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傳燈錄:商式形意拳傳承軼聞與秘傳功法

2021-02-12 京武功夫如是說

曹志清先生

京武功夫如是說:

本文作者虢筱非,從師曹志清先生。2000年北京出差,逛琉璃廠中國書店,無意間購得《形意拳理論研究》一書。成就了作者和曹志清先生之間的師徒之緣。兩年書信答疑解惑,2002年曹志清先生見面手把手教授,其後往返長沙太原之間拜師入門,再到利用電話、網絡請益授藝。2008年執筆整理寫下商式形意拳傳承以及形意拳練習技法和途徑。以下摘自其中篇章,供各友學習。

武林往事系列 | 形意拳曹志清先生習武多年的心得體悟

  據曹師(曹志清先生,下同)說,他的師父商長鎖就是一位下下人,在武術方面卻具有上上智。

  商師爺解放前是太原街頭一位賣燒餅、饅頭的小生意人,鬥大的字不認識幾個。解放初,人們的政治熱情高漲,基本上每個基層單位都訂閱了報紙。逢上重大節日或政治活動,報紙上刊登了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等,工廠裡還分車間安排時間組織大家讀報學習。把報紙塞在商長鎖手中,以他的文化水平也沒辦法讀下去,只能聽人讀報紙。

  商師爺一生嗜武,幾乎是一有空閒時間就練拳、琢磨拳藝。特別是他晚年,將所學到的形意、八卦、太極、少林五行熔鑄一爐,開創了一支風格獨具的形意拳門派。其中僅一個劈拳,就琢磨出了20餘種練法打法。為形意拳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商師爺名治,長鎖是他的字,河北寧晉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從小隨父母一起逃難,是他父親用扁擔籮筐挑到山西去的,在太原定居後,住在滿洲墳,就是現在五一廣場晉陽飯店的後面。

  這個「滿洲墳」,原來是專門埋葬滿洲人的地方。明亡滿族人入關建立清朝後,在全國各重要城市和軍事要地都駐有八旗軍隊,八旗官兵攜家帶口,在所駐城市都有專設滿洲人生活區,也有專設葬地。這些葬地是禁區,不準進入踐踏,到清末時禁令鬆弛,一些逃難的人沒有地方居住,於是就在那裡搭個簡易的遮風避雨棚子來栖身,後來人越來越多,就成為了住宅區。

  商長鎖沒有進過學校,沒有文化,別無謀生長技,解放前,在街頭擺了個攤子賣燒餅、饅頭,做點小生意,雖然無大的利潤可談,但也還勉強能維持生計。他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學拳練武。

  有句話說「窮文富武」。舊時學拳是很花錢的事,窮得叮噹響的商師爺卻在武術上學得一身本事。他的學藝經歷,說來辛酸。

  他先後曾拜過好幾位師父,第一位師父是董秀升,以行醫為生; 第二位師父是穆修易,主要是務農為業; 第三位師父是曹克,系河北人氏,是以釘鞋為生的小生意人。

  商師爺入董門是由李桂昌介紹的。董秀升是一位有名的中醫,他在《形意五行精義》自序中說:「既服務於醫事,日與病人周旋,營營於寒熱表裡,斤斤於補瀉溫涼,極勞極苦極沉悶。日所見多憔悴之色,耳所聞唯呻呤之聲。」所以他中年行醫之餘熱衷於倡導武術。

  董先師晚年染上了吸大煙的癮。那時商師爺只是做點賣燒餅、蒸饅的小本買賣,供不起師父大煙土,所以學藝也非常困難。

  商師爺曾盡其積蓄,花120塊銀圓為董先師買了件「攤羊皮筒子」。 「攤羊皮筒子」是山西方言的叫法,是一種類似馬夾的無袖開襟皮背心,是羔羊皮的。這種皮料毛短皮軟,皮內有絨,在羊皮料中屬於質地最好。

