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練法精華

2021-02-12 濰坊形意拳之家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形意五行的打法千變萬化,並不只是一成不變的單式,五行拳所練是身、步、勁、心法,各行有側重。修煉順序為,劈拳乃入門必練,是找勁必由之路,崩拳是培育混元整束之勁的最好方法,鑽拳、炮拳是崩拳的不同形式的表現。而最後以橫拳合一,練好了可以將五種勁合而為一,而不必轉練所謂五行合一的功夫,所以橫拳最難練。

在這五拳中,身法、步法是修煉的第一階段,勁法是修煉的第二階段,心法是第三階段。其中第二階段最難練,真正練好了,除了要在橫拳中達到五行合一,還要再從劈拳練起,是五行拳拳拳合一才能轉心法的修煉。

五行拳的勁在於身法,比如崩拳就是胯勁,就是練過招中基本的進攻方向的攻與守,另外通過發聲、呼吸與意感來鍛練身體,達到力量的積畜培養與發送。氣練好了,力量練好了,出招用招,都是隨機的,就不拘泥於形式了。

五行拳差別的不只是拳的姿勢,這裡面藏有身法,看看劈拳和橫拳的身法是否一樣,五行拳各式身法都不一樣,拳法好練,而身法不好練。身法練不好,就沒有工夫。

五行拳不是練招,是練勁的,先要把拳練好了才行,如果拳都沒練好,練的不整,身上不合,那練的就不是形意拳。劈、崩、炮三拳打出來的是整勁。但鑽、橫兩拳則獨具特色,只能打出架式和整勁,你才能感覺舒暢自然,沒有辦法不打出整體勁力,你只用手臂局部發力,你自己都感覺不順暢,發不出勁。真正的形意離不開鑽、橫兩拳,練勁、找勁、防禦、保持間架,都能從這兩拳中體會到。五行拳練的是內勁,絕不是死的招數,例如崩拳可以向上下左右變化。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有一位就會一個三體式和五行拳,別的套路都不會,但是把拳裡東西練到了身上,一般人根本動不了他,和人交手,也沒什么招式,一接上手對方就出去了。

劈拳重在練身打,一個劈拳練的好的人,不用出手,靠身打就可以將對手打倒。劈拳練好了,虎撲就可以不打自通。劈拳練習其實內有三勁在其中,而非簡單的推勁或劈勁,還有一拔跟勁。要一式含三勁,但外型不可帶出。拔跟勁是在劈及對手身上後,對手本能將產生向上之頂力,此時順勢而發,可使其騰空而出,發人之時要注意腳踏中門,最好能插過其體落步,而不要落步在其體前。運用得當,至少可將人騰空發出1至2米遠。

劈拳的練法是劈拳如推山,身上由後向前,一分一分的緩緩而推,推得越吃力越好,如此能長功夫,而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掄斧,山民掄斧劈柴,跟掄鞭子一樣,要個脆勁,否則斧就只能砍進木頭裡,無法一下劈成兩半。

劈拳如斧之劈也,練時眼看平,或看前手,頭向上頂,胸任開展,小腹鼓氣,臀向前挺,兩膝稍屈,而兩胯相夾甚緊,足隨手前推前進,其前進之形如箭,蓋其進也直而速,及其著地,則如箭之中物,足趾緊扣住地,步之大小,隨身之長短,前腿雖有前進意,而亦含後扣意,在後之腿雖屹立不前,而頗有前催意,前後相夾,收回手時,收法在用力拳屈各指如拉重物然,收至心口,掌復變為拳矣,於是更自心口發出。須留意者,凡後拉而變掌為拳時,其掌皆含有下壓之力,凡拳前伸時,皆含上挑之力,蓋以其掌在前所止之處,較心口稍高也,進大步時後足即上墊,使兩足距離有定,以免不穩,凡隨拳而出之步,皆屬墊步。

