手橫架在眉前,後手由面門徑直打出去,攻擊敵人面門,取開炮的意象,稱前手為炮架,後手為炮彈,後手的出拳路線是直的,而且要有股爆炸力(開始練時可先從彈力人手)。

打炮拳時,後手不直線出擊,而斜著撇出去,正是「遇敵好似火燒身」,就像往火堆裡滴一滴油,不是一般地火苗跳起。而是整簇大火都跳起,炮拳就是令全身勁力跳起,勁力不在最外的手上,而在內裡的根節,手隨著根節升騰起的勁力揮出。

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轉身姿勢是為勁而設立的,多練轉身,對領悟勁有幫助。

「崩」字怎麼解釋,就是一崩勁嗎?其實崩拳的妙處在於張弛。

五行拳是拳母,一輩子離不開,上手就受益。將五行拳的小動都學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十二形就是從五行拳罩變化出來的,而練象形術的人能變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個脈。

形意的拳母是五行拳,而五行的拳母是橫拳,橫拳屬土,萬物歸於土,土含育萬物,生發著劈、崩、鑽、炮,所以橫拳是無形的,橫拳勁是形意拳最獨特的東西。

橫拳是無形的,而有形的橫拳就是蛇行,一橫身子。就有了兜、裹、丟、頂。我年輕時與人試手(試手就是試試,較量是拼命),一下子把人打出去了。自己卻奇怪上了,這是個什麼動作?回味一下覺得像是蛇行,連帶著橫拳也明白了。

把直來直去的拳打轉了。把轉著的圈打直了,這是崩拳的練法。

「崩拳有兒、鑽拳有六」,鑽拳的六個變招中,學會了兩個就全有了。一個是前手壓住對方,扯帶得後手攆錐子似的攆進去。另一個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後手上了,變魔術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換了身型。

兩者的前後虛實不同。整體說來,鑽拳不是鑽拳,是鑽身。舊時代的北京很冷,冬天商店掛著沉甸甸的棉帘子,人進商店,前手一撩門帘,身子就往裡鑽,身子一動,手上搭的分量卸了,人進了門,帘子也剛好落下,有道縫就進了人。這是生活裡轉換虛實的現象,形意拳的「換影」也是這個意思。

拳勁起自腰勁,只有頭虛領了,腰裡才生力,站樁首先是為了生腰力。脊椎敏感時,要讓站樁法動起來,可以嘗試一下薛顛的蛇形。蛇形是肩打,「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繞在後臀胯下,貼著尾椎骨向上一提。猶如馬尾巴乍起來,才能跑狂了,撐上這個勁,尾椎乍了,肩膀才能打人,這是樁法融入拳法。

從薛顛的角度講。劈拳起手勢、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這樣十二形就如五行拳一樣,其實這是五行拳該有的東西。

指望擺出劈、崩、鑽、炮、橫的架子贏人,是指望不上的。不能蠻幹,否則一下子就被人借了勁。為人處事也要這樣,練了功就要藏著,藏不住就會得罪人,一得罪就是一大片,藏還得深藏。關鍵時候露一手就行了,形意拳是留給寫實用功、心地純正的君子的。
  
三、十二形
  
蛇形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形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

武林裡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

「龍形搜骨」不是龍形,就是劈拳裡前腳外撇的大跨步,說這個步子開天闢地。打通三盤,調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關鍵。有了步子有功夫,沒步子沒功夫。這個步子就是內功。

只撇腳不展腿,撇腳的打法,是別住敵人的腳,但也是在擒拿時較從容的情況下使用,情況緊急一拳見生死時,就用不上了。撇前腳的大跨步,主要是練法。

前腳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還有個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兩膝蓋是擠著的。但腿根裡夾著活的動勢,稍稍一調,就能隨時隨意地轉向、轉勁。所以崩拳微妙。