  當他興興致勃勃地送去董家孝敬時,董先師正躺在炕上抽大煙,連頭也沒抬起,看都沒看一眼,很不在意地說了句:「你扔到櫃頂上吧」。

  曹師說,有一次商師爺問董先師:「師父,虎撲子(即虎形)是怎麼回事?」 董老先師怒道:「一個虎撲子三千塊光洋哩!你能學得起!」嚇得商師爺再也不敢多問了。

  商師爺很有人緣,與幾個師兄弟都相處得非常好,比親兄弟還親。於是凡師兄弟們學到的東西,都來商師爺家相告。

  尤其是被當時稱為董門「四大金剛」之一的張振剛,只要有時間,就一定要到商師爺家中作客,兩人相互切磋技藝,並把他在董先師那裡所學到的東西,全部再轉告給商師爺。所以後來商師爺向曹師他們一提起這些往事,就對他的那位張師兄謝不絕口。

  為什麼張振剛能從董先師處學得拳藝呢?原來張是一位火車司機,是當時拿高薪的職業。他跑車能買到大煙進供師父,董先師抽大煙來勁後,就興致很高地教拳。

  董先師去世後,也就是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商師爺又拜在穆修易門下,繼續學練形意拳。

  每逢年節,他都去穆家「拜節」,送上兩袋白面,一簍菜油。那時山西習慣用來裝油的簍子是荊條編的,刷上桐油後,裝油不漏。穆是太原市郊馬莊人,他中年以後雖在各學校兼任武術教職,但其家主要是以種地為生,平時吃的是自產粗糧。商師爺送去的白面是細糧,穆能吃上細糧,有點感動,於是解囊相授。得到了穆先師真誠的傳授,從此技藝大進。

  商師爺遇上他的第三位師父曹克,那還是在跟穆先師學拳的過程中。說到這事,曹師向我繪聲繪色地講過一個小故事。

  商師爺每天早晨都去滿州墳空地練拳,街道轉角處有一位釘鞋的老人,也每天早早地坐在那裡開始幹活。

  一天,商師爺練完拳以後正往回走,路過這位老人面前時,老人就用小錘子使勁地往鞋底上一砸,邊砸邊嘀咕了一聲:「唉! 白磨鞋底子。」當時商師爺以為他在和別人說話,沒有在意,於是就走開了。

  第二天練完拳又一次路過其旁時,老人又說了一句與昨天完全一樣的話,商師爺一看周圍並沒有其他人,心想這個老頭自言自語,可能是在說他手裡所釘的那隻鞋的主人吧,所以還是沒有在意地走了。

  第三天商師爺再次走過他的身旁時,他又重複了一句「唉!白磨鞋底子。」

  商師爺就站住問道:「老先生,你這是說誰哩?」

  老人長嘆了一聲:「唉!還能有誰,說你哩!」

  商師爺問道:「難道你也會練拳?」

  老人說:「不敢說會練,只是略知一二。」

  商師爺那時還不到40歲,正是血氣方剛之年,於是就用有點不服氣的口氣說道:「那咱們比試比試?」

  老人慢條斯理地站了起來說道:「你隨便上吧。」

  商師爺一個箭步崩拳竄了上去,可還沒接觸到老人家的身體,自己卻早已被摔倒在地。站起來後還是不服氣,說「再來!」於是一連摔了三跤,才知道遇上了高人,跪下就磕頭,老人將他摻起來說道:「年輕人有前途,好好學吧。」

  商師爺把老人接回家中,辦了一席拜師酒,從此不再讓老人上街釘鞋,供養了起來。於是就跟隨曹克先師學習形意太極(也叫「五行太極」)、擒拿、點穴、器械等。

  這位曹克先師,說來還真具傳奇色彩,他在商師爺家住了幾年後,大概在1951年前後,卻突然不辭而別,不知去向了。

  太原解放不久,商師爺被吸納進了山西釀醋廠。他沒有生育兒女,後抱養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商明喜。這個養子小時喜歡打架闖禍,商師爺不肯教他。但他腦子靈活,別的徒弟上門學拳,他在旁看時也學了一些招數。後來他自己又找師伯,也就是商師爺的師兄王世海學。

