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2021-02-12 武宗Kungfu

形意拳被視為三大內家拳之一,其炸似驚雷的勁力歷來為武家所推崇。然而,現在很多人習練的形意拳,無論是演示還是實用均與健身操無二,忘記了使形意拳揚名的是其無堅不摧的剛勁功夫,還說是在追求所謂化勁功夫的最高境界。

張佔魁一脈形意拳只講剛勁、柔勁、剛柔相濟。何謂剛?何謂柔?何謂剛柔相濟?勁以蓄而後發,剛勁、柔勁就是發勁、蓄勁的一緊一松。武術所盡力追求的,最後都不過是一個剛柔相濟而已。

任何實戰拳法都離不開功力和打法的訓練。那麼什麼是功力呢?就是擊打力量和擊打速度的高度統一。·來自「武宗」公眾號·擊打力量決非是推車、扛包的勁,而是瞬間的爆發力,擊打力量和速度是成正比的,擊打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同時,擊打速度越快,擊打力量也就越大(但是,只有功力的訓練,沒有合理的打法訓練也是不行的,既所謂的「刀快切不著肉」)。

現在形意拳套路是越編越多,越練越奇怪。然而有形意勁的卻寥寥無幾。前人教拳,並非是人人都能得真傳而登堂入室的。內家拳的真傳者萬無一二。學生和徒弟練的是不一樣的;拳房裡練的和在老師家裡練的是不一樣的;表演的和自己練的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是正確的功力訓練和打法訓練,那與養生運動沒有什麼兩樣,功夫沒有練出來,先把人給練壞了。君不見現在有的形意拳變成了所謂"趟泥步」。為什麼變成了「趟泥步」呢?美名其曰「是用暗勁打人」。實際呢?是因為有些「老前輩」把腿練壞了,之所以把腿練壞了,說句不客氣的話就是因為勁不整,練錯了。大家都知道打足氣的足球是很難把它踢壞了的,而打氣不足的足球幾場比賽下來就壞了。所以,這裡還有一個真傳的問題。什麼是真傳?正統?正宗?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傳承譜系的問題,還要同時滿足於三個條件:

1.繼承了傳統的訓練體系;

2.通過這個傳統體系把自己練出來了;

3.能讓學生按照這個訓練體系也能練出來。

只要是用正確的方法去練習,「形意一年打死人」並不是誤傳,其實又何必一年,半年足矣。

功力練習的目的,就是要練出力量大,速度快的搏鬥的能力,而這同訓練步驟和方法關係極大。下面就介紹張佔魁先生形意五行拳的訓練步驟和訓練方法。

形意拳的一切功夫都可以從五行拳中練出來。五行拳並非只是五種攻防的招式,而是練用合一的工夫架子。·來自「武宗」公眾號·世傳郭雲深先生、尚雲祥先生善用崩拳,李存義先生、張佔魁先生善用劈拳,那是因為眾先哲長期來用崩拳、劈拳強化自身功力的結果,臨敵時順手用出來而已。

五行拳的三種身法,六種步法,構成了形意五行拳的九種練法。

一、三種身法

1.縮(束)展

初學五行拳應以「縮(束)展」為主,縮時一定要縮緊了,展時一定要展足了,一下下地把剛勁打出來。老譜上有「縮展二字一命亡」的說法,又有「猴背"的說法,八卦講「背如背鍋」,實際都是說明,練習一開始都要含胸拔背,使後背圓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身弓」的威力。縮就是蓄勁,展就是放勁。一蓄一放把上下的縱勁打出來,用「身弓」把手腳彈射出去。慢慢的就可以做到縮也是打,展也是打。等到丹田充實了,也就不需要做這麼大的身形了。這時就要進行下一步「開合」的練習。