對於蛇形。薛顛說:「一動手,就是這事,沒旁的事。」

說形意拳難看也主要是有這個猴蹲身,練拳時,處處都有隻猴子蹲著,可想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後,有張狂的招數。蹲身先練了膝蓋,所以猴蹲身一變,就是揚身膝擊,名猴掛印。這一蹲一揚,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緊一弛,只不過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掛印的下一變是猴摘桃,就是抓敵人臉,潑婦打架一般,這是為膝擊做掩護。不抬腿是立於不敗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險道,得有收場、後撤的伎倆。這連抓帶點,練著滑稽、打起來狼狽,但這一番亂七八糟,興許就亂中取了勝。比武時要懂得挑事端,找頭緒,無理取鬧一下,也許就亂了對方的方寸。

炮拳兩手有前後,馬形足兩隻手的炮拳,兩手齊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轉起來,呆板的也就變化無窮了。這個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個身子的重量從這邊翻到那邊,所以馬形對整勁有好處,馬形有踐踏之意,動了手就不停,這個打法能先發制人。動手想快,光掄胳膊不行,腳下得踏上勁,手上才能快。所以馬形掄胳膊卻練了腳。

馬形成就了,腳下有彈力,隨時可撩起傷人,衝著對方的脛骨、腳踝,撩上就踏,腳離地的時間越少越好。馬形的腿擊法,不是明目張胆,而是在掄胳膊的時候藏著。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學者,用「打一釐米」的方法好好揣摩,這是個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雞單足立地時是抓著爪子縮腳,所以要含著抓意提膝,有了抓意,膝蓋下就能生出一踹。此踹很低,腳背外斜翹起,所以名為雞翹腳。雞形的腿擊是從膝蓋生出來的,不是直接使腳,所以能夠「有機會就甩一腳,沒機會就藏著。」

四、象形術
  
猿象的返身動作比鑽拳大,因為鑽拳把由下往上的鑽勢壓縮到一直線裡了,而猿象把這個上下鑽勢張揚了,蹲身時一回頭就轉了向,這一轉比鑽拳帶的動靜大。轉了向就鑽,猶如猴子一下躥上樹,人雖然沒跳起來,勁要躥起來。

象形術猿象的手指頭向著人臉,形意拳猴形的猴掛印也要預備著——這個比武要點,我看書上提一句,在此特別強調,這兩招是一招,少了誰都有危險,猴掛印,膝蓋是一大塊骨頭,等於一方大印,要把這大印的分量掛到敵人胸膛裡去,最佳的落點是敵人兩胸尖的腹中穴。

這是個狠招。但不會返身換影,一抬膝蓋便會挨打。
  
五、交手法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擺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難看的,這種近身打法是要蜻蜓點水一般,一閃一閃的。

世上永遠是強者影響弱者,交戰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強,能影響別人,別人不自覺地一學你,就敗了。

對於交手的大原則,唐維祿總結為:「身子掛在手上,眼睛盯著根節,冷靜。」手上要掛著身體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譜有「追風趕月不放鬆」的話,追上敵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難了;肩膀為根節,敵人要有作為,肩膀必有徵兆,練武人練出眼力容易,養成明察秋毫的習慣,就難了;而最難的是冷靜,練功夫練得開了智。方能冷靜。

腿擊法是身法的發揮。所以練腿先練身。

比武就是比誰先知道。形意拳的後發制人,不是等對方動手了我再動手,而是對方的徵兆一起,我就動了手。不是愛什麼招就使什麼招,要應著對方,適合什麼用什麼,平時動心思多練,有出手就足合適的。只有練拳時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動到,在比武電閃雷鳴的一瞬,才能變出東西來。

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奮就覺得有種東西興旺起來,這就是力到丹田。說不清楚,只能體會,站樁就興旺這個東西。

形意拳專有打法,那是另一種分寸。薛顛的打法,在「佔先於」方面有獨到之處。示範時,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變打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撈起來,在他的手裡不會受傷。做徒弟的被他嚇幾次,反應能力都有所提高。

只有崩拳和蛇行,是我多年練武、比武自然形成的。我的崩拳、蛇行都只是看似崩拳、蛇行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東西我也不知道,順手就行了。