  說到商明喜小時的淘氣,有件事可見一斑:一天早上,商明喜出門到大街上蹓躂,遇上他的一位師叔買好早點回家,一手端油條,一手端著熱豆腐。他走上前很熱情地遞煙,這位師叔因兩手都端著東西,連聲辭謝。商明喜硬是將煙塞到他嘴上,然後借點火之機,一拳把他打了個面朝天,轉身一溜煙就跑了。

  商師爺一生窮苦,中年以前,可以說是把所賺的錢全部都花在了學拳上,到晚年有了一點積蓄,可他的這位養子在外面賭博,被人合夥算計,逢賭必輸,欠了兩萬多元的債。

  1964年的一天,索債人找上門。兩萬多元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商師爺又氣又急,拿出家中現金積蓄,還有多年積賺下來的一些銀子,連同幾塊名貴手錶、兩輛自行車,全部還債頂債了。家裡落得個一貧如洗。

  文化大革命運動剛開始時,工廠裡的政治運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組織清查個人歷史。他因在解放前被朋友拉去短時間參加過一貫道,其實他也沒參與過一貫道什麼活動,天天還是賣燒餅。這一來,被定為遣返原籍。

  商師爺回到河北晉寧原籍接受勞動改造,因自小隨父母逃荒外出,在老家舉目無親,更無房子菜地,借住在村裡一農戶的柴房。

  有天大清早,他到村外樹林裡走走,遠遠看到兩個小青年在練拳,走近一看,其中一位是房東的兒子。便在旁指點了幾句,小青年見是被遣送回來受教育的老頭,很不起眼,可一試手,被摔了幾個跟頭。

  小青年回家後告訴父母:住在家裡的這老頭功夫了得,我們怎麼也打不過他。這家房東很支持兒子練拳,於是辦了一桌酒席,算是拜師了,還把商師爺一家從柴房請到正房居住。

  半年後,商師爺從原籍回太原廠裡上班,不久就辦理了退休手續。終日與他的師兄王世海、師弟唐金榮等共磋技藝。

  商師爺為人非常善良厚道,待人十分和藹,對待徒弟們更是視徒如子,教拳非常耐心。徒弟們到他家學拳時,每到中午總要留下來吃飯,並讓老伴去買酒買肉招待。

  曹師時常說,和很多拿錢來就教的拳師相比,商師爺是個愛惜名聲的人。儘管他將平生所賺的錢,幾乎是全部花在了練拳學藝上,但他教徒弟時卻從不索要錢財。晚年生活極其困難,也沒有張口向徒弟要過一分錢。

  逢年過節時,眾徒弟給商師爺送上一瓶酒,帶一條煙,也是在正常情理之中的事情。就是這麼一點點心意,他每次都拒絕不收。並且語重心長地告誡曹師師兄弟說:「你們都是拉家帶口的人,老人和小孩子們都需要花錢,以後不要給我花這些錢了,還是留給家裡人用吧。」

  商師爺的形意拳,是在董秀升門下入門的,後來盡得穆修易、曹克二先師之真傳。他能夠破除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特別是在穆修易的悉心教導下,心領神會了形意拳中的精奧,練就了一身真功夫。

  商師爺生前在太原市周圍享有善用、愛打的名聲。南來北往的人找他比武切磋,來者不拒,而且是輕而易舉地將對方拋起發出,然後請客人喝酒吃肉。

  多年前,一位練武近20年的人從外地回了太原。此人個性很強,眼界很高,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所以到處找人比試。連贏了兩三個有名的拳師後,有人給他推薦了商師爺。於是他就來到商師爺家中要比試,結果連試幾次都被拋出丈外,他才心服口服地說:「這才是我要找的真正拳家」!