2.開合

「開合」就是練習橫向勁。這一練習階段不按照「看斜有正、看正有斜」的身形練習,而是要把五行拳打成全側過來,把整個身體作180度的調轉,合就是蓄勁,開就是放勁。一蓄一放把左右的「開合」勁打出來,用腰胯帶動身體把手腳甩出去。慢慢地就可以做到開也是打,合也是打。把「開合勁」打出來,接下來就要打「合抱」的五行拳了。

3.合抱

「合抱」就是要把這兩種勁合起來打。這一練習階段要嚴格按照「看斜有正、看正有斜」的身形來練習。這個階段動作幅度相對較小,直至練到身形不怎麼動,唯丹田一鼓蕩,就把人送到對方身上了,這就是姜容樵先生所說的「形意拳練到最後,兩隻手長在丹田上了」,更有利於實戰。·來自「武宗」公眾號·只有這樣,形意拳的擰勁、裹勁、抱勁、撞勁、撕扯勁、螺旋勁、整勁就都有了,就具有了形意拳驚彈抖擻的「爆炸勁」,我們稱之為「抖撞勁」。

二、六種步法

形意拳譜中「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齊」「手腳去,快如風,疾上加疾,打倒還嫌遲」、「追其形,逐其影,縱橫往來,目不及瞬」、「上法須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等歌訣,都是說步法之重要。自古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的說法,所以,眾多的老師都是不輕易傳授步法的。現在市面上見到的形意拳,都是一步一趨地往前蠕動,形意拳的定步、過步、寸步、墊步、跨步、踐步的練法幾無可見,故特將本門步法的練習介紹如下:

1.定步

定步練法多應用於:

A.初學者熟練拳架;

B.配合形意內功鼓蕩丹田;

C.來不及上步時於坐、臥之中應用於技擊。

定步練法如下:

噴氣:未學練五行拳者,可以在三體式上練此功夫。深吸一口氣,要吸滿,突然用鼻子噴出,像擤鼻涕狀,要快速有力,同時鼓蕩丹田,發「哼」音。與此同時十趾抓地,谷道上提,手如鷹捉。此法亦是逆腹式呼吸,24次。另外,用口發「哈」音和「咦」音各24次。注意發音一定要深長,直達丹田,迅猛清脆,不可拖泥帶水。如果已學練形意拳可以配合五行、十二形練習,次數不限。初練者一定不要貪多。

三體式和形意拳內功練到2~3個月,便應開始練定步五行拳或十二形。其拳架與合抱的身法是一樣的,唯不上步。以劈拳為例:

A.步法應以三體式的五五步或四六步為好,在期間進行轉換。深吸一口氣,要吸滿,突然用鼻子噴出,像擤鼻涕狀,要快速有力,同時鼓蕩丹田。發「哼」音。前手可以拉回,再沿胸前鑽出,也可以不後拉,但兩手務要同時翻轉、要撕扯有力,前手鑽拳鑽出,後手猛擊丹田。與此同時十趾抓地,谷道上提。

B.再深吸一口氣,要吸滿,突然用鼻子噴出,像擤鼻涕狀,要快速有力,同時鼓蕩丹田。發「哈」音。·來自「武宗」公眾號·後手從胸前貼前臂內側蹭摩前行至兩手相交,兩手突然同時翻轉、撕扯有力,後手變前手,劈拳劈出,後手仍猛擊丹田。與此同時十趾抓地,谷道上提、手如鷹捉。此法亦是逆腹式呼吸。

注意:發音一定要深長,直達丹田,迅猛清脆,不可拖泥帶水。左右式一樣。

2、過步

若遇身大力強者,非過步難能贏人。起前腳,後步猛過前步,所謂步起在人前,步落過於人也,謂之過步。多是用於腳踏中門奪地位。過步亦分順步過步,如:劈拳、鑽拳;拗步過步,如炮拳橫拳。過步之用途在於跑,唯有能跑起來其他的四種步法才有可能運用自如。形意拳之硬打硬進,如果沒有瞬間達到自己的最高時速的本領,何來「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打倒還嫌慢」?