形意拳是一動就有步數,身形得換在點上。看著你的動靜,變得越快越好,越小越好,猶如好朋友見而一下就搭上了肩膀,得一下就近了,敵身。

至於薛顛的馬形,叫「馬形炮」,手勢與炮拳相似,猶如馬立著前腿蹬人,也是在腳上有勁撐著。馬形藏著腿擊,絆子,跟著手變。形意拳是主要攻中路的拳。崩拳要坐腰,一坐腰,人就低躥出去,正好打在敵人的胸膛、小腹。站樁時也要揣摩提腰坐腰。微微活動著。這是拳法融在樁法中。

能硬打硬進,也不硬打硬進,一對一,可以硬碰硬,但一個對七八個時,怎麼辦?練武修出的勁道跟人硬拼了,那麼練武修出的靈性幹什麼呢?內勁是虎、身法是龍,功力足還要智慧深。只能力勝,是俗於,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練法的大綱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綱是「八打」,師傅們講拳都是結合著個人體驗,在這兩首歌訣上發揮。「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佔中央」 ——雞形是頭打,雞啄米就是擒住敵人兩手時,用頭下「啄」鼻軟骨,上頂下巴,「啄」鼻軟骨能讓敵人血流滿面,而項下巴,能一下把敵人頂暈過去。

雞形頭打就是練頭,頭為一身之樞紐,頭部僵硬、腳下再能變步數,轉換身形時也仍然快不了。雞總是一探頭一探頭地走,以頭領身,雞形就足用這個方法練身子。

形意拳在發力時,只在碰到對手身上的瞬間,手才握緊。同樣的道理,只在打倒敵人的一瞬間,才露真形——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點,一點即可。大部分時間存而不用,神經上有儲備就行了。《西遊記》裡的妖精,關鍵時候才顯原形。「真身只在剎那」。
  
六、八卦掌
  
尚雲祥說八卦就是教人「送」,八卦像推磨,凡推過磨的人都知道,要將穀物磨得細膩。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勁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圓、悠、遠」,還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輾勁,這股另有的勁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這不是靠站樁就能站出來的,所以八卦門人不站樁,都是在運動中求「送」、「留」

八卦如推磨,除r向前推,還要推出向下的輾勁,八卦掌一邁步要有兩股勁,隨時轉化。明白了這兩股勁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數為何千變萬化。

程延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蕩,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著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的?

「只動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練功口訣,「硬退硬進天遮攔」是形意的古歌訣,尚雲祥還有「練拳要學瞎子走路」的竅門,說瞎子走路身子前後都提著小心,從頭到腳都有反應,練拳不是練拳頭。而是全身敏感。

八卦掌走偏門,一下就搶到人側面,與練八卦掌的人交手,你就能體會到崩拳的轉身動作——狸貓上樹的巧妙,狸貓上樹可迎敵人攻側面。

形意拳打法的要訣也是攻敵側面,等於兩個人打一個人。正面迎敵就吃力了。唐師腿法妙,不單善走,還能迅速搶到敵人側面。

形意門中的偏門攻防,返身打法是李存義發揚的,從李存義開始,形意的鑽拳中就融入了八卦的東西,借著八卦的動作往身側點。唐師,尚師傳我的都是這個功架。

我的鑽拳基本形不是從下往上鑽,而是從中往側點。那個借來的八卦動作,借了就不還了,融在鑽拳裡起了變化,還有八卦「回身掌」的形態,向體外側一滑步,前手向外擼去,還有塌勁。胳膊撐起來,手掌是橫的。