劈拳起鑽落翻比較鮮明,雙臂翻轉,劈敵之力由三節勁經臂旋劈出,腕掌翻轉(勁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其軌跡為一弧度很小的拋物線,這樣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勁。練習劈拳時,發出去的勁透出掌指的方向前下方才正確。如偏向下方則勢不穩力不連,殺傷力小且易被敵牽帶;如偏向上方則力浮且易被敵乘隙而入;直對前方則無劈意。

開始時一個劈拳要練上一年,不是練姿勢練打法練發力。劈拳就是練息,呼吸的氣。開始練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視野一開,會禁不住地長呼一口氣。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劈拳的姿勢是手的一探一回,猶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氣息越來越綿長,越來越深遠,精力便充沛了。手部動作激發了全身,漸漸感到氣息鼓蕩,全身毛孔開合。練拳的人要學會體呼吸。體呼吸的妙處在打劈拳時可以體會到。而且人一上了歲數,身體會虧空,就要通過練息將氣補足。氣息充沛,這是習武的基礎。所以形意先練劈拳。劈拳中本就含有鑽拳的姿勢,練好劈拳接著練鑽拳較容易,正是「金生水」。而再學一個全新的拳架,如崩拳就較困難。

在練劈拳的階段,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覺得身上皮膚增厚,像大象皮似的,而且覺得手指粗得象胡蘿蔔,兩個手心像有兩個小旋渦,十根手指自發地緊緊握起,不願意打開,這都是錯覺,因為身上的氣充足了,情緒也變得活躍,忙了這個忙那個,小孩一樣幹什么都要興致盎然。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發現自己變成這樣了,就說明功夫已上路了。此時就不必再到開闊地去練拳了。練好了劈拳,自發性地就會打虎形了。  

劈拳似斧,打的是一個俯衝勁,虎撲、馬形的勁力都是一樣。練習瞬間收力,收得快,發出去就更快了。不但要劈出去,還要抓回來,才叫劈拳,因為有個迴旋勁,一去不回頭的拳打不了人。劈拳收前腳和前手回抓上翻,上半步,成雞形步,後手前移,順於前臂後內側,呈鑽拳狀。此為蓄勁過程,然後邁懸空的那支腳,上步,前手撤回下翻,同時後手前伸下翻。側身,後腳墊步,呈三體式。從開始到蓄勁,速度由慢變快,注意松跨,松肩,用身體打人,手上動作不要太多。主要是個墜勁,撞勁。在落胯的瞬間,後背一緊,而雙手靠慣性一伸,一按,後背向後靠的勁,挺項的勁,背後靠,項自堅。開始還是不要使勁,因為開始身體各部分還不協調,亂發勁,會導致氣血不暢。先把動作練準確了,練順了,再加勁。然後再一點勁也不使,自然之力也就出來了。發勁前要裹,發勁時要翻,手腳齊到,頭要頂,舌要頂,手要頂,牙要扣,手要扣,膝要扣,還要六合,把樁功練好,多練活步,和對方接觸時,一欺身對方必退,這才是功夫,而不是定步僅用胳膊或上半身的慣性打人。練好了不僅僅是身體的慣性撞人,而是隨意定步全身皆可發力,有時身子稍微一扭,力從腳發,就能傳到手上,此時是以不變應萬變。劈拳就是一起一伏,用軀幹打劈拳就是熊鷹合形了。不但要用軀幹,還要用軀幹裡面打劈拳。要練功,不要練拳。形意劈拳以掌為用,以鑽為軸。形意拳應敵,須搶先出手,劈拳之前,先以鑽拳誘敵,隨即可變劈掌劈擊敵之面頸頭項等部。形意拳貴在整,手腳齊到,發揮趟勁,將對方連根拔起。劈拳用掌,走推搓勁。劈拳以線打點。要求都是搓,挫,戳,劈拳似斧,不但要有斧劈的勁,而且劈完還要有回帶的勁。