  商師爺個頭矮小,身高只有一米六幾,但身靈如猿,堅硬如鐵,用起功夫來,可將三四百斤重的碌碡平託而起,且面不改色。直到晚年,運用輕靈功夫之時,忽而在左,忽而在右,左右莫測,一瞬間又轉到了別人身後,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因此,在并州大地,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成為一代形意拳明家高手。但遺憾的是,由於一生操勞,只有68歲就身患疾病早逝。

  關於商師爺傳下的形意拳,2002年曹師在長沙為我講解拳理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咱們這支形意拳,用我師父的話講,已不是純粹的形意拳了,自董、穆先師開始,再到我的師父商長鎖,已糅雜了不少太極、八卦、少林的東西。在形意拳中,只有商門才有這麼豐富。」

  至於商式形意拳練法奧妙。曹師說,在商門中,既有表演時的對外練法,也有自己練功時的家中練法,同時還有運用時的練法。

  對外的練法是可以供大家欣賞觀看,是屬於表演性的;而在家中自己增長功夫的練法和運用的練法則是不讓外人看到。其家中的練法,既是增長功夫的練法,同時也有「怎麼練怎麼用」的成份,到最後則可將長功的練法與運用時的練法合二而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練。

  形意拳在外面的練法和在家裡自己的練法是截然不同的。學者如果能夠得到形意拳的內練法,那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怎麼練,怎麼用」的傳授。

  曹師出版有《形意拳練法用法與功法》和《商式形意拳》光碟,介紹和演練的主要來自商師爺所授。但是在介紹和演練五行拳與十二形拳時,為什麼沒有將那些練法奧妙拍攝出來公之於眾呢?曹師多次聲稱,這不是保守,是因為在專門鍛鍊功夫的練法中,用照片沒有辦法把它體現出來的,用文字更無法把它說清楚,所以其精奧處只能靠口傳心授才行。

  商師爺練過很多器械,最拿手的是大槍、劍、虎頭鉤。


  世間學藝,有「師找徒三年,徒找師三年」的說法。

  一個徒弟叩門學藝,要獲得師父的接納和傳授,固然是一件難事。一位老師要找到能教明白乃至能承接衣缽的徒弟,也不是一件易事。除師徒因緣際會、必具的經濟條件之外,徒弟的悟性、恆心、刻苦耐勞和人品素質等一樣都不能少。常言道:「大道非器不傳」。器即涵括了求學者自身及外在的種種條件。

  世象紛紜,往往就是這般無奈:有的人條件很好,天賦也不錯,但他無心於此道; 有的人特別想學,卻又自身條件不夠,悟性不高,即使大法加身,也難大成。更何況身處當今商品社會,人們嚮往的是財富人生,對苦行僧式的習武修煉難得其緣其人了。

  曹師名文,字志清,生活中以字行。祖上世代居住太原城內,他出生於抗戰烽火初起的1938年。

  山西自辛亥革命閻錫山當上大都督,經閻的割據統治,客觀上獲得了26年相對安定的環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太原在當年11月即遭淪陷,在日寇鐵蹄蹂躪下,曹師一家和眾多普通百姓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

  曹師說,他自幼就喜歡音樂、書法,更喜歡練拳。因為父親早逝,同父異母的哥哥結婚分居,剩下體弱多病的母親帶著他和另一位哥哥生活,日子過得十分清苦。想學拳但沒有經濟條件。

  15歲那年,曹師將年齡虛報成17歲,招工進了山西汽車修理廠(山西汽車製造廠的前身),自己能掙工資了,但找不到教拳的師傅。經常騎著自行車滿街跑,後來聽說星期天人民公園有武術表演,於是每逢周日都跑去看,默默記住一兩招,自己回去後揣練。在汽修廠上班,先在廠供銷科,供銷科下管有倉庫,倉庫裡沒人時就練幾下,來了人就不練了。

  18歲那年,曹師參軍到了部隊。有一位副班長是河北玉田人,會幾招武術,便跟著學,但也只是簡單地模仿,那時對武術還是懵懵懂懂。在部隊呆了一年半時間,後因患闌尾炎,手術後便退伍回到原來的工廠上班。