過步之三種練法:

A.地龍步。張佔魁形意拳所獨有之地龍腿又叫地龍步,與八卦之七十二暗腿,亦有異曲同工之妙。「梨行踩砸」便是地龍步,「起也打,落也打。打起打落」,便是地龍腿。此一句並非單指手,腳亦然;

B.快步。兩人相距有四五步遠,則用快步。所謂快步就是起前腳,帶後腳,平飛而去,並非跳躍而往,此乃馬奔虎竄之意,如百米衝刺。唯是身不可前傾,並非手臂帶腿,而是腰帶兩頭。

3.寸步

寸步練法多應用於:

A.兩人距離較近,來不及進半步的情況下突然起動,進行連環擊打;

B.有機會進半步,但是對方也起動了,與對方發生了碰撞,又不能讓對方產生位移,打不出去的情況下的連環擊打。

寸步練法,步法應以三體式的四六步或三七步為主。首先要學會定步的連環劈拳、連環崩拳、連環橫拳。·來自「武宗」公眾號·五行拳的定步連環打法都會了,則要配合步法去訓練。一步一拳務必要練出機關槍點射的那種節奏,嗒嗒嗒嗒,一次3~5下,15~20次一組,根據自己體力和允許的時間安排訓練N組。只有這樣寸步的連環擊打才能練出來,禦敵之時才能應用自如。

4.墊步

墊步就是跟步。與一般練形意拳的逢進必跟的步法相同。墊步又分為順步墊步,如劈拳、鑽拳。拗步墊步,如炮拳、橫拳。唯當今練跟步者,多不知跟步之目的,故而造成腳下虛實不清。

A.是為了連續發力,跟步還有一打。

B.有剎車的車閘的作用。

C.瞬間調整擊打方向和位置的作用。

5.跨步

實際也是跟步之一種,唯是一腳在前,不換步,猛衝猛上,直到將對手打倒,然後再踏上一隻腳。此種步法多用於一隻手之連環打法。手腳皆不可回撤,一打到底。

6.踐步

實際也是過步之一種。三個過步為一踐,須如龍虎之相交,拳腳步一齊上人身,踏人而過。如遇人多,或帶器械,則用踐步,連腿帶腳並踐而上。拳論說,「鷂子鑽林,燕子吸水,所謂踩腳二起之說也」。