然後,後手隨著點過去,手雖有前後,但兩臂要有合力。猶如弓弩,兩頭繃上勁,才能射出東西,鬆了哪頭都小靈。鑽拳猶如螃蟹,是橫著走的,左向一掌跟一拳,右向一掌跟一拳,就練上了返身。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中財號】微信公眾號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現在形意拳套路是越編越多,越練越奇怪。然而有形意勁的卻寥寥無幾。前人教拳,並非是人人都能得真傳而登堂入室的。內家拳的真傳者萬無一二。學生和徒弟練的是不一樣的;拳房裡練的和在老師家裡練的是不一樣的;表演的和自己練的也是不一樣的。
  • 形意拳之難關
    終於形成了內家拳著名流派之一。車毅齋、宋世榮、郭雲深、劉奇蘭等終於使形意拳名震天下,其強大的技擊性、健身效果得到了廣大武林朋友的認可,形意拳以其豐富的內涵徵服了眾多學子的心。多少武術愛好者去精心追求形意拳的勁,不管是練什麼的,幾乎都練練形意。練八卦的也練,練太極的也練。互相促進。風靡華夏。但是形意拳卻不是好練的,看似簡單,內涵卻深。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馬保國創立的渾圓國術館馬保國是形意大師尚濟高徒,既練了形意拳也練了太極拳,還練了馬家氣功。渾圓形意太極門創始人馬保國馬保國的對手王慶民以前練過擒拿,後來業餘練形意拳,從格鬥場面看,王慶民還是練出了一定功力,動作簡單、直接、粗暴。對付形意套路黨馬保國綽綽有餘!
  • 形意拳悟道
    看看以前一起自己盲修瞎練的「師兄師弟」們仍在那裡原地打轉,甚至有的身體還不如以前,心裡真是替他們惋惜,同時慶幸自己總算有福進入了形意拳大門。老師當初跟我說,形意拳每一步都有他的印證,如果身體有些重要的反應沒有來,是不能往下一步教的。
  • 形意拳,如何練出功夫?
    作為百年之後的習武者,對以前的傳統武術功夫如何認識?如郭雲深的半步崩拳發人於丈外,尚雲祥一個踐步三丈遠,孫祿堂一個人打一百多個,這些神功奇技是真是假?那麼,內家拳、比如形意拳的這個心法到底是什麼?我告訴大家,就是「神化」!以神化氣,以氣化血,以血化筋,成就筋骨膜,脫胎換骨,從弱變強。這個「神」如何理解?之前我說過,氣動心不動,心動氣不動。這個「神」形而上是天地宇宙的本體精神,也即如如不動之無極,形而下就是我們這個做主宰的心神。武道一體,練內家拳就是修行的一種。
  • 形意拳速成法
    如今幾乎沒有這麼練的了,主要是沒市場。不過現在看,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練練還是有用的。形意拳是以槍為拳,所以最先出來的勁是「槍勁」。馬上用大槍什麼勁?很容易意會成直勁。其實過去馬上用槍不是兩手端著去捅的,那個才多大勁?你可以試試,端著槍坐在馬上往前捅,看看得勁不?過去是兩馬對衝一個回合,其實就一下,捅上就贏了,打不著就再來。大戰三百回合,就是三百個照面。
  • 形意傳燈錄:商式形意拳傳承軼聞與秘傳功法
    關於商師爺傳下的形意拳,2002年曹師在長沙為我講解拳理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咱們這支形意拳,用我師父的話講,已不是純粹的形意拳了,自董、穆先師開始,再到我的師父商長鎖,已糅雜了不少太極、八卦、少林的東西。在形意拳中,只有商門才有這麼豐富。」  至於商式形意拳練法奧妙。曹師說,在商門中,既有表演時的對外練法,也有自己練功時的家中練法,同時還有運用時的練法。
  • 郭雲深先生論形意拳
    郭雲深文武雙全,不僅拳法獨步一時,又熟練兵書,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對形意拳理論的論述,其要點如下:「形意拳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種練法。三層道理是:一練精化氣,二練氣化神,三練神還虛。三步功夫是:一易骨,二易筋,三易髓。三種練法是:明勁,暗勁,化勁。」郭雲深在論述形意拳理論時,特別強調樁功,指出三體式(形意拳基本樁法)為萬形之基礎。這些理論對於後人學習形意拳有著重要的幫助。郭雲深先生雲:形意拳術,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種練法。三層道理一、練精化氣。二、練氣化神。
  • 形意拳技擊訓練功法