  曹師投入商師爺門下學習形意拳之前,習過一段時間的查拳。大概在1958年的前後,曹師搬到太原毛織廠職工新村宿舍居住。同院子裡先後住有兩位武林前輩:楊玉山和靳書子。

  楊玉山是穆修易的徒弟、義子,也是商師爺的師兄。他身材魁梧,解放前任太原毛織廠廠長,每天上下班坐人拉洋車,因他身體太胖,一般洋車坐不下,得定製特寬敞的。太原被日寇侵佔時跑到四川去了,文化大革命後期才從四川回太原。

  楊玉山精形意拳,兼習八卦掌。幾十年後,曹師傳授形意拳時,拳技有不少八卦掌的東西,有些就是向他這位師伯學的。

  靳書子是山東人,在太原毛織廠工作,精通查拳。1958年的一天,曹師找著他說:「靳師傅,跟您學拳行不行?」靳滿口答應:「行!」,他高興極了,從此跟隨靳書子學練查拳和單刀。曹師當時並不知武術界的規矩,所以也沒有正式拜師,於是靳書子就成了曹師步入武術之路的啟蒙師。

  曹師自從學練查拳後,每天騎自行車去工廠上下班時,繞道二十多華裡,特地途經五一廣場街心花園鍛鍊一會。

  1963年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五一廣場街心公園鍛鍊身體的人很多,曹師看到兩個老頭在交手切磋拳藝,只見個頭瘦小的老頭其身靈步活,忽左忽右,時前時後,而身材高大的老先生卻左顧右盼,只有招架之力,卻無還手之功,瞬息之間,就被遠遠拋跌在地。

  曹師駐足觀看良久,不舍離去,於是舉起大拇指,跑上前去請問尊姓大名。商師爺當時在太原武術一行裡是大名鼎鼎的形意拳前輩,對練的那位高個老先生也是一位太極名家,曹師都早聞其名,無緣拜識。這會兒當老頭告知是「商長鎖」時,頓覺如雷貫耳,當即問到了商師爺的住址:王村北街9號院。

  第二天下班後,曹師即按址找到商師爺家,見面就問是否可以向他拜師學拳,說罷就在他跟前跪下磕頭。商師爺扶起曹師,一邊倒茶招待,一邊說,年輕人想學拳練拳是好事,但得有位介紹人、舉辦個拜師儀式才行。交待改天再去。

  曹師得到應允後,興奮地找來同樣喜愛武術的好友高起生、陳嘉生、王秀章,告訴他們遇上了練形意拳的商長鎖師傅,大家商量一塊去學。

  第三天曹師又把三位帶去商師爺家,坐談了一上午,不斷表達熱愛武術的願望。商師爺見他們是誠心實意想學拳,便答應收徒。

  拜師學拳,在老一輩拳家眼裡是一件不能馬虎的事。

  拜師儀式舉辦得既隆重又有幾分神秘色彩。選定一個吉日,商師爺請來他的師兄王世海和幾位先入門的徒弟到場,曹師等四人各自將寫好的拜師帖子呈上,燃香跪拜本門歷代先師後,再磕拜師父和師伯、師叔,然後新入門的徒弟請大家去晉陽飯店喝拜師酒。這樣才算正式入了師門。

  曹師初入商門,即遵形意門內古法,學站三體式和劈拳。老輩人教拳,既嚴格又很保守。不像現在的武館和公園培訓班教拳,今天一式,明天一招,半月一月就教了學員不少招數和套路。

  商師爺授徒,規矩也大。一是不輕易教,一切慢慢來。二是各授一藝,徒弟之間分開教,師徒二人外有第三者在場是不教的,這叫「一法不傳六耳」。

  曹師他們4人雖說拜師入門了,但商師爺並不急著教拳。三體式讓站了一年半,接下來劈拳練了兩年半。入師門幾年,再難學到別的招數。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個入路。師曰:還聞偃溪水聲否?曰:聞。師曰:是汝入處。——《景德傳燈錄》卷十八