劈拳,身子和步法是整體一致的,步一到位,身體一個急剎車,利用慣性,如射箭般將前掌劈出去,後手回拉反襯,當然回手翻臂崩拳,也有回帶的勁。其掌之下,如斧之劈也,練時眼看平,或看前手,頭向上頂,胸任開展,小腹鼓氣,臀向前挺,兩膝稍屈,而兩胯相夾甚緊,足隨手前推前進,其前進之形如箭,蓋其進也直而速,及其著地,則如箭之中物,足趾緊扣住地,固而不易拔矣,步之大小,隨身之長短,前腿雖有前進意,而亦含後扣意,在後之腿雖屹立不前,而頗有前催意,前後相夾,不亦穩乎,其餘各部,其用力始終依前所云,收回手時,收法在用力拳屈各指如拉重物然,收至心口,掌復變為拳矣,於是更自心口發,出須留意者,凡後拉而變掌為拳時,其掌皆含有下壓之力,凡拳前伸時,皆含上挑之力,蓋以其掌在前所止之,較心口稍高也,進大步時後足即上墊,使兩足距離有定,以免不穩之患,劈拳中凡隨拳而出之步,皆屬墊步,在劈拳內手足皆相隨而為一。(江山闕裡)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您的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下面就介紹張佔魁先生形意五行拳的訓練步驟和訓練方法。形意拳的一切功夫都可以從五行拳中練出來。五行拳並非只是五種攻防的招式,而是練用合一的工夫架子。·來自「武宗」公眾號·世傳郭雲深先生、尚雲祥先生善用崩拳,李存義先生、張佔魁先生善用劈拳,那是因為眾先哲長期來用崩拳、劈拳強化自身功力的結果,臨敵時順手用出來而已。五行拳的三種身法,六種步法,構成了形意五行拳的九種練法。
  • 武學文庫 |《逝去的武林》 談形意五行拳
    形意五行拳不是練拳,而在練五種不同的勁,所以每一種拳的轉身姿勢都不同。轉身姿勢是為勁而設立的,多練轉身,對領悟勁有幫助。形意五行拳是拳母,一輩子離不開,上手就受益。將五行拳的小動都學到,方能出形意的功夫。練形意拳要養成「上虛下實」的習慣,上身永遠鬆快不著力,功力蘊藏在下身。十二形就是從五行拳罩變化出來的,而練象形術的人能變回五行拳,一練起來,就知道兩者是一個脈。
  • 形意五行拳鍊氣之法,不懂練氣的形意拳是不完整的
    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
  • 《逝去的武林》中的精華所在
    李存義和尚雲祥都站樁,但他倆平時練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樁,只是可憐徒弟不長進,方教站樁。  站樁與打拳最關鍵的要點是一個,對這個要點沒體會,練拳不出功夫,站樁也照樣不出功夫。這就是「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的道理。  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  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
  • 五行拳口訣
    五行拳,包括劈、崩、鑽、炮、橫五種拳法。它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武術前輩們在長期的演練過程中,運用歌訣的形式極為精煉地概括了各種拳法的要領。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李存義和尚雲祥都站樁,但他倆平時練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樁,只是可憐徒弟不長進,方教站樁。站樁與打拳最關鍵的要點是一個,對這個要點沒體會,練拳不出功夫,站樁也照樣不出功夫。這就是「樁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樁法中」的道理。練武其實是在練心智。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傳說狗熊冬眠的時候,每隔幾天,它就自發性地渾身顫抖,否則僵滯不動。
  • 圖說五行拳 歌訣