相關焦點

  • 形意五行拳鍊氣之法,不懂練氣的形意拳是不完整的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
  • 五行拳練法精華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形意五行的打法千變萬化,並不只是一成不變的單式,五行拳所練是身、步、勁、心法,各行有側重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獲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當他的武學思想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形意拳修煉者的視野時,多少困惑而不得門徑的形意拳傳人茅塞頓開,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解讀。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練,這樣用……把李老比作孫祿堂不妥,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再妙,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距離,而李老的一番「將死之語」與讀者貼心。
  • 武學文庫 |《逝去的武林》 談形意五行拳
    李仲軒老人絕對可以稱得上形意拳新說的「開山祖師」,他用通俗易懂的聊齋筆法把拳經中許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生動、流暢、睿智、準確的文字,繪出了一個相對清晰的規範釋義,讓人借鑑參考。形意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轉身姿勢是為勁而設立的,多練轉身,對領悟勁有幫助。形意五行拳是拳母,一輩子離不開,上手就受益。將五行拳的小動都學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
  • 形意傳燈錄:商式形意拳傳承軼聞與秘傳功法
    關於商師爺傳下的形意拳,2002年曹師在長沙為我講解拳理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咱們這支形意拳,用我師父的話講,已不是純粹的形意拳了,自董、穆先師開始,再到我的師父商長鎖,已糅雜了不少太極、八卦、少林的東西。在形意拳中,只有商門才有這麼豐富。」  至於商式形意拳練法奧妙。曹師說,在商門中,既有表演時的對外練法,也有自己練功時的家中練法,同時還有運用時的練法。
  • 形意拳之難關
    君不見,過去擂臺比武總少不了形意拳。半步崩拳打天下,那是多麼響亮的招牌!師爺宋鐵麟先生說過,形意拳好學難練,學藝者多如牛毛,成藝者少如麟角。一語道出了形意拳的修煉之難。想師爺秉承家學,悟性又高,眾多武林豪傑見得那麼多,條件如此之好,尚且有如此感嘆。可知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陽春之曲啊!既能成為大家,必有過人的意志、天資、機緣。
  • 歷史上三大內家拳之--形神兼備的形意拳
    但相較於太極拳,了解形意拳的人卻不多。那麼何為形意拳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形意拳起源的說法有很多,相傳形意拳是南宋愛國將領嶽飛所創。其實這應該是假借嶽飛之名而創拳。因為嶽飛是宋朝名將,從政治上和民族氣節上為清初那些「欲以臥薪嘗膽之志,而為滅胡興漢之謀」的武術家所景仰;他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言壯語,激勵著不甘屈服的人們不斷前進,因而託他之名而創造的拳種也會有更大的號召力。而真正為形意拳的創造打下基礎的人是姬際可,隨後才發展到車毅齋、郭雲深等人。
  • 形意拳速成法
    過去形意門裡其實有技擊速成法,就像李仲軒老說的,為了強國強種強軍,老輩人編了很多速成有效的東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來打一兩個沒問題,一年以後打五六個沒問題。不是說形意一年打死人嗎?就是這麼打的。如今幾乎沒有這麼練的了,主要是沒市場。不過現在看,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練練還是有用的。形意拳是以槍為拳,所以最先出來的勁是「槍勁」。馬上用大槍什麼勁?很容易意會成直勁。其實過去馬上用槍不是兩手端著去捅的,那個才多大勁?你可以試試,端著槍坐在馬上往前捅,看看得勁不?過去是兩馬對衝一個回合,其實就一下,捅上就贏了,打不著就再來。大戰三百回合,就是三百個照面。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馬保國創立的渾圓國術館馬保國是形意大師尚濟高徒,既練了形意拳也練了太極拳,還練了馬家氣功。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
  • 解秘形意"七星步"
    以五行拳練氣、找勁和行步拳、盤身掌的具體練法.本人已有專文在《武魂》上有所介紹。本文僅就形意行步拳的主要步法形意七星步的具體練法。向讀者作一簡要介紹,供大家參考。學習形意拳的朋友.都知道形意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母拳。不管是初習者,還是練功有素的拳師.都把五行拳作為每日必修之課.終生常修之功。形意拳的理論吸收了道家的陰陽五行學說。