  曹師經常叨念一句話:學拳者有四種人:「一是喜歡,二是熱愛,三是酷愛,四是痴迷。」

  學拳不愛拳不行,光熱愛沒入迷也不行。練拳入了迷,行走坐臥都琢磨著,只要人不蠢,沒有不開竅的。

  曹師自入商長鎖師門,沉浸於形意拳40多年,就真正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對形意拳執著鑽研,不僅練之於手,練之於身,而且一有閒暇就琢磨拳理。所悟所得,點點滴滴,記錄整理下來,於是就有了上百萬字的《形意拳理論研究》等幾本專著。

  站了一年半三體式,1964年秋天,商師爺終於開始教曹師練劈拳了。可一個劈拳就又讓曹師練了兩年半。

  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劈拳入門要練這久?不是動作有多難學,要那麼長時間才能學得會。而是在商師爺的傳授中,一個劈拳又有很多種練法,每一種練法不僅要把動作練得精熟,還要通過簡單的一招一式練出功夫來。

  功夫要從上往下練,要練到身上。光練在手上還不對,要練到腿上。練到腿上下盤就沉穩了,僅是手上功夫還是輕飄飄的。

  以我們平時所見的單手正圓劈拳來說,它並不是一個複雜拳式和高難動作,學起來幷不難,僅僅是一個「拳鑽、掌劈」的動作,一左一右、一來一往反覆練習而已。聰明人一看就能學會,可學會容易練好難,練精就更難。

  練習劈拳的目的,不是只學會怎麼練就行了。而是要把它練好,找著它的勁節,弄清它的技法與奧妙,以及掌握好它的尺寸、角度、氣血的運行、意念的運用、勁節的收放,以及大圓、中圓、小圓和內圓、外圓、斜圓的練法等等。

  這樣一來,要想把劈拳練好,的確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根據曹師的講述,商師爺傳下的劈拳練法和打法有二十餘種。其中在步法上分有小步、中步、大步、定步、寸步、活步、三角步、四角步、五星步、七星步等練法;在手法上有立圓、橫圓、斜圓、大圓、中圓、小圓、內圓、外圓、上劈、中劈、下劈、8字單劈、8字雙劈、捋手、按手、反臂,以及單劈拳和雙劈拳等多種練法;在勁節上有明勁、暗勁和化勁不同的練法,在身架高低上又有大架子、中架子、低架子之分。

  形意拳的精華全在劈拳。練形意拳,以劈拳始,以劈拳終。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形意拳的套路,基本上都是以劈拳為起勢和收勢。二是說,學劈拳開始,至五行拳、十二形練習,經過五年十年若干輪迴把每一招一式練好後,有的前輩僅把劈拳留下來作為終生操習之招。

  練習劈拳不是簡單練招,而是要抱定這簡單一招找到勁,練出勁,練出功夫來。以一點尋求突破,從一招求得深入。一般來說,也像站三體式一樣,要經歷剛、柔、韌、活四個階段。

  通過劈拳反覆練習掌握了形意拳的要領、訣竅後,再學練其它招式,就會舉一反三,一通百通。這是老祖宗的一種智慧,是歷代先師的智慧結晶和體悟心得。初學者須切記勿忽。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了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想領略桃花源裡無限風光,必須尋覓到那「仿佛若有光」的秦人洞而入;要探索形意拳無窮奧妙,劈拳就是通向其中的「入口」。

  編故事的時候多看看當年的事情,了解下當年的歷史,別把現代的事拿到那時去說,讓人看笑話了,那年月,一般的家裡有個三五百就是有錢的人家了,萬元戶是什麼時候的,80年代才出來的,還是戶啊。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閱讀原文」關注「煉拳紀與修行手札圖書微店」, 挑一本秘笈闖天涯