    「善手切磋」如太極推手,白鶴拳的盤手,武當春陽拳的纏手,花拳抄手,形意搓手,在互不傷害的基礎上長期交手才是形意拳技擊的真正精華。所以說在特定的條件下,有了互不傷害的原則,才可長期進行模擬實戰的交手。這樣的切磋.交流,就可以越打越和氣,越戰越融洽。從而雙方都能夠在實戰演習中取長補短提高技擊水平,達到高的境界。    單練只能練知己之功,有對手進行練習才能練就知人功力。傳統武術有許多對拳套路。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一、五行屬性與歌訣崩拳,其性屬木,原因有二:一是拳之起落直如貫矢,形態似箭;二是五行內對人之臟腑,外應人之五官,崩拳習練得法可以舒肝、養眼,」肝動急似箭「,肝、眼皆屬木。與此相關聯,拳論還談到,肝主筋梢,爪為肝華,崩拳外應手之食指,足之次趾,兩手反覆抓握可以練筋。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薛顛傳下來的形意拳鬼魅-猴形
    飛法可以用在劈拳中,我們的掌是「叉叉手」,五指根都要叉開,一掌劈出去,含著掌心,精神在食指尖上。可以將這根指頭當成點炮的香頭,找著這感覺,象形術就進了形意拳。   其實,飛法是形意必得練出來的東西。但往往人練出來了卻總結不出來,因為功夫是自然而成了。而且不管總結得多高明,只要落成文字,內行人見了,總有「這少一句那少一句」的感慨,武術這東西,說不全的。
  • 形意拳保健功法
    再是五行要順,通過外五行五拳的反覆練習,做到勢正氣順,內外相合,衝破橫膈膜,促使氣充內五行的五臟。即拳譜云:「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是說非久練精進、打破遮攔,就不能周身運氣、丹田充盈。又要打通十二經脈,力達四肢。周身運氣,促使丹田更加充盈。加強腹腔內臟器官的蠕動,幫助周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和體內的新陳代謝。總之,欲保健康,精技藝,必先健丹田。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詠春拳的日字衝拳是從胸前連續出拳,速度很快,特別像搗蒜,術語被稱為「詠春快拳」。其實詠春快拳太零碎,就像小碎步一樣,這樣的拳法用來捶背還不錯,打人就不給力了。因為詠春快拳節奏太快,這樣力量不夠,也不能結合到步法和轉身、聳肩的力量。
  • 歷史上三大內家拳之--形神兼備的形意拳
    在清代鹹豐之後,形意拳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歷史上將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並稱為三大著名內家拳,可見形意拳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覷的。
  • 形意五行拳鍊氣之法,不懂練氣的形意拳是不完整的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
  • 形意拳練習一年之各種驚人反應
    形意拳練習一年之各種驚人反應 轉眼跟隨夜歸人老師習練形意一年了,身上起的種種變化,實在是一年前的我無法想像的。看看以前一起自己盲修瞎練的「師兄師弟」們仍在那裡原地打轉,甚至有的身體還不如以前,心裡真是替他們惋惜,同時慶幸自己總算有福進入了形意拳大門。
  • 尚派形意拳三大絕技之一-----半步崩拳
    其實,這一拳正是按照形意拳前輩們總結的拳經講的那樣磨礪而得。李文彬老先生回憶說:「尚先生文化水平不算高,但他能非常準確地背誦李存義老先生教他的形意拳拳經。」正因如此,尚老先生所練的拳非常守規矩,有哲理,內行看到叫絕,外行看了也舒服、過癮。其實,尚先生打的崩拳就是按著「拳打一陰反一陽」的拳經要求去習練的。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 【花城回顧】形意拳 王嘯峰
    我們還在練著不知名的拳術。很普通的一天,師傅一上來就告訴我們練的拳,俗稱「十二接手」,其實是形意拳的一個分支。突如其來的交待,讓我們不知所措。阿文坐在臺階上擦汗,眼前還是那座樓房,樓裡人影憧憧。我已經在學第十個「接手」了,阿文剛開始練第三手。「師傅恐怕只會這幾手。」阿文的聲音帶著思索。「怎麼辦?」「我們自己練形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