  • 形意搏擊功夫快速上身法
    為此,許多人都把能練五行拳、連環拳、十二形拳、雜式捶作為形意拳入門,經過對練,再學打法,以求搏擊功夫上身,走的是一條低效率的道路。本人經過實踐,摸索出形意搏擊功夫快速上身之法:樁功入手,五行單操,交手體驗。樁功入手:樁功最根本的作用是強體增力。形意樁法有多種,三體式是最重要的技擊樁。
  • 薛顛傳下來的形意拳鬼魅-猴形
    從薛顛的角度講,劈拳起手勢、半步崩拳都是猴蹲身,這樣十二形就入了五行拳,其實這是五行拳該有的東西。但不特意講一下,自學者就不知重視。    翻浪勁要從「坐腰起腰」裡練出來,腰一坐膝蓋就蹲了,猴蹲身首先能將膝蓋練出來,沒有起伏哪有翻浪?手臂作出翻浪狀,這是假起伏,比武時沒用,遇上強手,一碰就沒。兩胯有翻浪狀,方是真起伏。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武術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如果對武術都理解分為三層境界,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只達到了第二層。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相當淺薄,停留在表面這一層,就好像在幾十年前都認為中國武術天下第一。一些人認為任何武術都有各自的長處,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練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持這種觀念的人不在少數,就連甄子丹也是這麼說的。居然把話說的這麼圓滿,實在是枉為習武之人,高就是高,低就是低,拿出練武的剛直精神才行。詠春拳號稱一個打十個,甄子丹也經常耍一耍他的詠春拳,而且是有模有樣的。只有抬高詠春拳,才能捍衛曾經說過的話,「我要一個打十個,我是宇宙無敵」。
  • 形意拳經解讀——萬法歸宗
    眼耳口鼻外五行,手足四梢並頂心,久練內外成一氣,霹雷電雨起暴風。心動如火焰,四梢逞成風,肝動如箭鑽,脾動主力功,腎動似閃電,肺動陣雷聲,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明四梢永不懼,閉位五行永無兇。[註解)行意拳之根本是五行拳,五行拳之精髓在於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以意領先,以意帥形,隨意而動,因以成拳,是之謂行意。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一、五行屬性與歌訣崩拳,其性屬木,原因有二:一是拳之起落直如貫矢,形態似箭;二是五行內對人之臟腑,外應人之五官,崩拳習練得法可以舒肝、養眼,」肝動急似箭「,肝、眼皆屬木。與此相關聯,拳論還談到,肝主筋梢,爪為肝華,崩拳外應手之食指,足之次趾,兩手反覆抓握可以練筋。
  • 形意拳,如何練出功夫?
    作為百年之後的習武者,對以前的傳統武術功夫如何認識?如郭雲深的半步崩拳發人於丈外,尚雲祥一個踐步三丈遠,孫祿堂一個人打一百多個,這些神功奇技是真是假?那麼就出現一個普遍的狀況,極少數練出來的未必廣泛地教授,因為得一良才美質不易,因此真東西就只好秘傳了。還有一點就是,大師們自己練出來了,他未必說的出來。如果能說出來,形成理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練不出來了。說不出來,說明這真東西只能是形而上的東西。可體會卻很難描述。內家拳一定要拜師傅,跟師傅好多年,就是耳提面命。如果有理論,一本書也就足矣。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 殊不知形意劈拳也威力十足!
    形意拳是武術中的瑰寶。形意拳可以分為形拳和意拳,形拳是十二形拳,以十二種動物為原型,取其動作精華;意拳為五行拳,即劈、崩、鑽、炮、橫五拳!形意拳中的攻防理念,都融入到五行拳的相生相剋之中。劈拳的拳術動作的外形像是力斧,在五行之中對應金;崩拳的拳術形態像是出弦的利箭,固因屬木;炮拳似炮,固因屬火;橫拳之行像彈,此屬土!五行相生相剋,五拳也是相生相剋。我們最常聽的是半步崩拳打天下,但是五拳中的任何一拳都不弱於崩拳,只不過前人將崩拳練到了極致,後人卻沒有將其他的幾拳發揚光大。形意拳中有許多門派,不同的門派間,其中的練法也是不同的。
  • 形意拳經解讀
    五行拳又名意拳,外形上是五個拳式,發力上是五種勁路,內通五條經絡,鍛鍊五個臟器。習之日久,既可得健身之裨益,.又可獲技擊之妙用,實乃行意拳之「綱」也。行意拳之傳,原本只有五行拳,以後經過長期實踐才逐漸變化發展充實而有了十二大形與八字功法。故行意拳的練法、用法、內功外功,歷來都是以五行拳為基礎。金、木、水、火、土:,謂之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謂之五行相生。
  • 揭秘: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秘,細說半步崩拳!
    這典故激勵了無數形意拳門內內外的愛好者,形意拳譜又有話:準備萬般一旦無,千招不如一招熟。很多人又把這與「一招鮮,吃遍天」理解成一回事了,如此,正因為郭雲深崩拳名氣太盛,反而「坑」了門人後學,認定只練個半步一杵,就可以打遍天下了。半輩子沒練成,就說是老祖宗郭雲深練得比自己更苦……豈知形意拳的前身心意拳,原本就有把把不離鷹捉,勢勢不離虎撲,步步不離雞腿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