相關焦點

  • 形意拳保健功法
    三、腿摩脛:形意拳練步法,以前腿單腿獨立,後腿靠前腿,並膝半蹲,提步摩脛(小腿外側是腓骨,內側是脛骨),使兩小腿的脛骨相摩,即成雞形步或稱寒雞腿(取冬天雞單腿獨立支撐之意)。通過單腿獨立、兩腿摩脛的練習,不斷地伸縮腳筋,使腿肌發達,脛骨相摩,可增強腿勁,而保持立身平穩,腳樁堅固。因此腿摩脛是健腿足的重要功法。
  • 形意拳技擊訓練功法
    形意拳以剛猛自如,矯健活潑,象形取意而著稱。世人誤認為是純剛無柔之術,形意拳實際是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體用兼修之術。
  • 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形意拳被視為三大內家拳之一,其炸似驚雷的勁力歷來為武家所推崇。然而,現在很多人習練的形意拳,無論是演示還是實用均與健身操無二,忘記了使形意拳揚名的是其無堅不摧的剛勁功夫,還說是在追求所謂化勁功夫的最高境界。張佔魁一脈形意拳只講剛勁、柔勁、剛柔相濟。何謂剛?何謂柔?何謂剛柔相濟?勁以蓄而後發,剛勁、柔勁就是發勁、蓄勁的一緊一松。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第十三回 痴少年辭鄉學武藝 李小欣傳承形意拳上回書說到葛琳少年時拜伏虎寺瘋尼為師,學得峨眉鷹虎拳等高深功夫,傳承羅門武術,教授中外學徒,成就非俗。這一回要說的是,河南省新安縣石寺鎮李村人士,姓李名小欣,又名李建欣,乃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八年生人,為河北形意拳第七代傳人。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後來,王慶民出來澄清,他不是業餘搏擊運動員,而是業餘形意拳愛好者。馬保國創立的渾圓國術館馬保國是形意大師尚濟高徒,既練了形意拳也練了太極拳,還練了馬家氣功。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
  • 形意拳從古至今傳男不傳女的,現場表演的形意拳,看得我都想學了
    形意拳從古至今傳男不傳女的,現場表演的形意拳,看得我都想學了 2020-11-30
  • 形意五行拳鍊氣之法,不懂練氣的形意拳是不完整的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
  • 薛顛傳下來的形意拳鬼魅-猴形
    沒有形意拳的基礎,而直接照書自學象形術,必然有許多困惑。而系統地講解形意拳,又不是雜誌的篇幅。
  • 形意拳之難關
    君不見,過去擂臺比武總少不了形意拳。半步崩拳打天下,那是多麼響亮的招牌!師爺宋鐵麟先生說過,形意拳好學難練,學藝者多如牛毛,成藝者少如麟角。一語道出了形意拳的修煉之難。想師爺秉承家學,悟性又高,眾多武林豪傑見得那麼多,條件如此之好,尚且有如此感嘆。可知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陽春之曲啊!既能成為大家,必有過人的意志、天資、機緣。
  • 形意拳速成法
    過去形意門裡其實有技擊速成法,就像李仲軒老說的,為了強國強種強軍,老輩人編了很多速成有效的東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來打一兩個沒問題,一年以後打五六個沒問題。不是說形意一年打死人嗎?就是這麼打的。形意拳是以槍為拳,所以最先出來的勁是「槍勁」。馬上用大槍什麼勁?很容易意會成直勁。其實過去馬上用槍不是兩手端著去捅的,那個才多大勁?你可以試試,端著槍坐在馬上往前捅,看看得勁不?過去是兩馬對衝一個回合,其實就一下,捅上就贏了,打不著就再來。大戰三百回合,就是三百個照面。馬上大槍最短的一丈二,還有一丈五的,怎麼使?兩手端著捅,那是三八大蓋。
  • ...熱門玄幻小說《聖墟》的主角楚風最強功法,形意拳龍虎爭霸,全圖...
    《聖墟》最強功法,形意拳總共有十二形,而十二形指動、靜、起、落、站、立、轉、折、輕、重、快、慢等十二種運動形態。要求做到"動如濤、靜如嶽、起如猿、落如鵲、站如松、立如鶴、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快如風、慢如鷹"。形意拳總共有十二形,而十二形分別對應十二真形。如下12圖所示。玄幻小說《聖墟》章節節選:龍吟虎嘯聲傳出,陳海雙臂一震,景象駭人。
  • 形意拳胯下有一匹「馬」