    圖說五行拳(轉自網絡)身備五弓,脊柱為最難練的一弓!最強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龍虎之能,膽色怎能不壯。練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來練,不要管手腳,天長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麼叫「全身是一條大龍了」,也知道什麼叫背後敏感了,才能對敵。〔典傳國術〕的存在,是為廣大武術愛好者提供一個提升自我的平臺,讓傳武的愛好者們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本門功夫的學習,為師門爭光!
  • 靈活練真法,快速通周天
    先後學練過多種功法,但收效甚微。最後開始按《真氣運行法》一書學練李少波老師的真氣運行法。起初,因時間緊,故只晚上練功,幾乎沒有什麼進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鄭老師。在他的指點下,我加緊了練功,並改進了意念方法,只練功四十五天便通了小、大周天,而且我的老毛病腸炎也不藥而愈。「真法」第一步功的要領是「呼氣注意心窩部」。
  • 腹肌撕裂者」黃金精華版,9個動作練出傳奇般的腹肌!
    「腹肌撕裂者」黃金精華版,9個動作練出傳奇般的腹肌!全球最強腹肌鍛鍊法——「腹肌撕裂者」的高濃縮精華版,去除了高難度動作,只保留了最經典、最有效、且難度適中的9組動作。特別適合女性和普通健身人士來練習。
  • 半步崩拳的練法
    其練法亦多種多樣。崩拳有半步崩拳(其中包括定步崩拳和寸步崩拳兩種)、拗步崩拳(也稱十字崩)、順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過步崩拳)、退步崩拳等多種練法。本篇重點向讀者介紹半步崩拳的練法,即操練時左足總是在前,右足總是在後;出左手崩拳時為順步崩,出右手崩拳時為拗步崩。半步崩拳是形意崩拳中最基本的練法。
  • 八卦掌的練法
    須知內中起點,進退伸縮,變化諸法。凡全體之式,萬物之形,莫不由於數式數形而時習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萬物之中目有所思,心有所感,皆能效法彼之性能,而為我用矣。轉掌為高級動樁,內含最上乘內功氣功,為道門無上奧秘。小成三年,以苦練轉掌為主,體悟三十六歌訣。大成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訣為主。初級以練身法為主,中級以研究用法為主,高級以煉神意內功為主。
  • 為什麼有人說,內家拳勁的練法已失傳?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少有人去練這些枯燥無味的功夫,基本上都是以鍛鍊身體為主,有一小部分的人練出一點功夫就以為出功夫了,就自以為是了就好了。所以在網上看到的%99都不是真功夫。有真功夫的人是不會網上教學的。師徒之間手把手教都得經過一段時間定架子才行的。你說的內家拳勁,是單指勁還是指氣呢?勁的方面,有很多人都會,只不過是功力表現層次不一樣。
  • 八極拳小架的五種練法
    小架只一套,單需要好幾種練法才能體現它的功用。每一種練法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有各的意義。
  • 楊家太極拳練法揭秘
    練拳三:練太極拳趟,其經過時間是愈長愈妙,有練一遍需40分鐘以外者。練慢之後,亦需練快,有以幾分鐘內練完也有更快練法的。無論慢快,總以均勻為貴。譜曰:「無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處。」初學之人練一遍。最少八至十分鐘。如經過五六年後,功夫略深,即可練快,惟須勢勢到家。不可因快而草率。
  • 床上十段練丹功中的六字訣論述及練法
    本功系吸收古代多種「導引術」之精華,和六字訣息息相關,並與「內丹攻」相結合而提煉出來的一套煉丹功法,又名「床上十段錦」。由於它具有「動靜相念」、「練養相兼」、「剛柔相濟」和「重點突破」的優點,有卻病延年的實效,故又稱「卻病延年二十字訣」。
  • 蛾眉拳練法二種
    2、按擊方法:前臂伸直,上身滑步前傾,在接觸目標的一瞬問,以掌根部用周身整體力撞擊目標,緊接著前臂瞬即放鬆,借反彈力返回原位再練,如此反覆練習。注意,撞擊時前臂一定不能彎曲,力是整力,其撞擊力量之大,決非手臂彎曲向前打出的一臂之力可比(如圖2)。3、按棉墊,以練隔軟打硬,形成透力之功。用舊棉絮做成二寸左右厚的棉墊掛在牆壁或樹杆上進行按擊。