    形意拳中隱藏著一桿無形的槍,至於這根無形的槍是什麼,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此不重複。其實,形意拳不僅有一桿槍,還有一匹馬,這裡的馬統指坐騎。事實上,十二形代表十二類不同的坐騎。我亦有文章講述過,名字大約是形意拳的美廈豪庭——十二形精藝。這一次則是將這桿槍這匹馬連起來講。 先從形意拳半蹲半坐的姿勢說起。這裡推薦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志一手繪》中的3圖:特別是其中腰椎的變化。你看到了什麼?註:其中紅線代表「坐」的狀態,黑線代表人體站直的狀態。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形意拳悟道
    看看以前一起自己盲修瞎練的「師兄師弟」們仍在那裡原地打轉,甚至有的身體還不如以前,心裡真是替他們惋惜,同時慶幸自己總算有福進入了形意拳大門。老師當初跟我說,形意拳每一步都有他的印證,如果身體有些重要的反應沒有來,是不能往下一步教的。
  • 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形意拳的骨力練習法
    形意拳功法體系由樁功和試力兩大部分組成。 樁功是相對靜止的試力,試力包括六力、八法、十二形。 六力從樁法中找,八法是力的運動規律,十二形是(模仿動物)力的運動形式。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獲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當他的武學思想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形意拳修煉者的視野時,多少困惑而不得門徑的形意拳傳人茅塞頓開,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解讀。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練,這樣用……把李老比作孫祿堂不妥,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再妙,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距離,而李老的一番「將死之語」與讀者貼心。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如今在山東膠東一帶,以萊州市為中心,仍流傳著一支尚派形意拳。此拳是由筆者的兩位師爺高摶九和楊象離從北京帶回家鄉的。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兩位師爺先後師從尚雲祥先生學拳。楊師爺跟隨尚先生長達8年之久,深得尚派形意三昧。   關於「尚派崩拳」,談論者不少,但筆者認為或有失偏頗,或有失淺薄。為了更好地傳承半步崩拳,筆者願把所見、所聞、所悟公諸於世,以饗讀者。
  • 形意拳,如何練出功夫?
    作為百年之後的習武者,對以前的傳統武術功夫如何認識?如郭雲深的半步崩拳發人於丈外,尚雲祥一個踐步三丈遠,孫祿堂一個人打一百多個,這些神功奇技是真是假?但我們的聰明裡頭欠缺了一點東西,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理解。
  • 郭雲深先生論形意拳
    郭雲深文武雙全,不僅拳法獨步一時,又熟練兵書,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對形意拳理論的論述,其要點如下:「形意拳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種練法。郭雲深在論述形意拳理論時,特別強調樁功,指出三體式(形意拳基本樁法)為萬形之基礎。這些理論對於後人學習形意拳有著重要的幫助。郭雲深先生雲:形意拳術,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種練法。三層道理一、練精化氣。二、練氣化神。三、練神還虛,練之以變化人之氣質,復其本然之真也。
  • 尚派形意拳三大絕技之一-----半步崩拳
    那麼,形意拳的半步崩拳威力是如何產生的呢?下面就自己的理解,請形意拳同好們多指弊端,以精形意拳這一傳統技藝。「拳打一陰反一陽」是尚雲祥老前輩半步崩拳的特點之一   尚雲祥老先生的半步崩拳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後,在向前趟步的同時,上下同步打出一拳,就只這一拳,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其苦練一生,卻終未得其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